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亞新發現!70年份的巨大地下水源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1日發表,飽受嚴重乾旱所苦的肯亞北部圖爾卡納(Turkana)地方,發現了巨大的地下水源。

根據英國媒體報導,這個地下水源的蓄水總含量,相當於肯亞全國年度水消費量的70年份之多,可能即將完全改變肯亞與水相關的所有事務。

根據日本共同通信社12日報導,這個地下水源是由衛星與雷達調查發現。這個調查工程日本政府也有提供資金協助。預計未來將會朝著水資源的實際活用,作為今後發展研究的目標。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官方網站報導,這項地下水源的發現,是在11日於奈洛比召開的國際水安全會議的開幕式上公布。是由UNESCO領銜的「地下水資源的調查以減緩非洲乾旱」(Groundwater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for Drought Mitigation in Africa Programme,GRIDMAP)計畫,肯亞政府是合作夥伴,日本政府則提供財務資金上的援助。

這次的調查使用衛星探勘技術,發現了2個含水層(Aquifer):洛提奇皮盆地含水層(Lotikipi Basin Aquifer),以及洛德瓦爾盆地含水層(Lodwar Basin Aquifer)。接著UNESCO實際以鑽探的方式確認含水層的存在。但是必須進一步的研究,才能確認水資源的總量與品質。這項科技結合了遠端探知技術、地震學與傳統的地下水資源的資訊,才能在短時間內在如此大範圍內探知並特定地下水資源的所在。

其中,洛提奇皮盆地含水層位於圖爾卡納湖的西部,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永久沙漠湖。洛提奇皮本身就有潛力成為肯亞的戰略水資源儲備。

洛德瓦爾盆地含水層較小,但也足以成為圖爾卡納縣府─洛德瓦爾發展所需的戰備儲水。

另外還有3處的含水層已經在圖爾卡納的其他地方發現,但尚未以鑽探技術確認,而且也必須以其他科技評估。為了加強含水層更精準的評估,以及對於肯亞經濟發展的可能貢獻,仍須進行更多的研究。

肯亞人口4千1百萬,有1千7百萬人缺乏安全的飲水,2千8百萬人沒有合適的衛生盥洗設備。【取自新頭殼】


申根公約

申根區是指履行1985年在盧森堡申根鎮簽署的《申根協議》的26個歐洲國家所組成的區域。對於國際旅行者而言,這一區域非常像一個單獨的國家,進出入這一區域需要經過邊境管制,而在該區域內的各個國家之間卻幾乎不存在邊境管制。

申根區包含冰島列支敦斯登挪威瑞士這四個非歐盟國家和摩納哥聖馬利諾梵蒂岡這三個歐盟微型國家,雖然有非歐盟國家的存在,但1999年通過的《阿姆斯特丹條約》使《申根既有規範》(Schengen acquis)正式成為了歐盟法律的一部分。除了愛爾蘭英國外,其餘的歐盟國家均被要求履行《申根既有規範》,但保加利亞羅馬尼亞賽普勒斯尚未履行該協議。目前申根區已包含超過4億的人口,面積達4,312,099平方公里[1]

遵循《申根既有規範》有助於取消該區域內國家之間的邊境管制,同時加強與非成員國之間的外部邊境管制力度。申根協議包含了一系列涉及到臨時入境(包含申根簽證)、外部邊境管制的協調和跨國警務合作等的共同政策。

根據不同國家的不同規定,在機場、酒店或者是警署可能需要護照或者認可的身份證明來完成身份檢查。同時,在申根國家之間偶爾也會執行常規邊境管制。

 申根區目前包含26個國家,其中有22個屬於歐盟成員。四個非歐盟成員國中,冰島和挪威以北歐護照聯盟成員國的身份加入申根區,官方分類屬於與歐盟申根區活動相關的國家。瑞士也以相同的方式於2008年加入申根區。列支敦斯登則在2011年12月19日加入了申根區,成為了這一區域最新的成員。事實上,申根區還包括幾個與其它申根國家保持開放或者半開放邊境的微型國家。另有愛爾蘭和英國兩個歐盟成員國不加入申根區,並對申根國家繼續執行系統性的邊境管制。

