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最大單體岩石! 澳洲籲請Google刪除烏盧魯岩頂照片

澳洲巨岩烏盧魯(Uluru)又稱艾爾斯岩(Ayers Rock),自2019年10月27日起全面禁止遊客攀爬。(歐新社)

 2020/09/26 11:21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澳洲巨岩烏盧魯(Uluru)又稱艾爾斯岩(Ayers Rock),為當地原住民阿南古人(Anangu)的聖地,曾為澳洲必遊景點,但經阿南古人長期請求,澳洲政府在2017年頒布禁令,自2019年起正式禁止遊客攀爬。對此,有遊客想出用Google地圖「虛擬攀爬」妙招,而澳洲官方也正式提出請求,籲請Google將烏盧魯岩頂的照片自街景功能移除,該公司已同意要求並著手進行刪除作業。

根據《CNN》報導,Google Maps擁有幾張使用者上傳的烏盧魯岩頂照,其他人可以透過街景功能觀賞這些在禁令頒布以前拍攝的照片。

對此,阿南古人呼籲澳洲國家公園局(Parks Australia)能提供協助移除這些照片,以守護烏盧魯的神聖性,而負責管理澳洲自然資源的公園局也向Google提出移除照片的請求。

針對這項要求,Google回應強調,「我們十分理解烏盧魯卡塔丘塔國家公園(Uluru-Kata Tjuta National Park)對阿南古人的神聖性」,強調該公司「支持這項請求,同時正在著手進行刪除作業」,更強調「一收到公園局的請求,我們就刪除了這些使用者提供的照片」;但截自本稿出稿前,相關照片仍能在Google Maps上看到。

烏盧魯在1981年被聯合國列為為世界自然遺產,該岩高328公尺,為世界上最大的單體岩石,每年約有30萬人次來訪,但大批遊客也帶來大量破壞,使將烏盧魯視為聖地的阿南古人心疼不已;應阿南古人長期請求,澳洲政府下令自2019年10月27日起全面禁止遊客攀爬,違者將處以630澳元(合約1萬3千元新台幣),同時可能面臨起訴。

紐西蘭Zespri挺過極端氣候 如何打造850億外銷傳奇?

 去年紐西蘭遭逢霜害、颶風、最熱的冬天等極端氣候,導致全球銷量僅1.33億箱,較前一年度下滑27%,短短一年,Zespri即宣示2025年可挑戰2.6億箱、營收858億台幣目標,這個全球農業界優等生,是怎麼克服天災挑戰?

 

51歲的安德烈與太太德蓮娜(Andre&Dalena Rochat),原本是建築師與空姐,為了追求更自然愜意的生活,從瑞士搬到紐西蘭,成為奇異果農夫已經16年了。他們說,去年是格外辛苦的一年。

他們找尋的美好日常,座落於紐西蘭北島豐盛灣地區的陶朗加,綿延數公里的海岸,是「全紐西蘭最美的海岸線」;這裡也是紐西蘭最大的出口港口。

距離陶朗加半小時車程的蒂普基小鎮,宜人氣候加上火山灰地質,擁有紐西蘭七成的奇異果產量,被譽為「世界奇異果之都」。

原以為走出新冠疫情陰霾,一切好轉。但厄運才來,2022年勞動力嚴重短缺。

去年紐西蘭遭逢霜害、颶風、最熱的冬天等極端氣候,在奇異果該開花時遇大雨,結果數不佳。結果全球銷量僅1.33億箱,較前一年度下滑27%,成為2014年遇到PSA細菌疾病後的新低。

 極端氣候下的即戰力

Zespri執行長馬蒂森(Dan Mathieson)指出,今年很樂觀,預計出口1.8億箱的奇異果。明年,應該可達成疫情前訂下的2025年2.6億箱、營收858億台幣目標。

總能克服各種天然災害、國際競爭的Zespri一直是全球農業界的傳奇。

以果農合作社之姿,銷售至50多個國家,「Zespri是國際第一家將農業當成工業經營(可大量複製)的品牌,」屬於教案級的商業案例,台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周霞麗表示肯定,「農民能在不同土壤、濕度的環境,種出品質一致的奇異果,很少見也很厲害。」

台灣大學管理學院產學發展副院長謝明慧長期研究Zespri,這家農民合作社厲害之處,在於監理、治理、管理三者兼顧;管理成長策略中,研發新品、供應鏈與市場拓銷等方向都有成績。

為什麼能在極端氣候下,快速復原?

