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旱水資源珍貴 中油亞東石化等搶用再生水

 

台灣投資動能暢旺,連帶用水需求增加,水利署透露,歷經百年大旱,廠商均意識穩定水源重要性,中油、亞東石化等共計申請12件再生水用水計畫,核定總需求量為每日25萬噸,水利署官員笑稱,過去沒人要的再生水,如今是搶著用。

水利署近期核定12件再生水用水計畫,其中,因應台積電用地,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提出寶山二期擴建,當時環評承諾將分階段達成100%再生水。

經過百年大旱洗禮,加上ESG概念、RE100倡議越趨嚴格,企業開始意識到節水重要性,再生水不再像過去「沒人要」;水利署指出,除中鋼之外,中油、中龍等大廠也紛紛加入再生水行列,未來這些廠商使用再生水比例將占整體用水量近2成。

極端氣候肆虐,今年上半年全台主要水庫水位探低,新竹以南水庫多跌破1成,水情嚴峻衝擊產業,氣候風險成為企業不得不面對的課題,用水計畫的擬定將更加謹慎。

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告訴中央社記者,以往用水計畫書審查屬於行政作業,較為被動、沒有強制力,為因應氣候變遷,於106年6月修法訂定用水計畫審核管理辦法,「等於轉被動為主動」,除可透過每年查核用水作業,督促開發單位落實相關節水措施外,也會在審核過程中,依個案用水情況,要求規劃使用一定比例再生水。

截至今年11月23日止,已核定用水計畫共217案,終期計畫用水量合計約每日385萬噸。王藝峰說,雖然審查不溯既往,但若工廠未來因擴廠需求產生用水變動,都需重新審核。

王藝峰指出,近幾年適逢台商返台投資、以及護國神山台積電大量生產,推升用水需求;儘管用水計畫審核是政府強制作為,事實上,在ESG、RE100倡議越趨嚴格之下,加上經過百年大旱,許多廠商都已意識到節水的重要性,「都主動來做」。

根據水利署資料,目前使用中、或預計使用再生水的用水計畫共12案,總終期計畫用水量每日133萬噸;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再生水預計使用量每日25萬噸,約占整體用水量18.8%、近2成。


這12案包括亞東石化(觀音工業區)、竹科寶山擴建二期、南科台南園區、南科橋頭園區、高雄和發產業園區、中龍鋼鐵(台中商港)、中鋼(臨海工業區)、大園智慧科技園區、林園工業區、楠梓科技產業園區、大里夏田產業園區、中油桃園煉油廠。


王藝峰解釋,南科、竹科等園區內廠商共用同一個供水系統,因此會由園區方盤點招商家數、各廠商預估用水量後,提報用水計畫;中鋼、中龍、中油桃園煉油廠等獨立大廠,則要個別提出。


以往再生水多為客製化需求,先談好用水端需求後,再發展再生水,只有少數廠商自建再生水廠;不過,百年大旱之後,已不可同日語。王藝峰說,「現在都不擔心沒有人要用,而且在搶」,多處預計興建的再生水廠早有廠商預訂用水。


行政院自102年起陸續核定11座再生水廠,預計118年每日供水量達28.9萬噸。王藝峰表示,目前僅有高雄鳳山溪再生水廠完工,每日供應中鋼4.5萬噸再生水;台南永康再生水廠則已於今年8月試產水每日0.8萬噸,提供南科園區次級用水使用,未來臨海、安平、福田、仁德等再生水廠也會陸續興建完成。


談及再生水廠興建挑戰,他說,「現在最大問題是能否蒐集到廢水」,目前營建署正加速建置污水處理系統,包含污水下水道建設、接管、污水廠建置等;也就是說,當地下水道建設速度與再生水廠興建進度高度連結,另有經費、拆除後巷民意問題需一一克服。

泡菜只排第二!外國人最常吃的韓餐排行榜曝光 第一名是它

 

韓聯社報導,南韓農林畜產食品部和韓食振興院28日發布的調查顯示,外國人最喜歡、最常吃的韓餐為韓式炸雞。

此次調查於8月至9月針對北京、曼谷、紐約、巴黎等17個外國城市8500名居民進行。結果顯示,受訪者常吃的韓餐中,韓式炸雞佔30%,其後依序為南韓泡菜、拌飯、炒年糕、紫菜卷飯。最喜愛的韓餐也是韓式炸雞,佔16.1%。

