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8 國際新聞
28號感恩節美國闔家團圓的重要節日,但美國東部及西北部卻同時遭遇暴風雪,使得陸空交通大打結,至少兩千萬人受到影響。科羅拉多州部份地區降雪達到60公分,一處州際公路發生連環車禍,傳出一死兩傷。丹佛機場積雪也厚達25公分,導致將近五百架次的航班取消,上千人滯留機場。
冰天雪地中,貨車車頭凹陷,貨物散落一地,後面還有另一輛卡車翻覆,美國科羅拉多州這場連環車禍不但導致道路封閉,更造成人員傷亡。11月第四個星期四就是美國感恩節,許多民眾紛紛返鄉團圓,但卻碰上惡劣天氣,回家的路格外艱辛。美國東部及西北部同時遭遇暴風雪,科羅拉多州部份地區降雪量多達60公分,民眾要出門得先清除積雪。路面結冰也導致車禍頻傳,警方疲於奔命。科羅拉多州的丹佛機場也有25公分的降雪量,導致大約480個航班取消,1100多人滯留機場,班機要恢復正常起降,得靠老天幫忙。受到暴風雪影響,部份地區可能出現時速120公里以上的陣風,風力相等於一級颶風等級。氣象專家警告,除了強降雪以外,陣風帶來的破壞力也不容忽視。
國三第五冊北美洲單元補充資料~感恩節兩場暴風雪攪局 打亂美數千萬人旅遊計畫
(中央社華盛頓27日綜合外電報導)兩場暴風雪今天挾帶大雪與颶風級風速襲擊美國,造成5州近30萬人無電可用,打亂數千萬人的感恩節長假旅行計畫
法新社報導,感恩節是美國一年中交通最繁忙的日子之一,估計約有5500萬人計劃開車或搭機旅遊,美國西部與中西部的高速公路今天因為下雪關閉,另有數以百計的航班取消。
由於紐約颳起陣陣強風,梅西百貨感恩節遊行(Macy's Thanksgiving Day Parade)總有五顏六色巨大造型氣球飄浮在曼哈頓天空的活動,可能無法在明天的感恩節順利登場。
美國國家氣象局說:「美國大多數地區都出現極端的活躍天氣模式。」
讓科羅拉多州變得白茫茫一片的暴風雪,昨天在懷俄明州帶來一呎的積雪,朝著中部五大湖地區往東快速前進。
對於下雪已習以為常的明尼阿波利斯市,今年11月可能出現最大的降雪量,機場的剷雪車整夜沒有停過。
在積雪已達1呎的丹佛,機場有近500次航班取消,另有500架班機誤點,25日晚上有1000人睡在機場。
在西部,一場危險的暴風雪襲擊俄勒岡州南部與加州北部,氣象學家稱這場暴風雪是「炸彈氣旋」,形容氣壓急遽降低造成冬季風暴迅速增強的情況。
這場暴風雪降下1呎的雪量,有關當局因此封鎖道路,並警告民眾待在家中、不要外出。
氣象局專家斯皮爾德(Marc Spilde)說,美國中西部自1962年起就沒有出現過這麼強烈的暴風雪。
私人氣象預報服務公司AccuWeather資深氣象學家湯普森(Brian Thompson)說:「這場暴風雪可能會對加州多數地區帶來降雨並讓山區降雪,包括舊金山與沙加緬度等地,這些地方大多沒有受到上週降雨影響。」
氣象局說,這兩場暴風雪的威力預計將在今明兩天減弱,但還是可能打亂週末的假期旅行計畫。氣象局也警告,受到大雨影響,南加州感恩節可能出現暴洪。
根據電力供應追蹤網站poweroutages.us,這兩場暴風雪與強風已造成5州有近30萬人無電可用,包括密西根州、俄亥俄州與威斯康辛州。
惡劣的天氣與暴風雪也導致主要道路關閉,包括從俄勒岡進入加州的主要通道5號州際公路。
塞在高速公路的駕駛說,他們半夜卡在路上好幾個小時,有些人必須睡在車上過夜。
路透社報導,根據航班追蹤網站FlightAware,全美各地美東時間下午2時約有491個航班誤點,近1/3是在丹佛、芝加哥與明尼阿波利斯-聖保羅都會區。(譯者:張曉雯/核稿:劉文瑜)1081128
角板山樟腦收納所.角板山輕便鐵道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919)
七年前來角板山旅遊時,在角板山行館園區內看到一棟老舊的日式房屋,
門窗已破損,屋舍腐朽的情況嚴重。拍攝時心裡想著,或許又是在拍一棟老房子的遺照了。 下次來時,此地或許已夷為平地,或改建為新屋。
後來有讀者告知,這棟房子屬於角板山公園第三期工程的規劃範圍,確定不會被拆除,而會加以修復。
兩年之後(2007年),我重訪角板山時,發現這棟日式老房子已經過整修,並立有導覽說明,才知道它的歷史背景。
原來這棟房子是日治時代總督府專賣局台北支局角板山樟腦收納所, 是台灣目前僅存的日治時代專賣局樟腦廳舍,因此別具歷史紀念意義。
一間樟腦業務的事務所,又有什麼特別值得紀念的歷史意義呢?