研發新品種與病蟲害管理是Zespri最大的祕密武器。

在紐西蘭奇異果育種中心(Kiwifruit Breeding Centre)的實驗室,有100公頃的研究果園。

中心每年栽種3萬棵種苗,挑選符合消費者喜愛口感、有豐富營養、適合保存,且能長途運輸等條件的奇異果。平均每千棵種苗,僅留下2至3棵,可說是萬中選一。

例如極酸、辣味等不討喜滋味,就不會上市;尺寸如櫻桃大小的Kiwiberry,甜味細緻,卻因外皮嫩薄,易在運送時破皮,北半球市場較難買到。

紐西蘭-寶石紅-奇異果-Zespri紐西蘭寶石紅奇異果。(吳雨潔攝)

預測10年後氣候,栽種耐旱品種

再從育種、栽種、商品化前測試到商品優化,每個階段各經過5年時間。送到消費者手上,從測試到上市,研發過程至少20年。

上架後,市場決定一切。曾有偏甜的鮮甜綠果,即因喜歡綠果的消費者多半嗜酸,逐漸退場。

謝明慧注意到,過去,新品種的開發,從甜度、口感等消費者喜好,更多了因應氣候變遷的生長韌性等方向。

Zespri首席行銷、創新與永續發展長史天駿(Jiunn Shih) 透露,為了降低極端氣候的影響,他們現在研發的條件是根據10年後的氣候預測,那時可能更熱、更缺水,所以得培育更耐旱、更耐高溫的品種。

針對突然的急大雨,強化藤蔓健康強度,培養對抗豪雨水災、泡水後不易腐爛的韌性等。

Zespri過去在紐西蘭種植,但每年有半年的產季缺口,為了打造全年供應,合作社開始吸引義大利、日本、韓國等地農民加入種植。2025年紐西蘭之外的產地產量,將佔總體四分之一。 

但這難不倒Zespri,因為即使在紐西蘭,北島與南島的天氣也不同,種苗本來就不同。

由空姐變身果農的德蓮娜,分享Zespri重視數據的親身經驗。合作社會根據長期溫度、雨水觀測統計,建議不同的種植照顧方式;更重要是智慧化的田間管理,例如田間設置感測器,便知道什麼時候要澆灌多少水。

可否收成,需由專業的檢驗評估決定。採摘後的每顆奇異果,都接受實驗室的重量、硬度、色澤、甜度等多項指標評估,確認品質後,才送到包裝廠,由機器整理、自動分級、貼標。

數據種植,用工業方法做農業

準備發貨階段,透過貨櫃溫度調節,使奇異果進入休眠狀態。送往各國後,由當地市場的品管檢驗,才正式發售。無數次的確認,一切都以數據控管。

Zespri安排各地果農互相參訪、教學相長。德蓮娜舉例,果農間非常團結、不藏私,有果園的部份區域陽光不充裕,一位果農嘗試用鏡子反射陽光,發現效果不錯,便將此技巧傳授給韓國果農。

管控也包括病蟲害防治。周霞麗分析,奇異果藤蔓曾在十多年前遭遇PSA細菌疾病,導致產業受挫,那之後,Zespri建立了危機管理SOP,從訊息傳遞、風險評估到防範等機制,降低錯誤發生。

史天駿舉例,幾年前,義大利曾出現另一種藤蔓病害,導致花朵凋萎,研究發現是水量太多。去年紐西蘭遭遇颶風,部份地區淹水,Zespri便快速運用義大利經驗,調整種植細節,減少災損。

與全球接軌,打造零碳排奇異果

有了好產品,最後才是行銷。Zespri擅長凸顯產品特質,也能打破消費者慣性,創新各種食用奇異果的方法,譬如食用時機。

台灣人習慣晚餐後吃水果,Zespri全球產品行銷、創新與永續發展經理布拉奇福(Paul Blatchford)建議,在早餐時段補充足夠的膳食纖維,選擇有飽足感,可減少攝取高熱量食物,蘋果、柳橙不錯,但首選當然是營養密度高的奇異果。

不過,作為一個外銷型水果,Zespri王國最近也有新挑戰。

Zespri有43%的碳排放來自運輸,必須減少。去年發布創新資助計劃(ZAG),每年投入200萬美元的基金,邀請解決方案提供者和合作者,幫助奇異果減碳,譬如用永續燃料船運輸。

史天駿補充,為了達成2050年淨零目標,目前88%包裝已可回收、可重複使用或可堆肥。他們也在研發,如何在果園用更少的水?減少更多的包裝?繼續為減少碳排放努力。

紐西蘭奇異果育種中心-紐西蘭-奇異果-育種紐西蘭奇異果育種中心研發出各品種奇異果。(吳雨潔攝)