「對韓餐滿意」的比率高達94.5%,比去年提高3.5個百分點。「關心韓餐」和「韓餐在本國走紅」的比率分別為70.2%和61.7%,提高2.7個百分點和2.1個百分點。


農林畜產食品部分析認為,由於宣傳發揮作用,以及K-POP和韓劇等南韓文化廣為流行,國家形象得到提升,對韓餐的好感度隨之增加。

韓式炸雞。圖/美聯社
韓式炸雞。圖/美聯社
南韓

全球首座「漂浮城市」將在釜山現身 最快2025年實現

 廖珮棋2021年11月26日 

釜山將打造全球首座「漂浮城市」。(圖/翻攝自Oceanix官網)
釜山將打造全球首座「漂浮城市」。(圖/翻攝自Oceanix官網)

雖然聽起來像天方夜譚,但最快到2025年,世界上首座「漂浮城市」可能將有幸在南韓釜山見到!「漂浮城市」是人類因應海平面上升的一種生存方式,南韓將斥資2億美元(約台幣55億元)打造幾個人工島嶼,並利用太陽能發電自給自足,這個未來都市將能抵禦洪水、海嘯和颶風等災害。

《每日郵報》報導,在聯合國的支持下,南韓將在釜山市海岸附近建「漂浮城市」,城市由幾個人造島嶼組成,每座小島都擁有完善的基礎防洪設施,並透過建築頂部的太陽能電板發電,能生產自己的食物和淡水,成為自給自足的未來烏托邦,建成之後居民能乘船來回每座小島。

城市由好幾個人工島嶼所組成。(圖/翻攝自Oceanix官網)
城市由好幾個人工島嶼所組成。(圖/翻攝自Oceanix官網)

在浮動島嶼下面會有錨固定在海底,因此「漂浮城市」能隨著海平面上升消除海水浸入的風險,還能抵禦其他大自然災害。目前南韓釜山市已經和聯合國人居署(UN-Habitat)、紐約非營利組織「Oceanix」簽訂歷史性協議,將斥資2億美金建造城市,計畫很快就會開始進行。

「漂浮城市」能抵禦海平面上升和海嘯等自然災害。(圖/翻攝自Oceanix官網)
「漂浮城市」能抵禦海平面上升和海嘯等自然災害。(圖/翻攝自Oceanix官網)

聯合國人居署執行董事謝里夫(Maimunah Mohd Sharif)表示,「可持續性的漂浮城市是我們適應氣候的一部分戰略,與其和水鬥爭,不如學會和平共處」。不過目前尚不清楚是否向居民收取居住費用,或是租金花費,據Oceanix表示,挑選居民的工作仍在進行中。

未來居民將以植物為主要食物。(圖/翻攝自Oceanix官網)
未來居民將以植物為主要食物。(圖/翻攝自Oceanix官網)

報導指出,每個小島的形狀都是六邊形,包含比混凝土還硬2到3倍的石灰石塗層,下面還有水箱能養殖扇貝、海草和其他海鮮,而魚的排泄物能給植物施肥,不過未來島上居民將以植物為主要飲食來源,這能減少空間、能源和水資源使用上的壓力。

伊朗缺水惹民怨!示威持續2周爆警民衝突 67人被捕

伊朗伊斯法罕市19日大批農民及其支持者上街示威,抗議缺水。(美聯社)

伊朗伊斯法罕市19日大批農民及其支持者上街示威,抗議缺水。(美聯社)

 

伊朗中部城市伊斯法罕19日有成千上萬人上街抗議水資源短缺;能源部長邁赫拉比安致歉未能平息民怨,時隔2天,鄰市沙赫雷庫爾德也爆發示威。警方26日與伊斯法罕的示威者爆發警民衝突,並表示拘捕了約67名幕後策畫和煽動者。

19日有數千名農民及支持者在伊斯法罕街頭抗議,要求政府「還水於民」。伊斯法罕省農民多年來一直反對政府向其他地區供應扎因代河的河水,認為這導致省內農場缺水,威脅農民生計。

能源部長邁赫拉比安向農民致歉,表示「在上帝的協助下,希望我們(政府)能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克服水資源匱乏的問題。」不過示威者並不買單,抗議已持續近兩周。