因為台灣曾經是全世界最大的樟腦產地,全球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樟腦產自台灣,幾乎壟斷了全球市場。 這是由於樟樹的分佈,多集中於華南、台灣及日本,華南及日本的山地久經開發,樟樹林的面積已大幅減少,
只有台灣的山地仍保有大量的原始樟樹林,因此而成為樟腦的重要產地。 樟腦具有龐大的商業的利益,也引起了一連串的歷史哀愁與血淚。
早在清朝道光年間,外商洋行就已來到台灣,私下採購樟腦。咸豐八年(1858),中英、中法簽定《天津條約》, 台灣正式成為對外通商口岸。隨著安平、淡水、打狗、雞籠陸續開埠,外商洋行紛紛來到台灣,從事樟腦貿易, 而英國洋行掌控樟腦生意,成為主要的樟腦出口商。同治二年(1863),清廷為保護本國利益,下令樟腦收為官辦,由官府專賣,嚴禁止洋行私自購買樟腦。
而英商置之不理,仍私下秘密收購樟腦,因不時遭到官府查緝,雙方頻生衝突。同治七年(1868年),德記洋行、怡記洋行又遭官方查緝,或經理人員遭官兵毆傷,或樟腦貨物遭查扣。
英商向其政府申訴,於是英國決定以武力對付。同年十年,英國駐香港艦隊派出兩艘軍艦來到台灣施壓。
十一月二十五日,英艦砲轟安平,並派出海軍陸戰隊登陸,佔領安平,清廷駐安平水師副將江國鎮自殺。 英軍威脅將擴大攻勢,清廷因此屈服。次年,清廷頒布《洋商採買樟腦章程》,廢止樟腦官辦,
並賠償英商的損失,准許外國商人自由採買樟腦。這場戰役,史稱「樟腦糾紛」(Contest of Camphor)或「樟腦戰爭」(Camphor War), 是台灣因樟腦而發生的一場小型的對外戰爭。為了樟腦生意,付出的代價不僅如此而已。隨著樟腦出口的急速增加,接近平地的低海拔樟樹林逐漸枯竭, 製腦業者不得不冒險深入山地採伐樟樹,侵入了台灣原住民族的生活領域,因而引起衝突。
取得樟腦的代價愈來愈高。在龐大的商業利益誘引下,製腦業者以武力做後盾,持續挺進山區,流血衝突就難以避免了。大衛遜(James W. Davidson)所著的《台灣島之過去與現在》(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曾言:「 樟腦之代價即人血。」(Price of camphor is blood),當時台灣民間也有「一斤樟腦,一斤血」的俗諺, 說明了當時的樟腦生意,是人命的代價所換取來的商業利益。以這種方式取得的樟腦,可以稱為「血樟腦」了。
光緒十二年(1886),台灣正式建省之後,台灣巡撫劉銘傳奏請官辦樟腦與硫磺,以增加台灣省的收入,
獲得朝廷同意。次年,劉銘傳設立樟腦總局,並於各樟腦產地設撫墾分局,設立防勇,提供兵力保護民間業者入山製腦, 出產的樟腦由由官方收購,再轉售給特許的商行。當時撫墾總局設立於大嵙崁(大溪),總理全台撫墾事務,角板山成為官府極欲開發的樟腦產地。 劉銘傳曾親自帶兵與反抗的泰雅族各部落作戰,以取得角板山的樟腦資源。
劉銘傳將樟腦收歸官辦,損及洋行的商業利益,洋行透過其政府向清廷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提出抗議。 迫於壓力,光緒十六年(1890),清廷宣佈,仍遵循同治八年的《洋商採買樟腦章程》規定, 廢除樟腦官辦,准許外商自行購買樟腦。樟腦的生意規模有多大呢?據大衛遜《台灣島之過去與現在》一書的統計,台灣樟腦的輸出金額, 一八五六年約133萬英磅,然後逐年成長,一八九五年時達690萬英磅。四十年之間,成長五倍之多。
日本統治台灣之後,明治三十四年(1901),成立專賣局,將樟腦列為專賣,排除外商的勢力,
