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看東沙環礁 國際學者讚嘆

學者登上東沙島,在潟湖旁觀察生態,可見可愛的紅豆招潮蟹。
記者徐如宜/攝影
中山大學與海生館昨天邀請參加「亞太珊瑚礁研討會」的國際學者,登上東沙島參觀國際海洋研究站。東沙環礁生物豐富,學者建議從中選出「旗艦物種」,打響東沙名號!
可愛的紅豆招潮蟹。
記者徐如宜/攝影
東沙國際海洋研究站成立於2012年,首次邀請各國珊瑚礁研究科學家上島參訪。包括美國、加拿大、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澳洲、比利時學者,從空中看到東沙環礁都覺得美不勝收。
中山大學東沙國際海洋研究站主任宋克義指出,東沙環礁孤懸於南中國海的北部,擁有完整的珊瑚礁生態系。在南海諸島中,東沙國土較無主權爭議,這次除了向亞太周邊國家展示保育成果,也希望透過國際合作,讓東沙環礁成為亞太珊瑚礁面對海洋變遷衝擊與反應等研究的重鎮。
東沙島周圍淺海處及潟湖的沙質海底,幾乎都被海草覆蓋,聚成至少600公頃的海草床,構成台灣地區最多樣、也是面積最大的海草床生態系。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指出,全世界約有60種海草,台灣地區有11種,在東沙就記錄到7種。
經常出現在東沙海草床上的無脊椎動物,包括倒立水母、饅頭海星、柔軟壺海鞘等。保育員介紹在沙灘上竄走的紅豆招潮蟹,運氣好的話,還可以在淺灘看到檸檬鯊。
專家學者參訪東沙島各項保育、研究設施,宋克義表示,已有多國研究團隊在東沙申請進行學術研究,在這裡只談保育,不論及主權爭議,這也是台灣展現和平柔性的南海政策。

涼夏北橫 三大步道輕旅行

【記者徐乃義/桃園報導】 北部橫貫公路是目前台灣三大橫貫公路中唯一暢行無阻的美麗公路,以台7線為起點,經過大溪、慈湖、角板山、小烏來、一路驅車直上拉拉山,是相當熱門的旅遊景點,桃園縣將於6月28日至7月13日舉辦「2014北橫旅遊節──涼夏北橫步步遊趣」活動,以天鵝湖步道、水圳古道及巴陵古道等全新完工的三條自然生態步道,帶領民眾走訪大自然,感受不一樣的夏日氣息。
桃園縣長吳志揚指出,天鵝湖步道除了白天賞天鵝,晚上還可夜訪貓頭鷹;水圳古道可緬懷先人取水的辛勞及泰雅族狩獵的智慧;巴陵古道中串起蝴蝶館、甲蟲館、闊葉林館、地質館等,並利用吊橋將過去被台七線截斷部分串起,每條古道都可接觸到大自然及欣賞豐富的生態。
交通工具則可搭乘台灣好行慈湖線或小烏來線,暢遊桃園東都心,也可登入臉書加入「愛ㄑ桃粉絲團」開團或揪團,人氣第一成為最大團就可享有VIP免費包車,另外活動期間也結合旅行社推出精選套裝行程,安排走訪原民風味的浪漫景點。
北橫旅遊節除了有草地音樂會、原民市集、水蜜桃展售會外,7月5日在上巴陵停車場有「水蜜桃之夜」熱情開唱,7月12日在泰雅小米園區舉辦泰雅小米收穫祭等傳統慶典。

日本人口減少 老人佔1/4 少子化更明顯


日本存在嚴重的少子老齡化的傾向,根據日本總務省發表的最新人口統計速報顯示,日本人口比前一年減少了24萬多人,而65歲以上老人,也創下最高值‧
 
統計顯示,到今年元旦時,日本人口比前一年減少了0.19%,總數1億2千6百43萬多人‧其中65歲以上的老齡人口為3千1百58萬多人,約為人口總數的四分之一,創有統計以來的最高數字。相對的,14歲以下兒童人口為1千6百48萬多人,少子老齡化的傾向更加明顯。【取自中廣新聞網】

花東鐵路電氣化 台北、台東一日生活圈


花東鐵路電氣化明天通車,未來台北至台東間行車時間縮短為三時卅分,台東人苦等近四十年的「台東、台北一日生活圈」終於成形。

花東鐵路電氣化後,台鐵為花東引進的全新傾斜式列車普悠瑪將開進台東,台北、台東單程只要三個半小時,總統馬英九明天將到台東主持普悠瑪通車典禮。
台東到台北過去柴油車自強號需時近六小時,現在節省近半時間;台東市民余煥佾說,不論是到台北洽公、旅遊,一天就能往返,實在太方便了,「等這天,真的等很久了,這是台東人共同心聲。」
過去台東到台北,自強號列車最快四個半小時,但一天只有兩班,車票非常難買,最慢的自強號約六個小時,許多台東民眾因無力負擔高昂的飛機票到台北轉診看病,只能無奈搭火車,來回就要十二個小時。
曾陪罹癌外公到台北看病的邱小姐說,看著阿公如此舟車勞頓,心很痛,常擔心阿公不堪長途奔波勞累,就在坐火車的途中「走」了,會忍不住伸手探阿公鼻息。從台北嫁到台東的婦人小珊說,過去因交通不便,以往只有三節才帶小孩回娘家,「現在可以隨時回娘家了。」
興奮的不僅是台東人,包括南花蓮的玉里及鄰近鄉鎮,也都歡喜期待明天的來臨。過去東部鐵路電氣化只到花蓮市,花蓮市民早已享受太魯閣號兩小時就抵台北的便利,但玉里人還是得多花一個多小時到花蓮市轉搭太魯閣號,明天起玉里人兩個多小時就能到台北。
花蓮運務段長張建曆說,東線鐵路電氣化後供票會充足,台北到台東只三個半小時,對台北人來說,台東不再是遙遠地方,會吸引更多遊客,南花蓮的玉里、瑞穗、富里,可望成為下一波觀光亮點。
台鐵台東站長賴震東表示,配合普悠瑪通車,下月十六日起,台鐵將全面大改點,停駛復興號,但花東鐵路傳統柴油及推拉式自強號保持每天往返台東、台北各四個班次,另新增往返台北、台東的普悠瑪號傾斜列車周一至周四各六個班次,周五至周日再加開普悠瑪號往返台北、台東各三個班次,「保證台東、台北成為一日生活圈。」【取自聯合新聞網】 2014/06/27

再多2族 台灣原住民增至16族

記者賴于榛/台北報導

正名成功!行政院會26日通過原住民族委員會提報的「『拉阿魯哇族』及『卡那卡那富族』申請核定為台灣原住民族第15族、第16族民族認定」,2族終於脫離語言、習俗上都不同的「鄒族」獨立正名。行政院更隨後舉行正名典禮,由院長江宜樺親自宣布。