之前的示威基本上和平進行,但到26日情況激化,伊斯法罕有部分示威者向警察丟擲石塊,警方則揮舞警棍和發射催淚瓦斯,也有持鳥槍的警察向示威者開槍,據報有人中槍受傷。高級警官表示,這次抗議活動有2000至3000名「暴徒」參加,並稱警方拘捕67名幕後主使。


此外,25日有一群在扎因代河乾枯河床靜坐的農民,遭到大批手持警棍、盾牌和槍械的安全部隊人員要求撤離。在場農民說:「在我們有機會行動之前,突然我們的帳篷著火了,警察開始向我們投擲催淚彈,並向天開槍。」他說,當時人群中有些農民家庭有小孩和嬰兒。

苗栗南庄東村宿舍濃濃日本風情 慢城觀光旅遊新亮點

 

苗栗縣歷史建築林務局南庄鄉東村宿舍,散發濃濃的傳統日本風情,今年11月16日試營運,公開後爆紅, 吸引遊客拍照打卡,交通部觀光局長張錫聰、縣長徐耀昌等人今天開幕,期待成為觀光旅遊新亮點。

南庄東村宿舍有7、80年歷史,見證樟腦、林業興衰史,觀光局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斥資近3000萬元修舊如舊,委託南庄鄉觀光產業協會經營,11月16日試營運,東洋風情引起熱烈回響,今天由徐耀昌、張錫聰、參山處代理處理曹忠猷、南庄鄉長羅春蓮,及立委徐志榮太太王慧珍等人剪綵開幕。

張錫聰指出,參山處透過復舊讓東村宿舍建築充滿東洋風,並特別以竹編藝及螢火蟲生態等在地特色編製燈籠,結合象徵祈願與祝福的日式繪馬造型構架營造氛圍,希望為南庄地區再添旅遊亮點,場域未來除提供多元觀光旅遊服務,更將結合南庄老街及周邊觀光景點推出深度體驗遊程,拓展南庄地區整體觀光廊帶。

徐耀昌感謝觀光局及參山處長期對苗栗的觀光的建設和規畫,帶來許多創新能量,他表示,東村宿舍是縣內保存原貌極佳的日式建築之一,具有高度文化資產保存價值,整建修復完成並委外營運,希望結合南庄國際慢城特色,再添旅遊亮點。

南庄鄉觀光產業協會理事長劉月梅表示,東村宿舍展售在地特色伴手禮桂花釀,及地方媽媽手作文創商品,如花布系列帽子、鑰匙包、棉繩編織飾品等,還備有多套日式和服,讓民眾穿著喜愛的樣式與日式宿舍合影留念,甚至可以悠閒漫步南庄老街,體驗特色小旅行,宿舍緣側走廊規畫南庄講堂,邀請地方耆老帶領旅客了解南庄風土典故,近期更可望推出民宿服務,資訊可洽0975-095883或臉書南庄東村宿舍粉絲專頁查詢。

苗栗縣南庄鄉東村宿舍散發濃濃的傳統日本風情,今天熱鬧開幕,備受期待成為觀光旅遊新亮點。圖/苗栗縣政府提供
苗栗縣南庄鄉東村宿舍散發濃濃的傳統日本風情,今天熱鬧開幕,備受期待成為觀光旅遊新亮點。圖/苗栗縣政府提供

美國與馬紹爾群島生嫌隙 擔心中國大陸乘虛而入

 

數十年來,馬紹爾群島一直是美國的堅定盟友,位於太平洋中央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美軍重要的戰略前哨陣地。

但這種忠誠現已受到考驗,馬紹爾群島因為將於2023年到期的「自由加盟協約」(Compact of FreeAssociation)條款問題,與美方發生爭執。

美國1940和1950年代曾在馬紹爾群島進行數十次核彈試爆,包括在比基尼環礁(Bikini Atoll)進行的威力強大熱核試爆,如今馬紹爾群島為當地環境和居民健康索取損害賠償,美國則不予理會。

美聯社報導,此一爭執令美國某些國會議員擔心,中國可能會乘虛而入,讓兩大超強激烈的地緣政治主導權之爭更為加劇。

二次大戰結束至今,美國對待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和帛琉的態度十分像是領土。美國已在馬紹爾群島開發軍事、情報和航太設施,而在整個區域內,中國非常活躍。

