不用望梅止渴了!吳德榮:梅雨季首波鋒面周三報到

  陳智華╱台北即時報導

梅雨要來了!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今天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專欄指出,周三、四今年「梅雨季」第1道滯留鋒在台灣附近徘徊,各地有局部陣雨或雷雨的機率,北台灣氣溫降、明顯轉涼。

吳德榮指出,今、明兩天各地晴時多雲、氣溫升,白天「熱如盛夏」,南部、東南部有36度以上高溫,應注意防曬、防中暑;午後近山區偶有局部短暫陣雨的機率。今日各地區氣溫:北部20至34度,中部21至35度,南部21至36度,東部21至36度。

吳德榮指出,中央氣象署定義每年5、6月、為台灣的「梅雨季」。最新模式模擬顯示,周三、四(1、2日)今年「梅雨季」第1道滯留鋒在台灣附近徘徊,各地有局部陣雨或雷雨的機率,北台灣氣溫降、明顯轉涼。

吳德榮說,大氣不穩定、易有「中小尺度對流系統」在滯留鋒附近發展,伴隨「劇烈天氣」(雷擊、強風、瞬間大雨等),應持續觀察模式最新的調整。

最新模式模擬顯示,吳德榮說,周五滯留鋒減弱,天氣漸好轉、氣溫略升,仍有局部陣雨或雷雨的機率。周六、下周日(4、5日)各地晴時多雲、氣溫升,白天「熱如盛夏」,午後偶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的機率。

台積電延後中科二期建廠 管理局證實延至年底交地

  宋健生/台中即時報導

台積電(2330)延後中科二期園區1.4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擴廠案!中科管理局29日證實,已接獲台積電通知,並配合台積電規劃時程,將中科二期園區開發延至年底交地,至於製程不變,仍是2奈米以下最先進製程。

中科二期園區都市計畫案3月6日發布實施後,全案進入土地取得程序。中科管理局從上周六開始,連續舉辦四場土地所有權人協調會議,今天與二期園區最大地主興農集團舉行土地價購協調會,由中科管理局副局長許正宗主持,包括久未露面的長億集團創辦人、興農育樂董事長楊天生,以及興農育樂副董事長楊文山、總經理楊文遠等人都到場。

許正宗指出,中科二期園區開發面積89公頃,其中,興農高爾夫球場佔67公頃,比例約達76.8%,軍方靶場12公頃,私人土地10公頃;土地取得費用預算約237億元。

目前,中科二期園區共有107位地主,中科管理局已陸續與74位地主召開土地價購協調會,地主參與率已達70%。而興農球場累計發出的球證有1,750張。

據了解,今天的協調會中,興農表示,部分土地的估價條件不同,希望重新估價;另外也希望將球證補償金納入補償營業損失中。中科管理局則說,球證補償屬於私權部分,應由興農與會員自行協調。

許正宗表示,中科二期土地價購同意書及意見陳述書,最後繳交期限為5月15日。他強調,土地價購價格不但優於市價,且加發3%獎勵金,條件絕對優於徵收,而若價購協議不成,將進入強制徵收程序,「屆時價格不見得比價購好」。

中科二期園區所在的興農球場隸屬興農育樂公司,外界推估,一旦球場被徵收,扣除球證補償金後,楊天生家族可以入袋的現金,預估在150億至200億元間。

中科二期園區所在的興農球場,隸屬興農育樂公司。記者宋健生/攝影

竹科用水穩了!石門水庫水位回升2米 累計一周水量達1200萬噸

  曾增勳/桃園即時報導

受惠這波連續降雨,桃園市石門水庫集水區持續雨勢,至今天下午4時止,石門水庫水位、蓄水量雙雙繼續回升,水位到達221.48公尺,累計一周來水位已回升2公尺,累計水量增加超過1230萬噸,將近寶山+寶二水庫的蓄水量,大大緩解石門水庫壓力,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分署表示,後續持續降雨可能性高,但桃竹農田灌區明天仍持續停止供水。

北區水資源分署表示,石門水庫集水區凌晨至下午4時降雨增加6.7毫米、入流量增加70萬噸,累計一周來降雨達64.4毫米、累計水庫增加超過1230萬噸水量,中庄調整池及鳶山堰這波降雨加強取水蓄存,2池堰約滿庫狀況(蓄水量502萬噸、439萬噸),寶山+寶二水庫降雨累計106毫米、預估累計也增加約600萬噸水量。