毛利諺語說,「我的力量不在個人,而是集體(My strength is not as an individual but as a collective.)。」這也是Zespri的經營目標。

從種植的果農、研發的科學家、檢驗的實驗室,到包裝、運輸與行銷等。鏈結周遭產業、整合上中下游打造的Zespri system,成為無法快速複製的商業模式。這個系統,即使面對天災,也一樣發揮韌性。

(責任編輯:宋玟蒨)


【燃燒的澳洲系列報導】煤礦的代價:澳洲長年出口化石燃料加速暖化

 2020-04-20 採訪報導陳寧陳慶鍾

2019年,澳洲人經過了一個痛苦又漫長的夏天。延燒五個月的森林野火,吞噬了上千萬公頃的森林,還有數千棟房屋。奪去三十多人的寶貴性命,十億隻野生動物也命喪火場。這場史無前例的大火,讓許多民眾意識到,氣候變遷不是預言,而是現在進行式。澳洲長年以來,靠著出口化石燃料賺取外匯的政策,引來質疑聲浪。

出口煤礦利益與勞工生計 讓能源轉型增加難度

位在雪梨北方,兩個小時車程的紐卡索爾市,有著全世界煤礦出口運量最大的港口。開車前往港區,沿途就能看到一座座堆積如山的黑煤,準備運往世界各地。每天,來自獵人谷地區的煤礦,經過數百公里的鐵路運輸,一路來到運煤碼頭。

根據統計,澳洲的再生能源比例,預計2020年底,可以達到23.5%,雖然國內對化石燃料的需求正在減少,但仍源源不絕向世界各地輸出。澳洲的煤礦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印尼。

儘管澳洲有越來越多民眾,呼籲政府應該停止採礦,來減緩氣候危機。但現實的是,能源轉型步伐較慢的國家,仍然高度依賴燃煤,作為重要的能源來源。對環保人士而言,期待的則是截然不同的路徑,他們呼籲,澳洲應該盡快終結煤礦產業,藉此促使各個燃料煤進口國,積極加速能源轉型。

這樣的訴求,也引發另一場辯論,煤礦業的產值占了澳洲GDP的3.5%,五萬多名勞工賴以為生。如果把礦場關了,失業礦工該怎麼辦?綠黨主張,能源轉型同時,政府應該透過擴大公共投資,協助礦業勞工從褐色產業,轉型到綠色產業。

德國已經在2018年,關閉國內最後一座黑煤礦場,並且宣布將在2038年全面淘汰燃煤發電廠。為了保障相關產業的勞工權益,德國政府編列四百億歐元預算,來協助勞工轉業。

儘管環保人士認為,德國經驗值得澳洲借鏡,一間來自印度的企業,阿達尼公司,卻正準備要在昆士蘭州內陸,開闢全澳洲規模最大的煤礦礦場,這項舉動,引發了全澳洲近年來規模最大的環保運動。

目前昆士蘭州的鮑恩盆地,已經有許多正在開採的煤礦礦場。阿達尼公司預計在更內陸的加利利盆地,開闢一處面積將近28,000公頃的礦區,在60年的開採期限內,開採23億噸煤礦,並建造一條200公里長的鐵路,將煤礦運往位在鮑恩鎮的港口。反對開採煤礦的抗爭者認為,運煤鐵路一旦建好,等於為加利利盆地地底的煤礦,打開封印,未來煤礦可以源源不絕送往碼頭,載往海外,有如將地球推上氣候變遷的失速列車。

澳洲大堡礁  陷入珊瑚白化危機

昆士蘭州東部沿岸的大堡礁,也可能成為阿達尼的受害者。綿延兩千多公里的大堡礁,是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總面積幾乎跟日本一樣大。每年吸引將近兩百萬人次遊客造訪,也為人們帶來豐富的漁業資源。然而,它不只受到頻繁往來的運煤船干擾,年年高升的碳排放,不斷暖化的氣候,也讓大堡礁陷入白化危機。

位在昆士蘭州的詹姆斯庫克大學ARC珊瑚礁卓越研究中心,是全世界最頂尖的珊瑚礁生態研究機構之一,中心主任泰瑞.休斯長期研究氣候變遷對珊瑚礁的影響,做為大堡礁的守門人之一,他一次又一次向世界發出警訊。

2016年,休斯教授的研究團隊,曾經搭乘小型飛機,從空中調查大堡礁,總飛行距離超過9,000公里,檢視超過900座珊瑚礁體,瞭解白化規模有多大。2020年3月,再度進行了大堡礁的空中調查。初步發現,今年發生白化的範圍,比起2016年、2017年,更往南延伸。