在完全履行《申根既有規範》之前,每個國家都需要在管制空域(空中領域)、簽證、警務合作和個人信息保護方面進行評估。這項評估工作由歐盟專家和各機構來完成

 《 申根公約》(德語Schengener Abkommen法語Convention de Schengen, 荷蘭語Verdrag van Schengen),是一項歐洲國家間的條約協定,其簽約目的是取消相互之間的邊境檢查點,並協調對申根區之外的邊境控制。即在成員國相互之間取消邊境管制,持有任一成員國有效身份證簽證的人可以在所有成員國境內自由流動。根據該協定,旅遊者如果持有其中一國的旅遊簽證即可合法地到所有其他申根國家。

《申根公約》的成員國亦稱「申根國家」或者「申根公約國」,成員國的整體又稱「申根區」。

 成員國

國家 加入申根公約日期 取消邊境檢查日期 不包含領土
  比利時1990年6月19日1995年3月26日
  德國1990年6月19日1995年3月26日
  法國1990年6月19日1995年3月26日法國海外省
  盧森堡1990年6月19日1995年3月26日
  荷蘭1990年6月19日1995年3月26日  阿魯巴
  庫拉索
以及 荷屬聖馬丁
  葡萄牙1991年6月25日1995年3月26日
  西班牙1991年6月25日1995年3月26日休達以及梅利利亞
  義大利1990年11月17日1997年10月26日
  奧地利1995年4月28日1997年12月1日
  希臘1992年11月6日2000年3月26日
  丹麥1996年12月19日2001年3月25日  格陵蘭
  法羅群島
  芬蘭1996年12月19日2001年3月25日
  瑞典1996年12月19日2001年3月25日
  冰島1996年12月19日2001年3月25日
  挪威1996年12月19日2001年3月25日 斯瓦爾巴群島揚馬延島
  愛沙尼亞2004年5月1日2007年12月21日
拉脫維亞2004年5月1日2007年12月21日
  立陶宛2004年5月1日2007年12月21日
  馬爾他2004年5月1日2007年12月21日
  波蘭2004年5月1日2007年12月21日
  斯洛伐克2004年5月1日2007年12月21日
  斯洛維尼亞2004年5月1日2007年12月21日
  捷克2004年5月1日2007年12月21日
  匈牙利2004年5月1日2007年12月21日
  瑞士2004年10月16日2008年12月12日
  列支敦斯登2008年2月8日2011年12月19日

有限加入國

國家 加入申根公約日期 取消邊境檢查日期 備註
 愛爾蘭2000年5月29日2002年4月1日有限加入,僅提供警方合作,並未取消邊境檢查(來往英國例外)。
  英國2000年5月29日2000年6月2日有限加入,僅提供警方合作,並未取消邊境檢查(來往愛爾蘭例外)。

簽約尚未實施國

國家 加入申根公約日期 取消邊境檢查日期 備註
  賽普勒斯2004年5月1日-實施日程需視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問題的解決日程而定 [1],預計於2016年實施
  保加利亞2007年1月1日-不早於2013年底實施。
  羅馬尼亞2007年1月1日-不早於2013年底實施。
  克羅埃西亞2013年7月1日-預計2015年實施。

特殊非成員國]

國家 取消邊境檢查日期 特殊情況
  安道爾未取消未明確簽署,安道爾與其鄰國西班牙及法國存在邊境檢查,尤其是與西班牙的邊境檢查頗嚴格。

安道爾不屬於申根區,需要簽證才能進入申根區的人士須持有兩次或以上有效簽證才能入境安道爾以及保證能夠返回申根區。
僅持有單次申根簽證的旅客會被拒絕入境,或在入境安道爾後無法正常返回申根區(即法國或西班牙),而遇到旅程上的麻煩。


  摩納哥1995年3月26日未明確簽署,但摩納哥與其唯一的鄰國法國之間本來就沒有邊境檢查,摩納哥港口的邊境檢查亦由法國負責。
  聖馬利諾1997年10月26日未明確簽署,但聖馬利諾與其唯一的鄰國義大利之間本來就沒有邊境檢查。
  梵蒂岡1997年10月26日未明確簽署,但梵蒂岡與其唯一的鄰國義大利之間本來就沒有邊境檢查。