江宜樺會中特意穿上原住民風格的背心,恭喜「拉阿魯哇族」及「卡那卡那富族」族人鄉親正名成功,致詞時表示多元文化與多元族群精神,是人類歷史發展上很重要的進展,因為自20世紀以來,人們對人權的認知已有所改變,族群的集體權利和個人權利一樣重要,有別於早期的人權觀念大多主張個體的人權。
「台灣是多元民族的社會,原住民族文化是最純樸與不可或缺的一環,政府有責任以多元文化豐富台灣既有文化內涵」,江宜樺強調,任何語言要能保存與發揚光大,必須靠民族中所有成員共同維護,也有賴其他民族或族群加以尊重,這些文化才能以共同資產方式被保存下來。

會中,族語老師游仁貴代表拉阿魯哇族致詞指出,經過6年的努力,並在隆重的儀式下,由行政院長親自宣布拉阿魯哇族正名成功,族人們皆感到十分興奮,未來會努力讓族人的文化發光發熱;卡那卡那富族耆老蕭能吉則說,從前多數民眾不知道有這個族群的存在,今天宣布後,他覺得非常光榮,就像長輩曾提醒的要把眼睛張開、把門打開,就會看到世界的美好,今後他們會努力把自己的腳步站穩。同時,對於過去鄒族長輩及弟兄姊妹的許多禮讓與照顧,也表達最高謝意。



政府目前承認的原住民族,包括阿美族、排灣族、泰雅族、布農族、卑南族、魯凱族、鄒族、賽夏族、達悟族、邵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以及今日新增的拉阿魯哇族與卡那卡那富族共16族。



觀光客激增 衝擊南極脆弱環境


南極科學家今天警告,南極觀光人數激增,已威脅到南極脆弱的環境,呼籲更加努力保護南極。
根據業界數據,南極觀光客人數從1990年的不到5000人,爆炸性地來到1年約4萬人,且大多數觀光客前往的是無冰區,該區面積占南極不到1%。
在這狹小的無冰區,也有愈來愈多研究單位在這裡設置據點,還有連絡道路、燃料倉庫與跑道等。
澳洲政府資助的國家環境研究計畫(NERP)與澳洲南極局(Australian Antarctic Division)主持的研究指出,南極大多數的野生生物與植物都在無冰區,然而這個地區卻是最不受到保護的地區。
國家環境研究計畫的蕭奧(Justine Shaw)說:「很多人以為,南極與世隔絕且沒有人居住,生物多樣性一定沒有受到威脅。」
蕭奧說:「南極大部分地區被冰覆蓋,只有不到1%的地方終年無冰。」
蕭奧表示:「無冰區又只有約1.5%面積屬於南極條約體系(Antarctic Treaty System)下的「南極特別保護區」(Antarctic Specially Protected Areas),然而無冰區是南極生物主要棲息地。」
研究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期刊」(PLoSBiology)。【取自法新社】

東港溪─沉潛之水






東港溪,屏東境內重要的用水來源,流域內包含15個鄉鎮,流域內人口稠密、族群多元、產業發達。
發源於大武山脈,舊源頭為古隘寮溪,流域內的地質以中粗質地為多,且多易吸水滲漏,轉而蓄積於屏東平原底下,經過多次改道或人為水利工程影響,其舊河道已經多處成為伏流水流竄區域,或佈滿連續埤塘,在東港溪各支流皆可發現伏流水的蹤跡。
2013年9月,來自台灣各地的20位學員齊聚屏東,逆流而上逐步拜訪位於河畔的崁頂鄉港東村、萬巒鄉五溝水與來義鄉丹林村,腳踩沁涼的水流,嘴吃在地生產農作,同時拜訪當地文史、自然協會,更深入了解東港溪與居民的密切關係。
位於下游的崁頂鄉港東村,由於四周低平,當洪水氾濫,只有位於高處的「崁頂」得以免除水患。 居民因而搭建竹管厝,在淹水時得以遷移。水也帶來財富,明鄭時期的將領李明烈教導居民建造大陂圳,讓作物有充足的灌溉用水,居民得以豐衣足食,安居樂業。
昔日的舊河道,依靠伏流水成為一個濕地生態公園,而功成身退的大陂圳遺址,靜靜被樹木淹沒。東港溪流到中游的萬巒鄉,沖出泰武沖積扇,地下伏流水從扇端湧出,五溝水剛好位於這得天獨厚的湧泉區。
這湧泉曲曲折折,蜿蜒流過五溝水家戶的門前,或門後,讓五溝水居民取水不需長途跋涉,有更多時間耕種或讀書,讓此地洋溢濃厚文化氣息。除了是居民賴以維生的「玉帶水」,更是生物的「諾亞方舟」,承載著一條條食物鏈,在東港溪汙染漸趨嚴重之時,湧泉仍因來自大武山的伏流水,常保清澈。
今日,五溝水面臨水泥河堤、濫捕(魚)濫丟(垃圾)等人為問題,長期受益於湧泉的居民,決定主動出擊,保護他們的母親之河。最後,來到來義鄉丹林村,這裡吹著南大武山的風,瓦魯斯溪與來社溪匯集為林邊溪,也是東港溪的源頭,滾滾黃水奔騰而去。
夏季的東港溪是條黃色巨龍,冬季則沉潛於地底,其豐沛的地下伏流,日治時期的技師鳥居信平識得,設計了「二峰圳」這個地下水庫,此後當地居民與下游農田不再擔心無水可用。當我們在水裡嬉戲漂浮,啜飲甘醇泉水,記得是東港溪的地下伏流,竄流於地底,滋潤了屏東的土地,並養育萬物。【取自環境資訊中心】2014/6/12

2014世界海洋日 回顧海洋法公約20周年

海洋覆蓋地球3/4的表面,含有地球97%的水,佔全球生物棲息容積的99%。但是過度開發、非法捕魚、非永續水產養殖、海洋汙染、棲地破壞、外來種、氣候變遷以及海洋酸化種種人類活動,正在對全球海洋造成壓力和破壞。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今年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生效第20周年。海洋公約法是所有海洋活動的法律依歸,也是全球海洋永續利用的關鍵。
海洋是國家經濟命脈 大堡礁恐列為瀕危遺產
人類所呼吸的大部分氧氣產自海洋,吐出的二氧化碳有30%被海洋吸收,因此海洋也有緩解全球暖化效應的功用。此外,海洋也是國際貿易的基石,對於依賴旅遊和漁業的國家來說更是經濟命脈。
澳洲昆士蘭沿岸將興建5座超大型港口,大多位在全球最大珊瑚礁和聯合國世界遺產大堡礁附近,澳洲保育團體為此感到非常憂心。
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自2011年起持續對澳洲大堡礁的管理措施提出關切。接下來一年內,世界遺產委員會將決定是否將大堡礁的加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美國海星疾病蔓延 國務卿凱瑞籲政治人物保育海洋
根據官方統計,海洋涵養了近200,000種已知物種,但實際數字可能為上百萬。全球超過30億人依賴海洋和沿岸生物多樣性生活。
北美太平洋沿岸最近更出現新的海洋生物多樣性威脅。
前兩周,奧勒岡州沿岸爆發規模空前的海星消耗性疾病,研究者認為很可能危及整個紫色赭石海星族群。而在此波爆發前,奧勒岡州沿岸原本是整個西岸唯一倖免於海星消耗性疾病的地區。
美國國務卿凱瑞呼籲美國政治家加入保育海洋行動,也歡迎草根環團持續督促。保護海洋獵食者 多國禁鯊魚商業捕撈
一些國家則正在努力保育海洋物種。
英屬維京群島5月22日加入宏都拉斯和巴哈馬的行列,在其海域設立永久鯊魚保育區。宏都拉斯和巴哈馬於2011年設立鯊魚保育區。
英國海外領土內閣禁止其30,933平方英里的經濟海域內所有鯊魚和魟魚物種的商業捕撈活動,也禁止境內買賣和貿易鯊魚產品。許多瀕危和近危鯊魚物種,包括遠洋白鰭鯊、雙髻鯊、虎鯊和加勒比礁鯊,都會游經英屬維京群島海域。