珊瑚體內住著許多共生藻,它們行光合作用,提供珊瑚養分,也讓珊瑚有著鮮豔的色彩。但是只要海水溫度異常,低於18度或高於30度,共生藻就會離開珊瑚,留下白色的骨骼。在2016到2017年,兩次的白化事件中,已經有一半的珊瑚死亡,休斯教授指出,繼續使用化石燃料,只會讓大堡礁的處境更加艱困,而且澳洲出口的煤礦,有很大一部分橫跨了大堡礁分布的區域。

畫面提供 Gergely Torda(ARC 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Coral Reef Studies)


每個微小的抵抗,仍然有著聚沙成塔的可能。除了站上第一線,用肉身阻擋工程進行,澳洲各地反對阿達尼採礦的市民,也正在使用另一種方式,杯葛和阿達尼有合約關係的其他企業。

間接杯葛的手法,讓反阿達尼運動在澳洲各地遍地開花,也延燒到海外,例如為阿達尼運煤鐵路供應號誌系統的德國企業西門子,就成為抗爭目標之一。今年2月,多位環保人士特地遠赴德國,在西門子的年度股東大會上,極力呼籲西門子不要成為氣候變遷的推手。

在全球氣候運動的推波助瀾下,越來越多企業意識到,燃煤的代價,不如想像中便宜。台灣用於火力發電的煤,仍有一半來自澳洲,面對氣候變遷的威脅,台灣不該再置身事外。對化石燃料撤資的行動,也在台灣漸漸發酵,2019年,玉山銀行宣布,未來將不再投入燃煤電廠融資案,台灣大學也宣布將調整校務基金的運用,對高碳排產業撤資。煤已經不再是門好生意。

在機會之窗關閉前,該如何做出改變?這個問題的選擇權,不只掌握在澳洲人手中,也和每個仰賴化石燃料生活的人,息息相關。

近八成澳煤礦行業工作將在2050年前消失

 大紀元2023年10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天睿澳洲悉尼編譯報導)一份最新報告顯示,昆士蘭煤炭行業將成為全球受衝擊最嚴重的領域之一,僅次於中國山西和印尼的東加里曼丹。

美國全球能源監測機構(GEM)週二發布的報告稱,隨著煤炭資源逐漸枯竭,全球煤礦行業的大量工作會消失。

澳洲是全球領先的主要煤炭生產國之一,由於高度的機械化,直接在礦場工作的人僅有5.1萬。

澳洲礦場充分利用了無人機監測、無人駕駛卡車、輸送系統和自動化採煤機,這意味著在澳洲每生產一噸煤,只需要98名工人,而在中國需要404名,波蘭需要822名。

根據目前運營中的煤礦數據,預計到2035年,全球煤礦行業將有近50萬人失去工作;到2050年,全球近100萬與煤礦相關的工作將消失,其中包括澳洲煤礦行業四分之三的工作。

例如,新州獵人谷的亞瑟山煤礦(Mt Arthur)將在2030年關閉,這個礦場大約有2000名工人。

這些以煤炭經濟為支柱的社區需要制定過渡計劃。雖然大多數預測表明過渡到可再生能源將創造出更多職位,但這些工作可能不會出現在同一社區,並且可能需要廣泛的再培訓。

責任編輯:宗敏青

馬來西亞將任東協主席國 盼緩解美中日益緊張關係

 2024-08-23

  • 新聞引據:中央社
  • 撰稿編輯:余思瑩


馬來西亞明年擔任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輪值主席國,首相安華(Anwar Ibrahim)強調,面對詭譎多變的國際局勢與地緣政治,馬來西亞會更積極地和美國與中國接觸,緩解兩國日益緊張關係。

安華剛結束赴印度的3天訪問行程,雙邊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CSP),為兩國關係向前邁出重要一步。

他接受「今日印度環球」(India Today Global)訪談提及東協的關鍵影響力,認為只要東協發揮核心角色並持續與美中接觸,應能遏阻緊張局勢。

馬來西亞官方新聞社馬新社(Bernama)也報導,過去幾年以來,美中關係持續緊張,不僅導致兩國關係惡化,進而影響全球穩定與經濟繁榮。

安華表示,東協是全球最具凝聚力的次級區域集團,馬來西亞有幸成為東協輪值主席國,將會與各成員國與領導人維持良好關係。

安華重申不會因為外界壓力而與大國選邊站,「為什麼要迫使我們選邊站」,馬來西亞將捍衛領土的完整,並在全球化的世界中需要與每個人互動,維持馬來西亞的中立地位。馬來西亞會透過雙邊與多邊機制解決與鄰國爭議,特別包括南海議題。

