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夏合體 三大挑戰

鴻夏正式投資夏普,日本、台灣媒體高度關注,將面臨「日、台文化融合」、「夏普虧損」、「鴻海首度跨入品牌經營」三大挑戰,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及副總裁戴正吳如何應對,成為外界關注焦點。
分析師表示,鴻海目前手上現金充裕,預估在投資夏普後,對鴻海現金水位影響有限,普遍對於鴻海投資夏普給予正面看待。
不過分析師也認為,鴻海要面臨的問題,除了日本、台灣不同的文化需要融合外,夏普與鴻海企業文化也有極大差異,這些都牽動後續夏普重建成功與否的關鍵。
此外,夏普債台高築、長年經營不振,又有外界不太看好的太陽能事業,入主夏普後,鴻海需要穩健的財務計畫,並替夏普制定有效轉虧為盈的重整計畫。
部分日本媒體不看好「鴻夏戀」,主因是鴻海是智慧型手機等3C商品的世界最大代工廠,但對於液晶與家電毫無任何know-how(專業技術),加上夏普長期經營不振,許多擁有技術的工程師早就被外資企業挖角。
此外,現在正是日本的新鮮人投入職場旺季,鴻海入主後的夏普能否順利招攬到人才,甚至是入主後迅速開出新職缺,與其他日本企業大搶人才,也是焦點。

夏普百年大事紀 圖/經濟日報提供

普高一第二冊L6工業發展補充資料之五台灣產業發展過程

台灣工業發展得年代
民國50年以前
主要是以林產品初級加工為主,工業發展較緩慢。
民國50年以後
紡織食品電子零件組裝等勞力密集工業興起,成為臺灣主要外銷產品
民國70年以後
十大建設完成後,鋼鐵機械石化等重工業發展快速;電子資訊業也開始蓬勃發展。
民國80年以後
面對國際市場的競爭,產業外移
國內工資上漲,許多勞力密集的產業,外移至東南亞中國,以取得廉價勞力,以便節省成本。


台灣工業發展歷程圖


◎台灣產業發展過程
(一)     台灣產業發展的歷程:四、五十年代,以發展【勞力密集產業】為主體;八十年代以後,台灣產業發展以【資本或技術密集產業】為主。
(二)     政府並自民國四十二年起至八十六年的四十五年間,推動十二期國家建設中期計畫,因應不同的問題,擬定不同的對策。例如:
1.四0年代【進口替代】->以推動勞力密集工業的進口替代為產業政策發展重點。這段時間政府致力改善整體經濟環境,除積極輔導民營企業發展外,並採取關稅保護、鼓勵出口及獎勵外資及僑資等措施,使工業發展朝進口替代方向發展,以建立勞力密集產業、達成節省外匯之目的。
2.五0年代【出口擴張】->以推動勞力密集工業的出口擴張為產業政策發展重點。這段時間由於國內市場趨於飽和,進口替代工業成長趨緩;農村中隱藏大量失業人口,加上資本設備及原料進口大幅增加等經濟情勢的變化,因此政府採取「外匯貿易改革方案」,簡化匯率、放寬進口限制、實施「十九點財經改革方案」,實施「獎勵投資條例」及「加工出口區設置管理條例」,透過現代化財經行政體系與優良投資環境的建立,來發展勞力密集出口產業。
3.六0年代【第二次進口替代】->以推動重化工業進口替代為產業政策發展重點。由於五十年代經濟的加速發展,產業發展所需基本交通及電力設施供應相對不足,形成產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另勞力密集出口工業所需大量原料及零組件皆賴進口,極易受外在因素影響,因此政府決定發展重化工業,自行生產化纖、塑膠、橡膠、鋼鐵等基本原料,一方面掌握中、下游出口工業加工所需原料供應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則藉既有原料之需求規模,發展重化工業,帶動工業的升級,並達到減少外匯開銷之目的。
4.七0年代以推動技術密集、【高科技工業】的發展為產業政策重點->進入民國六十年代後期,基層勞工漸感不足,工資開始明顯上揚,加上七十年代中期以來,新台幣大幅升值,以及民眾環保意識高張,工業用地取得困難,勞力密集產業在國內已失去生產利基。政府為維持出口競爭優勢,遂以技術密集度高、產業關聯度高、附加價值率高、能源密集度低的策略性工業,如機械、資訊、電子、電機、運輸工具等工業為發展重點。希望透過新興工業及關鍵技術的建立與取得,來推動產業升級。這段期間,政府完成與擴建「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積極發展電子資訊產品、積體電路、新材料及自動化設備。透過交通銀行的融資及行政院開發基金的配合運用,對策略性工業及重要生產事業提供長期低利融資;制定「促進產業升級條例」,透過對研發、人才、防污及自動化等功能性租稅獎勵,來鼓勵民間企業研發創新,帶動產業升級。此外,政府也鑒於七十年代中期,由於總體經濟失衡漸趨嚴重,不但貿易順差過引發貿易摩擦,對於超額儲蓄增加、公共投資不足也易形成泡沫經濟,因此,政府在這段期間除了加速產業升級外,在產業政策方面的重點,即是:確立經濟自由化、國際化與法制化之發展新方向。

市場+社福… 北歐向右微轉 長照一把罩


瑞典經歷一九五○年代養護機構悲慘處境揭露,在各界抗議下逐漸以「居家照顧」取代「照顧之家」,極力倡導「老人獨立、維持健康」概念。圖為一對男女坐在瑞典街頭。 歐新社資料圖

分享
一九九四年,美國政治學者保羅‧皮爾遜(Paul Pierson)出書《Dismantling the Welfare State?》(拆解福利國家),預言北歐等福利國必倒;二○一三年,《經濟學人》雜誌以《北歐國家,下一個超級偶像》為封面,指出北歐乃是未來全球政府治理國家的楷模。
從九○年代不被看好的後段班,到廿年後躍為全球模範生,北歐從早年的課重稅、大政府路線,早已逐漸向右微調。如今北歐一面以市場機制開源,一面以仍然相對高的稅收及社福制度進行財富重分配,兼顧自由市場與分配正義,經濟競爭力、人民幸福感指標都稱霸全球。
分配正義路上,北歐歷經多次改革。以瑞典來說,一九七○年代有「萬稅之國」之稱,知名童書作家林格倫因為《長襪皮皮》全球熱賣,得繳百分之一○二的稅,所剩收入連吃飯都不夠。
林格倫憤而寫諷刺童話抗議,結果那年主張「福利社會主義」的執政黨社民黨輸掉大選,一九八二年才靠融入右派新自由主義的「第三條路」重奪政權,主張政府少干預、提升競爭力。
如今瑞典的最高所得邊際稅率,已從林格倫當時的百分之八十五降為百分之五十六,整體租稅負擔率從兩千年的百分之四十九降至二○一四年的百分之四十二點七,政府公共支出占GDP比例從一九九三年的百分之六十七降到今日的百分之四十九,大幅減低國債。
右轉初期,北歐也曾飽嘗不適應。在經濟方面,一九八○年代,北歐解除金融管制,導致借貸炒作狂增、房地產價格暴漲又暴跌、失業率暴漲、稅收銳減的連環效應,好不容易才復甦。
在社福方面,政府責任限縮,業務開始外包。一九九○年代,歐盟注重KPI等形式的「新公共管理」思維引入,更造成部分機構出現專業與品質假象,私營機構越辦越大,近年瑞典傳出有醫療公司將政府撥款挪到國外避稅,也有連鎖養護機構遭檢舉讓老人餓肚子、睡地板,甚至獎勵主管原則是「誰幫公司省錢最多」,引發「創投公司可否藉福利工作牟巨利」爭議。
然而整體來說,北歐仍有如社福天堂,托育、長照、積極就業環環相扣的普及照顧制度,在普及照顧政策聯盟召集人劉毓秀眼裡更是世上第一。
以長期照顧來說,瑞典經歷一九五○年代養護機構悲慘處境揭露,在各界抗議下逐漸以「居家照顧」取代「照顧之家」,極力倡導「老人獨立、維持健康」概念,社區設老人聚會點、日照中心、五十五歲/六十五歲以上老人住宅,盡量減少老人失能可能及時間,入住長照機構比率近年僅百分之十四。
在財源方面,瑞典採稅金為主、另加自付額,機構設立由中央訂框架、地方公辦或委辦執行。在人力方面,瑞典創造歐盟認為可創造未來就業機會的「社會投資策略」,藉由引進新科技改善服務員生產力,以提升薪資來吸引更多勞力投入,讓瑞典女性勞動參與率高達百百分之八十。瑞典還在兩千年修訂社會照顧法,規定地方政府應給勞工最多一百天有薪照顧假。
如此北歐,當然也不完美。芬蘭經濟近年萎縮,失業率升至百分之九點二,連財政部長史塔布都說家鄉是最新「歐洲病夫」。有人認為,芬蘭問題出在自由市場不像瑞典那樣成功,公共支出仍占GDP的百分之五十九,租稅負擔率達百分之五十六。
不過,相對於芬蘭怪稅太高,瑞典國民不滿近年個人及企業所得稅、富人稅太低,導致社福大縮水,大喊要加稅,新政府也準備從善如流。