相對地,美國也為馬紹爾群島的經濟注入資金並創造工作機會。同時許多群島居民也因能夠前往美國定居和就業,而大量移居到阿肯色州、夏威夷州和奧克拉荷馬州。

不過本月有10名美國國會兩黨眾議員致函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討論有關美國與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和帛琉的協約談判問題。

信函中寫道:「這些談判似乎沒有被當作優先事項,令人擔憂。即使我們的國際關注焦點持續轉向印太地區,但拜登政府上任以來,尚未舉行任何正式會談。」

這些眾議員表示,一再拖延只會讓美國處於相對弱勢,而「中國十分願意乘虛而入,提供這些美國長期夥伴亟需的基礎建設和氣候適應性投資」。


中國外交部表示,美國應正視責任,將其核爆造成的環境損害復原。中國外交部並表示,中國願意根據「一個中國原則」,在互相尊重與合作的基礎上,與馬紹爾群島及其他太平洋島國進行交往。

中國一再搶奪台灣的太平洋盟邦,包括2019年的吉里巴斯和索羅門群島。索羅門群島本週剛發生大規模反政府示威,反對與中國建交的抗議群眾破壞了當地的中國城與中資機構。

聯合報社論/應對氣候災難,蔡政府別假裝很在乎未來

聯合國第26屆氣候峰會(COP26)訂下「格拉斯哥氣候協定」,要求各國需在2022年底前強化「2030年減排目標」。 美聯社

聯合國第26屆氣候峰會(COP26)訂下「格拉斯哥氣候協定」,要求各國需在2022年底前強化「2030年減排目標」。 美聯社  

四大公投下月舉行,蔡英文總統重返藻礁故地,為藻礁公投「拆彈」。不過,當她宣布觀新藻礁已經永存時,卻假裝沒看到被破壞的大潭藻礁;當她說三接沒蓋在大潭藻礁上時,就假裝沒看到矗立在藻礁上的三接工程橋墩;最後當她強調三接對電力穩定、增氣減煤和淨零轉型的意義時,更只能假裝不知道其非核家園、能源政策與電力結構根本背離淨零排放的國際要求。

聯合國第二十六屆氣候峰會(COP26)落幕不久,相互指責的各國最後仍努力達成《格拉斯哥氣候協定》,承諾強化二○三○減排目標,逐步削減化石燃料;競爭對抗的美中兩國,更出人意料發布聯合聲明同意氣候合作。蔡政府則直到今年才假裝順應減排趨勢,喊出二○五○淨零排放,但至今沒有對COP26要求的減排目標與削減化石燃料,作出具體回應;站在三接工程前的蔡英文,也仍然不對電力結構作任何調整,假裝看不到氣候災難的威脅。


聯合國氣候變遷報告早就警告,全球暖化速度比原先預期還快,而且幾乎全可歸咎於人類導致。地球面臨的困局已呈爆發狀態,各國還在為減碳目標拉鋸,地球對這些減碳卻已近乎反應遲鈍;更嚴重的是主宰地球氣候循環的洋流、季風都出現可觀察到的變化,讓致災局面更複雜化。

科學界觀察發現,維持地球氣候系統恆常、有序循環的洋流及季風產生變化,千年穩定的洋流及季風,竟然出現循環減緩現象,且幅度超過六分之一。恆常不變的洋流,是維持地球四時運行、冷暖循環的關鍵推手,因為穩定可靠,人類很少關注其變化,直到二○○四年地球科學與海洋學界才開始觀測及調查。


COP26之前,已有幾篇科學論文指出「溫鹽環流」(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觀察到明確遲滯現象。這環流是影響大西洋、甚至地球最關鍵的海水及大氣循環,將熱帶、低緯溫暖且高鹽分海水往北輸送,到北極圈高緯格陵蘭島後沉降,將下方海水往低緯、南極推移,匯入並導引其他洋流形成地球的海洋大循環,超過千年的洋流規律地循環,讓地球氣候也呈現穩定的規律。


溫鹽環流異常減緩,科學界甚至擔心它會「崩潰」;其實恆常的海洋循環出現可觀察到的變化,簡言之就是破壞和毀損。溫鹽環流的異常已可由地球明確的反應呈現,本該舒適宜人的地中海周邊,今年入夏從東端土耳其起一路酷熱,希臘、西西里島都創下攝氏四十多度、甚至近五十度的高溫,出西班牙入大西洋還是一鍋熱水;位在北緯六十度以北的格陵蘭幾乎全年罕雨,今夏兩天竟降下七十億噸大雨,對北極海域鹽密度造成的變化讓人憂心。