祕魯南部草繩橋 列為世遺

位於南美洲祕魯南部、源自印加帝國、橫跨阿普里馬克河的草繩橋,最近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種造橋技術,從十一世紀以來古法相傳,一起來看看這座獨特的草繩橋。
穿著傳統服飾,祕魯的克丘亞人小心翼翼綁起草繩橋。
克丘亞人:「這就是我們克丘亞用野草編的橋,我們這裡的人都這樣說,我們剪下野草,編織它、組合它,建造成克斯瓦恰卡吊橋。」
連接兩座山頭、橫跨祕魯南部、阿普里馬克河,全長約70公尺的草繩橋,當地人稱為克斯瓦恰卡吊橋,最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祕魯文化部長也為此特地跋涉到當地,頒發證書給管理草繩橋的克丘亞人。
草繩橋,其實源自11世紀古印加帝國,造橋技術純靠一脈相傳的古法、手工,直到今天,依舊可供人畜通行,而克丘亞人更是引以為傲,至今每年都要舉辦三天編橋盛會,吸引大批遊客前往觀看。如今成為世界文化遺產,草繩橋恐怕也將為祕魯帶來更多的觀光人潮。【取自民視新聞網】 2014/6/11

 
秘魯草繩橋印加帝國過峽谷和河流的簡單吊索橋。這種類型橋樑是有用的,因為印加人沒有使用輪子的交通工具,秘魯草繩橋交通僅限於行人和牲畜。該橋樑為印加道路系統及印加工程創新的例子。
 

太陽能設備進駐 造福百人小島

澎湖花嶼是台灣省最西端的一個島嶼,由於日照時間長,非常適合發展太陽能。成功大學能源研究中心在島上花嶼國小設置5套太陽能熱水器,將於12日啟用,嘉惠人口只有100多人的小島,更是花嶼首批進駐的再生能源設備。
近年來政府選擇在澎湖、金門、小琉球、綠島等4個外島地區推動低碳島設置專案計畫,舉凡光電、光熱、風力、植栽及電動機車等低碳措施,已在澎湖各島逐步展開。澎湖縣政府加碼補助居民安裝太陽能熱水器,但普及率僅達1.57%,比金門還低,仍有相當大的開發潛力。
成功大學能源研究中心主任張克勤說,日照時間長的花嶼,極適合發展太陽能,希望藉由采富實業捐贈花嶼國小5套太陽能熱水器設備的行動,讓師生們認識、體驗再生能源的好處。
張克勤指出,花嶼地處偏遠,開拓較遲,屬政府歸類的三級離島,目前居住人數僅約100餘人,多以捕漁為生。島上唯一的花嶼國小,不僅是國內唯一的三級離島學校,也是島上最高最壯觀的建築物,有附設幼稚園,目前包含幼兒園學生人數共13人,教職員有12人,是一所十分迷你的小學。【取自中時電子報】 2014/06/11
 

橫跨歐亞 土耳其文化多元美食豐富


講到土耳其美食,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沙威瑪,但事實上,橫跨歐亞兩洲的土耳其,美食和文化一樣精采,除了沙威瑪鮮嫩多汁的肉片吸引人之外,還有更多讓人意想不到的美食。

在地嚮導:「這真好吃,有些人以為土耳其料理就只有沙威瑪,但是伊斯坦堡有太多好吃的,我帶你去看看,走吧!」

軟嫩多汁的沙威瑪肉片實在讓人難以拒絕,不過三面靠海的土耳其,新鮮漁獲做出來的料理,等不及了,先吃再說。

在地嚮導:「很好吃!對吧!」

橫跨歐亞兩洲的土耳其在文化上是個大融爐,反映在食物上,同樣精采,搭船來到亞洲區,傳統市場食物多到讓人眼花撩亂,有的看起來美味,但也有令人難以難以恭維的。

記者:「這是什麼?在地嚮導:「這其實是羊頭,烤了大概4、5個小時,這非常美味。」記者:「它看起來好噁心,好吃嗎?」在地嚮導:「非常好吃!」

如果不敢吃羊頭,那麼來試試看用新鮮水果醃製的醃水果汁。

在地嚮導:「我們要2杯,很棒又辣的醃黃瓜汁,沒錯,哇,不可思議!」

酸酸辣辣,好不好喝每個人有自己的感受,伊斯坦堡的味道真的是「五味雜陳」。【取自TVBS新聞】

大運河絲綢之路 成功申世界遺產

正在卡達爾首都多哈舉行的第卅八屆世界遺產大會今天對本屆會議中共提交的 「大運河」和「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申請專案表決通過,該專案今年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到目前為止,中國的世界遺產數量共四十七處。
據人民網報導, 「大運河」文化遺產申請項目由隋唐宋時期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大運河,元明清時期以北京、杭州為起始的京杭大運河,從寧波入海與海上絲綢之路相連的浙東運河三條河流組成,涉及沿線八個省市廿七座城市的廿七段河道和五十八個遺產點,河道總長一千零一十一公里。
 
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時間較早、規模最大、線路最長、延續時間最久的運河,被國際工業遺產保護委員會在「國際運河古跡名錄」中列為最具影響力的水道。
 
0五年,世界遺產中心將運河遺產拓展為世界遺產名錄項目。0六年兩會上,中共全國政協委員提案,呼籲將大運河申報世界遺產。0六年底,大運河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第卅八屆世界遺產大會於本月十五日在卡塔爾首都多哈開幕。中國大陸向本屆大會提交了「中國南方喀斯特二期」自然遺產申請和「大運河」文化遺產申請,還與 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聯合提交了「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文化遺產申請報告。
其中,「大運河」、「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今天上午和下午,分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舉舉委員會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中哈吉三國絲綢之路成功申遺
 央視新聞報導,由 中國大陸、哈薩克與吉爾吉斯等三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今天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為首例跨國合作、成功申遺的項目。