從此由日本政府壟斷了樟腦的商業利益。總督府同時發動了對泰雅族的戰役, 穩穩控制角板山,角板山成為北台灣粗樟產地產品集散中心。
角板山現存的這棟樟腦收納所,建造於昭和十四年(1939年),見證了這段樟腦歷史往事。
角板山賓館附近的隨滬宿舍, 如今整修成為展覽館,目前正舉辦「百年見真樟」的特覽, 介紹了從清代至今的採樟製腦的歷史演變。展覽館前,則有設置了一輛輕便台車,讓遊客回味昔日角板山輕便鐵道的歷史。明治四十三年(1910),桃崁輕便鐵道會社完成大嵙崁至角板山的輕便鐵道,
全長約22.7公里。角板山出產的粗樟,經由輕便鐵道運往大嵙崁的河港, 再轉運至台北的專賣局南門工場樟腦精製所進行再加工。桃園大溪至角板山的輕便鐵道,已是歷史往事。我以前也不知道有這段歷史,後來從台灣老照片中, 才看見昔日角板山輕便鐵道的景象。當時的輕便鐵道的路線,即大致沿著今日的北橫公路(台7線)。幾年前,桃園縣政府在北橫公路廢棄的舊百吉隧道內,重建了一小段輕便鐵道, 並設置了導覽資料及老照片,讓遊客遊覽這座舊隧道時,可以懷想這段鐵道歲月。
大嵙崁至角板山輕便鐵道通車後,除了運送山區的樟腦、茶葉、煤產等貨物外,也經營客運業務。 角板山擁有美麗的風景,輕便鐵道改善了對外交通,又建有豪華的貴賓館,
更促進了角板山的觀光發展。日本皇族曾數次來角板山渡假,其中最有名的是大正14年(1925), 秩父宮雍仁親王曾搭著輕便台車前來角板山旅遊。當時大溪通往角板山的途中的八結隧道(百吉隧道)尚未打通, 台車必須繞經今日的百吉林蔭步道,翻越山嶺,抵達八結。台車行經百吉林蔭步道的山嶺最高處,稱為「崙頂」,又名「高台」,當時設有輕便車的休息站。 秩父宮親王曾在此地停留休息,所以後來被稱為「宮之台」。昭和十九年(1944),八結隧道完工,輕便鐵道捨山路,改走隧道,可以直通八結,省卻迂迴彎繞的路段。
台灣光復後,公路運輸興起,取代了傳統的輕便鐵道。民國四十二年(1953)大溪至角板山的輕便鐵道拆除,走入了歷史。
而同時台灣製的樟腦亦逐漸被廉價的化學製成品所取代,產業逐漸衰微,至今僅存極少數的傳統製造樟腦業者而已。 世界第一的光環早已遠去。
今日的角板山賓館園區內,還可看見一些老樟樹。風景區管理所選擇其中六棵老樟樹,在樹幹各掛了一個字牌, 六棵樹合組成「富貴喜樂平安」六字。今日台灣的樟樹已經與富貴無關,但也從此能夠平安的生長在山林裡,高樹綠蔭,帶給每一個路過的旅人喜樂。 園內的這些老樟樹見證了角板山百年來的歲月變化與哀愁。經過老樟樹身旁時,憶想起台灣百多年來樟腦產業的興衰與歷史血淚,
我想給這些老樟樹一個愛的擁抱。
Tony旅遊日期:2012.07.24 (寫於2012.08.16)
地址:桃園市復興區澤仁村中正路133-1號
文章來源:玩全台灣旅遊網
補充
角板山樟腦收納所
地址:桃園市復興區澤仁村中正路133-1號
文章來源:玩全台灣旅遊網
台灣曾經是世界最大的樟腦產地,大量的原始樟樹林使得台灣佔全球產量的百分之七十,而復興區的角板山更曾經是台灣伐樟製腦的重要集散地,位於角板山行館內的樟腦收納所,在民國98年時修復後重新開放,是全台唯一日治時期遺留下的樟腦收納所,有著特殊的歷史意義。
若想進一步了解樟腦的歷史,可前往樟腦收納所旁的原護衛宿舍,內有「百年角板見真樟–角板山樟腦文化特展」,展示了天然樟腦的提煉過程,還有開墾初期,泰雅族人為了捍衛家園,而與日軍浴血奮戰的歷史故事,了解「樟腦」這個富含豐富經濟價值的產物,背後所蘊含的美麗與哀愁。
高一第一冊海岸地形補充資料【消失的國土 退縮海岸線】專題報導 海岸線敗退 台灣島消瘦
消失的國土 退縮海岸線專題報導
【消失的國土 退縮海岸線】專題報導 海岸線敗退 台灣島消瘦
30年退縮500公尺
台灣變瘦了,但瘦得很不健康!
