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2013年5月7日綜合外電報導,林雅玲編譯,蔡麗伶審校
朗加朗加(Langa Langa)潟湖位於馬萊塔島(隸屬索羅門群島)的西海岸,幾個世紀來有數千人住在這看似平靜水域裡的人工島嶼。這個太平洋西南方島國的島民憑藉著韌性與創造力,世代在窄小又低窪、缺乏淡水和耕地的人造環礁上生活。然而,氣候變遷已成他們生存最大的威脅。
Raolo島民Alphonsus Waleronoa表示,「海水很洶湧,而且潮汐越來越高。在雨季,有時海浪會衝入島嶼裡。」
Waleronoa的房子蓋在島的邊緣,這種傳統屋舍有四根樑木,兩根固定在潟湖裡,另外兩根固定在島上。
Raolo島的地基由人工堆疊的珊瑚礁、石頭和沙子構成,1945年的氣旋摧毀他們以前在Rarata人工島的家,之後Waleronoa的父親才在Raolo島重建家園。目前這裡的幾間房子住了5個家庭,共約26人。1960年代晚期,氣旋再度侵襲,部份人短暫移居馬萊塔島,但10年前為了逃避內戰,他們返回居住。
索羅門群島位於巴布亞新幾內亞東部,由900多個島嶼構成,人民大多沿著群島共4023公里長的海岸線居住。每年11月到隔年4月的雨季裡,熱帶氣旋、海嘯和強風常帶來洪水等自然災害。
如今,氣候變遷是「小島嶼發展中國家」(SIDS)和「低度開發國家」(LDCs)想要永續發展所要面臨最艱鉅的挑戰,惡化的氣候深深威脅脆弱的沿海社區。
「太平洋氣候變遷科學計畫」(Pacific Climate Change Science Programme)指出自1993年以來,索羅門群島附近的海平面每年上升8公釐,而全球的平均是2.8~3.6公釐。研究人員預估到了2030年,海面可能上升達15公分,而氣旋的平均風速可能增加11%,帶來的降雨強度也會提升20%。
蘇帕(Caspar Supa)是「太平洋適應氣候變遷計畫」(PACC)的協調人員,對IPS記者指出,最危急的地方是人工島嶼、低窪的環礁和大島嶼上的低窪處,那兒也是「糧食安全最低、缺乏發展、資源少和氣候變遷資訊不足的地方」。
在馬萊塔島,西海岸的朗加朗加潟湖和東北海岸劉潟湖(Lau Lagoon)的人工島上,大約住了1萬2000人。
這裡的社區以漁業、造獨木舟和製造傳統的「貝珠錢」聞名,雖然有口述歷史的傳承,但很多島民並不清楚為何祖先會創造這樣獨特的環境,有些人認為可能是與內地村莊分歧和疏遠的結果。
Thomas Dakero的祖先在500年前,從馬萊塔島西槐歐(West Kwaio)地區遷移到布蘇島(Busu Island)這個半人工島。約一公里長的布蘇島住了300人,人口正不斷增加中。
如今,Dakero幾乎每個月都目睹潮漲時的海浪覆滿將近整個島嶼。島的一側有片對抗海潮的紅樹林,但這片樹林本身也受到威脅。
Dakero提到,「我一直告訴島民不要砍紅樹林,但我們需要燒柴做飯。過去我們使用枯死的紅樹林,但由於人口增長,我們現在需要砍樹了。」
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其他挑戰。Raolo島和布蘇島沒有任何天然淡水,而且其地質也不適合發展農業。布蘇島民用桶子收集雨水,但是在乾燥季節,他們每星期得多次駕獨木舟到內陸,拿塑膠容器盛裝配給的水。
Waleronoa表示:「我們想要留在自己的島嶼,我們世代都是漁夫,在市場賣魚是唯一的收入,離開這裡將很難生存。」 然而,人工島有著不確定的未來。Raolo島的Waleronoa表示:「我們正努力增加島的高度並種植紅樹林。」雖然非常昂貴,但Dakero也考慮加高布蘇島。
馬萊塔省政府正規劃搬遷兩個玻里尼西亞(Polynesian)環礁上的社區,因為當地的糧食和用水安全正不斷惡化。
馬萊塔省政府副秘書長Augustine Faliomea指出,「第一階段是和受威脅的社區討論未來的搬遷計畫,他們可以選擇要搬到馬萊塔島的位置,接著我們會和那些地方的地主洽談購買土地以進行安置。」
索羅門群島80%以上的土地採用傳統土地所有權制度,預期將會帶給部份適應氣候變遷計畫艱鉅的挑戰。土地對美拉尼西亞的文化、身份和歷代家族的成功維生有重大意義,所以非傳統土地所有者要收購土地,將是艱難與漫長的過程。
Faliomea補充說,實施遷移計劃不但需要資金,也將為島民的生活帶來巨大衝擊,他們將得適應新的文化、環境和飲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