絲綢之路橫跨歐亞大陸,申遺部分有22個遺產點在中國大陸,包括各帝國都城、宮殿群、佛教石窟寺等;申遺路線自東向西可分為中原地區、河西走廊、天山南北和七河地區等四個部分。2014.06.22
 

上海北京人口等於兩個澳洲

華爾街日報報導,最新人口統計顯示,上海2013年常住人口達到2415萬人,北京則為2115萬人,合計約等於澳州人口的兩倍。
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CIA World Factbook)顯示,澳洲常住人口為2300萬人。
華爾街日報稱,對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來說,城市規模龐大並不令人意外,但問題是城市到底有多巨大,上海北京的人口統計顯然會令不少人驚訝。
北京市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增加了近50萬人,至2115萬人。
北京市統計局還發現,北京市的外來人口超過800萬人,佔總人口約40%。調查得出,其餘部分人口是擁有北京戶籍的人,可以享受教育和醫療等方面的福利。
上海市府今年稍早發布的數據顯示, 2013年常住人口增加大約35萬人,達到2415萬人,其中包括1000萬外來人口。

中東北非 極端聖戰當道

紐約時報十八日報導,在阿拉伯之春風起雲湧後,伊斯蘭主義溫和派政治人物曾在突尼西亞、埃及、利比亞及摩洛哥等國當權,但目前在北非及中東,當道的多是高舉聖戰大纛的伊斯蘭主義極端派;溫和派現在深切檢討,企圖搶救他們的民主夢想。
無論是溫和派或極端派,伊斯蘭主義分子的共同目標,都是建立一個施行伊斯蘭教律法的國家,但極端派認為,他們的唯一希望是暴力。在阿拉伯之春初期、溫和派在各國掌權之際,極端派論點受到壓制,現在極端派的主張卻響徹雲霄。
近日在伊拉克發動武裝攻擊的組織「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ISIL),在去年埃及軍政府推翻溫和派民選總統穆希後就說:「我們只能透過武力來恢復各種權益。」
ISIL還說,伊斯蘭主義者必須選擇「彈藥庫」而非「投票箱」,在「壕溝」而非「旅館」裡談判,他們還把穆希所屬的溫和派組織「穆斯林兄弟會」批為「比其他世俗主義論者更邪惡且更狡猾」。
無論是在埃及、利比亞、葉門,或甚至敘利亞反對陣營中,溫和派現在都被推向權力的邊緣,他們紛紛討論過去幾年究竟出了什麼錯,如何搶救夢想,建立伊斯蘭教民主國家。
部分溫和派認為,如果要對抗極端派並建立民主制度,溫和派政黨在面對非伊斯蘭主義對手時,必須更包容,甚至必須包容那些在阿拉伯之春之前參與威權政府統治的人。
突尼西亞的伊斯蘭主義政黨「伊斯蘭復興運動黨」創辦人兼黨主席加努希說,為了建立伊斯蘭教國家,溫和派目前要做的,不是拿起武器,而是進一步擁抱多元主義、容忍異己、折衷妥協。他說,「民主失敗時的對策是更多民主」,因為「披著宗教外衣的獨裁是最惡劣的獨裁」。
利比亞的「穆斯林兄弟會」主席沙旺也承認,在埃及,該會必須與一向反對當權者的自由派更密切合作。沙旺說:「阿拉伯地區的這場戰役,為的不是伊斯蘭教或什麼身分認同,而是民主的基本價值、自由及各種權益。這跟是否主張伊斯蘭主義,一點關係也沒有。」

香港622公投啟動 抗議白皮書成七一主題

【大紀元2014年06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林怡香港報導)6月20日,香港6.22民間政改方案公投正式啟動電子投票,爭取在香港實現不受中共操控的真普選。而在七一前夕的敏感時刻,中共江澤民集團借國新辦拋出白皮書篡改「一國兩制」,意圖煽風點火,在香港激起更大民憤,讓習近平當局難堪。
從2003年7月1日港人第一次大規模上街反對惡法、捍衛人權,一直展現和平理性的精神與中共強權抗爭,至今超過十年,港人始終如一。今年,中南海高層激烈交鋒的緊張氣氛下,江派常委劉雲山、張德江透過國新辦在七一前突然拋出「一國兩制」白皮書,令香港迎來97之後最憤怒躁動的「回歸」日。

七一大遊行加主題抗議白皮書
七一大遊行主辦團體民間人權陣線,昨日宣布在原本「公民直接提名、廢除功能組別」遊行主題上,增加「捍衛港人自主、無懼中央威嚇」字眼,使反對中共亂港、要求特首梁振英下台成為今年七一的最大訴求,外界預料遊行人數將會空前。

民陣表示,近兩星期,發生一連串事件,包括中共國新辦發表白皮書、新界東北事件、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投票系統、傳媒及佔中網站遭黑客攻擊等,令香港處於極度緊張狀態。民陣召集人楊政賢稱白皮書雖不具法律效力,但卻摧毀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承諾,令人擔憂,「把司法機關定義為政權服務的工具,僭建基本法奪走香港的剩餘權力,顯示香港將會進入人治的時代,而不是法治的時代。」
他說今年是《中英聯合聲明》簽署30周年,當年港人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今日決不再受中共擺佈,呼籲港人不再沉默,一起上街爭取民主普選。
香港專上學生聯會秘書長周永康則表示,在一國兩制下,所謂「50年不變」的承諾只剩下33年,未來的前途需要靠港人為自己爭取,「如果大家不想看到香港淪為大陸化城市,想繼續捍衛香港人的未來和尊嚴的話,很希望每個市民在6月底出來投票,告訴政府民主政制是我們30年來始終如一的訴求。」
學聯不排除提早佔中
至於七一當天學聯是否會「佔中」,學聯秘書長周永康稱視乎政府是否正面回應622公投結果,「如果他完全漠視622公投結果,隻字不提,甚至敷衍了事的話,他沒有誠意在下一個諮詢階段繼續採納市民願意或同意的提名方式,作為未來政制的改革方向。這時候必須要佔中,因為如果不行動的話,這政府不會反省他們做的錯誤決定。」楊政賢補充說,是否佔中也取決於中央態度,「如果他不斷打壓我們溫和表達的手段,就是逼市民去佔中。」