經濟部地調所委託台師大地理系助理教授林宗儀進行「台灣海岸變遷監測分析」研究。研究團隊利用1978年與2009年的航空照片與福衛二號衛星圖做套疊,歸納出31年間的海岸變遷,台灣海岸一步步退縮的趨勢!本報記者全台實勘,目睹海岸線退縮的現況。
〔記 者林毅璋、劉力仁、吳亮儀、湯佳玲、蔡彰盛、洪美秀、羅正明、謝武雄/綜合報導〕台灣海岸線正在消失!最嚴重的地點在新竹金城區至香山區海岸,年侵蝕率達十五.四五公尺,約三十年來退縮近五百公尺。土生土長的港南里里長韋宗洲形容,以往從海埔新生地走到海邊,要十幾、二十分鐘,如今海浪就在腳邊拍打,昔日海灘已整個被吞沒。
台師大地理系助理教授林宗儀進行「台灣海岸變遷監測分析」研究,首度細膩描繪出台灣海岸線消失的恐怖現況。
新竹金城區至香山區海岸因為近年河川採砂嚴重破壞漂沙平衡,加上新竹漁港將防波堤延伸以致減少南岸漂沙供給,使得金城區往陸地侵蝕速率全台最高,三十年退縮近五百公尺。
此外,桃園大潭發電廠南側海岸、新竹漁港南側,以及苗栗龍鳳港南側,也都有海岸後退的問題,其中大潭區南側侵蝕速率達每年六.二七公尺。
突堤效應 堤防北側淤積南側侵蝕
林宗儀分析,海岸變遷地形的共通特色是「北側有向海測垂直延伸的堤防產生突堤效應,堤防北側產生淤積,有沙灘的形成,但在堤防的南側則相對造成侵蝕。」
林宗儀表示,海岸線受到漁港突堤效應影響,有淤有侵,將時間軸拉長為三十年分析,西部海岸線逐步退縮,東部因為地形為岩岸地形,海岸線退縮雖沒有西部明顯,但只要看到台十一線沿線保護路基的消波塊綿延不斷,就可以看出海岸退縮帶來的威脅。
密度高 台灣被漁港跟消波塊包圍
農委會統計,台灣現有漁港二百二十五處,一百三十九處位於本島,以台灣本島海岸線一千三百四十九公里計算,平均每九.七公里就有一處漁港。作家劉克襄形容,台灣島幾乎被漁港跟消波塊包圍,密度之高,堪稱世界紀錄。
環團強調,海岸線退縮是多重原因造成,包括氣候變遷海平面上升、水庫攔砂及抽砂、沿海抽取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防風林被砍伐導致沙源吹向內陸流失等。
綠 色陣線協會常務理事林長茂說,包括河流被盜採砂石,防風林被大量砍伐,沙源大量流失,都是土地規劃政策不當的後果。他舉例,大潭海域早年生態系非常完整,
是鯊魚、鮫及魟的繁殖地,興建電廠發生突堤效應之後,被堤防阻擋的砂石覆蓋藻膠,導致食物來源藻膠大量死亡,現在已經難以見到鯊魚、鮫及魟的身影。
多重原因造成 氣候異常也是主因
「近 年來氣候異常、極端化,是造成台灣海岸線倒退主因之一。」海洋大學河海工程系主任簡連貴以新北市福隆海岸為例解釋,福隆的自然堆積以雙溪出海口和東北季風帶來的泥沙堆積為主,但近幾年由於颱風等極端氣候過多,再加上雙溪沖刷下來的泥沙漸減,核四廠重件碼頭、鄰近的防波堤等因素,海岸有往後退的趨勢。