至今天下午4時,石門水庫水位達221.48公尺、蓄水量5677.12萬噸、蓄水率回升至27.%,自22日一周來,石門水庫入流量扣除出流供水量的淨蓄水量約增加650萬噸,石門水庫水位已回升達2公尺;寶山+寶二水庫系統蓄水量1301萬噸、蓄水率回升至35.6%,累計一周來淨蓄水量增加約22萬噸,大大挹注竹科供水穩定。


北水分署表示,這波雨勢帶來平地多日降雨,石門水庫灌區一期稻本田期的農田雨水供應充足,農水署桃園、石門管理處同意近日優先使用河川及埤塘水源供灌,水庫至今天已連續第5天停止農業供水,明天2管理處桃竹農田灌區仍停止供灌,後續持續降雨可能性高,不過農業供水是否停灌仍將視老天有無降雨決定,該分署全力管控調整供水穩定。

受惠這波連續降雨,新竹寶山+寶二水庫的水位、蓄水雙雙回升,挹注竹科供水穩定。圖/北水分署提供

崑山科大與生態系業產學合作 全台首部油電轉純電古董車亮相

 4 月. 24【勁報記者于郁金 / 臺南報導】崑山科技大學持續鏈結產業資源,展現布局電車產業用心育才、放眼世界決心,繼 2022 年 10 月與公信電子和雍御企業合作共同成立「電動車產業技術研發暨人才培育中心」,及攜手企業、各級學校成立「大南方電動車產業人才培訓聯盟」後, 4 月 23 日該校與格斯科技、崑崴電子、公信電子、佳晟電機及達奈美克公司成功改造出全台首部由油電轉純電驅動示範古董車,並於格斯科技中壢廠公開展示。

崑山科大去年 8 月攜手重要產學合作夥伴公信電子,共同成立「公信電子南部研發中心」,成為一個集研發、設計、測試和創新於一體綜合性研究機構,涵蓋從整車零部件的開發、建模、匹配、電控、性能模擬到控制器設計等多個領域,全面提升南部地區在電動車領域影響力和競爭力;崑山科大與格斯科技也正在進行電動運具「電池動力系統」產學合作,此次油電轉純電示範車合作案由格斯科技主導,崑崴電子、公信電子、佳晟電機及達奈美克公司等電動車生態系業者共同合作,彼此共享技術、課程及設備資源,全方位培育國家電動車產業優秀研發人才。

該次合作案,在整體分工部分,崑山科技大學的新創公司崑崴電子負責電動車系統整合;公信電子聚焦於汽車電子終端平台設計,提供車載電控平台、行車資訊平台、智慧駕駛座艙平台等系統設計整合與製造服務;佳晟電機擁有 40 多年油壓馬達設計與製造經驗,是少數領導臺灣油壓馬達公司,達奈美克公司則專職研發自動化設備。



崑山科大行政副校長鐘俊顏表示,為解決產業轉型之技術缺口,加速培育臺灣電動運具產業發展不可或缺技術人才,校內師生更組建「崑山電動車酷跑艦隊」,並與企業共同努力擘劃完整「機電整合系統」、「智慧電控系統」、「電池動力系統」三大主軸之完整跨領域學分學程,同時進行電動車設計及基礎分析建構、電動車組合及零組件測試及智慧座艙技術整合,已有初步規模與成效,將能順利銜接主流趨勢產業;未來也將持續培育人才,協助台商在世界各地以臺灣產品和技術,為臺灣電動車運具領域佔一席之地,電動運具其未來應用機會必將無遠弗屆。

格斯科技總經理葉國偉指出,格斯與崑山科技大學及台灣電動車生態系夥伴通力合作,改造油電系統與電子裝置線路,成功打造出全台首部油電轉純電示範古董車,透過本次產學合作,希望向市場證明臺灣電池儲能技術能力及安全應用。(崑山科技大學提供照片

力積電傳擬和日本新創企業合作、目標量產MRAM

 MoneyDJ新聞 2024-02-05 07:25:28 記者 蔡承啟 報導

台灣晶圓代工大廠力積電(6770、PSMC)傳出將和日本新創企業合作、目標在2029年量產磁阻式隨機存取記憶體(MRAM、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將利用力積電計畫在日本興建的晶圓廠第2期工程產線進行量產。