伊拉克內戰加劇 國際勢力拉距

伊拉克內戰已引發為中東地區勢力角逐。(Photo by PEOSoldier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伊拉克內戰已引發為中東地區勢力角逐。(Photo by PEOSoldier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台灣醒報記者劉運綜合報導】伊拉克內戰情勢告急,美國總統歐巴馬近日召集國會兩黨重要議員,商討如何應對伊拉克危機。美官員指出,白宮不會應伊拉克政府的要求空襲反叛軍。但激進的伊斯蘭反叛軍勢如破竹,伊朗日前指出,不排除派遣軍隊打擊這些「恐怖份子」。沙烏地阿拉伯對此則回應,國外勢力不應介入伊拉克內戰,展現其支持反叛軍的態勢,也讓伊朗及沙國的對峙浮上台面。
伊拉克反叛軍攻勢凌厲,已經攻下國內最大的油田、第二大城莫蘇爾,及前總統海珊的故鄉提克里特。據悉,一些政府軍遭攻擊時脫軍服、丟武器,士氣低落。此外,伊斯蘭激進份子一路上取得武裝配備,其中一部份還是來自美軍所提供。伊拉克日前已正式要求美國空軍支援。
美國總統歐巴馬近日召集國會兩黨重要議員,商討如何應對伊拉克危機。美官員表示,歐巴馬還沒做出決定,但預計短期內不會進行空襲,主因是沒有足夠的情資指出反叛軍的位置。據悉,這些叛軍沒穿制服,也不睡在軍營裡,因此無法精準判斷其位置。
另外,白宮也正考慮強化伊拉克政府的情報單位。美軍在2年半前撤離伊拉克,在此之前,9年的戰爭花費美國1.7兆美元,損失近4,500人。據悉,美國除了高階官員,多數民眾也反對重新投入伊拉克內戰。美國共和黨官員表示,華府先前沒有和伊拉克達成可讓美軍駐守更久的安全協議,導致今天無法有效掌握伊拉克的相關情資。
據悉,伊拉克叛軍來自激進的「伊拉克與敘利亞伊斯蘭國」(ISIS),該組織也同時參與敘利亞內戰,終極目標是在伊拉克及敘利亞建立一個伊斯蘭王國。ISIS原本隸屬蓋達組織,但由於理念、行為過於極端,蓋達組織先前已與之劃清界線。另外,ISIS的「自殺炸彈式攻擊」殺傷力極強,讓其在戰場上常有效的攻城略地。
伊拉克內戰也牽連到鄰近的中東國家。伊朗日前表示,伊拉克境內的什葉派宗教聖地若受威脅,將不會猶豫派遣軍隊進入保衛。伊朗及伊拉克政府目前都是由什葉派勢力所主導。對此,沙烏地阿拉伯18日提出警告,國外勢力不應插手伊拉克內戰。分析師指出,沙國政府與ISIS同屬遜尼派,一場伊斯蘭派系鬥爭顯然已浮上台面。

全球唯一「溫帶雨林」 澳洲面臨經濟開發或保育兩難

【FOCUS新聞】全球唯一「溫帶雨林」 澳洲面臨兩難

 
要經濟發展還是環境保育,是長久以來的辯論,澳洲塔斯馬尼亞保有世界上少有的溫帶雨林,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現在因為改朝換代,新總理竟然向聯合國要求除名,好進行林木砍伐,發展經濟,目前這項提案正在杜哈召開的教科文組織大會上進行討論,許多樹齡好幾百年的珍貴原始森林,命運面臨兩難局面。
 


這裡是世界獨一無二的溫帶雨林,就位於澳洲的塔斯馬尼亞島,它屬於世界自然遺產,198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幾座塔斯馬尼亞的國家公園,列入世界遺產,之後更兩度擴大保護範圍,這片被稱為塔斯馬尼亞荒原世界遺產的面積,目前已廣達140萬公頃。

佛羅倫汀山谷便是其中一座森林,蒼翠濃密的古老樹木高入雲天,樹齡都有400到600年了,目前這些參天古木是受到保護,被禁止砍伐的。荒野保護協會貝利:「聯合國世遺委員會在去年,將這片森林增列進自然遺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二度擴大保護範圍是在去年6月,它增列包含佛羅汀山谷在內的17萬2千公頃林地,當時申請增列的是工黨前總理吉拉德政府。

沒想到去年大選變天,工黨痛失政權,社會立場保守的領袖艾伯特一上任當總理,就想推翻聯合國這項增列決定,他說,世界遺產委員會沒經過澳洲政府的首肯同意。澳洲總理艾伯特:「澳洲已有夠多國家公園,我們已有夠多未開發林。」

艾伯特總理要求世界遺產委員會,將去年增列的其中7萬4千公頃的土地,從世界遺產名單上除名,主打拚經濟的他表示,如果伐木工業能開發這片林地,每年能多創造6萬6千多個就業機會,還能保存部分傳統產業。

這把原木吉他定價5000美金,這個櫥櫃定價3萬美金,材料都是塔斯馬尼亞特產的木材。家具製造商哈里斯:「製作這些家具所使用的松木與黑木,只能在塔斯馬尼亞找到,這是我們這一行的基石。」

許多傳統木工工藝更批評環保人士與部分專家,都忽略了他們世代傳承的木工工藝,也是塔斯馬尼亞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同樣應該受到保護。傳統木船製造商德曼:「我們的產品都仰賴森林,我們哪也去不了。」

而艾伯特政府也強調,這片森林過去早就被開發砍伐了,不夠格被列入世界遺產,15日在杜哈登場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將會討論澳洲新政府的這項要求,這是史無前例的,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已開發國家,對世界遺產委員會提出這樣的除名要求。

日本有4個世界自然遺產,外加13個文化遺產,而且還在絞盡腦汁把所有古蹟通通拿去申請,因為名列世界遺產就能吸引更多觀光客,是財源滾滾來的保證。

而在澳洲,許多人就擔心一旦決議通過,將影響塔斯馬尼亞島當地每年約14億澳元的觀光收入,艾伯特政府確實面臨巨大反對聲浪,在野黨綠黨直接嘲笑他是拔山倒樹的總理,還把他拿來和毀掉巴米揚大佛世界遺產的塔利班組織相提並論。澳洲綠黨領袖米爾恩:「它們被列入世界遺產,它們就是世界遺產,我們也會力保它們為世界遺產。」

綠黨以及環保人士也強調,政府提出申請的這片森林,只有8.6%曾經遭到開發,其餘大多數是原始雨林。世界遺產顧問希區考克:「事實上,大多數澳洲政府要求除名的區域,都是不曾砍伐的原始森林。」