簡連貴強調,沙灘的維護是屬於動態平衡,歷經颱風或海水沖刷後會減少,但由東北季風和河流帶下的泥沙又會慢慢補充回來,可長期處在平衡狀態。
但近年極端天候異常,加強如颱風等對沙灘的侵蝕力,台灣的河流也常因建造水庫讓泥沙無法在河口堆積,慢慢地讓海岸線後退。
【突堤效應】
海沙原本隨著潮流會平均分布在沿岸,但建造堤防或港口後阻絕輸沙路線,導致輸沙上游側海岸堆積,輸沙下游側侵蝕的現象,稱為「突堤效應」。
位在新北市貢寮區的和美漁港就是突堤效應最明顯的例子。原本整片金黃色的沙灘,因為建造漁港引發突堤效應,導致漁港變成了沙港,漁船無法停泊。
中山大學海洋物理研究所教授劉祖乾表示,突堤效應「就像長了兩隻手臂,把沙擋住,減緩海岸的侵蝕,卻也讓漂沙無法流通。」因此美國許多沿岸規定不放消波塊、不建防波堤,只能放置自然的大型卵石或巨石。(記者湯佳玲)
【現場直擊】消波塊如海上長城 寶島淪堡島
炎熱的盛夏,我們展開了環島海岸線之旅,看的不是碧海藍天,而是流失的海岸線。
首站抵達花蓮鹽寮漁港,原本觀賞用的水泥鯨魚,被海沙深深掩埋至少一公尺深,涼亭只見屋頂露出地面,這些精美建物原本希望展現東海岸之美,但現在被厚達一公尺的淤沙覆蓋,展現的是大自然反撲力量之強大。
陪同我們實勘的花蓮花崗國中教師謝淑美描述,鹽寮漁港早年是天然小海灣,十幾年前政府興建漁港後,突出的海堤造成北岸淤積,南岸侵蝕退縮。十年前帶小孩到此玩水情景歷歷在目,現在成為危險海岸,人煙罕至。
到了水漣海濱,海巡營區高聳圍牆下方地基被退縮的海岸線一點一滴掏空,圍牆龜裂頹侵,怵目驚心,但海巡弟兄只圍了一條警戒帶,仍正常起居。花蓮磯崎也受海岸線退縮威脅,觀光局東管處處長馬惠達表示,水利署將在磯崎海灘南方闢建突堤,北方則闢建離岸堤,藉此養灘。
同樣位於東北部海岸的頭城海水浴場,比起磯崎,命運可就多舛!
宜蘭興建烏石港產生突堤效應,導致南邊頭城海水浴場深達二百公尺沙灘逐漸消失不見,現在改為露營區,站在岸邊,看見洶湧海水拍岸,已無法想像當年沙灘上戲水人潮榮景。
往西走,到了桃園新屋海邊,受到大潭電廠及永安漁港影響,應該位於岸邊的碉堡,一座座侵倒泡在海中,海岸線快速往陸地退的事實,在此一覽無遺。
學者憂 七股黑面琵鷺棲地恐消失
再往南走到曾文溪口北岸,台南社大經理晁瑞光說:「曾文溪口十(四)年來已經退縮八十公尺,二仁溪更嚴重,退縮近二百公尺。」他擔憂海岸線如果繼續退縮,七股黑面琵鷺棲地將逐漸消失。
環島旅行應該是浪漫的旅程,但我們繞了台灣一圈,印入眼簾的是一座又一座的漁港,將上百公尺深的堤防插入海中,如同癌細胞般,阻擋台灣海岸線應該獲得的養分,使得台灣島一點一滴消瘦!
四十年前,剛從大學畢業的謝淑美,搭乘客運走蘇花公路到花蓮,波光粼粼的蔚藍海岸、壯麗的清水斷崖,讓她決定落腳花蓮,她感恩小孩成長過程中,有海濱、沙灘陪伴長大。
現在站在海岸邊,比對著一張張老照片跟現在海岸線的落差,消波塊如長城般綿延岸邊,謝淑美難過地說:「台灣寶島淪為堡島。」
她焦慮地思索能做些什麼呢?