日經新聞4日報導,力積電將在2024年上半年和發源於日本東北大學、從事半導體技術研發的新創企業「Power Spin」進行合作,目標量產MRAM。據報導,東北大學長年來持續研究MRAM,而Power Spin將提供MRAM IP給力積電,力積電在推動研究、試產後,目標在2029年開始進行量產,期待可應用於生成式AI用資料中心。

報導指出,力積電攜手日本網路金融巨擘SBI Holdings、計畫在日本宮城縣興建晶圓廠,而該晶圓廠將分為2期工程,第1期工程目標2027年投產、第2期工程目標2029年投產,而力積電預計將利用第2期工程產線、於2029年量產MRAM。

據報導,理論上來說,MRAM耗電力可壓低至現行記憶體(DRAM、NAND Flash)的1/100,且寫入速度快、即便切斷電源資料也不會消失,不過除了製造成本高之外,和現行記憶體相比,耐久性、可靠性等問題仍需克服,而力積電計畫藉由量產、壓低MRAM成本。

據報導,美國半導體大廠Everspin Technologies已量產MARM產品,而Power Spin首席技術長遠藤哲郎(東北大學教授)指出,2022年MRAM市場規模達300億日圓。

力積電、SBI 2023年10月31日宣布,雙方計劃在日本興建的首座晶圓廠確定將落腳宮城縣、已選定宮城縣黑川區大衡村的第二北仙台中央工業園區為預定廠址。上述晶圓廠將分為2期工程,第1期工程目標2027年投產、以12吋矽晶圓換算的月產能為1萬片,將生產40nm、55nm晶片,第2期工程預計2029年投產,除上述40nm、55nm產品之外,也將生產28nm以及活用WoW(Wafer-on-Wafer)技術的晶片,屆時工廠滿載生產時、月產能將達4萬片。

(圖片來源:力積電)

連續降雨石門水庫進補 估增1100萬噸水量約11天供水

 2024/4/27 

(中央社記者葉臻桃園27日電)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分署今天表示,此波降雨可為石門水庫增加1100萬噸水量,蓄水率回升至26.8%,推估至少可增加11天的供水;寶山和寶二水庫增加水量也相當於新竹地區16天供水。

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分署向媒體表示,此波降雨截至上午7時為止,石門水庫降雨合計57.6毫米,預估可增加1100萬噸水量;寶山和寶二水庫降雨合計93.1毫米,預估可增加520萬噸水量。

北區水資源分署說,依據增加水量推估,預計至少可增加供水天數為石門水庫地區11天,新竹地區16天。

北區水資源分署指出,石門水庫上午7時水位為220.98公尺,蓄水量為5511萬噸,蓄水率已回升至26.8%;累計自22日至27日淨蓄水量增加452萬噸(入流量扣除供水使用量),水位上升約150公分。

北區水資源分署表示,寶山和寶二水庫上午7時蓄水量約1239萬噸,蓄水率已回升至34%,累計自22日至27日淨蓄水量增加162萬噸,蓄水率增加4.5%。

北區水資源分署說,因平地多天降雨,農田經雨水充分供應滿足,農水署石門及桃園管理處同意近日仍優先使用河川及埤塘水源供灌,將水蓄存在水庫以增加蓄水量。

北區水資源分署也說,中庄調整池及鳶山堰在近期降雨期間也有加強取水蓄存,目前均達約滿庫狀況,蓄水量各約505萬噸及439萬噸。(編輯:林恕暉)1130427

石門水庫26日下午即時影像。(圖取自桃園智慧旅遊雲 YouTube頻道網頁youtube.com)
石門水庫26日下午即時影像。(圖取自桃園智慧旅遊雲 YouTube頻道網頁youtube.com)

台灣第一家純電動車上市公司 鴻海、裕隆合資鴻華先進成創新版市值第一大

 鄭國強2023年11月20日

鴻華先進是台灣的第一千家上市公司,也是第一家純電動車上市公司,由鴻海、裕隆合資,劉揚偉出任董事長。(照片來源/鴻海提供)

鴻華先進(2258)20日於創新板掛牌上市,成為鴻海集團第8家上市櫃公司,這家公司由鴻海集團和裕隆集團合資,股本174億元,專攻電動車,董事長由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親自擔任,掛牌價50元,但開盤後隨即下跌,盤中跌幅一度來到7%,最後收在48.65元,下跌2.7元,目前市值為847.1億元。