最新民調則顯示,高達91%的澳洲人認為,將部分森林從世界遺產中除名並不恰當。示威者庫柏:「當然囉,我當然要來,我會擋在推土機前面,這是毫無疑問的。」

環保人士誓言抗爭到底,就等正在杜哈開會的教科文組織,如何決定這些珍貴古木的命運。 

「2014中臺灣農業博覽會

農博會開幕 中彰投農產到齊
中台灣農業博覽會今天熱鬧開幕,彰化、台中、南投三縣市一起展出各地代表性農特產品。
記者凌筠婷/攝影
第三屆2014中臺灣農業博覽會今天上午在彰化縣溪州費茲洛公園開幕。這次「2014中臺灣農業博覽會」由彰化縣政府主辦,台中市、南投縣政府等單位共襄盛舉,展出三縣市最具競爭力的農特產品,一大早雖然彰化陰雨綿綿,但還是吸引許多民眾攜家帶眷而來。
今天一大早展覽園區就湧進人潮,美食區熱鬧滾滾、攤位林立。開幕活動現場邀請第三屆花Young時代花卉代言人熱情演出,彰化各鄉鎮農會也有精彩表演,包含葡萄舞曲、太鼓及舞蹈,彰化縣長卓伯源、南投縣代理縣長陳志清和台中市政府農業局局長蔡金強一起為博覽會揭幕,期許活動圓滿成功。
這次三縣市都有代表顏色,彰化縣是幸福紫色、台中市以優活黃色,南投縣選擇優鮮綠色做為代表色,並搭配可愛的吉祥公仔,增添了活潑和趣味。
博覽會分為苗木區、森林區及公園區,苗木區有中農博三大主題館及農業大觀園展覽,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中區農業改良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南投林區管理處、國立中興大學、明道大學、臺灣有機生活協會等共同參展;公園區有苗木園藝展以及高端設施園藝展、蘭展、苗木區蔬果、花卉溫室導覽解說、農特產品展售、工商產業展、親子遊樂區等。
首屆「2014彰化縣熱氣球嘉年華」則在森林區舉辦,民眾憑5千元發票兌換乘坐熱氣球體驗券,平日限量200名,假日限量400名。 

貿然進軍又撤兵 美釀伊拉克戰亂

伊拉克第二大城摩蘇爾被遜尼派叛軍占領後,從摩蘇爾逃出來的難民十二日進入北部庫德族自治區內的阿爾貝拉。
法新社
伊拉克形勢正出現戲劇性甚至歷史性轉折,但並不令人意外。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洛夫十二日說,早在二○○三年美英為首的聯軍入侵伊拉克之際,俄國就已警告美國不要冒進,如今的發展顯示,美國這場伊拉克戰爭「徹底失敗」。
當年美國前總統布希政府捏造證據,誣賴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核生化武器、包庇恐怖分子,揮軍入侵。許多中東專家當時就警告,伊拉克前總統海珊儘管獨裁且不得人心,至少能控制伊拉克免於發生宗派和族裔衝突,若將他推翻,當地勢必陷入混亂,反而會成為恐怖組織溫床。如今脫離凱達恐怖組織自立門戶的「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ISIL)民兵攻占大片領土直逼巴格達,顯示這些預測可能成真。
拉夫洛夫說:「我們很久以前就警告,美英的冒進不會有好結果。」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美國推翻海珊後解散伊國數十萬軍隊,上校以上軍官連遣散費都沒有,當時就有專家警告這些失業軍人將成日後夢魘。
倫敦政經學院教授葛吉斯說,這些精於戰術的數千高階軍官部分轉投ISIL這類激進組織麾下。換句話說,ISIL並非烏合之眾,而是精於戰術、熟悉伊國的武裝部隊。
此外,伊拉克遜尼派與什葉派穆斯林暴力相向已長達數十年甚至數百年,海珊是遜尼派,他垮台後,伊國由什葉派掌權,遜尼派常自覺遭到邊緣化。華府公共政策機構「大西洋委員會」學者馬迪尼說,推翻海珊時,最大的錯誤是未將尋求宗派和解列為優先要務。伊國當今政府的反遜尼宣傳,以及未讓任何遜尼派入閣,導致社會分裂惡化,宗派暴力頻傳,演變成如今遜尼派民兵ISIL攻打什葉派當權者的局面。
布希攻打伊拉克犯大錯,批評者說,歐巴馬政府從伊拉克全面撤軍,是錯上加錯。二○○七年十月,伊國仍有美軍十六萬六千人,但歐巴馬為實現結束伊拉克戰爭的競選承諾,並避免美國國債因軍費開支繼續暴增,二○一一年底將美軍悉數撤出。
美前國安局長海登稱撤軍是錯誤,將貽害區域穩定。前伊國大使傑佛瑞認為,為扭轉ISIL勢頭,於今之計,只有土耳其、伊朗或美國軍事介入。


圖/聯合報提供
【2014/06/13 聯合報】@ http://udn.com/

耶路撒冷哭牆

耶路撒冷的哭牆,是以色列國魂的象徵,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到來參觀,也吸引無數基督徒到來禱告。哭牆,成為名勝古蹟,來以色列的,例必一遊。但這只是一面牆,有甚麼好看呢?除非是教徒,才要摸一摸牆,作個祈禱。
過去,被放逐在外的猶太人回到耶路撒冷,都會在「哭牆」祈禱哭訴流亡的苦難。 (Photo: Itamar Grinberg)
所謂「哭牆」應叫「西牆」,希伯來文是Hakotel。只因放逐在外的猶太人回到耶路撒冷,在此牆祈禱時哭訴流亡的苦難,遂被人叫做「哭牆」。

這道牆的來歷,須回顧歷史。公元前五百多年,巴比倫人攻佔耶路撒冷,所羅門王興建的「第一聖殿」付諸一炬,數以萬計的猶太人被擄至巴比倫當奴隸。五十年後,波斯帝國消滅巴比倫,猶太人返回故土,用二十年在原址重建聖殿,但其後又為羅馬將軍龐貝所毀。

公元前十九年,大希律王在聖殿山興建新的聖殿,是為「第二聖殿」。但八十多年後因猶太人叛亂,耶路撒冷被羅馬大軍夷為平地,聖殿被毀。如今所見的「哭牆」,是聖殿廢墟的西牆,深埋地下,其後猶太人藉口支持聖殿山平台的基地以防塌陷,用石塊加高,築成今日的一面大牆。但遊客如仔細觀察,哭牆下面和上面的石塊有大小之分,下面十一層的巨石才是希律王建「第二聖殿」時所使用的原始建築材料。

今日的「哭牆」,已成為當年聖殿留下的唯一遺跡,象徵了聖殿的化身,因此成為了猶太教徒最神聖的祈禱聖地。對我們這些非教徒來說,看到那些頭戴圓邊黑色帽,身穿黑大衣、黑長褲和黑皮靴,手捧希伯來文《聖經》的猶太教信徒,口中唸唸有詞,如泣如訴

 


 

伊拉克叛軍南下 進逼首府巴格達

伊拉克叛軍南下 進逼首府巴格達
伊拉克情勢持續緊繃,遜尼派民兵ISIL勢如破竹,不但攻下第二大城摩蘇爾,現在還佔領部分安巴爾省,距離首都巴格達不到50公里,伊拉克政府也出面要求美國方面支援,外界擔心第三次伊拉克戰爭恐怕將會爆發,油價飆升到8個月來的最高點,美股也跟著大跌。


伊拉克軍方在摩蘇爾北部,對遜尼派民兵佔領區域,展開猛烈的空襲,但遜尼派民兵ISIL,顯然不是省油的燈,一路揮軍南下。遜尼派民兵:「朝伊斯蘭的心臟巴格達前進,我們要建立傳統學校,恢復該有的規矩,要繼續向喀布爾前進,為了我們光榮的戰役做準備。」