安華認為,美國在投資、貿易、教育、科技與人工智慧(AI)方面仍是一個重要國家,中國則是區域內的新興力量,他也非常重視印度。

另外,對於緬甸議題,安華說,東協將持續與有關國家接觸,盼解決緬甸面臨的長期危機。

緬甸2021年2月政變迄今3週年。東協曾就緬甸情勢召開領袖峰會,達成5點共識,要求緬甸軍方立即停止暴力,同意讓東協成立的特使團促進各方和平對話,東協特使團將赴緬甸與各方會面。

他說,緬甸的政治危機也影響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境內目前有逾20萬名逃離緬甸家園的洛興雅人(Rohingya)。

馬來西亞是繼2015年之後,將在明年再度成為東協輪值主席國。


美國取代中國 躍居東協最大出口地

 2024/06/14 

全球供應鏈轉移 貿易同步轉移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日本媒體報導,今年第一季美國取代中國,成為東南亞國協十個成員國最大出口目的地,是一年半以來首見,主要因為全球供應鏈轉移,東協國家的貿易似乎也跟著轉移。

根據統計,東協十國第一季對美國出口金額達六七二億美元,高於對中國出口的五七○億美元。專家表示,這個趨勢反映美國逐漸增加對東協國家的半導體與電子零件採購,以及中國經濟持續低迷。

越對美出口 Q1增幅達24%居冠

越南第一季對美國出口激增二十四%達二五七億美元,增幅居東協國家之冠。河內經濟學家黎登營(Le Dang Doanh)表示,美國對中國進口產品課徵高關稅,使中國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降低,為越南出口創造一定優勢。而越南和美國經濟互補,越南以具競爭力的價格向美國出口智慧手機、電子產品、農林漁產品、木製家具、紡織和成衣,「越南出口至美國市場的潛力仍然巨大,為雙方帶來利益」。

泰國第一季對美國出口成長九.八%達一二六億美元,對中國出口下跌五.一%。開泰(Kasikorn)研究中心分析師指出,中國面臨通縮風險,三、四月消費者物價指數連續出現負成長,代表該國內需疲弱。

馬來西亞第一季對美國出口成長八%,對中國出口下跌三.三%。聯昌集團(CIMB)經濟學家賈利勒(Intan Nadia Jalil)表示:「成本增加及政治與體制因素(如美中貿易緊張),驅動美國企業移出中國,馬來西亞因而成為其中一個受惠國。」

政治風險諮詢公司包爾集團亞洲公司(BowerGroupAsia)主管納吉娃(Arinah Najwa)說,美國企業正在對中國去風險、分散供應鏈,降低對中國的依賴,馬來西亞因強健的製造業環境、戰略位置和技術勞工,成為具吸引力的替代方案。

印尼將遷都「努山塔拉」 為什麼選擇在雨林中開闢首都?

 發布時間:黃瑀喬 / 綜合報導鄭婷方 / 設計

印尼計劃將首都從雅加達遷往距離1400公里的婆羅洲「努山塔拉」(Nusantara),力拚在國慶日8月17日前,政府部門建設全面竣工。然而,政府遷都的決定卻引發部分環保人士及當地居民不滿。為什麼要遷都?標榜「永續森林城市」的努山塔拉為何引發破壞環境爭議?

印尼為什麼要遷都?

目前首都雅加達不僅空氣污染嚴重、飽受洪水侵襲,還由於長期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加上氣候變遷加劇海平面上升,預測2050年雅加達將有三分之一土地被淹沒。

此外,雅加達人口已超過1000萬,根據台灣駐印尼代表處去(2023)年的專題報告,印尼超過60%的人口及經濟活動都集中在雅加達所在的爪哇島上。

為促進區域均衡發展及解決首都生活品質問題,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2019年提出遷都計畫,期望將新首都「努山塔拉」打造成永續森林城市,標榜保留75%綠色開放空間,所有機構和商業建築皆採用環保建材與工法。

印尼政府預計在2022至2024年完成重要政府部門建設,以及最初搬入50萬居民的基礎設施;2035年建造都市核心,期盼2045年時,成為外國直接投資印尼經濟部門的首選地,最後實現淨零碳排,建立「人人共享的全球城市」。

為什麼會選擇努山塔拉做為首都?