 


全球最節能! 成大零碳綠色學校

 

今天的台灣能源系列報導,要來看看全臺第一座零碳建築,同時也是世界最節能的辦公建築。這是位在臺南成大的綠色魔法學校,它是建築系一位林憲德教授,帶領一群傻瓜兵團所打造的,一起來看看。

除了再生能源的利用,節能,也是臺灣當前最重要的課題之一,接下來,今天的台灣能源系列報導,要來看全臺第一座的零碳建築,同時也是世界最節能的辦公建築。這是位在臺南成大的綠色魔法學校,它是建築系的林憲德教授,帶領一群傻瓜兵團所打造的,跟著鏡頭,來看這綠色魔法學校如何施展魔法?如果你經過臺南成大的力行校區,就很難不被這棟獨特的建築物吸引,外觀像是一艘星際大戰的飛船,它就是綠色魔法學校,是全臺灣第一座的零碳建築,也是世界最節能的辦公建築。

這麼多的第一,它厲害在哪裡,魔法一:不花一毛錢減少四成空調設備。走進崇華廳,沒開空調就感覺到涼風,秘密就是底下的通風口,風進來,從後方的大煙囪上去,自然浮力的通風設計,讓這兒空調設備少四成,一年省下27%的耗電量。魔法二:不花一毛錢照明節能省四成,看到沒,天花板沒有燈,照明是靠兩側牆上,省電的陶瓷複金屬燈的反光罩設計,均勻反射到各個角落,就讓照明節能40%,還有,辦公室每個座位上方的燈,都有獨立拉桿開關,有人來才開燈,光是這動作,就比同樣大小的辦公室,省了一半的照明費用。

魔法三:吊扇便宜又有效節能76%,只要有最基本的自然通風開窗,再加上長期被遺忘的吊扇設計,就能讓辦公室全年空調時間減少九成以上,魔法學校的綠色科技,鮮豔大紅色的現代感設計,是高達三層樓的雨撲滿,它承接屋頂收集的雨水,從高處往下流所產生的動能,直接噴灌花草,頂樓的野生花園,除了觀賞,也降低屋頂層的溫度,手上的再生陶粒,其實是水庫淤泥燒成的。隨著季節調整角度的葉片造型太陽能光電板,和小型的風力發電塔,就是再生能源的利用,一年省下了5%的電力。

由林憲德教授領軍所打造出來的綠色奇蹟,想藉由這一棟充滿夢幻的美麗綠建築,去傳達理念,隨著技術的純熟,太陽能發電不再高不可攀,尤其南部一天能有3-4.5小時的日照,不少企業,也都將主體建築,用太陽能板覆蓋,不但賣電也減少空調使用,以這家公司來看,現在有太陽能板的新建築和以前的舊建築比較,每坪的電費,相差一倍以上,根據統計,每使用一度太陽能發電,就能減少0.6公斤的碳排放,面對全球氣候和能源危機,太陽能發電的建置,也許是值得考慮的選項之一。【取自中華電視公司】


格陵蘭投資熱

大部分土地都被冰雪覆蓋的格陵蘭,目前仍是丹麥屬地,但為爭取全面獨立,當地政府這幾年積極向投資者熱情招手,歡迎他們來開發此地的豐富礦產。

■The islanders say they desire full independence but that it wont be possible until they achieve economic self-sufficiency from Denmark.