不只是第二大城摩蘇爾,包括北部重鎮提克里特,還有部分安巴爾省也被攻破,進逼首都巴格達,加上庫德族趁虛而入,讓伊拉克什葉派政府腹背受敵。

半島電視台主播:「庫德族民兵現在掌控,北部產油大城基爾庫克,在伊拉克軍方撤離之後趁虛而入,ISIL則是掌握部分安巴爾省,包括他的主要城市,距離巴格達非常接近。」

雖然伊拉克軍方強調撤離只是調度,但顯然這場仗,打得力不從心,伊拉克總理要求國會,讓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但國會不同意,只能轉向美國方面求救。

美國國務卿凱瑞:「我知道美國總統會做出關鍵的決定,就像他先前作出的聲明,現在所有選項都在審慎考慮當中,在適當的時機,就會做出決定。」

目前已經有超過50萬人,因為衝突撤離,外界擔心,戰火蔓延恐怕會演變成第三次伊拉克戰爭,油價也跟著蠢蠢欲動,原油期貨價格飆漲到8個月來的最高點,連帶拖累美股,道瓊指數因此大跌109點。伊拉克動亂 油價創9個月高點.


  再度出兵伊拉克與否 歐巴馬政府陷難題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在遜尼派聖戰士「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ISIL)攻占距離首都巴格達90公里的北方城鎮後,使得伊拉克的局勢岌岌可危。對於是否再度出兵伊拉克,讓歐巴馬政府陷入兩難。
歐巴馬政府的外交政策長期受到在野的共和黨批評,參議員馬侃(John McCain)抨擊表示,伊拉克動亂是歐巴馬與國安團隊的大潰敗,肇因美國將作戰部隊撤出伊拉克。馬侃更點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鄧普西(Martin Dempsey)應辭職負責。
僅管歐巴馬總統表示不排除動用任何選項打擊伊拉克叛亂分子,但是白宮表示:「美國不考慮派出地面部隊到伊拉克。」一般認為,在經歷阿富汗與伊拉克戰爭之後,美國國內反戰聲浪高漲,讓好不容易從伊拉克撤軍的美國人不願再回到伊拉克打仗。
當初跟美國一起出兵伊拉克的英國也對出兵持否定立場。英國副首相克萊格(Nick Clegg)表示,英國關注伊拉克發生的危機,願意提供人道援助,但是不會派遣部隊。
克萊格並表示,英國2003年出兵伊拉克是一項「錯誤」,不能一犯再犯。 

汙染程度勝北京 印度新德里最糟


印度新德里空汙世界之最。中國北京一直是公認空氣汙染最嚴重的城市,不過根據印度「科學與環境中心」調查,印度首都新德里汽機車的廢氣、燃燒垃圾的有毒氣體、工業空氣汙染物和全國燃煤發電的排放物,正嚴重汙染印度的天空,成為是世界空氣汙染程度最高的城市。

根據《印度時報》報導,新德里街上車輛的增長率,是每一天多出1400台,而印度車商在製車時,也只符合最基本的排放物標準而已,加上燃燒垃圾的廢氣、工業空氣汙染物和全國燃煤發電的排放物,嚴重汙染著印度的環境。 一般而言,顆粒太大的汙染物並不會從呼吸道進入體內,但2.5微米顆粒大小的汙染物,例如碳、阿摩尼亞、硝酸鹽和硫酸鹽,會被人體吸入並進入血液之中,造成肺氣腫或癌症等疾病。 但據統計,新德里在去年十一月至今年一月間,空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顆粒物的平均值是575,比北京冬季空汙高峰的平均值是400還高出許多,新德里空汙世界第一當之無愧。 CNN報導指出,北京當局已立重法防治並解決空汙問題,例如限制汽車的年度銷售額,當空氣汙染程紅色警戒時,車牌單號或雙號的車輛將輪流限行(例:車牌號碼WWX-298的車輛尾數8是雙號,只能在日期是雙數的日子上路行駛),相形成下,空汙更為嚴重的新德里,卻沒有大刀破斧的政策來解決問題。

為解決空汙問題,新德里部分的公車與計程車已經改用天然氣作為燃料,15年以上的舊車也已被規定要汰舊換新,然而「科學與環境中心」認為新德里的措施並不足夠,居民和旅客的健康堪慮,醫學研究指出,霾害不僅增加當地居民罹患肺癌、眼睛病變的機率,也阻擋了陽光的照射,造成居民維他命D的不足。 新德里和北京空汙問題「遠近馳名」,不過根據「Quartz」網站2013年的調查,伊朗的阿瓦士因石化、金屬等重工業發展造成嚴重空氣汙染,擊敗新德里和北京,榮登世界空汙最嚴重的城市「寶座」。【取自台灣醒報】

東南亞與南亞

第一節 東南亞
(一)     地形
1. 範圍
(1) 包括【1中南半島 】、【2南洋群島 】。
(2) 南洋群島又分為【3菲律賓 】群島、【4東印度 】群島。
2. 特徵
(1) 中南半島
a. 山脈、河川為中國西南部【5橫斷山脈 】的延伸,大多為南北走向山脈。
b. 河川在出海口形成【6三角洲 】,土壤肥沃利於農業發展,是各國人口集中精華區。
(2) 南洋群島
a. 東臨太平洋,西接【7印度】洋,南側鄰近【8澳洲】,居交通要衝。
b. 全區為破碎的島嶼,地殼不穩定,多【9火山】、地震,且山多平原少。
(二)     氣候
類型
圖示
分布地區
氣候特徵
熱帶
季風

中南半島與
10菲律賓 】群島
1. 在時間上,有【12夏雨冬乾 】的季節差異。
2. 在空間上,受到季風風向與地形的影響,各地雨量多寡不一。
熱帶
雨林

跨赤道兩側的
11東印度 】群島
日照強烈、對流旺盛,
全年高溫多雨,

 
(三)     多元的文化
1. 東南亞由於【13位置】的關係,自古以來就是不同文化接觸的地區,因此在人文景觀上,呈現多元文化的特色。
2. 中南半島的文化
(1) 因鄰近中國,風俗習慣、典章制度均受到中國影響,以【14越南】受中國文化影響最深。
(2) 受到【15印度】佛教文化的薰陶,居民多信奉佛教。
3. 南洋群島的文化
(1) 早期受到印度文化影響很深。
(2) 13世紀左右,阿拉伯商人帶來【16伊斯蘭 】教,成為本區主要的宗教。
(3) 1617世紀,殖民帝國勢力入侵,帶來另一波的文化衝擊,從宗教、語言、產業變革等方面可看到顯著的影響。例如:以【17菲律賓 】為例,受西班牙殖民影響,天主教為主要的宗教;後來又被美國殖民,因此英語普及。
 