菸槍、酒鬼 在這些國家最不開心

法羅群島的托爾斯港。 圖/Ingimage

分享
你喜歡抽菸、喝酒或吃垃圾食物嗎?那最好離芬蘭、瑞典等北歐國家遠點。這些國家對香菸、酒類及不健康食品制定的法規最為嚴苛,稅也最重。
根據英國智庫經濟事務研究所(IEA)的指數,芬蘭是歐盟「管最多」的保姆國家。芬蘭不僅禁止電子菸、禁止酒吧推出歡樂時光(Happy Hour)優惠時段,對酒類廣告也祭出嚴格限制。芬蘭也對巧克力、飲料、甜食、冰淇淋及酒類課以重稅,並在前年初調高菸草製品的增值稅。
所謂的「保姆國家」(nanny states)意指政府政策被視為過度保護、甚至到干擾私人生活程度的國家。不過研究也指出,對菸酒制定嚴格規定的國家,人民抽菸與喝酒的比率未必就比較低。
(提醒您 抽菸、喝酒有礙健康)

2500年前 海平面上升13公尺

地球暖化日益嚴重,對於海平面上升程度的多寡,科學界一直爭論不休。不過,最近《自然》(Nature)期刊的研究有了新的預則,如果溫室氣體的排放程度不減,預估在2100年以前,全球海平面恐將上升1.14公尺。更可怕的是,到了2500年以前,海平面甚至有可能上升13公尺之多。
海平面上升程度為何,一直是眾說紛紜。2013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曾經預測,如果沒有針對溫室氣體排放加以管制,到了2100年,全球海平面將上升98公分。

最近《自然》(Nature)期刊的研究有了新的預則,如果溫室氣體的排放程度不減,預估在2100年以前,全球海平面恐將上升1.14公尺。(photo by 維基百科)
另有研究指出,現在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之快,更勝過去2800年來的任何一段時間,估計在2100年以前,海平面將上升1.31公尺以上。然而,這些研究不是低估南極融化的衝擊,就是只聚焦在南極冰棚底層和融冰。
根據《自然》期刊最新研究,則把南極表層和降雨造成的融冰,一同給估算進去,若是再加上海面上的浮冰,2100年之前,光是南極的冰融,就會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1.14公尺。
研究作者之一、美國賓州大學教授波拉德表示,大約在3百萬年前,地球曾經發生過一次巨大的冰融,當時海平面上升了10至20公尺。到了本世紀,在未來50年至100年之間,南極的邊側也會開始大量融解。
不過,研究人員也相信,這項報告是件「好消息」,如果能因此影響世界各國,大幅減少碳排放量,南極融化其實是可以避免的。

普高一第二冊L6工業發展補充資料

矽品鷹派抬頭 力阻日月光殺進董事會
【范中興╱台北報導】日月光(2311)、矽品(2325)的購併大戰並未因公平會中止審議而停止,戰火反而更加提升,日月光上周大砸90億元買股,劍指年底召集股臨會改選進入矽品董事會;而矽品內部鷹派勢力也抬頭,總經理蔡祺文站上第一線,要全力把日月光趕出去。


日月光拼奪主導權

日月光上周連續狂砸近90億元,買進矽品股票16萬9573張,持股比率提升到30.44%,預期本周就會達到法定上限33.33%,向市場展示日月光堅定的決心。業界預期,日月光可能在持股滿1年,也就是今年9月底之後,自行召集股東臨時會改選董監事,進一步進入矽品董事會,甚至拿下經營主導權。
而矽品內部鷹派勢力也抬頭,由於先前戰略上有失誤,讓矽品蒙上不必要的政治色彩,農曆年後蔡祺文取代董事長林文伯,站上第一線主導對抗戰,包括媒體春酒及公平會審議都親自出馬,由於一度傳出公平會將同意合併案,蔡更在3月起重用原先只在第2線協助的律師梁懷信,借重其豐富實戰經驗,主導在公平會審議過程的攻防策略。 

雙方都只有5成把握

矽品主動出擊,看準日月光僅僅補件就花了40天,加上近10天年假,日月光在時間上已經處於不利之處,先透過各種政商勢力施壓,甚至直接打擊公平會主委吳秀明的迴避問題,讓公平會不敢貿然同意,終於拖過收購期限而破局。繼透過媒體指日月光在中國投資龐大,自己早已是紅色供應鏈,將日月光抹成「暗紅」,逼公平會中止審查迴避政治問題,在公平會一戰獲勝。
由於在市佔率過高等反壟斷議題雙方都有理論及實例支持,雙方都只有5成把握,目前矽品的策略將是用政治方法來處理此購併案,已經在全力蒐集對日月光不利的資料,根據親近矽品高層人士指出:「日月光大股東張家資金都在海外,且在中國投資龐大,一旦找到日月光張家與中資有掛勾,就要讓日月光把啣在嘴上的矽品吐出來!」 

股權事件日月光公開收購矽品

時間/事件
2015年
8/21 日月光宣布以溢價34%、每股45元公開收購矽品,強調不介入經營、不進董事會
9/22 日月光公告公開收購成果,取得矽品24.99%持股
12/22 日月光宣布以每股55元、第2次公開收購矽品24.71%股權,將持股比重拉升到49.71%
12/25 日月光向公平會提出結合申報
2016年
2/4 公平會核發受理通知,進入審查程序。日月光第2次公開收購矽品延長至3月17日
2/24 公平會延長日矽合併審查時間60日
3/16 公平會審查日月光矽品結合案,仍未決議,僅表態續審日矽案
3/17 日月光2次收購矽品股權截止,收購失敗
3/23 公平會以收購期已過為由,宣布中止審查日矽合併案
3/24~25 日月光連續2日加碼矽品,投資近90億元,買進16萬9573張,持股比率提升到30.44%
資料來源:記者整理 

日月光以戰逼和 穩吃矽品?