溫鹽環流也牽動太平洋海域洋流的變化。太平洋西海域、台灣東部外海黑潮洋流也有異常跡象,寬一百五十公里、深超過一千公尺觸及海床的巨大水體也觀測到流速、位置、溫度的變化。一直是宜居城市前幾名的加拿大溫哥華,竟然高溫破攝氏四十五度,加州持續的林火也屬空前。

人類如何應對狂潮來襲的氣候災難,已不是單純減碳的技術層面問題。可悲的是,這對台灣還嫌陳義過高。蔡政府一方面假裝提出淨零目標,一方面全力護航燃煤燃氣,並且永遠不缺相互矛盾、自我打臉的辯詞。瑞典環保少女童貝里在COP26會場外高聲抗議,要求那些在會場裡「假裝很在乎我們的未來」的政客,別再廢話,停止對人類和地球的剥削,實現氣候正義;童貝里的話,或許略顯激進,對蔡政府卻很貼切。

牡丹水庫「雙館」聯展有巧思 AR科技帶你重返歷史現場

中時謝佳潾

屏縣府與牡丹鄉公所29日在牡丹水庫舉辦「牡丹社事件故事館」與「落山風風景特定區概念館」聯合開展,館內除透過圖示解說,精闢講述羅妹號及牡丹社事件外,也採用最先進AR科技,藉虛擬實境導覽,帶領遊客恍如置身歷史現場。



屏東縣長潘孟安指出,「牡丹社事件」深深影響台灣近代史,希望藉由硬體場館的整建,帶領遊客進入當地排灣族的住民生活,身歷其境感受19世紀台灣歷史與國際社會交會的關鍵時刻。

潘孟安說,縣府團隊積極保留牡丹社事件相關的口述歷史、硬體設施與物件等,特向文化部申請「牡丹社事件再造歷史場域計畫」,並由牡丹鄉公所大力協助與推動計畫,館內除有圖示解說、AR科技虛擬實境導覽外,還有定時播映的環形劇場,令人身歷其境。

至於位在牡丹社事件故事館旁的落山風風景特定區概念館,則展出「風面來襲」,潘孟安說,該展是以風景特定區內的未來建設作內容規畫,以落山風貫穿展館元素,並依據不同村落特性,融入五感體驗,民眾可在展區中感受落山風、聞野薑花香氣、聽古謠,觸摸原住民手工藝品等。

此外,展覽也以牡丹鄉原住民母語作為展覽語言,並邀請當地族人一起討論與設計展示內容,讓展示不是單一論述,更是融入在地意見與聲音,希望讓遊客更了解此區域風土民情的重要性與獨特性。

潘孟安強調,今年也是「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畫設10周年」,保留區範圍涉及旭海部落傳統領域,為尊重當地部落自主,縣府今年建立與部落共同經營管理合作模式,可見不僅是這2館的展示呈現,而是整個牡丹鄉都是生態博物館。

屏縣府表示,未來牡丹社事件故事館將由牡丹鄉公所營運管理,「落山風風景特定區概念館」與攝影展則至明年2月28日結束,雙館目前假日都有安排導覽解說,非假日需向牡丹鄉公所農觀課預約,預約電話為08-8831223,開放時間為上午9點至下午4點。

落山風發威 恆春電信鷹架被吹落砸中車棚

 民視新聞網

·2 分鐘 (閱讀時間)

屏東恆春半島昨天(27日)吹起超強的落山風,造成多名外地遊客騎車被吹倒受傷,恆春鎮中華電信正在施工的鷹架也被吹落,砸到工程車和車棚。有不少民眾在社群體軟分享停電的消息,恆春氣象站表示,昨天瞬間最大陣風有10級,相當於輕度颱風的威力。