約有8成面積都被冰雪覆蓋的格陵蘭,在其厚冰下,蘊藏豐富礦產。由於深諳發展礦業是欲達成政治與經濟全面獨立的唯一答案,格陵蘭目前正大開門戶,歡迎外資進行開採計畫。

在數千英尺厚冰下,格陵蘭除了擁有鐵、銅、鎳、鋅、稀土與紅寶石外,境外還可能蘊含石油與天然氣。

這些淘金者嗅到了商機!在格陵蘭的投資友善策略激勵下,來自多國的礦業大廠已經砸下超過17億美元,在此進行開採計畫。英國的倫敦礦業公司(London Mining PLC)來此探勘鐵礦砂、澳洲礦業大廠Ironbark Zinc則到此尋求稀土,至於加拿大公司True North Gems則有意開採紅寶石,此外連中國礦商與工程公司也積極北進格陵蘭,不願在這波礦業開採熱潮缺席。

這些豐富資源正讓隸屬丹麥自治區的格陵蘭,思量如何善加利用這些財富。格陵蘭的面積約為美國德州的3倍多,不過人口只有5.6萬人,甚至還無法填滿德州的Cowboys體育場。此外當地的港口、公路與電廠等基礎設施也相當匱乏,但這並不減損格陵蘭企圖要把漁業轉型為以礦業為主的雄心大志。

格陵蘭地理學家過去曾在該幅員廣大的原始島嶼發現許多資源,但當局卻始終沒有積極追求礦業的發展。直到丹麥在2009年將自治權交還給格陵蘭後,當地民眾終有權力決定如何使用這塊土地。格陵蘭原住民伊努特人(Inuit)把礦業與能源投資者視為新的守護神。

發展礦業 追求自給自足

格陵蘭島民表示,儘管他們努力追求全面獨立,但是若在經濟上無法自給自足,該希望最終將難以實現。目前格陵蘭每年仍需要丹麥數百萬美元的補助。

然而追求礦業的開發很可能將完全改寫格陵蘭的經濟。新上任的格陵蘭總理哈默德(Aleqa Hammond)近來在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時宣稱,「格陵蘭將發展礦業」。

在澳洲與加拿大礦商領銜下,礦業大廠目前在格陵蘭的探勘計畫超過一百多項。身為許多天然資源最大進口國的中國,自然也沒有在這波格陵蘭採礦熱潮中缺席。

事實上,格陵蘭的未來,最終將係於中國的銀行家、工程師、營建商、採購買家,以及中國政府在此建立影響力的決心。

在問到中國在格陵蘭扮演的角色時,哈默德回答,當前最重要的是與有興趣提供融資的國家結盟合作,至於是那一個國家則不重要。他說,「我們不只需要來自外面的資金,也需要來自外面的援助。」

經濟傾向中國 美感不安

然而中國龐大經濟力的入侵,將可能重新改寫格陵蘭的政治版圖。過去受到美國對於該島冰晶石的強勁需求,讓格陵蘭與美國的政治關係格外緊密。今日位於格陵蘭北部的圖勒空軍基地就是隸屬美國空軍基地。

外交觀察家指出,若格陵蘭經濟逐漸傾向中國,這將讓丹麥與美國感到不安。丹麥情治單位在最新發布的年刊,曾對中國參與格陵蘭的礦業開採計畫發表評論,它指出「美國與俄羅斯都高度質疑,中國是否藉此企圖掌控該區的天然資源。」【取自中時電子報】


太平洋發現 地球最大火山

美國地球科學家5日宣佈,在太平洋發現地球上最大火山,這座名為大塔穆(Tamu Massif)的巨大火山寬達650公里,面積約達31萬平方公里,約為8.6個台灣之大,該座火山可與目前已知太陽系最大火山火星的奧林帕斯山(Olympus Mons)相匹敵。不過專家也說,大塔穆不太可能是活火山。

這篇發表於自然地球科學期刊(Nature Geoscience)的研究報告指出,大塔穆是組成海底高原「沙茨基隆起」(Shatsky Rise)的3座大山之一,位於日本東方1600公里的該隆起處,在地殼3個板塊一度被拉開的交叉點附近成形。

寬650公里 8.6個台灣大

報告說,呈盾狀的大塔穆包含1個巨大的圓頂,豐滿的圓頂是在1億4400萬年前噴發的岩漿硬化後形成,火山從海底隆起達3.5公里高,此後火山未再活動。這個圓頂長寬分別為650公里與450公里,頂端離海面還有2000公尺。