鴻華新進原本預計11月9日掛牌上市,但因有其他公司也訂在11月9日,因此決定延期至11月20日,而延期的結果是鴻華先進成為台灣的第一千家上市公司。

鴻華成創新版市值最大的公司

根據交易所公布資料,鴻華先進首日成交張數達10,411張、成交值達5.05億元,均超越台灣虎航在創新板掛牌首日的10,352張與4.78億元,創下所有創新板股票上市首日最大成交量及成交值,同時也超過最近一個月來所有上市公司股票的日平均成交量2,705張,且鴻華先進的市值達774億元,亦超過前7家創新板市值加總596億元,成為目前創新板市值最大的股票。

另外,鴻華先進首日成交戶數達945戶,不僅超越虎航首日成交的610戶,也超越其他6家創新板股票首日戶數合計數471戶,顯見鴻華先進已成功吸引投資人的關注,並對創新板市場的流動性注入活水。

台灣第一家電動車公司,也是第1千家上市公司

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讚揚鴻華是台灣第一家純電動車上市公司,他說鴻華是第八家在創新板上市的公司,對證交所來說,有很重大的意義,因上市公司在鴻華掛牌後邁向一千家,而不只是第一千家的意義,還是創新家永續的產業結合,鴻華掛牌也象徵創新永續是台灣未來十年最重要產業的里程碑。

鴻華先進是由鴻海集團出資及裕隆集團技術作價於2020年成立,結合鴻海及裕隆集團過去數十年來在資通訊產業及汽車製造之經驗,以裕隆集團在汽車研發上豐富的經驗,結合鴻海集團在機電、電力系統能力成為核心能力的電動車開發公司,主要幹部來自於裕隆以前的華創班底,還有一部分來自宏達電以及鴻海班底。

林修銘還替劉揚偉介紹鴻華說,鴻華透過開發底盤平台、車身、動力系統及電子電氣架構,將整車之控制架構集中化管理,並透過共用化及模組化之營運模式,突破傳統車款設計及開發需耗費相當時日之限制,為台灣唯一擁有整車設計開發及系統驗證能力之公司。

強調共用開發模式,結合裕隆和鴻海專家

鴻華先進強調將有別於傳統車廠以一己之力投入車款研發的過程,而係以 CDMS(Contract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ervice)為商務模式,對應多客戶之委託,開發可以共用之產品。在研發上以「共用開發」為核心,先行規劃、評估、設計及測試未來各車款可能適用之政策法令、環境、文化、氣候、市場需求等多項因素,研發可供「共用」之車型模組。

許多投資人解讀鴻華先進為研發「代工」的模式,開業至今已做出本Model E(原型車)、Model C(原型車)、Model T (原型車)等產品,財報上顯示97%為內銷,鴻華成立至今仍處於虧損狀態,2021年虧0.51元、去年虧0.87元,上半年虧損0.56元,比較不利的是越南的電動車已規劃在美國上市,中國有自己的龐大電動汽車體系,日本豐田也要做純電車,當初鴻華規劃提通給想要開發電動車的他國廠商共同研發方案,挑戰似乎越來越大。

氣候變遷助紂為虐 害蟲和病變破壞了我們的哪些食物?

 韓政燕2023年8月26日

全球糧食短缺因為害蟲與疾病更加惡化,造成全球可可、橄欖油和柳橙汁的價格節節高漲,隨著極端氣候事件倍增,這個現象勢必會更加嚴重。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統計,植物病害每年已造成全球經濟損失超過2200億美元,而侵略性害蟲至少造成700億美元損失。喬治城大學昆蟲學教授布齊曼(Leah Buchman)表示,害蟲很容易適應氣候變遷,而全球暖化也讓害蟲繁衍和遷移的速度加快,導致農作物產量減少。

布齊曼表示,「隨著氣溫升高,地理和昆蟲的範圍也會擴大,只會增加昆蟲散播疾病」。

因此,原生於美洲的有害的飛蛾已經破壞了非洲和亞洲的玉米和其他穀物。一種與熱帶和亞熱帶有關的粉蝨也開始破壞歐洲的番茄種植。以下是目前正在受到破壞的作物:

可可

全球三分之二的可可產自西非,最近幾季都遭遇嚴重的困難,導致今年全球躉售價格創下歷史新高。

目前有兩種病變特別嚴重,讓問題更加惡化。黑莢病(black pod disease)是一種類似真菌的病原微生物,在潮濕的環境下迅速感染豆莢,導致變成黑色或棕色。彭博新聞引述多份研究顯示,這每年影響30%的可可產量。雨季延長加上異常的氣候模式,也增加了其傳播的機會。

