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農田「針灸」! 工研院智慧系統精準預警除病蟲害

 2022/03/26 

〔記者陳冠備/彰化報導〕電腦不只會挑土豆,還會噴農藥、預防病蟲害!農業也開始智慧化,甚至幫農田「針灸」就能預警病蟲害,減少農產損失與藥劑支出,經濟部今天將最新的25項智慧農工科技與循環設計成果,於溪州公園舉行「溫室 效應.一日限定實驗圖書館」活動展出,吸引不少農民興趣。

彰化是農業大縣,務農人口數達全縣5分之1以上,近來也面臨缺工、氣候變遷而收成不穩,以及龐大農業剩餘廢料處理等問題,經濟部將近年工研院農業智慧研究與業者技術選在彰化首度展出,讓在地農民進一步體驗智慧農業發展性。經濟部次長林全能、立委謝衣鳯、彰化縣農業處長邱奕志等人與會。

現場展示智慧農工技術裝置多達25項,其中,大家對「作物病害精準預警系統」感到興趣,一排長長的針插在土裡檢測,好像在幫農田「針灸」。

工研院中分院副執行長李士畦說明,作物發生病害往往影響農民經濟收入,若能提早得知田間作物微環境變化,推測發病機率,就能減少損失,透過「作物病害精準預警系統」,能收集作物生長田區溫度、濕度與附近土壤微環境等參數,預測作物發病機率,而且手機不用裝App按來按去,只要透過LINE,聊天機器人就會提醒農民該噴藥了,減少農損與藥劑支出,使用更便利。

現場還有可載重40公斤、油電混合動力系統續航可達1小時的長時間高負重無人機物流,可解決山區、郊區物流運輸問題,甚至還可以定向噴灑藥劑,解決難以撲滅的荔枝椿橡蟲害問題。另外還有智慧化複合式巡場噴藥移動裝置,適用於溫室藤類農作,可節省6成人力和工時,降低30%的農藥噴灑量,友善土壤,也照顧農民健康安全。

智慧農業是未來農業趨勢!李士畦說,大型機器農業受限進口材料昂貴等因素,在國內無法普及,但進入智慧農業後,台灣在電子領域擅長,就能解決馬達等傳統技術難以克服的設計,未來只要在數據累積、電子、AI設計經驗,相信台灣智慧農業就能普及化,甚至平價化。

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說,近年來智慧農業興起,有越來越多的資通訊技術及創新應用導入農漁養殖業,創造跨業合作成功方程式,同時還有兩個重要的趨勢,即永續循環與創意設計,前者為農業帶來具韌性的生產系統,後者為農產品附加更多的價值。他也說,相信以科技帶領農業邁向智慧化與循環永續,就能有效推動台灣農業的升級和轉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