強風中,掛在戶外樓梯牆面上的鷹架搖搖欲墜,但其實在半夜時早就有一大片被吹落,砸到旁邊的車棚和工程車,巨大聲響嚇壞附近住戶。

附近住戶說,「就很像颱風很恐怖,因為半夜被嚇到那時候就不太敢睡,那個聲音很巨響,掉下來還有很像鞭炮聲就很嚇到。」

10級陣風=輕颱威力 恆春落山風發威 電信鷹架被吹落 滿州鄉停電
10級陣風=輕颱威力 恆春落山風發威 電信鷹架被吹落 滿州鄉停電

11月27日從凌晨開始,國境之南的恆春刮起超強落山風,路燈被吹得一閃一閃,時亮時不亮,不少民眾也在社群體軟po文,包括隔壁的滿州鄉也停電。

恆春居民說,「喔真的是超大的,比那個颱風差不多吧。」

人真的會被吹走,在台26線日月光飯店前,就有外地遊客騎機車被強風吹倒,所幸只有輕微擦傷。市區街頭風切較大的地方,更是頻繁。

恆春居民說,「騎士都是從那個彎這樣子騎過來,轉角可能有稍微側風,然後整個就倒下去了,至少五到十台。」

10級陣風=輕颱威力 恆春落山風發威 電信鷹架被吹落 滿州鄉停電
10級陣風=輕颱威力 恆春落山風發威 電信鷹架被吹落 滿州鄉停電

恆春居民說,「車子在騎摩托車的都會吹倒。」

恆春氣象站技士說明,「最大陣風是每秒26.9公尺,它發生時間在早上9點54,但其實昨天一整天的陣風,大概都有8級以上的陣風。」

落山風的威力到底有多強,和輕度颱風比一比就知道。輕颱標準是風速每秒17.2~32.6公尺,相當於8~11級風,而27日吹的落山風極大風速高達每秒29.6公尺,相當於10級風,簡直就是輕颱等級。在地人多半會躲在家裏不出門,招牌也會綁好用磚頭固定,但不少外地遊客不清楚落山風的威力,騎車出遊卻被吹倒,這才感受到落山風不是開玩笑的。

(民視新聞/洪明生、陳芷萍 屏東報導)

想看台灣飲食史 檔案局辦飲食特展

 2021/11/25 05:30

〔記者周湘芸/新北報導〕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舉辦「想食‧饗時─台灣飲食檔案特展」,即日起至明年五月三十一日在行政院的新莊聯合辦公大樓北棟一樓展出,行政院長蘇貞昌、國發會主任委員龔明鑫等人昨天主持開幕式,蘇揆表示,這項展覽呈現台灣美食發展的歷程,連結歷史情感產生共鳴。

蘇貞昌指出,研究人員從一億多頁的國家檔案中挑選七十八則,呈現寶島美食的發展歷程,包括因應國內外環境變遷的民生大計,讓民眾吃飽、吃巧、吃得健康,檔案局在林口區興建台灣首座的國家檔案館,讓國家知識體系三大支柱「檔案館、圖書館及博物館」得以完備,主體工程預計二○二五年落成。

檔案管理局指出,「想食‧饗時─台灣飲食檔案特展」向台灣鐵路管理局、圓山大飯店及台北糧食協進會等二十一個單位、個人收藏家及藝術創作者,借展圖像、影片及文物,包含第三代國宴餐具與總統就職國宴菜單、台鐵餐車餐具、烹飪大師傅培梅的食譜筆記與圍裙,並有各種多媒體及手動裝置體驗。

索羅門群島3日暴動歸於平靜 3具焦屍身分待查

 

索羅門群島首都荷尼阿拉(Honiara)連日出現反政府示威暴動,造成至少3人喪命,城內部分區域遭縱火後仍在悶燒,但今天終於大致回歸平靜。



加油站、商鋪和其他店家陸續恢復營業,隨著暴力事件趨緩,荷尼阿拉居民也開始上街採購必需品。

職業婦女艾維爾(Audrey Awao)擔心店內的糧食很快就會售罄,她說:「情況很緊繃,隨時都有可能發生任何事。」

24日的抗議起初只是小規模,但很快就演變成暴力大亂鬥,部分貧窮居民加入反政府示威群眾的行列,在碎玻璃和被燒毀的店家殘骸中,尋找食物或可賣錢的商品。

濱海的荷尼阿拉氣氛一向慵懶,滿腔怒火的群眾卻連續3天抗議,要求總理蘇嘉瓦瑞(ManassehSogavare)下台。

親中派的蘇嘉瓦瑞於2019年決定與台灣斷交、改與中國建交,他聲稱,有外國勢力對此政策轉向不滿,在幕後慫恿暴動。

但也有人指出,索羅門群島境內緊張情勢及普遍的失業現象才是主因。這個島國數十年來一直存在種族和政治對立問題。

索羅門群島為防堵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實施邊境管制近兩年,導致本已不振的經濟更加疲弱,在這個約70萬人口的南太平洋島國中,失業者比比皆是,貧窮也很普遍。