象牙海岸北部阿必尚的可可收成。美聯社
象牙海岸北部阿必尚的可可收成。美聯社

另一種病變是可可腫枝病毒(Swollen shoot virus ),是經由食用可可植物汁液的粉介殼蟲傳播,在作物完全死去之前,明顯減少作物產量。粉介殼蟲在較溫暖的氣候下會大量繁殖,可以快速散播該種病毒,即使只有一株幼苗受到感染。根據「世界混農林業中心」(World Agroforestry Center),要控制這種病變的唯一方法就是把作物根除。根據「熱帶研究中心」(Tropical Research Services)負責人華特瑞奇(Steve Wateridge),目前象牙海岸約有20%可可感染腫枝病毒。

番茄

印度上個月的番茄價格大漲700%,引起熱烈討論。

番茄產量受到季風季遲來、作物區豪雨及高於平常的氣溫衝擊,但也受到所謂的銀葉粉蝨的影響。這種吸取汁液的昆蟲可以散播數百種作物病毒,不只危害番茄,也影響木薯、豆類與紅薯。在印度,一種具有高度傳染力的番茄黃化曲葉病毒,就是因此擴散,造成嚴重損失。這種病毒最近也入侵歐洲,可能是源自於印度,現在也在歐洲幾個國家傳出災情。銀葉粉蝨在農業生態系統中,有高度的適應能力,天氣炎熱加上高濕度,也有助於其繁衍。

橄欖

西班牙是全球最大的橄欖油產國,隨著乾旱導致產量下滑,現在也面臨了缺油的危機,而去年的躉售價格也上漲2倍多。但是產量並不只受到炎熱和乾燥的因素影響。

隨著氣溫飆升,部分病變的預防也變得更加困難。

希臘東北部艾佛羅斯區橄欖樹遭野火燒毀。美聯社
希臘東北部艾佛羅斯區橄欖樹遭野火燒毀。美聯社

根據歐盟執委會,「葉緣焦枯病菌」(Xylella fastidiosa)是全球最危險的一種植物細菌,每年可能造成55億歐元的作物損失。這種細菌會透過阻塞水從根部送到葉子,導致作物慢慢窒息死亡。

當溫度低於攝氏零下5度,可以大幅減少這種病變的活力,但是現在冬季氣溫越來越少低於這個溫度,這種細菌滋生的範圍分布就會改變。在義大利,全國1.5億棵橄欖樹,至少有2千萬棵已經被感染,大部分都是普利亞大區(Puglia),義大利每年有一半的橄欖產量都來自於此。

穀物

全球穀物貿易在過去幾季出現問題,不只是因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雖然價格多少會受到影響,但是天候不佳和害蟲,也造成了部分國家出現本地生產的問題。中國就是其中一例。

今年中國比往年更早出現秋行軍蟲等害蟲。秋行軍蟲原生於美洲,但是現在已出現在亞洲和非洲。秋行軍蟲在蛾的階段一晚就能遷移數百公里,大量產卵,提高存活率。比較溫暖和潮濕的氣候也會有助於其存活及繁殖,可以在作物週期中更早發動攻擊。

氣候變遷影響柳橙汁價格。美聯社
氣候變遷影響柳橙汁價格。美聯社

柳橙汁

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橙樹因為颶風、霜害和病變受到衝擊,導致美國這個月的柳橙汁價格創下歷史新高。巴西和美國的柳橙果農也在對抗柑橘黃龍病,這是一種致命的病變,會導致果實變小、容易掉落,汁更苦,因此造成全球柳橙短缺。

這種病變是經由所謂的亞洲柑橘木虱散播,是對柑橘類作物最嚴重的威脅。根據研究機構Fundecitrus,在巴西,在聖保羅州和米納斯吉拉斯(Minas Gerais)西部,幾乎每4棵橘子樹就有1棵感染。

根據巴西農業研究公司Embrapa,巴西種植橙橘的部分地區平均溫度增加,有利於昆蟲散播這種細菌。巴西是全球最大的柑橘出口國,產量也因此受影響。

地球暖化的後果:蟲咬與高溫 將成植物難以承受的雙重打擊

 20200613

近期研究顯示,當地球氣候變暖,食草生物與害蟲對農業作物的危害也會加深,例如每當氣溫升高攝氏1度,因昆蟲導致的農業損失就會增加10%~25%。根據一項新的研究,當生蟲的番茄植物想要抵抗毛蟲時,便難以適應升高的溫度,如此一來便傷害了番茄的產量。