研究報告指出︰「大塔穆是已知世上最大的單座、中央噴發的火山,其涵蓋範圍相當於不列顛群島,或是被認為太陽系的最大火山─火星的奧林帕斯山。」

報告補充,雖然寬625公里的奧林帕斯山「因高出20公里而似乎顯得巨大,但其體積僅多出約25%。」此外,大塔穆的地殼厚度達30公里,奧林帕斯相對較淺。海洋探測人員之前推測大塔穆是大型的多火山系統,不過直到德州農工大學海洋地質學家薩格爾領導的團隊進行調查後才揭示大塔穆是1座極為巨大的單座火山。

不太可能是活火山

薩格爾說,大塔穆不太可能是活火山,因為它是在很短的時間內(一到數百萬年)內形成,而許多在白堊紀(1億4500萬到1億6500萬年前)噴發的海底高原,此後就不再活躍,原因則不清楚。他說,在目前發現的10餘座海底高原中,或許還存在其他超大火山,「如果發現還有更多的大塔穆我也不意外」。【取自自由時報】


海平面上升 太平洋島國存亡喊話

眼看國土將因海面上升而無法居住,太平洋島國呼籲高碳排放國重視節能減碳。太平洋島嶼國家的碳排放量雖占不到全球0.1%,卻因其他碳排放大國的汙染,國土恐遭滅頂。馬紹爾群島總統羅亞克2日在「太平洋島國論壇」上呼籲世界各國更加重視氣候變遷,並將邀請美國、中國與歐盟共同簽署《馬久羅》宣言,敦促對抗氣候變遷問題。

由34個珊瑚環礁組成的馬紹爾群島,由於陸地平均高度僅比海平面高出2公尺,對於氣候變遷造成的影響首當其衝。該國5月才因幾乎同步的嚴重乾旱與暴風雨帶來的浪潮,而宣布進入緊急狀態。離島地區的嚴重乾旱導致6千人每天飲水不到一公升,洶湧的狂潮又沖垮海堤、淹沒機場跑道,甚至幾乎摧毀首都馬久羅。

所羅門群島、吐瓦魯、加特利島等鄰近國家的處境也同樣慘烈,2011年時吐瓦魯因超過半年沒有降雨,導致飲用水不足,政府進入緊急狀態,加上海平面上升,海岸線近幾年來已內縮50公分。吉里巴斯總統湯安諾今年甚至預測,國家可能在30到60年內因為淹水與淡水供給問題而不再適合居住,而計畫向斐濟購買2千公頃的土地,用以種植糧食,甚至當作新的家園。

儘管這些太平洋島國的碳排放量占不到全球0.1%,卻因世界其他國家的過渡汙染而深受其害。目前除了呼籲全球注意暖化問題,許多島嶼也都自立典範,紛紛改以替代能源為主,其中包括以椰子殼作為生物燃料來供給汽車動力。

此外,馬紹爾在外圍島嶼興建太陽能發電、托克勞則將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可以完全使用太陽能發電的領土。庫克群島與吐瓦魯則計畫2020年前將發電方式完全轉換為再生能源;其他國家也計畫在15年內達到能源自足的目標。

然而,無論這些國家再怎麼環保,若沒有其他國家的響應也只是杯水車薪,無法挽回失去的土地,因此島嶼國家向高碳排放國家呼籲,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對抗暖化。歐盟上周承諾要協助太平洋國敦促世界減少共同抵抗世界暖化,「太平洋地區可以與歐盟共同合作,我們期待透過太平洋地區的協助,讓我們將更多經濟體納入未來的氣候變遷規範中。

歐盟氣候委員海格達表示,「海平面上升非常有可能淹沒這些土地,屆時居民也將被迫遷移。」不論極端氣候距離我們多遠,高溫、淹水、乾旱與海平面上升都可能成為世界暖化後的新現實。科學家已經警告,地球的溫度在上升,因此我們必須更謹慎的面對轉變快速又不可預測的氣候。【取自台灣醒報】


全球競爭力 新興經濟體陸最佳

世界經濟論壇(WEF)公布最新全球競爭力報告指出,中國大陸在新興經濟體中表現最佳,但貪污、低度權責及商業道德標準仍是弱點。

WEF調查148個經濟體,今天發布2013-2014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前10名依序為瑞士、新加坡、芬蘭、德國、美國、瑞典、香港、荷蘭、日本、英國。