32歲的自雇者賽爾森(Selson)告訴法新社:「現在總理得下台了。這是索羅門群島所有公民的要求。」

當地警方說,鑑識小組正努力查明中國城一家店內發現的3具焦屍身分。

當地人開始清掃環境,少數公車服務也恢復營運,附近街上可以看到重武裝警察駐守。過去數日,警方已逮捕上百名涉及暴動及趁火打劫的嫌疑人。

荷尼阿拉恢復平靜,似乎要歸功於夜間宵禁,以及約150名澳洲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維和人員的支援。

接下來各界關注的焦點會放在城市復原的程度,情勢不容樂觀。艾維爾說:「我花了3個多小時才找到加油站給我的車加油,真的很煩。」

許多索羅門群島人民認為政府腐敗,且受制於中國和其他外國利益集團。

聖約翰救護服務中心(St John Ambulance Service)主管克爾森(Douglas Kelson)說:「大部分人一天幾乎吃不到一餐,觀光客不來,也沒什麼經濟振興措施。人一旦餓肚子,就會做出平常不會做的事。」

一束小米 探索台灣原民文化與生物多樣性的親密關係

 原住民傳統生態知識(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 TEK)與生物多樣性保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原住民族運用自然資源、與自然相依存的方式,使在地的生物多樣性得以延續及保存。林務局指出,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FAO)發表的報告指出,原住民雖然僅佔全球5%人口,卻是守護環境的關鍵。



林務局指出,原住民重視與自然的連結,選擇栽種適應當地環境的原生物種,生產的糧食不只能適應各種極端氣候,連帶利用週遭環境生活的動植物,在原住民族永續的生活方式下被保存下來,使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得以維繫。

為此,林務局將在28日起於市定古蹟保育小站推出「VUVU的山林記憶—原民文化與生物多樣性」特展,以屏東霧台地區的原鄉部落為例,透過一塊小米田展現出的生態樣貌,帶領觀眾認識田間與周遭山林的生物多樣性,並學習原住民傳統山林智識,進而守護自然資源。這次展覽希望透過淺顯易懂的說明,搭配沈浸式場景及影音互動多媒體裝置,帶領大家探索臺灣豐富的原民小米文化,一起學習原住民族尊重自然的精神,維護在地生物多樣性。

除了有趣的展覽內容外,從2021年12月起至2022年5月更規劃了多場結合本次特展主題的系列活動,內容囊括專家講座、手作體驗、親子活動及生態解說導覽四大面向,透過不同專家分享及手作體驗等方式,讓大小朋友一同學習部落裡傳統動植物的多元運用及文化意涵。在欣賞展覽之餘,也能深入體會與自然共生的意義,了解維護在地生物多樣性的重要。

只靠森林固碳不夠 學者:減少開發、增加循環利用更佳

 

全球上百個國家11月2日簽署通過「森林保護協議」,預計2030年前減緩森林破壞,這也是COP26達成的第一份協議;國際上積極推動造林,吸收、儲存二氧化碳,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國內學者認為,只靠森林固碳不夠,另一方面應減少森林轉變,以及森林循環利用,固碳能力會更好。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今天召開記者會,邀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張世杰 、台灣大學地理資源學系副教授莊振義對談,分享台灣森林碳排放與碳儲存狀況,以及造林減碳的專家觀點。

莊振義表示,台灣森林覆蓋率呈現緩步上升趨勢,從55%上升到60%,每公頃碳儲存量為343.3公噸;而森林的碳吸收量為21.44百萬公噸二氧化碳,等於每公頃森林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為9.75百萬公噸;但以全國溫室氣體排放量287.06百萬公噸計算,全國森林的碳吸收量僅佔總碳排放量的7%左右。

他表示,目前森林碳議題有兩主流,一是碳吸存,種樹可以提供額外二氧化碳吸收能力;另一是碳保留,盡可能維持森林固碳能力,台灣受天氣以及地質災害影響天然林地留存,過度人為開發,也提升森林風險,比如森林大火等等,政府部門應從國土利用、森林保育思考盡可能維護森林棲地狀態。