該研究呈現了兩個因素:一個是溫度升高,致使昆蟲的新陳代謝提升了,吃得更多。此外,高溫使得更多地區變成適合昆蟲的棲息地。第二個因素是舊有的數據研究所忽略的,即生蟲的植物對高溫作出的反應。

在美國能源研究院(MSU-DOE)植物研究實驗室、同時擔任密西根州大學的講座教授Gregg Howe說:「我們明白植物本身有一些限制,無法同時對付兩種壓力來源。但確切而言,植物如何在氣溫升高的情況下抵抗昆蟲攻擊,我們所知甚少。」

面對昆蟲和氣溫的威脅,植物有不同的應對系統。毛蟲來襲?有個系統用來對付牠們。當毛蟲咬了葉子一口,植物便分泌一種叫茉莉酮酸(Jasmonate)的荷爾蒙。茉莉酮酸會促使植物分泌防礙毛蟲的防禦化合物;如果氣溫太高,過熱的作物顯然無法跑去樹蔭底下乘涼,但可以藉由抬高葉子,遠離發熱的土壤。而植物也會「排汗」,它們能打開類似人類毛孔的氣孔,令水分快速蒸發,以降低葉子的溫度。

博士後研究員Nathan Havko在高達攝氏38度的培養室中種番茄時,把飢餓的毛蟲放進去,隨即有了大發現。「有兩組植物分別種在『正常』與『炎熱』的溫度中。當我打開培養室的門時,我超級驚訝,高溫空間中的毛蟲長得非常大,把整株植物啃光了。」

「當溫度升高時,受傷的番茄植株分泌更多茉莉酮酸,防禦反應也更強,」Havko說,「然而這阻止不了毛蟲。此外,我們還發現茉莉酮酸妨礙植物自我冷卻的能力,使它無法抬起葉子或排汗。」

植物可能是關上了氣孔,阻止水分從傷口蒸發得太快,但這也使得它們自己中暑。也有可能是毛蟲學聰明了,對植物施加額外的傷害,使它的氣孔關閉、溫度提升,以利毛蟲的生長與成熟。

Havko認為,「在存在高溫或其他環境問題的狀況下,植物開啟了防禦反應,這可能意味著帶來更多傷害,而不是好處。」

以氣候智慧型農業應對地球暖化

 工商時報李武忠農漁經學者

全球氣候變遷已經對農業生產構成嚴重威脅,如何減少溫室氣體(GHG)排放和確保糧食安全,被認為是本世紀最大的挑戰。

氣候變遷對農業的直接影響包括:平均氣溫升高、生長季節延長、降雨模式更加多變以及二氧化碳(CO2)濃度升高,甚至會強烈改變區域氣候,導致作物分布的潛在變化。尤其近年來受到極端氣候影響,農業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全球糧食安全和農業永續發展的剛性約束,預計2030年農業水資源短缺風險,將顯著攀升達到中高風險水準,需提早應對。

■CSA融合農業生物科技、資訊技術與智慧化裝備素

而占全球土地面積38%的農業用地,不僅使用了約70%淡水,現行使用的糧食系統,是甲烷排放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要來源,正在破壞地球穩定,無法為所有人提供健康和營養的飲食。如何朝永續糧食系統轉型,對於實現永續發展目標和維持《巴黎協定》中1.5℃內的氣溫上升目標至關重要。為此,氣候智慧型農業(Climate Smart Agriculture,CSA),被視為是解決該等挑戰的最佳方式之一。

CSA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是以資訊、知識與設備為核心要素的現代農業生產方式,可持續提高農業效率、增強適應性、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及應對極端氣候的現代化農業生產和發展模式。它融合農業生物技術、農業資訊技術,農業智慧化裝備三大生產力要素,運用範圍包括:改良灌溉系統和用水管理技術、實施作物遺傳育種(如採用抗旱豆類和耐旱玉米)、保護性農業(可防止耕地流失並恢復退化土地的農業系統)、作物多樣化種植、農業保險、人工智慧(AI)運用、土壤肥力和病蟲害防治綜合管理等高新技術。