努山塔拉位於婆羅洲的東加里曼丹省,距離雅加達約1400公里,當地原本是一大片熱帶雨林,也是許多野生動物的家園,生物多樣性豐富。

(設計/鄭婷方)

努山塔拉在爪哇語中代表「群島」,宣示了印尼由逾萬座小島組成的國家特色。

佐科威表示,努山塔拉所在位置具有戰略意義,不只位處印尼領土中心,靠近都市地區,發生地震、海嘯或火山爆發的風險也相對較低。「雅加達作為政治、商業、金融、貿易和服務業的中心,目前所承受的負擔太重了。」

遷都願景真的能實現嗎?

半島電視台報導,印尼氣候政策倡議負責人馬菲拉(Tiza Mafira)雖然贊成將印尼的行政中心和商業中心分開,但他認為,遷都也無法解決數百萬留在雅加達的居民面臨的危機,應改善雅加達本身的空間規劃、保護地下水,以及重新綠化。

印尼技術評估與應用機構BPPT氣象與氣候學教授阿爾德里安(Edvin Aldrian)指出,遷都可能只是轉移問題,並不能阻止日益嚴重的降雨和洪水,「無論是在雅加達,還是未來在努山塔拉,這種情況都會越來越嚴重。」

另外,遷都的決策來自佐科威政府內閣,並未經過全民或地區性公投。CNN 2023年蒐集的民調顯示,高達57%印尼民眾不同意或強烈反對遷都,46.2%認為開發成本應用於更緊急的政策預算。

馬菲拉也說,努山塔拉最終可能成為行政所在地,但「沒有人真正想住在那裡」,就像緬甸首都從仰光遷至奈比多的情況;必須進行全面的文化和社會轉變,才能讓民眾有意願搬遷,否則人民會在自己的家和首都間不斷來回,反而增加碳足跡。

官方釋出的努山塔拉建設模擬畫面。

遷都還引發哪些爭議?

新首都主打環保永續,但開發這座綠色城市卻要砍伐原有的雨林,再重新種植人造林。

印尼NGO「森林觀察印尼」在(Forest Watch Indonesia)2022年的報告中示警,努山塔拉的大部分森林屬於「經濟林」,意即許可林業及採礦等經濟活動,可能導致進一步的森林砍伐。

努山塔拉週遭原本是紅毛猩猩、豹、長鼻猴等野生動物的棲息地,環保人士擔憂,大規模開發和未來居民移入帶來的干擾,可能危及生態。

努山塔拉啟動工程前,此為2022年4月空拍圖。(圖/NASA)
努山塔拉開發後,此為2024年2月空拍圖。(圖/NASA)

原住民被迫搬遷也是遷都工程的爭議之一,美聯社報導,至少有5個百人以上的峇里克族(Balik)村莊因施工而搬遷,隨著建築工地的擴大,預計會有更多村莊被連根拔起。

此外,由於印尼政府19世紀推動國內移民計劃,鼓勵爪哇島上未持有土地的人民,移居婆羅洲、蘇門答臘島、蘇拉威西島等尚須開墾的地區,以解決爪哇人口過度密集問題,因此,現今的婆羅洲還有不少沒有土地所有權的「外島移民」。

當局表示,新首都的建造已獲得當地社區領導人的支持,政府也向原本住在首都用地的居民提供補償。

不過當地居民直言,努山塔拉週遭的地價不斷攀升,政府的補償金根本無法讓居民在原本的家園附近購買土地,更遑論享受開發後的成果。

我遠洋漁獲3度入美強迫勞動清單 民團批政府不改革

  葉冠妤/台北報導

馬來西亞不甩中國抗議 安華:持續南海油氣探勘

 2024/09/06 00:08

〔中央社〕中國以外交照會方式警告馬來西亞停止在砂拉越附近油氣田活動遭媒體曝光,目前人在俄羅斯訪問的馬來西亞首相安華說,北京雖發抗議照會,但探勘範圍是在大馬領土範圍,也會持續進行探勘活動。

菲律賓媒體最近報導提及有關中國外交部今年2月間致函大馬駐北京大使館的外交照會,大馬外交部已嚴正關切作為兩國官方溝通管道的外交照會文件外洩事件,目前透過內部機制查核,也交警方調查。

根據報導,中國嚴正關切大馬持續在南沙群島南部海域的油氣田進行單方面探勘開發,稱侵犯中國主權、主權權利與管轄權。

大馬媒體Astro Awani報導,首相安華(Anwar Ibrahim)在俄羅斯受訪認為,北京稱大馬跨越其所允許的邊界,即便發出抗議照會,大馬仍不會停止探勘石油與天然氣作業。