日月光(2311)連續四天在股市砸重金大買矽品(2325)股權,截至昨日止,已握有矽品32.99%股權,逼近三分之一得向公平會申報結合的上限。市場解讀,張虔生「以戰逼和」策略,林文伯「是戰或和」?完全看林文伯。而今年矽品股東會前,張林是否有機會見面談和,將是外界第一個觀察點。據悉,林文伯經正陷入長考。
若要戰,張虔生檯面上擁有矽品近33%股權優勢,檯面下還有多少矽品股權,外人無法獲悉,若能再獲得外資股權奧援,林文伯要戰勝機率恐不高,且要透過委託書通路徵求來一較高下,委託書業者直言,委託書市場根本不是主戰場,因為矽品股票多半流在日月光、矽品與法人機構這三者的手上,散戶持股十分有限,不是左右戰局的關鍵少數。
若要和,那就是雙方坐下來談,林文伯接受張虔生拋出的共組產業控股公司一途。
日月光購併中止當天記者會上,營運長吳田玉與財務長董宏思對外堅決表示,日月光收購矽品百分百決心不變,隔日起,董事長張虔生下令啟動跟外資法人一系列的鉅額轉讓交易行動。「山不轉,路轉」,公平會不讓我們從公開市場公開收購,我們就採私下議價收購,個個擊破;只要跟對方談妥價格,就下手買,高於市場價格也沒關係,造就這連續四天的鉅額轉帳計畫,日月光共砸下132.4億元,再買矽品24.9萬張,使得日月光擁有矽品股權數衝上32.99%。
張虔生一手加碼矽品股權的同時,另一手也伸向林文伯,企圖能與林文伯握手談和。張虔生釋出與矽品在台設立產業控股公司,日月光與矽品皆存續,但由這家產業控股公司分別持有日、矽百分百股權,並邀請林文伯與總經理蔡祺文加入這家控股公司的董事會,與日月光團隊共同經營治理,林與蔡仍是矽品董總座,繼續領導矽品現有經營團隊,照顧矽品全體員工及上下游產業鏈夥伴。
面對張虔生「以戰逼和」的戲碼,擅長下圍棋的林文伯如何接招?是企圖尋求「雙活」,讓日矽合作共譜更大版圖,爭取全球更大的封測大餅,抑或持續「抗爭到底」?林文伯正陷入長考。

鯉魚潭螢蝶生態之旅 起跑

鯉魚潭螢蝶生態之旅 起跑

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主辦的「二○一六鯉魚潭螢蝶生態之旅」活動,將於四月一日起至五月一日的每周五、六在鯉魚潭潭南環潭步道安排賞螢導覽,每周六、日在青陽農園進行賞蝶活動。
活動為促進生態觀光資源的發展,特結合花蓮縣壽豐鄉公所、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志工聯誼會、花蓮縣壽豐鄉池南社區發展協會、花蓮縣鯉魚潭商圈發展協會、花蓮縣棲地保育學會、青陽農園等共同推廣。本次導覽活動全程免費,參加民眾請於網路報名,活動當週的星期一開放預約,星期四停止預約。活動加碼好禮抽獎,報名民眾於「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粉絲專頁按讚,並在活動頁面標註好友,即可參加好禮抽獎。
縱管處長洪東濤表示,每年四~五月是鯉魚潭生機盎然的時節,今年鯉魚潭賞螢活動路線由縱管處的專業導覽志工老師帶領解說(見圖),在四月份每周五、六的晚間7點至9點各辦理二梯次導覽,每梯次300人。參與民眾可在暗夜星空中,聆聽志工老師介紹螢火蟲的習性與種類,看見螢火蟲好似一盞盞小燈籠般閃爍飛舞、穿梭草叢,群集點亮螢螢微光,近距離地觀察螢火蟲的生態。
賞蝶活動在青陽農園辦理,活動期間每逢周六、日白天上午9~11點及下午1~3點各辦理一梯次,每梯次50人。歡迎學校、團體或民眾預約解說,洽詢專線:03-8875306轉663。活動報名網址:http://www.erv-nsa.gov.tw/

日本新安保法實施 學生聚國會隔夜抗議

日本新安保法實施 學生聚國會隔夜抗議

備受爭議的日本新《安全保障法》3月29日零時起實施,標誌正式解禁集體自衛權。反對新安保法的學生、民眾自28日晚間就發起抗爭,在日本國會前過夜抗議,預計到29日下午6時30分才會結束。
 2015年7月16日,日本眾議院和平法制特別委員會通過新安保法,包括增設《國際和平支援法》及10個修正法,最受矚目的是,未來自衛隊除了保衛日本國土外,也可以出兵增援盟友;例如一旦美國等盟友受到武力攻擊,當日本處於存亡危機事態,可派遣自衛隊提供後方支援。
 此外,自衛隊也可以到海外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包括營救被武裝分子襲擊的日本人。英國BBC報導,日本在野黨批評新安保法違憲,要求廢除,預料此案將成為夏天參議院選舉的爭論焦點。
 面對新《安全保障法》開始實施,日本學生組織「自由與民主主義學生緊急行動」(SEALDs)發起抗爭,號召群眾前往國會過夜抗議,表達訴求。他們指出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戰後一直保持和平,但現在可能被新安保法打破和平。參與抗議的群眾大多數是年輕人與學生,高舉「安位內閣退陣」等標語,頻喊「戰爭反對」口號。