於農業溫室氣體排放,進一步增加了CSA永續發展的挑戰,目前正透過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如清潔能源替代技術、再生能源技術、新能源技術)、增加溫室氣體吸收(如固碳技術)、適應氣候變遷(如培育新能源)、農作物品種及調整農業生產結構方式,有效減少農業溫室氣體排放。另,目前CSA的資訊和安全,存在標準化程度不高、資料收集和整理不完整、農業資料收集缺乏準確性和有效性等問題,如何維護資訊和資料的安全,是促進CSA順利發展的關鍵。

■朝永續系統轉型 才能確保糧食安全

農業想永續發展,須克服農業水資源短缺、氣候變異與氣候變遷、農業溫室氣體排放、資訊資源整合等議題,CSA是優先選項。

CSA將朝向達成農業永續發展,實現糧食安全、氣候調適、溫室氣體減量的多重目標,主要做法包括:將遙感技術應用在主要農作物的生長、種植面積、產量及農業災害資訊收集;透過物聯網收集環境和作物參數,未來須著重物聯網的安全性;應用AI對不同農業領域的數據進行分析和整合,實現植物識別、作物產量預測、溫室氣體排放預測、氣候預測、病蟲害防治、作物種植風險評估等,不僅可以準確預測最佳播種和收穫日期、監測作物健康狀況,還可以降低化肥、化學品和灌溉等農業投入成本,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進而提升農業生產者決策和管理行為。

對於小農來說,學會適應氣候變遷並為未來的氣候衝擊做好準備,可能意味著生存和滅亡之間的差別。而目前國內仍以小農暨傳統農業為主體,CSA並未廣為農民採用,將難以應對極端氣候的重大衝擊,主要原因在於農民不熟悉CSA的農作方法、無足夠資金投入(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資)、經營風險高等,未來極需政府透過政策和法規獎勵(包括補助和獎助)及技術培訓和推廣(為農民提供所需的知識),來提高農民及企業的投資意願,幫助農民適應不斷變化的氣候,有效應對糧食供應和氣候變遷。

近十年來,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日本、韓國等農業發達國家均高度關注智CSA的發展,目前美、德、英、日等國在農業感測器、農業大數據、農業智慧裝備等智慧農業科技領域,取得領先優勢,正逐步實現「機器換人」或「無人作業」,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和農業資源利用效率的目標。

NOAA證實:全球第四次大規模珊瑚白化 過半數珊瑚礁陷危機

 2024年04月19日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吳凱西 編譯;陳文姿、林大利 審校

海洋高溫拉警報,各地陸續傳出白化災情。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15日宣布,全球正在經歷第四次大規模珊瑚白化,這也是近十年來第二次的大規模白化事件。

2024年3月澳洲大堡礁北部馬丁礁(Martin Reef)的珊瑚白化。攝影:Veronique Mocellin 圖片來源:Australian Institute of Marine Science

珊瑚白化危機蔓延全球 過半受威脅

路透社》報導,全球暖化導致海水表面溫度上升,NOAA指出,從2023年2月至今,全球超過54個國家與地區確定發生珊瑚白化。

NOAA長期藉由衛星偵測全球海水表面溫度,並透過實地測量與模型分析等工具,提供珊瑚白化預警系統。根據NOAA,在過去365天,珊瑚白化已經擴及大西洋、太平洋跟印度洋。

NOAA珊瑚礁監測計畫協調員曼澤羅(Derek Manzello)表示,全球超過54%的珊瑚礁正在承受引發白化的熱逆境(heat stress)。

珊瑚白化是珊瑚與共生藻(合稱珊瑚共生體)對於逆境的生理反應,並不等於珊瑚死亡。不過,當逆境持續,例如持續接觸高溫和強光,珊瑚共生體超過生理極限,就會陸續死亡。

海洋科學家對於嚴重的珊瑚白化憂心不已,甚至感到憤怒。《BBC》指出,第一個警訊是在加勒比海地區,去(2023)年美國佛羅里達州海岸的泳客就發現海水異常溫暖。接著,南半球也發生海洋高溫,影響到澳洲大堡礁、坦尚尼亞、模里西斯、巴西、太平洋島嶼以及紅海和波斯灣等地。

NOAA的珊瑚礁觀察(Coral Reef Watch)顯示2023年1月1日至2024年4月10日期間的珊瑚白化警戒值 (圖片來源:NOAA)

