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5 22:27 北美智權報 專欄作家 蔡佑駿
本刊在前期文章( 2020年,台灣總人口開始負成長! )曾警示過,喪失人口紅利的台灣社會,將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考驗。從鄰國日本的例子來看,從1995年開始,就長期處於通貨緊縮之中,民間消費跟企業獲利都長期不振;台灣雖然可以靠出口產業支撐,但內需必然會出現萎縮,人民必須「活到老,做到老」恐怕也難以避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台灣進入戰後重建期,戰後的新生兒大量出生。1960年代,這些嬰兒陸續長大成人,勞動人口比重轉為長期上升,台灣經濟轉為長期成長,維持了超過50年的人口紅利,而當年的戰後嬰兒潮世代,2015年以後,陸續變成了阿公阿嬤的老人世代,然後,台灣也開始進入,需要被撫養(15歲以下的青幼年族群和65歲以上的老人族群)的人口比重,持續攀升的時代,也就是人口負債結構。
圖1:1990年起台灣各年齡層人口變化(2020年後為預估值)
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
圖2:1990年代起各國工作年齡人口占比
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
人口負債國,將長期面臨經濟負面影響
其實有些已開發國家早就已經進入人口負債了,例如日本、德國、義大利等國家,早在1990年代就進入人口負債階段,後續緊接著就是國家人口長年邁入減少,例如日本已經連續十年人口持續減少,十年來累積減少的數量超過200萬人,對於進入人口負債結構的國家來說,經濟的長期負面影響會相當大。
圖3:2000年至今日本總人口變化
資料來源:https://tradingeconomics.com/
在全球化的社會裡,地球上大部分國家的商品需求都可以滿足,自身的產能不足,就透過進口貿易來輔助達成,反而是消費的成長相對有限。從宏觀經濟的角度來看,如果一個國家長期的消費低於生產,就會有長期陷入通貨緊縮的風險。
一個國家的人口長期減少,穩定的消費力成長就不容易產生,另外,人的一生中,消費力在成年以後會快速增加,中年末期可能會達到巔峰,進入老年以後轉為下降。因此,當一個國家的人口主力是中壯年族群,那麼該國家的消費成長力很可能會相對強勁,但是進入人口負債以後,國民老化的比例越來越高,消費成長力很可能就會停滯不前了。
圖4:1980年代至今日本通貨膨脹率
資料來源:https://tradingeconomics.com/
日本的例子最明顯。1995年以後的日本,陷入通貨緊縮的頻率越來越長,直到歐債危機後,首相安倍晉三上台,日本央行實施大規模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透過貨幣政策去輔助國家經濟發展,日本才進入相對弱的通貨膨脹環境,但已經比通貨緊縮理想多了。
在一個通貨緊縮的經濟環境中,物價會長期疲弱,這會讓民眾延遲消費,不願意進行購買耐久財,進而弱化國內企業的營運效益與利潤,然後削弱企業雇用能力,企業內部的晉升制度也會明顯停滯,舉國上下的民間企業薪資成長嚴重弱化,然後影響民眾的消費意願,一直惡性循環下去。這也是為什麼維持2%的通貨膨脹環境,會比通貨緊縮理想許多,更是日本政府的重要目標。
圖5:2010年至今台灣通貨膨脹率變化
資料來源:https://tradingeconomics.com/
台灣2015年進入人口負債結構以後,到2020年已經兩度出現通貨緊縮環境,不過時間都相當短暫,除了國際經濟不景氣,還有通貨膨脹率相對高基期,所以一年內就恢復溫和的通貨膨脹環境了,只要避免長期進入通貨緊縮環境,那麼貨幣政策加上財政政策,理論上可以讓進入人口負債結構的台灣,景氣熱絡一段時間,至少我們從歐元區和日本的例子,還是能看到貨幣政策加上財政政策,有效延緩人口負債結構衝擊的經驗。
內需型產業衝擊,將比出口型產業更大
以台灣和南韓這種出口貿易比重相對高的國家來說,人口結構弱化,造成的國內消費力轉弱隱憂,或許還可以靠國外的消費力來彌補,也就是國內的製造業和工業必須具備相對強的競爭力,透過外部需求,大量生產和出口,去滿足外國人的需求。這樣一來,國內企業有充足訂單和持續維持產生,才能養活大量員工,廣大的勞工有穩定收入,自然會願意持續消費,維持台灣本土內需消費的成長力。
考量美國Fed、歐元區ECB、日本BOJ、英國BOE、中國央行等規模較大的中央銀行,未來很可能都會持續擴大全球金融市場的流動性,這有助於延緩已開發國家集體人口勞動力長期減弱的副作用,台灣也會受惠,減少人口負債結構對台灣經濟的負面影響。
但是很多內需型的消費產業還是很可能會受到負面衝擊,例如教育產業、房地產業,也就是消費主力是來自於台灣本土民眾的產業,長遠來看受到人口負債結構的衝擊會比較大,因為有該商品或服務需求的消費者在持續減少,如果政府無法去延長該產業的衰退速度,該產業的需求萎縮,能養活的勞工自然就會縮減。
例如,少子化使得台灣的幼教和小學教育產業就會難以經營,而且台灣人口過度集中在六大都市,所以都市的負面衝擊可能相對少,但鄉村就會嚴重衰退。實務上來說,因為都市的生活機能和公共資源都遠遠完善許多,政府長期而言,實在很難用財政政策解決鄉村人口加速移動到都市裡的問題。
圖6:2000年/2030年台灣人口金字塔比較(2030年為預估值)
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
最難處理的應該是各種退休年金制度的衝擊,尤其是那種類似大水庫概念的年金制度,所有用戶在一個帳戶內,而不是個人專戶,未來很可能就會面臨破產風險。因為人口結構呈現倒金字塔,繳錢的人越來越少,領錢的人越來越多,就數學上來說,一定會破產,除非政府進場去接管,彌補虧損。包含軍公教、勞保、健保,基本上都得長期修改,使每年要繳的金額越來越多,再限制領錢的額度,這樣才能有效延緩破產的期限,但這也不是一勞永逸的解法,真正的唯一解就是政府用國家資源去接管。
按照以往的經驗來看,不論在哪個國家,長期的生活費都是年年增加的,扣除台灣相對少數的老一輩公職人員,有相對高替代率的退休金以外(這些族群隨著時間只會越來越少),單純只靠退休金要過生活,那是極度困難的事情。歐洲和日本等已開發國家,解決方式之一就是延後人們的退休年齡,大家繼續上班就業,養活自己,這大概也是台灣的唯一解法。】
作者:Joe(蔡佑駿)
現任:北美智權報專欄作家、 全台最大外匯部落格『外匯是穩定投資的天堂』主編、東森電視台財經固定來賓、聯合理財網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