不吃魩仔魚的理由:保留海洋一線生機

作者:白尚儒(臺灣鱻漁永續發展協會)
妝有小腮紅的淡水魩仔魚,又稱紅頭魩仔。圖片來源:白尚儒魩仔魚只是還沒長大
台灣所捕撈的魩仔魚*可區分為「淡水魩仔魚」與「海水魩仔魚」兩種。
「淡水魩仔魚」又俗稱紅頭魩仔、紅肚魩仔,由鰕虎科中的多種迴游型鰕虎體長在4公分以下的幼苗組成,其中又以日本瓢鰭鰕虎(Sicyopterus japonicus)與寬頰瓢鰭鰕虎(Sicyopterus macrostetholepis)為大宗(成魚體長可達15公分),主要產於台灣本島鄰近太平洋海域的一側未受汙染的河口處。
每年這些鰕虎魚媽媽產下魚卵後,魚卵與孵化的魚寶寶們便會隨著溪流入海,然後藉由出海口的滋養處逐漸成長後,魚寶寶們便會群聚在河口力爭上游。這時牠們要閃避海鷗們的尖喙與螃蟹的雙鉗,更有大量持叉手網的人類虎視眈眈等著!游過人群後還得提防小型定置網與漁籠的死亡陷阱,最後越過攔砂壩後才能回到家鄉。目前僅台東縣政府有為期兩個月的禁漁期(但無漁場、漁具限制、漁業權與配額量規範),亦無其他縣市跟進,也許有朝一日牠們的命運將如同「新台幣兩仟元」上的那兩尾櫻花鉤吻鮭一樣瀕臨絕種時,才會全面受到大家的重視吧?
淡水魩仔魚其實是迴游型蝦虎魚的幼苗。圖片來源:白尚儒
另外一種大家熟悉的「海水魩仔魚」,是指年齡未達1個月且體長不足5公分的鯷科魚種的幼苗(成魚依品種可達10、15、18公分不等),海水魩仔魚依各地區會由不同的鯷科魚苗組成:異葉半稜鯷(Encrasicholina heteroloba)、銀灰半稜鯷(Encrasicholina punctifer)、日本鯷(Engraulis japonicus)以及銀帶鰶屬(Stolephorus)的小公魚家族們為主;部份海域也會混有鯡科的日本銀帶鯡(丁香魚,Spratelloides gracilis)。
很多商人都說魩仔魚是一種只能長到4公分後就會死亡的小魚,但您可知道許多老一輩最愛的苦蚵仔炒辣椒、酥炸苦蚵仔,這「苦蚵仔」可就是日本鯷的成魚啊!筆者十多年曾在基隆八斗子漁港以「魚皮假餌」釣過數尾10公分多的異葉半稜鯷,外觀與青鱗魚(Herklotsichthys)明顯不同,因而對牠印象深刻。所以並不是魩仔魚只能長大到4公分,而是牠們還沒長大就被捕撈了。鱙仔魚沒了 大魚也沒了
在民國66年時,魩鱙漁業發生了場劇變!起源於農經會(行政院農委會前身)在民國66年6月時從日本引進「雙船拖網」技術(又稱大目袖網),搭配小網孔(約0.2公分×0.2公分)的漁網搭配雙漁船的馬力優勢,在先進的魚探設備下,大幅提高了漁獲效率與產量,也替漁民們賺入大筆鈔票,改善了窮困的漁村生活。締造這樣的經濟佳績後,政府更是大幅推廣「雙船拖網」技術。
好景不常,漁民開始出現反對聲音!因為魩仔魚產量提升了,但鱙仔魚*產量卻大不如前,且以流袋網、地曳網、搖鐘網、焚寄網捕撈魩鱙的漁民更傳出「空手而歸」的情況。
而其他鰺魚、鯖魚、鰹魚、鰆魚、旗魚、鮪魚等中大型魚類的漁獲產量也連帶下降,往常海上作業鯨豚作伴的情形也不見了!若以整個生態系統檢視,原來這魩鱙魚正是食物鏈中的「餌料魚」,中階消費者的鰺鯖鰹魚以魩鱙魚為食、高階消費者的鰆旗鮪與鯨豚又以鰺鯖鰹為食;當沿近海的魩鱙魚消失時,這些以魩鱙為生的大魚們自然就消失了。
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統計,台灣在民國65年前均維持1萬噸以上,但在民國66年後產量逐年下滑。從漁業年報中更可見原先鱙仔魚的捕撈數量都是高於魩仔魚的,但是隨著時間發展已轉變成魩仔魚高於鱙仔魚,且兩者的補獲量更是逐年下降,我們是否可以合理懷疑有許多魩仔魚根本來不及長大?生態結構勢正因濫捕魩仔魚崩解?
當「雙船拖網」已成既定事實,政府部門只好擬訂「魩鱙漁業管理規範」急踩剎車,針對禁漁期、禁漁區、配額量等均設下規範,但礙於民意與利益導致管理標準如同隔靴搔癢。至今更仍可見每年都有違反規範被處分的不肖漁民,代表著規範並無深入民心。加上申報漁獲量制度難以落實,導致「配額量」管制乃形同虛設。
近十年來全台魩鱙魚產量均勉強維持在1000噸左右,很多縣市連配額量都無法捕撈到,也許有人會說這是不可抗力的自然環境變化,但是人為部分呢?如果目前環境生產力僅能供應1000噸的魩鱙魚,那如今的配額量是正確的嗎?原先政府在民國95年時宣布3年後將全面禁止捕撈魩鱙魚,但到了民國97年時的新執政黨為了選票考量,宣布在98年解禁且提高配額,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混獲 多少生命為魩仔魚陪葬
魩鱙漁業另一個問題是混獲。什麼是混獲?混獲是指漁業行為中,所捕撈到的非目標魚;如流刺網是為了捕撈土魠、旗魚這類大型迴游魚為主,而誤捕的海龜與海豚就算是混獲。
水族在幼苗階段的習性會群聚在一起,這是為避免落單被吃的求生機制,魩鱙魚這類低階魚種因為族群數量龐大,故會有別種的魚苗前來「入隊」以求庇護。即便沒有混在魩鱙魚中,也會因魚苗的成長條件相同(食物來源、棲息環境)而生存在同個海域,於是除了魩鱙魚以外的魚苗也都被一併抓住了。
由左上至右下(1)大目袖網的雙拖網漁船、(2)漁獲初步分類、(3)混獲了其他魚種(4)已全數死亡的其他魚種、(5)將魩仔魚篩選出來、(6)篩選後的生鮮魩仔魚商品。圖片來源:白尚儒。
參考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謝豐任先生對台灣魩鱙漁業混獲研究(《台灣地區周邊水域魩仔魚漁業混獲特性之研究》,94年),魩鱙漁業混獲有鰺科、帶魚科、蝴蝶魚科、隆頭魚科、笛鯛科、雀鯛科、鸚哥魚科、石首魚科、鮋科、鮨科、鯛科、鯧科、金線魚科、石鱸科等共計65類科,雖然魩鱙漁業是針對中表層水域進行捕撈作業,對底棲魚影響應當較小,但並不代表對中表層水域棲息魚種的傷害就可忽略、也不代表底棲魚不會為了攝食而游至中表層水域被捕撈、更不代表底棲魚種的幼苗階段不會出現在中表層水域;所以研究中才發現不少底棲魚種(如隆頭魚科、鸚哥魚科、石首魚科、鮋科、鮨科等等)。
混獲程度又依各地區季節不同,有不同混獲魚種及混獲程度,像北部海域有0.84%至76.65%的極大變動(8月混獲率最高)、新竹海域1.61%至18.77%(8月混獲率最高)、台中海域6.79%~18.62%(3月混獲率最高);但混獲率低的海域並非就代表適合魩仔魚捕撈,只能表示該海域魚苗種類較少。生物分類上是界門綱目科屬種,也就是看似只有65科、但底下其實可是有好幾屬不同種的魚類在。
所以並非「魩仔魚是200多種魚苗的統稱」,而是「捕撈魩仔魚會對200多種魚產生影響」。混獲無法避免 魚死不能復生
在魩仔魚的捕撈中,當起網後會先將體型明顯的大魚挑除,接著透過小孔徑的篩網將體型大的混獲魚苗濾除掉。甚至利用魩仔魚靜置後會下沉的特性,將浮在水面的其他魚苗區隔開來。在魚寮加工煮熟的過程中,會多次檢查以將魩仔魚中的雜魚小蝦挑除。最後送至消費者手上前,盤商與攤販均會再作一次挑選,所以常可見到魩仔魚小販拿雙筷子在那裡又翻又夾的。
經過多道的篩選後,消費者們當然只有看到魩仔魚,殊不知這一口魩仔魚是犧牲浪費許多小生命換來?接著肯定會有人這樣說:「漁民將這些混獲的魚苗挑除後,都會放回大海!所以並不會對牠們生命造成影響!」人死都不能復生了,難道魚死就能復生?剛初生不到幾個月的魚苗,在經過拖網捕撈過程的擠壓與缺氧,早已全一命嗚呼了!
其中兩種魩仔魚的成魚,市場上俗稱鱙仔魚,牠們可不是丁香魚唷。圖片來源:白尚儒。補鈣 吃魩仔魚不如吃芝麻
另一個讓許多人對魩仔魚無法拒絕的原因,就是牠那備受商人、營養師推崇的「神奇鈣質」含量,成為許多台灣媽媽們首選的補鈣嬰兒食品。在「衛生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營養成分查詢」中,每100公克的魩仔魚鈣質含量有157毫克?這「神奇鈣質」含量看起來相當高哦?但是和魚貝類相比:鱙仔魚小魚干2213毫克、丁香魚531毫克、蝦皮1381毫克、蝦米1075毫克、櫻花蝦2858毫克,如果再與其他食物相比:黑芝麻1478、豆干685毫克、海帶芽235毫克、黃豆194毫克、芥藍菜195毫克;頓時魩仔魚的鈣質含量一點都不神奇了,可見又是一場商人炒作出來的鬧劇,一場消費行為導致的物種浩劫!躲不掉的塑膠微粒
而且吃魩仔魚真的安全嗎?每位商家都號稱自己的魩仔魚通過重金屬與戴奧辛檢驗、低鈉鹽、無添加漂白水與防腐劑,但這裡有一個關於魩仔魚的壞消息——塑膠微粒,而濾食性的魩仔魚正巧將這些海中微粒全數吞下肚(國外研究已證實浮游生物以及其他濾食性的生物均會攝入塑膠微粒),然後換我們吃下魩仔魚,也連帶將塑膠微粒給吃下肚!
不過有個好消息,研究指出這些塑膠微粒只會囤積在魚的內臟中,所以您終於可對老闆大聲說:「老闆!魩仔魚幫我去腸去肚啦!」每年3月到9月讓魩仔魚休養生息
如果您還是非吃魩仔魚不可,在「魩鱙漁業管理規範」第二條第七款中:「各地方主管機關擇定每年5月1日至9月15日期間連續三個月為禁漁期」,建議各位不要在禁漁期內購買任何魩仔魚製品。因為如果禁漁期內能買到魩仔魚,這貨源便相當可疑了!以品質思考,是商家過季的冷凍庫存?以食安立場,這是安全的進口魩仔魚嗎?以法規層面,是違法捕撈的嗎?希望大家在購買前好好想一想,可以選擇產銷履歷清楚的守法魩仔魚;並挑選體長至少4公分的大魩仔食用,小魩仔只要幾天的時間就可以從2公分長到4公分,且魩鱙魚越大營養價值也越高。
在3月到5月其實也不該食用魩仔魚,雖混獲到其他經濟魚種數量較少,但整體仍遠高於10月至隔年3月的數量。即使牠不是經濟魚種,但任何一種「野生動物」都有牠存在的必要性,不應以牠對人類的價值高低而抹滅牠在環境中的地位。魩仔魚不永續
永續海鮮告訴我們應該要食用「食物鍊底層的小魚」、「不吃掠食性的大魚」,小魩仔魚正符合這兩樣原則……這裡很容易產生誤會!因為這「大魚」是指少吃旗鮪鯊那類長壽的大型魚,「小魚」是指「小型魚」而非「小魚苗」!
偶爾淺嚐鱙仔魚與丁香魚並無不妥,但還不及長大的魩仔魚絕對不是首選!而且台灣現行的「魩鱙漁業管理規範」在配額量與禁漁期上仍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執法取締上更是困難重重,使台灣現階段的「魩仔魚」並不符合永續海鮮!當一口魩仔魚的成本代價如此之大,您現在還吃魩仔魚嗎?
同樣都是一口魩鱙魚,大小差這麼多。還來不及長大就被吃掉,殺雞取卵就這樣。圖片來源:白尚儒。註:魩(ㄇㄛˋ)仔魚,指孵出未及一個月,魚身保有透明特性的魚苗;長到超過一個月後,就會慢慢變成亞成魚、成魚,這時就會被叫作「鱙(ㄇㄧㄠˊ)仔魚」。