以前帶小孩到海邊玩水,躺在沙灘上看星星,現在變成帶學生進行海岸線退縮調查,希望為下一代留下一絲海岸線曾經存活的紀錄。
(記者劉力仁、林嘉琪、曾鴻儒)
保海岸 環團促從上游管制沙源
為解決海岸線流失問題,台灣海岸消波塊媲美萬里長城,綿延不絕,但常見「石沉大海」或深埋淤沙之中。環團批,應從上游開始管制沙源不被攔截,海岸線就有足夠沙源補充降低流失率。
人工設施侵占325公里海岸
根據行政院永續會國家永續發展指標,民國七十七年台灣的人工設施海岸五百零六公里,到民國九十七年,人工設施海岸八百三十一公里。換言之,二十年間有三百二十五公里的天然海岸被人工設施侵占,包括堤防、港口、消波塊、排水道等,其中以消波塊為主。
台大地理系退休教授張長義表示,台灣東岸跟西岸不一樣,東岸面臨太平洋,海流力量大,常是颱風的迎風面,受到強浪侵蝕,消波塊常被掏空流失;西岸建設多、漁港多,產生突堤效應,消波塊不是被淤泥埋住,就是因海岸侵蝕而掏空。
張長義表示,消波塊不是沒有用,要看投在哪裡?譬如海岸濕地地形,採用自然工法的效用大於消波塊。台灣向日本學來消波塊這套工法,現在日本人後悔了,減少消波塊使用,台灣也該反省。
綠色陣線協會常務理事林長茂表示,大部分消波塊下方是沙地,重達數噸的消波塊一壓下去,大水一沖就掏空流失。但是上游河川不斷盜採砂石或興建攔砂壩,導致海岸砂石量補充不足,如果不從上游解決問題,下游丟消波塊,就像把納稅人的錢砸到水裡。
水利署長楊偉甫表示,水利署現在「能不投消波塊就不投」,主要用於保護人工設施,譬如保護臨海而行的鐵、公路,避免路基遭到掏空。對海岸侵蝕,以自然工法養灘優先。
另外,水利署在苗栗崎頂海邊,沙灘中插入隔板,攔截伏流水種植木麻黃,效果也相當好,未來將推廣至各地,甚至要將早年投擲,但評估已無效益的消波塊逐漸拿掉。(記者劉力仁)
衝擊大 海岸法立院擺10多年
對於海岸線保護,內政部曾訂定「海岸法草案」,一旦通過,國內海岸線將劃設「保護區」與「防護區」嚴格管理,但十幾年過去了,海岸法草案仍躺在立法院。
內 政部八十年即開始著手研擬「海岸法」草案,九十七年第四度送立法院,迄今等不到立委關愛的眼神。該草案將海岸劃分為「一、二級海岸保護區」,「一級海岸保護區」禁止改變其原有狀態或使用;「二級海岸保護區」則是緩衝區概念,並須分別訂定保護計畫。違法者,最高將處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罰金最高六十萬元。
海水侵蝕、倒灌與地層下陷屬於「國土復育促進地區」,列為「一級海岸防護區」,須特別防護並訂定防護計畫。「海岸法草案」也要求設立專責機關,審查海岸開發案,避免過去各地方政府胡亂開發現象。
立意再好 也難通過
立委田秋堇表示,海岸法一旦通過,就要指定保育地帶,漁會及漁民擔心漁業權受損,極力反對。她悲觀地說,就像原住民反對「國土計畫法」一樣,海岸法的立意再好,也不會通過。
綠色陣線協會常務理事林長茂也喪氣地表示,環保先進國家如德國,從河川到大海,都受到嚴密的法律保護,我們國土保護法沒有通過,上游河川缺乏保護,下游海岸法沒通過,海洋缺乏保護,但在台灣的政治環境之下,他也不認為海岸法會通過。
官員說,「海岸法草案」對既得利益者的影響太大,若將現有需復育的土地復舊賠償,所需金額如同天文數字,政府根本無力負擔。