澳洲大堡礁處第五次大規模白化

南半球的澳洲從去年底進入夏天,海水溫度也持續上升。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GBRMPA)在3月證實,大堡礁正發生大規模白化狀況,是8年來第五次的白化危機。航空調查結果顯示淺水區的珊瑚白化十分嚴重,將進行水下調查以確認白化的嚴重程度和範圍。

澳洲海洋保育協會(Australian Marine Conservation Society)在4月表示,空中調查顯示,大堡礁已有75%的區域出現珊瑚白化的現象。

「我感到很沮喪」,前昆士蘭大學赫倫島研究站(Heron Island Research Station)學術主任、珊瑚礁專家沃德(Selina Ward)深入大堡礁南部的16個區域,他說,這是他30年來看過最嚴重的一次。

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17日進一步確認,白化影響範圍非常廣,大堡礁幾乎46%的珊瑚都受到創紀錄等級的熱逆境。約六成的珊瑚可能因暴露在相當程度的熱逆境而導致白化,詳細的水下調查還在進行中,需要更多時間才能了解影響程度。

根據《衛報》,澳洲詹姆斯庫克大學(James Cook University)名譽教授、珊瑚白化專家休斯(Terry Hughes)指出,自1998年以來,所有的珊瑚礁生態系都發生過珊瑚白化,有些地方還發生了三至四次,長期累積下來,珊瑚礁的恢復力也會受到變弱。

澳洲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GBRMPA)2024年針對大堡礁淺水珊瑚礁群白化率的航空調查觀測結果。

澳洲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GBRMPA)2024年針對大堡礁淺水珊瑚礁群白化率的航空調查觀測結果。圖片來源:澳洲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GBRMPA)

龍岡米干節今登場 桃園市長張善政與高僧替民眾灑水祈福

  翁唯真/桃園即時報導

2024龍岡米干節活動今起至4月28日舉行,今以潑水祈福的傳統儀式拉開序幕,將展開為期2周活動,活動除潑水祈福外,還有2場晚會及長街宴等,周邊更有許多傳統服飾、傳統美食可讓民眾品嘗。

潑水節活動在東南亞泰國及緬甸等地一向是在地重要的年節傳統活動,充滿熱情與祝福,會以象徵潔淨的水潑灑在民眾身上,藉以洗淨不吉祥的事物,祈求新的一年帶來更多的幸福與祝福。

今年米干節第一周即以潑水節活動延續泰緬潑水傳統,但鑒於水情不佳,今年的祈福活動將改以灑水的方式,由三寶寺的高僧帶領民眾於雲南文化園區一同浴佛並合十祈禱,接著由精彩的象腳鼓隊、孔雀、馬鹿、排鑼等繽紛表演人員開道,帶領市長與五位高僧沿路為民眾灑水祈福,共同前往忠貞新村文化園區舞台正式揭開本次米干節活動。

桃園市長張善政今與高僧替民眾灑水祈福並表示,米干節將有非常精采的節目,包括傍晚在龍岡大操場有歌舞表演能體會異域風情,歡迎大家來體驗並品嘗美食。

而今年龍岡大操場除了停車接駁外,也於該地天幕區設置靜態展示與舞台表演活動,希望藉由不同展區的規劃與呈現,不僅讓參與民眾在米干節活動中感受到水花火舞的魅力,今明2天晚間6時30分至8時於龍岡大操場有豐富的舞台表演,還有三弦打歌等多樣化活動。

2024龍岡米干節活動今起至4月28日舉行,今以潑水祈福的傳統儀式拉開序幕,將展開為期2周活動。記者翁唯真/攝影
2024龍岡米干節活動今起至4月28日舉行,今以潑水祈福的傳統儀式拉開序幕,將展開為期2周活動。記者翁唯真/攝影
2024龍岡米干節活動今起至4月28日舉行,今以潑水祈福的傳統儀式拉開序幕,將展開為期2周活動。記者翁唯真/攝影

除了吃美食,也精心規了多項精彩節目,來到活動會場、忠貞市場、清真寺及週邊街道,即可感受到異域滇緬氛圍的裝置及特有的地方風情,還有多個特色店家、美食攤位、體驗活動和闖關遊戲等著大家一起來體眼。為了避免活動現場人潮擁擠,也為了來訪民眾的方便與安全,建議參與活動民眾可將車輛停放於龍岡大操場,再搭乘活動接駁車前往會場,讓行的順暢,玩得更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