冬溫高 北極海冰面積創新低

冬溫高 北極海冰面積創新低

(路透華盛頓28日電)根據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NSIDC)和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科學家,北冰洋本月冬溫偏高,北極海冰面積已連續第2年創下新低。
 本月24日,北冰洋海冰的覆蓋面積平均1452萬平方公里,低於去年2月25日1454萬平方公里的最低紀錄。
 冰雪資料中心主任瑟瑞茲 (Mark Serreze)表示:「我從來沒有見過北極如此溫暖、瘋狂的冬季。熱度不減。」
 科學家表示,北冰洋12月、1月和2月氣溫,比整個北極地區的均溫高出攝氏2到6度。
 根據NASA本月稍早公布的資料,2月全球均溫比1951年至1980年的2月均溫高出攝氏1.35度。中央社(翻譯)

全球首座混成太陽能電廠 落腳內華達州

全球首座混成太陽能電廠 落腳內華達州

(中央社斯蒂爾沃特29日綜合外電報導)內華達州長、義大利總理和美國能源部國家再生能源實驗室主管今天為全球第1座混成發電廠落成剪綵;這座發電廠藉由混合地熱與兩種太陽能製造再生能源。
美聯社報導,義大利電力公司(Enel)高層表示,當地熱產量低於平均值時,美國子公司建造的斯蒂爾沃特混成式發電廠(Stillwater Hybrid Power Plant)可透過在陽光普照時運轉的太陽能板和新的太陽能集熱發電系統,以互補的方式更有效地生產能源。
總部設在羅馬的義大利電力公司執行長史塔拉齊(Francesco Starace)說:「我們從這座先進的地熱-太陽能設施所學到的經驗,將成為全球各地研發其他混成式發電廠的關鍵。」
美國國家再生能源實驗室(National RenewableEnergy Laboratory)主管凱勒(Marin Keller)說,這項尖端科技是「未來潔淨能源的基礎」之一。
他說這將有助美國政府達成去年11月在巴黎氣候會談所作的承諾,「大大加快能源技術革新的速度」。
義大利總理倫齊(Matteo Renzi)今天在落成剪綵儀式中說,「未來的能源是科技」;倫齊訪美行程還包括芝加哥、波士頓和華盛頓。
他說:「假如我們投資科技,就能創造1個不同的世界,1個新的世界。」(譯者:中央社劉文瑜)1050330

來去看城內摩登 挖掘台北老故事

來去看城內摩登 挖掘台北老故事

為了讓民眾瞭解台北城的歷史軌跡,北市觀光傳播局邀文史作家陳柔縉,執筆撰寫「來去看城內摩登」手冊,探索全台第一家大型百貨、第一家西洋旅館的有趣故事,挖掘一個個「台灣第一」以及令人感動的老故事,而「來去看城內摩登」手冊,民眾可以在北市旅遊服務中心免費索取。 (林麗玉報導)
早在1922年,在現今的「二二八紀念公園」草坪上,第一次從國外引進了籃球和排球;1933年在台灣博物館土銀展示館則是台灣第一棟裝有冷氣系統的建築;另外當年台北最早賣電冰箱的地方,不是電氣行,而是汽車公司,第一家西洋旅館是位於新光摩天大樓的「台灣鐵道旅館」,而這個「台灣鐵道旅館」樓高3層、英式風格,裝設了台灣第一部昇降電梯。 另外在這本「來去看城內摩登」手冊裡,也紀錄著台北城內,當年最高「台北101」,是位於衡陽路71號的菊元百貨,而7層樓高又有「新奇電梯」,當時到菊元百貨排隊搭電梯是最新潮的事;至於全台第一台電視機,是出現在台北公會堂,現今的中山堂展出台灣博覽會的展場上,為了讓更多民眾與遊客,領略台北舊城區的文化底蘊,北市觀光傳播局發行《來去看城內摩登》手冊,在台北市旅遊服務中心供民眾與旅客免費索取(索完為止),讀者也可上台北旅遊網(www.travel.taipei)/玩樂新鮮報/E本刊物/ 內瀏覽。(照片由台北市觀光傳播局提供)