台灣則較去年進步一名,為第12名,排在挪威之後、卡達之前,並優於主要競爭對手南韓與中國大陸。

WEF評論亞洲整體競爭力表示,各國表現參差不齊,但4小龍表現搶眼,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充滿活力,南亞區域合作聯盟則裹足不前。

WEF表示,香港、日本及新加坡都位居前10名;整體來說,東南亞競爭力優於南亞。

WEF表示,亞洲開發中國家,馬來西亞的競爭力最強,排名第24。

在新興經濟體中,中國大陸排名第29名,領先南非、印度等國。WEF認為,中國大陸公共團體機構有些微改善,但貪污、安全議題、低度權責及商業道德標準仍是弱點。

報告指出,中國大陸逐漸不再仰賴低價勞力,因此上述這些弱點更急需改善。此外,中國大陸的創新能力雖有進步,但要成為創新大本營還需很多努力。

至於南韓,宏觀經濟環境雖很健全,基礎建設及教育制度也很完善,但公私機構的平均品質、勞力市場缺乏效率且僵化、財務市場效能低落,使得排名裹足不前。南韓排名自2006年來下滑6名,今年列第25。

印度則連續4年名次下滑,今年為第60名,大陸與印度之間的競爭力差距,自2006年的差8名擴大到今年的31名。

根據資料,自2006年以來,20國集團(G20)中,印尼競爭力提升最顯著,今年為第38名。【取自中央社】


風雨肆虐後 養水種電惡地重生

今年接連颱風,雖然屏東陰雨不斷,曾經洪災肆虐過後的塭田上架起迎向陽光的太陽能板,業者仍看好「養水種電」的前景,還發展出生意盎然的太陽能溫室有機蔬菜園,以及強調自然工法的生態休閒濕地,為林邊、佳冬八八災區建構出工、農共生的新經濟形態。

向陽光電公司總理理林賜鴻表示,屏東日照充足,適合發展太陽能光電產業,該公司除設置「養水種電」專區外,另投資超過十億元打造追日型的太陽能發電設備,除非烏雲蔽日下大雨,否則就算是陰天見不到陽光,以現在科技還是有辦法發電。

屏東縣政府城鄉處長李吉弘表示,林邊及佳冬鄉「養水種電」面積約四十四公頃,總發電量約二十四MW(百萬瓦),一年約可產生四千萬度電,除發電產值外,業者還開發太陽能板底下土地,打造太陽能溫室有機蔬菜園及休閒生態池。

林賜鴻表示,該公司養水種電計劃的面積約二公頃,一年前將太陽能板底下空間規劃為溫室菜園,水電自給,可生產小黃瓜、青椒等八種蔬菜,採有機栽培,每月可增加十多萬元盈收,開闢菜園是為了不讓土地荒廢,未來將與農校建教合作,讓災區學生學習現代化的溫室技術。

縣府研考處長林淑惠表示,太陽能光電區為當地提供不少工作機會,有業者嘗試在太陽能板底下放養雞鴨清除雜草,若能結合畜牧業,將有助提升災區的經濟能量。

林邊太陽能光電區離水利漁港僅數百公尺,光電業者與縣府腦力激盪引進海水,太陽能板底下成了生態池,結合周邊濕地公園的開發,打造出獨一無二的光電遊憩區,成為新地景。

縣長曹啟鴻表示,太陽能濕地生態公園未來將規劃浮動屋、步道區與觀光木筏,供民眾賞遊,目前濕地公園面積約七公頃,希望能擴大,讓林邊鄉的休閒漁業發展起來。

結合產業與觀光 88災區轉型

林仔邊文史工作室理事長陳錦超表示,八八風災重創林邊也帶來新契機,在地方努力下,林邊鄉生態觀光產業逐漸成形,值得期待。

林淑惠指出,太陽能光電區不僅要結合休閒漁業與觀光,未來還要建構區域性自主發電系統,市電供應若出了問題,也能靠太陽能電力維持正常運作,讓工業與農業共生互補,營造更好的生活環境。【取自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