(記者林毅璋、劉力仁)
前瞻在河川系列報導:桃園市 老街溪新希望 如何從髒亂污水重獲新生
2018-09-07 11:45
前瞻建設針對台灣水環境整治下重本,環保署表示有別於民眾以往對於水利建設的認知,不僅只是水利設施,更將優化地方環境,改善居民的生活體驗,目前已在全台灣推行47項改善計畫。
環保署補助地方政府執行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分布(圖片來源:環保署提供)
環保署補助地方政府執行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分布(圖片來源:環保署提供)
南桃園居民的母親河「老街溪」,是許多人成長的重要記憶,卻因時代變遷被封閉二十幾年,河川惡臭髒亂、病入膏肓,人們都嫌惡、遠離這它。然而,在政府與民眾的努力之下,老街溪終於重新呼吸,蛻變成美麗且富有教育意義的親水空間。
南桃園居民的母親河「老街溪」,是許多人成長的重要記憶,卻因時代變遷被封閉二十幾年,河川惡臭髒亂、病入膏肓,人們都嫌惡、遠離這它。然而,在政府與民眾的努力之下,老街溪終於重新呼吸,蛻變成美麗且富有教育意義的親水空間。
南桃園老街溪的病歷
老街溪位於桃園市,起源於龍潭區,經流龍潭、平鎮、中壢、大園四個地區,全長36.7公里,流域面積約82平方公里,因流經中壢老街而為人所知。民國78年,政府為了活化土地使用,加蓋了長725公尺、高5公尺的商場與停車場,下側的老街溪被覆蓋長達20年。加蓋工程導致河槽窄縮,無法容納原本設計的洪水量,大雨時反造成兩側淹水。並且因為施工未照規劃及無法取得使用證照等問題,遲遲無法驗收使用,導致加蓋段無法清淤,工業及家庭廢水直接排入河道,垃圾淤積引發惡臭,行人唯恐避之不及。
老街溪重獲新生
民國100年,為了恢復當地河川原貌,地方政府啟動掀蓋工程,拆除加蓋商場,老街溪得以重見天日。同時也展開一系列改造計畫-林澗生活園區、礫間處理展示廊道、河川教育中心、自行車步道及三座跨河景觀橋樑改建。其中,礫間水質淨化工程不僅有效改善了老街溪的水質,也成為極佳的環境教育場地。
老街溪的現在進行式
因為老街溪中下游河段恢復原有生態,大大提升了當地居民的居住環境與生活品質。有了中下游的成功案例,市政府趁勢而為,延伸至上游源頭處推動整治工作,改善龍潭大池因生活和觀光污染所導致的優養化水質。
為了改善龍潭大池的水質,重現昔日風華,106年桃園市政府爭取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補助經費,推動老街溪四方林礫間水質淨化設施,礫間設施利用自然微生物分解的生態工法,具有水質淨化的效果,可作為鄰近地區學子們的環境教育場地。目前礫間設施正如火如荼的趕工,預計將於108年1月完工,處理過後的放流水引水注入龍潭大池,可以有效提升大池的換水率。當工程完工之後,也將完全復原公園草坪及槌球場,提供當地里民辦理各項活動。桃園市政府也將於今(107)年8月提出龍潭大池水質改善計畫,希望能達到2萬噸的換水量,讓龍潭大池恢復乾淨與活力。
老街溪上游源頭龍潭大池(圖片來源:桃園市政府提供)
您也關心台灣水環境嗎?是否想了解前瞻計畫如何影響台灣水環境的未來!搜尋臉書粉絲團:「美麗台灣 愛水就是我」一同關注台灣水環境!