鹽田轉濕地保護區 民眾赴台南市府抗議

濕地保育法2015年2月2日公告實施,七股將軍區被列為國家級重要濕地,曾文溪口6600多公頃,被列為國際級重要濕地,對捕撈和養殖漁塭都造成一定的限制,引發當地居民不滿,認為市府不能有效向中央反應,拘泥生態不顧漁民,今天(30日)將近上千人,前往台南市政府抗議,高喊要生計廢濕地等口號,民眾更要市府和市長表態,等不到答案,現場發生兩波激烈推擠。
抗議民眾,企圖衝進台南市府裡,要求要見台南市長賴清德,和警方爆發肢體衝突,警方民眾摔成一團。
抗議民眾vs.員警:「你幹麻抓我,冷靜一點冷靜一點,沒有沒有沒有,我要進去裡面不行嗎,沒有沒有,冷靜一點,我不冷靜嗎。」
這其實是抗議民眾的回馬槍,再和警方推擠,幾分鐘前,送上陳情書給台南市農業局長時,才是第一波拉扯。
聲音來源:台南市農業局長許漢卿vs.抗議民眾:「大家的意見我都有聽到,我會反應給中央內政部再做檢討,因為生存跟保育一樣的重要這點請大家,(百姓比較重要百姓的肚子比較重要)」
抗議民眾vs.員警:「市長你出來你慢慢說你慢慢說。」
這是上午9點多,將近上千人,擠在台南市府門口高喊口號
就因為不滿內政部營建署把七股將軍區,列為國家級重要濕地,讓他們生計大受影響。
抗議民眾抗議,原本的大漁場被畫為濕地範圍,從國姓橋一路到曾文溪出海,再往北到馬沙溝,範圍有6698公頃,佔七股將軍區土地,44%。
台南市議員陳朝來:「已經畫快一半當濕地了,這些漁民都是長久先祖在那邊打拚,當漁民養魚鹽田怎麼會是濕地,是以前我們祖先的大漁場,台南市要硬起來,台南市市長你怎麼都不知道。」
說到黑面琵鷺,大多會聯想到台南七股,可見得保育在這這幾年做的相當不錯但漁民憂心變成濕地後,被禁止捕撈魚,漁塭也受影響,因此集結表達不滿心聲,這場生態和生計的角力戰,還持續拉扯。(民視新聞鄭博暉、鄧山田台南市報導)

普高一第二冊L6工業發展補充資料之三

林園廠惹民怨 石化業發展的哀愁

油林園廠積極更新設備及製程,致力提高產能,彌補五輕關廠後的產能缺口,然而林園廠曾接連跳車,並排放碳灰污染,挑起當地居民積怨已久的怒火,再現石化業發展的哀愁。


中油第一套輕油裂解廠(一輕)設在高雄市楠梓區中油高雄煉油廠,於民國57年開始運轉,隨後就地增設二輕,前總統蔣經國時代,十大經濟建設再創三、四輕,座落於中油林園廠,奠定台灣經濟發展基礎,五輕則於93年在高雄煉油廠啟用,104年底熄燈停產。

中油新三輕102年第1季完工,103年7月底取得高市環保局操作許可,使用年限15年,生產乙烯、丙烯及丁二烯,產量以乙烯為大宗。

中油林園廠新三輕由於製程新、能耗低,產能大幅提高,量產後,乙烯年產能由23萬噸提高到72萬噸,可彌補五輕除役後,年產能50萬噸缺口。隨中油新三輕上路,也牽動林園石化工業區下游石化業者就地擴建意願。

為讓國內下游石化廠供料更加穩健,中油林園廠也積極更新四輕製程;不過,四輕不久前頻頻跳車,燃燒塔噴發熊熊火光,引起居民恐慌,排放碳灰污染附近民宅及綠地,民宅、車輛及衣物蒙上厚厚一層黑色碳灰,植栽葉面也沾滿微小黑色碳粒。

由於中油林園廠緊鄰住宅區,與林園廠為鄰數十年的當地居民苦水滿杯,近來林園廠跳車事件更挑起居民積怨已久怒火,群起抗議,日前有人並在中油林園廠跳車污染說明會上,當場憤而掀桌抗議。

中油新三輕完工到試車期間也不時跳車,當地居民污染噩夢加劇,要求遷村聲浪高漲。「舊污染未解,新開發又來,不適合人居,卻走不了」,居民怨聲載道。
歷經多次抗爭,儘管中油林園廠積極改善污染,但地方大多不歡迎這個歹厝邊,經濟與環保拉鋸戰仍持續上演。
林園鄉反三輕協會幹部許福壽說,以前出門經常聞到從石化廠飄來的異味,令人作噁,「衣服上午拿出去曬,下午收進來就變成黑的」。中油林園廠如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發生工安意外,與石化廠「惡鄰」為鄰,居民苦不堪言,「我們的抗爭有理」。
他說,林園廠睦鄰回饋地方方案很有限,經常是「要吵才有糖吃」。林園廠污染危害居民健康及生活品質,嚴重妨礙地方發展及繁榮,房地產一蹶不振,地下水也不能用。
前林園鄉長韓賜村也說,他與中油林園廠為鄰30多年,跑遍基層,基層聲音反對多於歡迎,中油林園廠是阻礙林園其他產業發展的絆腳石。

被居民視為「過街老鼠」,中油林園廠也有話要說,中油編列的環保經費逐年提高,廠方對空污等污染的防制成效也提升許多,但社會大眾對中油印象大多仍停留在30年前高污染產業。

林園廠說,早期政府為拚經濟,土法煉鋼式煉油帶來的空污、地下水及土壤污染,的確讓地方付出慘痛代價,但如今隨著製程及設備更新,石化業防治污染成效已不可同日而語,若再以早期眼光污名化,實在有失公允。【取自中央社】2016/03/27


美國頁岩油榮景背後 790萬人淪陷人為地震風險區


頁岩油革命有成,讓美國與沙烏地阿拉伯及俄羅斯在國際原油市場鼎足而立,同時也是油價自 2014 年中以來重挫的主因之一。然而,德州與奧克拉荷馬州雖靠「黑金」致富,卻也面臨地震的威脅。政府科學家相信,這類「誘發地震」 (induced seismicity, 係指由人類活動引發的地震) 頻率增加,主要來自頁岩油探採過程產生的廢水所致。
媒體《CNNMoney》報導,根據美國地質調查所 (US Geological Survey) 本週公布的調查指出,包括奧克拉荷馬州、堪薩斯州、科羅拉多州、新墨西哥州、德州以及阿肯色州等部分地區高達 790 萬人口都在影響範圍內,這也是美國政府首次繪製「誘發地震」的潛勢區。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所指出,這類地震成因與人類活動脫不了干係,包括探採頁岩油過程中採取的水力壓裂法 (Hydraulic fracturing technology) 。這項技術確實大幅增加美國原油與天然氣的產能,但當機械以高壓將混和液體灌入裂解頁岩後,原油、天然氣以及自古便存的海水一併浮出地表。對業者來說,這些廢水毫無經濟價值,進而藉由廢水井回灌地下,但原本的地層已然鬆動,致使地震頻率好發。
儘管能源業與環保團體對水力壓裂法看法兩極,但美國頁岩油業近年來確實大幅飛躍成長。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 (EIA) 的數據顯示,美國 2000 年時的頁岩井僅有 2.3 萬座頁岩油井,但到 2015 年時已暴增至 30 萬座。
美國地質調查所指出,近來部分發生地震的地區相當接近這些油井。舉例而言, 2011 年奧克拉荷馬州的布拉格鎮 (Prague) 發生芮氏規模 5.6 的地震,係奧克拉荷馬州史上第 3 強;此外,科羅拉多州產油區也發生過多起地震。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所公布的報告顯示,奧科拉荷馬市及周邊今年因地震而造成損害的機率在 5% 至 12% 間,高於美國其他地區。另外,奧科拉荷馬市雖與地震頻繁的加州面臨相同的震災風險,但加州的地震均係自然因素所致。【取自巨亨網】2016/03/30