 
(四)     經濟發展
1. 熱帶栽培業
(1) 發展條件過去殖民帝國利用東南亞溼熱的氣候、充足的【18勞工】、便利的【19海運】,發展熱帶栽培業,如橡膠、咖啡
(2) 經營特性:商業性、大量生產、以【20出口】為導向的農業,到現在依然是東南亞許多國家重要的經濟活動之一。
(3) 發展問題:但因大量生產單一作物,容易受到國際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市場風險性高。
2. 工礦業
(1) 發展條件
a. 殖民時期奠定東南亞礦業基礎,如【21錫礦】的開採。
b. 近年來,石油和天然氣也為東南亞國家賺取大量的外匯,如【22印尼】、汶萊、馬來西亞等。
(2) 經營特性
a. 利用豐富的資源、眾多且廉價的【23勞工】,吸引外國資金與技術,朝工業發展。
b. 為達到區域經濟整合的目的,成立【24東南亞國協 】。
 
3. 觀光業
(1) 發展條件東南亞的位置大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南,多屬於【25熱帶】氣候區。
(2) 經營特性:熱帶島嶼的碧海藍天,及豐富的人文景觀,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觀光業成為東南亞國家另一項經濟發展的重點。
(五)     港埠型都市
1. 形成原因:經歷長期的殖民統治,殖民者為了運送物資,偏重港口建設。
2. 重要都市
(1) 印尼的【26雅加達 】。
(2)27新加坡 】位於印度洋通往太平洋的麻六甲海峽,交通位置重要,過去殖民時期即為重要的商港,近年來更發展為世界重要的轉口貿易港。
3. 發展問題:港口以外的大部分地區則基礎建設不足,經濟發展緩慢,區域發展不均。
 
第二節 南亞
 
1. 位置:位於亞洲大陸南側,北倚【1喜馬拉雅山 】,東、西、南三面臨【2印度洋 】。
2. 範圍:包括【3印度】半島、錫蘭島及馬爾地夫群島。
(一)     地形
1. 印度半島分三區
地區
地形區
地形特徵
喜馬拉雅山
位於板塊接觸帶,地殼不穩定,【5地震 】災害較多的地區。
印度大平原
由【6恆河 】與【7印度河 】共同沖積而成的平原。
4德干 】高原
古老陸塊。
 
2. 南側印度洋上的馬爾地夫群島,則是由地勢低平的【8珊瑚礁 】島組成
 
(二)     氣候
1. 類型:全區多屬於【9熱帶季風 】氣候。
2. 特徵
(1) 受到季風和地形的影響,各地氣候特徵不同。
 
地區
地形區
氣候特徵
喜馬拉雅山
呈現【10高地 】氣候特徵。
印度大平原
降雨由東向西【11遞減 】。
德干高原
因【12山脈 】阻擋海洋水氣,除沿海地區較溼潤外,高原內部則較為乾燥。
 
(2) 北部高山阻擋【13東北 】季風,因此冬季不明顯,全年可分涼季、熱季、雨季三季。
 
  (三)     人口與社會問題
1. 人口壓力
(1) 人口眾多
a. 南亞各國的總人數已超過15億,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
b.14印度】的人口數僅次於中國,名列世界第二。
(2) 人口壓力造成都市擁擠髒亂、【15貧窮】等問題。
2. 族群問題
(1) 族群眾多,不同的族群因語言、宗教等差異,使南亞一直紛擾不安。
(2) 長久以來,【16印度】和【17巴基斯坦 】為了水源問題、喀什米爾主權問題、宗教差異而紛爭不斷。
3. 種姓制度
(1) 印度自古以來的【18種姓】制度,使得社會階級分明,每個人的貧富貴賤和職業從一出生就被決定,沒有選擇的自由。
(2) 目前雖已廢除種姓制度,但社會仍受其影響,無法人盡其才,成為經濟發展的阻力,也製造階級矛盾與衝突。
(四)     經濟發展
1. 傳統農業
(1) 農業是印度半島最主要的產業,目前的糧食生產已經能自給自足。
(2) 農業的發展受到地形和【19雨量 】的影響,各地種植的作物不同,如稻米、棉花、黃麻、茶葉等。
 2. 新興工業
(1) 印度利用眾多且廉價的【20勞工 】優勢,以及豐富的【21農、礦 】原料,積極發展工業。
(2) 2010年印度【22軟體 】工業的產值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
a. 高科技產業集中於23邦加羅爾 ,有「印度矽谷」之稱。
b. 印度高科技人員的薪資較低廉,加上24英語 是印度的官方語言,溝通較無障礙,因此吸引了許多歐美國家前來投資,因而成為跨國企業全球布局的重要據點之一。
c. 高科技人才正帶領印度走出傳統,步入新興工業國家之林。
  (五)     環境問題
1. 為了養活眾多人口,南亞居民將乾燥地區開發為農地,但過度灌溉使得土壤【25鹽鹼化 】,造成環境的破壞。
2. 河口【26三角洲 】地帶因地勢低窪,每遇颱風或豪雨,洪水為患。
3. 工業和家庭汙水直接排入河中,使得河川嚴重汙染。
4. 都市內部分居民住在簡陋的貧民窟,衛生條件差,【27疾病 】擴散,成為嚴重的環境問題。
 
     東南亞的自然環境
地區
地形
氣候
中南半島
1. 北部延伸自中國橫斷山脈
2. 多南北向的山地
3. 南部有河口三角洲
1. 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夏雨冬乾)
2. 馬來半島則為熱帶雨林氣候
南洋群島
1. 山多平原少
2. 多火山、地震
1. 菲律賓群島為熱帶季風氣候
2. 東印度群島為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
     東南亞的人文特色
地區
文化
經濟活動
中南半島
1. 越南受中國文化影響深遠
2. 緬甸、泰國、越南為佛教國家
1. 栽種稻米
2. 殖民時期發展出大規模的礦業(錫、石油等)及單一作物的熱帶栽培業
3. 近代發展工業及觀光業
南洋群島
1. 東印度群島為伊斯蘭教最盛行地區
2. 菲律賓為最大天主教國家
     印度半島的自然環境
地區
地形
氣候
印度半島
喜馬拉雅山
1. 高地氣候
2. 高山阻擋寒冷氣流南下,使南亞冬季乾燥涼爽
印度大平原
1. 西南季風帶來地形雨影響,恆河流域雨量豐沛,
向西雨量漸減
2. 印度半島東北部乞拉朋吉,年降水量12000mm
為世界之冠
德干高原
沿海地區較溼潤,高原內部則較為乾燥
     南亞的人文特色 
地區
文化
經濟活動
印度
1. 信仰印度教,視牛為聖獸,不食牛肉
2. 自古實施種姓制度,社會貧富差距大
1. 德干高原西北部種植棉花;東北部的阿薩密省種植茶樹(紅茶)
2. 除傳統工業外,近代以資訊人才及英語優勢發展軟體工業
孟加拉
信奉伊斯蘭教
種植稻米、黃麻,水患災多
巴基斯坦
信奉伊斯蘭教
種植小麥、小米,旱災多;
與印度有領土糾紛
斯里蘭卡
信奉佛教
盛產紅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