莊振義說,環境議題也需考量碳利用,森林資源不是完全不能動用,比如未來建築規畫上,砍樹當建材,相較於鋼筋混凝土,可達到更多碳的利用效率,利用另外一種方式把碳留在地面上,因此資源利用上並非單一面向保存森林,要從其他面向減少碳足跡。

張世杰表示,以2019年統計為例,需8個種滿樹的台灣,才能移除274百萬公噸二氧化碳排放,因此更需要思考,土地利用變遷、森林砍伐,種樹與減排間的關係,只靠森林固碳是不夠。


他舉例,巴西大量原始森林變成農牧用地導致碳排放增加,開發需減少,減少了森林轉變,也保護生物多樣性;但森林是可利用的,透過適當管理,利用木材過程中不造成大傷害,並非2030年以後不砍樹,「這是不可能的」,當作循環利用的一環是可以接受的。


張世杰說,若有1000公頃土地都拿來種樹,其實碳排量很少、杯水車薪,台灣真正會面對的問題,不在於用土地要來減碳,這個減碳能力對台灣來說太小,應該考慮額外功能,比如,要如何種樹營造更多棲地讓動物使用,其固碳能力高得多。

今年冬天氣溫、雨量偏正常 估1~3個寒流凍台

 2021/11/27 05:30

〔記者鄭瑋奇/台北報導〕十一月台灣已感受到涼意,對於十二月至明年二月的冬季天氣預估,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呂國臣昨日表示,今年反聖嬰發展可能性較高,預估約有八個至十二個冷氣團、一至三個寒流影響台灣,雨量正常至偏少。

反聖嬰發展持續到明年春天

呂國臣表示,海面上溫度會影響大氣環流,去年此時反聖嬰已相當明顯,今年太平洋東側海水溫度較低,台灣附近海面溫度較高,這是反聖嬰特徵,從機率預測圖來看,目前反聖嬰發展機率幾乎是百分之百,並會持續到明年春天。

從反聖嬰年案例統計分析,台灣冬季氣溫偏低、西半部雨量偏少,但反聖嬰年連續發生時相關氣溫、雨量訊號較弱,對台灣的影響差異性大。

氣象局︰十二月偏冷機會較大

呂國臣說,從動力模式預測來看,今年十二月至明年二月台灣氣溫正常、雨量正常至偏少,逐月來看,十二月台灣屬於接近偏冷核心的邊邊,明年一月至二月訊號減弱,十二月偏冷機會較大,明年一月至二月為氣候正常值;降雨情況來看,正常到偏少機會較大。

台灣地區冬季平均氣溫的氣候正常值,北部約十六度至十八.九度、中部十六.六度至十九.三度、南部十九.三度至廿一.七度、東部十七.九度至廿.二度。今年冬天氣溫預估接近正常值。

冬季單月累積雨量的氣候正常值為北部五十八.九毫米至一七九.三毫米、中部十二.二毫米至六十一.二毫米、南部一.五毫米至十七.五毫米、東部四十一.三毫米至九十五.四毫米。

冰天雪地龐然大物!空巴A340首次降落在南極

 2021/11/27 09:21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航空公司Hi Fly的空中巴士A340客機,近日從南非開普敦運送物資飛往南極,龐然大物就這樣降落在冰天雪地的跑道上,這是空巴A340首次完成南極航班。

《CNN》報導,Hi Fly此次飛行是受南極旅行公司White Desert所託,將物資送往狼牙(Wolf's Fang)探險營地,機長由副總裁米爾普里(Carlos Mirpuri)擔任,單趟航程約需5至5個半小時左右,飛行距離達4630公里。



狼牙營地旁的藍冰跑道(藍冰為冰川上的特殊現象,相對較堅硬)被指定為C級起降道,這代表當地條件相當惡劣,只有極為專業的機組人員才能執行任務。米爾普里指出,這條3000公尺長的跑道經過特殊設備處理後,提供了足夠的煞車摩擦力。

據了解,澳洲探險家威爾金斯(George Hubert Wilkins)於1928年完成歷史上首次記載的南極飛行,他當時駕駛洛克希德織女型單翼機從南極海南設得蘭群島的迪塞普遜島起飛。時至今日,南極已有50條起降道,但尚未設置任何真正意義上的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