安華指出,大馬是在自己國家海域範圍作業,沒有挑釁行為,大馬會向中國解釋立場。

中國海警船出沒馬來西亞海域已非新鮮事,位居東馬的砂拉越(Sarawak)外海南康暗沙(South Luconia Shoals)海域,幾乎24小時都能看到中國海警船;馬來西亞國防部長卡立諾丁(Khaled Nordin)今年4月間證實中國海警船出現在砂拉越一帶海域。

另外,馬來西亞漁船捕魚時發現中國海警船CCG5013今年3月30日起已在砂拉越一帶海域航行11天,漁民們對這艘突然出現並靠近漁船的中國海警船感到震驚,認為這是中國海警船加強對南海九段線的主權聲索象徵,其中包括馬來西亞的專屬經濟區(EEZ)和砂拉越海域的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大馬外交部昨晚並未說明這份外交照會文件內容,僅說明利用既有平台與外交管道進行協商對話,以和平方式解決南海問題,避免訴諸暴力或爭端。

外交部強調,大馬將致力東協成員國家與中國談判,並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最終確認達成一個實質且有效的南海行為準則(COC)。

摩羯颱風重創越南!災損嚴重、至少20人亡 「台商重鎮」海防多持續停電斷訊

  

颱風摩羯重創北越地區,海防市迄今仍有許多地方處於斷電、停水、失去通訊的狀態。海防台商會評估,近半台商廠房都受到損害,初步了解有些地方需要5天才能恢復供電。

颱風摩羯7日從中國海南島襲向越南本土,一路掃過廣寧省(Quang Ninh)、海防市(Hai Phong)、河內市(Ha Noi)等。越南經歷15個小時的強風暴雨肆虐,災損及人員傷亡嚴重。

摩羯目前已減弱成熱帶性低氣壓,但持續為越南北部帶來豪大雨。越南媒體VTC News晚間報導,今天下午1時,老街省(Lao Cai)沙壩(Sa Pa)下大雨,一處山崩掩埋4戶人家,下午3時許已找到6具遺體。

截至目前,颱風摩羯造成越南至少20人死亡,200餘人受傷。

越南台灣商會海防分會(海防台商會)秘書長朱佐永表示,7日下午颱風登陸後不久,當晚6時許整個海防市斷電並失去通訊,連電話都不通,至今天下午4時還有很多地方仍斷電、斷訊。

朱佐永指出,今天風雨暫歇,他外出查看,發現海防市大多數的行道樹折斷或被連根拔起,一些地方積水未退。此外,馬路上許多電線桿倒下,他認為,這是相關單位迄今仍不敢復電的原因。

海防台商會會長王坤生位於海防市塗山郡(DoSon)的廠房鐵皮屋頂被強風吹落、掀開,當地對外通訊及電力至今天下午4時30分仍中斷。王坤生必須開車前往海防市中心才終於收到訊號並對外聯絡。

王坤生說,他自己的廠房要2至3天清理,恢復原狀大概需要6至10天,恢復生產的時間則要視何時供電。他與塗山的電力公司聯繫,得到的答覆是至少需要5天才會正常供電。

他表示,海防市的台商人身安全暫無問題,只是這次風勢真的很大,估計有一半的台商廠房受到損害。由於海防市很多地方仍無法對外聯絡,目前暫無法具體估算受到影響的台商人數與受災情況。

颱風摩羯走後,越南首都河內市如同遭受轟炸過一樣,行道樹倒成一片,滿地樹葉、落枝,至今天下午5時仍未清理完,市區交通受到嚴重影響、情況混亂。越南民智報(Dan Tri)報導,河內市有近1.5萬棵路樹倒掉。

颱風摩羯被越南認定為近30年來南海最強颱風。河內台商觀察,颱風來臨前儘管一些單位不斷發出預警,卻不見相關人員事前出來修剪行道樹或為其加固,導致一些用路人被樹壓死,直到颱風走了才在善後,防災意識待加強。

未來一周溼答答!明起雨勢兩階段變化 還有熱帶擾動恐生成

  

未來1周溼答答。中央氣象署預報員林定宜表示,明後2天台灣受低氣壓影響,北部、東北部有較大雨勢,雖周三雨勢趨緩,但周四起水氣又開始增多;未來台灣仍位於大低壓帶範圍,本周下半段雖有熱帶擾動,但其生成位置、強度、路徑等不確定性大,仍須密切觀察。

林定宜指出,摩羯颱風今下午2時已減弱成熱帶性低氣壓;未來1周由於台灣仍位於大低氣壓範圍內,本周下半段預估有熱帶擾動消長,但其生成位置、強度、路徑仍有蠻大不確定性,後續還要密切觀察。