普高一第二冊L6工業發展補充資料之四

南風吹空污飄 台西村尿檢重金屬濃度高

台大今天表示,南風風速低,導致污染源空氣盤旋在彰化大城鄉台西村上,居民長期吸入空污,影響身體健康,從台西村民尿檢也發現,8種重金屬濃度高。


台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今天舉行台大南風攝影展開幕記者會,攝影作者許震唐、鐘聖雄對彰化大城鄉台西村調查,透過影像紀實攝影,讓觀眾看到小農村的日常樣貌、隔代教養、六輕空污引起的環境與健康風險等問題。

台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桂田表示,污染源不會只停留在廠區當地,而是會跨越疆界到各縣市,透過地理資訊系統進行網格排放模擬,可發現北部污染源主要來自運輸業,中部來自火力發電廠和六輕,南部則是石化和製造業。
周桂田指出,嘉義地區沒有火力發電廠或六輕,但PM2.5(細懸浮微粒)卻經常處於高濃度,就是因為移動污染源擴散效應導致,從台西村和頂庄村民尿檢發現,8種重金屬濃度高於雲林六輕廠周邊的鄉鎮。

台灣大學公衛學院副院長詹長權指出,台西村民用身體受到的危害,長期呼籲政府重視空污,而南風因為風速低,導致污染源盤旋在大城鄉,居民吸入這些「酸酸的空氣」,這些含污染源的空氣影響居民的身體,也導致尿檢的重金屬含量高。

「褐色經濟和能源已造成環境和世代不正義」,周桂田指出,空污在科學上已顯著危害學童健康;針對日前雲林許厝分校孩童返校上課的爭議,建議採取風險預防原則,呼籲新政府進行更公開透明的健康風險評估研究,儘速整治六輕空污問題。【取自中央社】

2016/03/30

普高一第二冊L6工業發展補充資料之二


燃煤舊世代走入歷史 蘇格蘭最老火電廠也熄燈
蘇格蘭上週關閉境內最大的燃煤電廠朗格尼特(Longannet power station)發電廠。該電廠在工業革命中扮演要角,是英國最大的燃煤發電廠,興建規模也是當年全歐境內最大。
蘇格蘭朗格尼特(Longannet)發電廠。圖片來源:By John - Own work(CC BY-SA 4.0)。工業革命發源地 火電廠今關門

這間位於蘇格蘭法夫(Fife)區的電廠規模為英國之最,法夫區的發電量在過去半世紀來供應1/4蘇格蘭家戶使用。但隨著日益上升的發電成本與更高的碳稅,這區的電廠被視為是舊時代的產物。

關閉朗格尼特燃煤廠,預計直接衝擊230多個工作機會、間接影響1000名左右的就業人口,並且減少2400百萬瓦的電力。

關閉電廠是英國邁向低碳社會的一大步,同時也引起對於能源安全的關注。蘇格蘭電廠官員芬利(Hugh Finlay)表示,「燃煤是蘇格蘭過去電力供應的重要來源,但是朗格尼特的關閉代表一個燃煤世代的結束。跟蘇格蘭境內其他電廠相較,朗格尼特提供的電力是最大的,本月24日的關廠日,對電力公司所有人來說都是難過的一天。」

朗格尼特電廠關閉後的用途尚未定案,不過蘇格蘭電力公司預計今年底前提出規劃方向。
WWF蘇格蘭區主席班克斯(Lang Banks)說:「關閉朗格尼特在這能源轉型世代具有歷史意義,同時象徵蘇格蘭將邁入終結燃煤供電的國家之林。這座電廠為國貢獻許多年,而這個世界已經朝更潔淨、更便宜的再生能源世代邁進。」

能源轉型世代 電力公司改營風力發電
蘇格蘭境內仍有一些礦場在運作中,不過朗格尼特是煤用量最大的電廠。當初興建該廠的目的是提供北部的造船與煉鋼廠產業。蘇格蘭電力公司屬於 Iberdrola集團,燃煤曾經一度佔該公司發電來源的一半以上,然現今該公司著重以天然氣與風力來作為供電來源。
電力公司發言人表示,當初預期朗格尼特營運25年,不過由於加強設備更新,至今已經運作46年。肇因高碳稅與高發電成本,目前運作上已無經濟價值。
不過,該公司仍在能源系統上大量投資。目前已經投資6.5億英鎊在六座風力電廠,還有超過5億英鎊在強化電力網絡,以維持250萬住商用戶的電力來源。
英國政府能源與氣候次長路德(Amber Rudd)去年11月提案,要在2025年前關閉英國所有燃煤電廠計畫,這是英國減少國家碳排放目標的子計畫之一。【取自環境資訊中心】2016/03/30

宗教衝突不斷 孟加拉想成為世俗國家

2016/03/28
由於孟加拉近期宗教衝擊不斷,當地民間組織已提案,要將孟加拉改為世俗國家,以避免成為有心人士滋事的藉口。該提案將交付最高法院裁奪,不過,預期過程將耗時而且不易成功。
孟加拉日前傳出一名轉信奉基督教的民眾遭極端組織伊斯蘭國份子刺殺身亡,去年,孟加拉也傳出IS屢屢針對什葉派清真寺與印度教聖殿發動攻擊,對此,當地擁護世俗國家體制的團體已提出請願,要求將孟加拉從伊斯蘭國家改為世俗國家。

孟加拉在1971年從巴基斯坦獨立後,制定新憲法將孟國明訂為世俗國家,並指出所有宗教依法被視為平等,但是前總統艾爾沙德掌權後,該規定在1988年遭到推翻並將伊斯蘭教視為孟加拉國教。

不過,2011年現任總理哈希納提出憲法修正案,欲恢復世俗體制,但伊斯蘭教在當地依舊被視為官方宗教。而且隨著伊斯蘭民兵組織引發的衝突不斷出現,當地世俗派團體在請願書中指出,由於承認伊斯蘭為國教有違國家世俗本質,因此,希望將伊斯蘭從國教中移除。
孟加拉最高法院上週日雖已召開辯論庭,但是預期過程將會耗時與充滿變數。當地政府檢察官達斯古巴塔指出,「這件案子的本質就相當耗時,高等法院會聽取雙方論點之後再提出判決。」

孟加拉人口中有9成信奉伊斯蘭,印度教佔8%,其餘2%為基督教及其他宗教,但是當地爆發與弱勢宗教團體的衝擊卻一直在增加。【取自台灣醒報】
 

宜蘭綠博開幕 縣長農民共煮糧心粥


宜蘭綠色博覽會昨天開幕,入口意象是蟲蛀的巨型葉片。 記者羅建旺/攝影

2016-03-27 08:49 聯合報 記者羅建旺/蘇澳報導

分享
2016宜蘭綠色博覽會昨天在武荖坑風景區開幕,由於陽光露臉,湧入大批遊客,開幕中安排八部合音、布農飲酒歌、蟲蟲雜技等藝術創作演出,縣長林聰賢邀農民共煮「糧心粥」,與遊客分享,歡迎國內外民眾春遊綠博。
今年宜蘭綠色博覽會以「糧心」為主題,活動將持續到5月15日,場區分為「漂流森林」、「特拉吉斯」、「拾棄時代」、「糧心聚落」、「農林祕境」等5大主題、38個特色場館。
昨天天氣好,一早吸引不少遊客入園,入口是巨型葉片裝飾,非常醒目。開幕式由布農族人以八部合音揭開序曲。縣政府表示,八部合音是布農族祖先觀察瀑布流水、蜂雀飛行等自然聲響而創作的音樂,代表著台灣糧心的聲音。
縣長林聰賢與老、中、青三代農友,包括三星鄉行健村推動有機農產的張美、在壯圍鄉種植有機蔬菜的神農獎得主黃王杰、宜蘭農二代的林意評等人合煮一鍋「糧心粥」,分享宜蘭安心的美味。
開幕活動中也分享了因推展有機,被稱為宜蘭「有機大哥大」的鍾茂樹。舞台上還特別為辭世的他留了一張椅,擺上一盆小樹,代表著他不但沒缺席,他的理念還會像小樹般,在宜蘭的這塊良心土地上繼續茁壯。
縣政府說,近年來台灣的黑心食品事件頻傳,民眾對生活環境產生種種疑慮,今年宜蘭綠色博覽會將主題定為「糧心」,就是希望以宜蘭長期守護的綠色價值、農業永續,為台灣找回安心的生活。綠博活動購票入場,平日全票150元,假日全票250元。