見證老城歷史 老街溪
以龍潭大池為發源地,蜿蜒的老街溪河道,多年來靜靜地走過龍潭、平鎮與中壢。這條生命之河,見證老城的轉變,也歷經整治、改造,為城市水文留下珍貴的記號。
作為古大漢溪水系的支流,老街溪的命運不同於大河磅礡,受到地理襲奪作用的影響,成為台灣典型的荒溪型河流,默默陪伴著中䐹地區的人們,經歷都市化與現代化的軌跡。
人們記憶中的溪流
早期石門地區發生了河川襲奪,使當時的古新店溪切穿山谷,改變了大漢溪的河道,而本屬於大漢溪水域的老街溪,在襲奪事件之後,老街溪源頭從石門深山轉變為龍潭深窩子,流入龍潭大池後,經過龍潭市區、平鎮及中䐹等人口密集區,最後於大園出海。
老街溪因為流經中䐹地區的老街而得名。河道僅短短 30 多公里的老街溪,是中䐹的發源,後來發展至新街,興建仁海宮、聖蹟亭,正好是人口最密集之處,而老街溪與新街溪交會處也是中䐹核心地帶,從而見證了中䐹的快速轉變,並成為人們共同的記憶。從早期的農業社會,經歷工業化及都市化,老街溪的河岸景觀從農田逐漸轉變為建築與工業用地。但隨之而來,過去用以灌䰬、洗衣等深具民生功能的河道,卻也成為家庭污水與工業廢水排放之處。
都市荒溪的多舛命運
「1980 年代,當時省政府推出改變老街溪命運的重大計畫,就是『老街溪商場百貨』。」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主任黃彥霖說。由於工業化與都市化發展,當時河川散發惡臭,造成周邊居民困擾,因此當時的省政府在河川上方加上水泥鋪平,興建老街溪商場百貨,希望以填平的方式掩蓋河川所帶來的問題。然而,這間商場百貨始終沒有取得營運許可,最終沒有帶來繁榮,反成為中䐹地區的大型違建。
污水截流箱涵舊觀與整治後的今貌。
為了解決老街溪經年累月的污染及違建問題,2011年展開了老街溪整治計畫,除了拆除加蓋商場之外,也試著整合周邊環境,改造老街溪中䐹段水岸空間。隨著環保及生態意識抬頭,河川對人們而言,不僅只用於排水功能,更是都市環境景觀及生態的重要廊道。因此,整治河川除了要保護水資源,更重要是希望能拓展自然與公共空間,改善在地居民的生活品質。老街溪整治計畫在 2012 年順利完工,將土地還給河道,都市也終於擁有更多自然的芬芳。
延續水岸自然活力
老街溪整治完成之後,保持水源的清潔、伭復水道綠帶,是更重要的任務。違建拆除後的老街溪,規劃有礫間淨水設施,是以卵石堆砌成縫伱配合微生物,將上游的部分溪水和周邊家庭污水加以過濾和淨化。此外,更在淨水場上整建了新勢公園,與平鎮的新榮國小,以及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進行整體串連。規劃設計林澗生活園區的經典建設工程顧問劉柏宏表示,從淨水、公園到環境教育,老街溪成功打造中䐹地區難得的綠色廊帶。
「工程不會自己帶來乾淨的水文,如何讓市民朋友對水資源有更深的認識,培養公德心,才是最重要的。」黃彥霖指出。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將河道邊的老䆢加以改造,成為老街溪歷史與故事的陳列中心,並且透過舉辦志工培訓和教育推廣,和社區、校園保持互動,希望讓人們都能瞭解老街溪的故事,對保護水資源也能增進認知。經過多年努力,老街溪的生態已逐漸復伻,植物生長繁茂、動物開始在此棲息,自然的活力和魅力終於逐漸綻放。
左圖/河川教育中心旁再造的客家古䆢及大象溜滑梯,深受大小朋友的喜愛。右圖/礫間水質淨化展示廊道,參觀採預約制,有專人詳細解說。
親水生活不是夢
桃園升格後,進行老街溪開蓋後的第二階段改造,要達到河岸改造、水質淨化、延伸上下游、藝術進駐 4 大目標。在河岸景觀部分,改造植栽、照明及步道系統,讓灌木變喬木,而為讓市民朋友可以更親近老街溪,市府持續引進活動,在這裡舉辦桃園產業藝術節及桃園地景藝術節,讓中䐹老城區產生新生命,也讓在地居民與遊客深刻感受老街溪畔不同於以往的藝術氣息。同時,推動中䐹、平鎮污水下水道,讓老街溪水質更乾淨,希望透過「河岸景觀改造、上下游打通」、「水質淨化、老街溪伭復乾淨」、「設施增加、活動精彩」3 步驟,改造老街溪沿岸,重拾老街溪往日繁華的風貌。
大水管彩繪為水資源園區增添美麗意象
未來,桃園更希望從文化、歷史角度切入,結合水資源保護,讓大家認識老街溪的另外一番樣貌。「我們將串連上游的八角塘周邊,將自然與客家文化結合,藉由豐富的客家走讀,讓居民及遊客更加認識八角塘人文景觀。此外,路線也連接至相思仔步道至石門大圳休憩路廊,提升使用性和親水活動。」桃園市政府水務局長劉振宇說,這條總長 18.7 公里的水岸廊道,不僅形塑客家文化風光,更讓水利硬體建設,與社區營造的永續經營加以結合,成為連結中䐹至平鎮的水岸生活桃花源。
2018 年桃園產業藝術節及地景藝術節,讓藝術進駐老街溪畔。
※本文轉載自《桃園誌》No:43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