溫度部分,根據氣象署官網,今天最高溫位於台東縣石寧山36.1度,其次為台北市科教館35.4度,新北市三峽及台南市玉井也都出現35度以上高溫。林定宜表示,未來1周各地高溫約32至34度,沒有下雨時感受較為悶熱,但不會出現非常極端高溫。

降雨部分,林定宜說明,未來1周,環境風場以東北風為主,雲量多、水氣多。明(9日)台灣位於低氣壓接近其影響環境下,迎風面的大台北地區、東北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花東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

清晨海陸風輻合作用,中部地區有零星短暫陣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午後局部雷陣雨的天氣型態,且有局部大雨發生機率,尤其中南部地區需特別注意。

周二(10日)與明天天氣情況類似,受低氣壓接近影響,北部、東北部降雨增多,且有局部較大雨勢發生,花東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多雲、午後短暫雷陣雨,且有局部大雨發生。

林定宜指出,該低氣壓從明晚至後天通過北部海域機率較大,因此東部、北部海面風浪增強。周三(11日)低氣壓逐漸遠離,北部、東北部水氣減緩,但迎風面的北部,尤其基隆北海岸,局部地區仍有零星短暫陣雨,其他地區則為多雲、午後雷陣雨的天氣型態。

周四至周日(12至15日)台灣仍位於低壓帶環境,水氣較多,迎風面東半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午後各地有局部短暫雷陣雨。林定宜提醒,周四起水氣增多,尤其周六、日2天,北部有局部短暫陣雨;另周末2日基隆北海岸、東半部地區、綠島、蘭嶼等地沿海有長浪發生機率。

蒲亭訪蒙古國 基輔:ICC成員不逮捕重創國際刑法體系

 2024/9/3 

(中央社烏蘭巴托3日綜合外電報導)俄羅斯總統蒲亭今天在蒙古國進行官方訪問,自國際刑事法院(ICC)去年對他發布逮捕令以來,這是他首度訪問ICC成員國。烏克蘭外交部說,蒙古國身為ICC成員不逮捕蒲亭是重擊國際刑法體系。

綜合法新社與路透社報導,蒲亭(Vladimir Putin)昨晚抵達烏蘭巴托展開這趟高調訪問正式,受到儀隊歡迎。這趟行程被視為蒲亭藐視主張逮捕他的國際刑事法院、烏克蘭政府、西方國家和人權團體。

國際刑事法院對蒲亭發布逮捕令,理由是他涉嫌在俄羅斯2022年侵略烏克蘭之後非法將烏克蘭兒童送往俄國控制的地區。俄羅斯不承認國際刑事法院的管轄權,克里姆林宮也駁斥相關指控是出於政治動機。

烏克蘭憤慨表示,蒙古國當局未在機場逮捕蒲亭,蒙古國必須為蒲亭的「戰爭罪」承擔共同責任。

烏克蘭政府先前呼籲蒙古國執行逮捕令,國際刑事法院上週也表示,所有成員國都有「義務」拘留法院下令逮捕的人。但實務上,即使蒙古國不遵守逮捕令,國際刑事法院也無可奈何。

蒙古國是活躍的民主政體,位於中國與俄羅斯兩個專制大國之間,與俄國維持密切文化關係,也與中國保有重要貿易往來。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蒙古國並未予以譴責,而在聯合國就俄烏戰爭議題投票時,蒙古國棄權。

克里姆林宮上週表示,不擔心蒲亭在訪問途中被捕。

蒲亭這次訪問是為了紀念蒙古國與蘇聯軍隊戰勝日本帝國85週年。蒲亭今天接受蒙古國總統呼日勒蘇赫(Ukhnaagiin Khurelsukh)在烏蘭巴托「成吉思汗廣場」為他舉行的正式歡迎儀式,兩人站在廣場上,身旁有穿著傳統服飾的蒙古國軍人,有些人騎在馬背上,樂隊奏響軍樂和兩國國歌。

蒲亭此行的可能會談重點之一是一條連結俄羅斯與中國的新天然氣管線。

烏克蘭外交部發言人堤赫伊(Heorhiy Tykhyi)說,蒙古國未拘留蒲亭,「對國際刑事法院和刑法體系構成嚴重打擊」。

他在通訊應用程式Telegram上寫道:「蒙古國讓一名被指控的罪犯逃避司法制裁,因此承擔戰爭罪的共同責任。」他說,烏克蘭將與盟友合作,確保蒙古國明白後果。(譯者:曾依璇/核稿:嚴思祺)113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