重現茶油風光 青農接棒是關鍵

新竹縣曾是台灣茶葉王國,茶樹種植面積佔全台三分之一,民國80年前後外銷茶在國際幾近覆沒,不少茶農砍掉茶樹收手,如今推展茶油,是否能重現昔日風光,仍需要青年茶農投入接棒。
竹縣茶產業有雄厚基礎,環境也適合,但茶園面積小,國際市場上,終不敵東南亞、大陸、非洲等大面積種植、機械採收、低成本競爭而紛紛收手,部分茶農轉為少量、精緻及建立品牌發展。
一連串食安風暴後,茶油身價看漲,茶油早在民間流傳,也建立起健康、高品質印象,可惜竹縣迄今仍無共同品牌,加上早期缺行銷,又有其他油品替代,差點隨著茶產業落沒而消失,如今行情看漲,也是新竹茶產業的轉機和商機。
不過,和峨眉、北埔發展東方美人茶、椪風茶相同,出現缺乏青年茶農、老茶園要更新、製茶技術待接棒傳承等問題;油茶樹種植、榨油技術的提升、成本估算和行銷,都需要青年農友加入,尤其,茶油屬長效型投資,油茶樹生果力達40到50年之久,可說是跨世代產業,勢必面對接棒問題。
乘這一波茶油受重視,推廣上,應趕快建立竹縣共同品牌,提供配套輔導,吸引青年新血參與,除深化茶產業,也帶入網路、社群接單估量掌握供銷的做法,妥善布局仍可為農村帶來穩定收益,值得農政單位多費心。

2016-03-27 07:59 聯合報 記者羅緗綸

甲烷變綠電 美國也在做

杜克能源將利用家畜排泄物發電,圖為愛阿華州養豬戶羅里斯的豬舍。 路透

2016-03-27 14:38 聯合晚報 編譯陳世欽/綜合報導

分享
杜克能源公司說,除原有的風力渦輪與太陽能板投資,已將生產再生能源的範圍擴大至家畜排泄物。
總公司設在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的杜克能源說,已與碳循環能源公司簽約,由對方在北卡建造並擁有一座工廠,專門收集來自豬、雞排泄物的甲烷,加以提煉後,再運交該公司,以生產每年可供約1萬個家庭所需的電力。
該公司發言人惠里斯說,這是不斷增加的排泄物化為燃料最大嘗試計畫之一,而且可能大多來自豬隻的排泄物。北卡的2000個養豬戶目前在糞池收集液態排泄物,再以它們噴灑農田。
在桑普森郡一座300多公頃農場養殖5000多頭食用豬與仔豬的第四代豬農蘇利文說:「養豬戶有機會開闢另一個財源。這很好。本地有一句俗話說,這些糞池有黃金;我們必須設法取出。這或許就是辦法。」
惠里斯說,杜克能源已經透過其他比較小型的計畫燃燒甲烷,其中一項利用杜普林郡10座鄰近農場飼養的逾7萬頭食用豬的排泄物。杜克能源這個月獲得州主管當局的允許,把奧克拉荷馬州與密蘇里州豬隻排泄物生產的甲烷計入北卡的家畜目標值。
碳循環能源執行副總裁穆爾赫朗德說,該公司的計畫是,在家畜排泄糞便的位置旁收集甲烷,再以車輛或管線將這些甲烷送到一座中央工廠,提煉成可供杜克能源用於四座發電廠的燃料。他說:「我們準備好好利用這些排泄物,同時減輕異味與對環境的負面衝擊。」
2007年生效施行的一項北卡法律規定,2021年前,電力公司生產的電力必須有12.5%的部分來自再生能源,而且必須符合能源效率標準。美國逾半數的州也有類似規定,北卡則是少數幾個規定電力公司所產部分電力必須來自豬雞排泄物的州。

哥斯大黎加新點子!豬糞、豬下水 潔淨新能源

2016-03-27 14:38 聯合晚報 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想像一下,成噸臭不可聞的動物糞肥、污血、下水倒入大缸裡,養細菌。
聽來真惡心,但專家說,哥斯大黎加一家屠宰場這樣作法有益環境,而且鄰近居民不必再忍受惡臭。天氣炎熱,艾拉雷歐屠宰場的動物臟腑和腐肉臭上加臭,業者希望化腐臭為清氣。
此氣指沼氣(甲烷)而言,是哥斯大黎加最新進的潔淨能源點子。這個國家幾乎所有電力都來自再生能源,成為潔淨能源模範生。
艾拉雷歐屠宰場就是如此,將上述廢物傾入一個稱為「生物消化器」的巨大金屬容器,將之化為氣體來供應自身電力。
這類裝置在歐洲已經使用,在拉丁美洲卻是先河。
過去扔掉的惡臭廢物,如今都要進入生物消化器,讓微生物吞噬,產生甲烷「生物氣體」。
艾拉雷歐和岱瓦里原本是彼此競爭的業者,現在合作,在首都聖荷西附近的艾拉雷歐地面上設置生物消化器,雙方由國營「哥斯大黎加電力公司」(ICE)支援,總共投資將近三百萬美元(台幣9300萬元)。
艾拉雷歐總經理莫林納說:「我們想辦法已有一陣子了,要怎麼處理生產過程中累積的廢物,主要是糞肥和血水,這些東西惡臭又污染,附近又是住宅區,左鄰右舍很不愉快。」
生物消化器預定下月啟動。
哥斯大黎加去年宣布以再生能源,主要是水力,供應全國480萬人口99%用電,廣受全球矚目。
ICE生物氣體方案主持人赫南德茲說,生物消化器只要以安全措施操作,就是個不錯的天然氣來源,不必加壓儲存,也不用氣槽。
屠宰場近旁是牛群用的牲棚,牲棚近處是一座將糞肥、血、下水分別存放的倉庫,庫旁立著生物消化器,是個明亮的圓形金屬結構,好幾公尺高,容量二百萬加侖(760萬公升)。消化器緊鄰一間小屋子,屋裡安置操作、調節這套系統的機器。
莫林納希望由此產生的生物氣體供應全廠80%的電力需求,其餘來自傳統天然氣燃料。
廢物不是直接焚燒,排放的溫室氣體與惡臭因此比較少。
赫南德茲說,哥斯大黎加的生物消化器有2.2MW(百萬瓦)發電量,理論上足以供應好幾百個家庭用電。
國營「水道與下水道局」另有一座新的生物氣體廠也將運轉,使用人類的水肥,發電量1.7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