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交宏都拉斯】宏都拉斯聲明「台灣是中國領土」 外交部宣布斷交

 2023.03.26 

外交部長吳釗燮今宣布與宏都拉斯斷交。(翻攝自外交部YouTube)

宏都拉斯日前宣布有與中共建交計畫,打算斬斷與我國80餘年建交歷史,更派出外交部長雷依納(Eduardo Enrique Reina)赴中國商討建交事宜,而傳出宏都拉斯因認為我國不願給予百億高額金援才轉頭對岸懷抱,後我國也召回駐宏都拉斯大使張俊菲。25日,宏都拉斯外交部正式發表斷交聲明,更稱「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我國外交部今(26日)也正式宣布與宏都拉斯斷交。

宏都拉斯外交部於25日發布聲明稿,表示外交部奉總統指示與台灣斷交,更稱宏都拉斯認定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宏都拉斯已向台灣發出斷交通知,將不再與台灣有任何官方往來關係。

而我國外交部今上午9點30分也召開記者會,正式宣布與宏都拉斯斷交,外交部長吳釗燮表示,因溝通未果,為維護國家主權尊嚴,決定即日起終止和宏都拉斯的外交關係,撤離大使館和技術團、電力團等,也要求宏都拉斯關閉我國大使館。

吳釗燮稱,洪都拉斯總統卡蕬楚(Xiomara Castro)與其執政團隊一直對中國存有幻想,2021年宏國在其總統大選前就曾提出外交轉向,經我方努力後,在卡蕬楚上任初期,雙方關係曾一度平穩,但中國利誘不停歇,外交部雖對相關情資謹慎處理,但宏國索求數十億美元鉅額經濟援助,更將中國與我國提出的援助方案進行比價,無視與我國之傳統友誼及秉持誠意提出的援助方案,公開釋出錯誤訊息,造成我國政府的傷害。

吳釗燮指,多年來我國在宏都拉斯協助推動國家發展合作計畫,包醫衛、教育、能源、經貿、婦女平權等,在該國風災水患時也在第一時間幫助重建,技術團更執行多項農漁牧業和醫衛計畫,然卡蕬楚罔顧我國的協助與情誼,政府感痛心。

外交部也提醒,中國慣以華而不實的承諾利誘他國轉向,但多未履行承諾,反而導致該國陷入債務泥淖,外交部呼籲,認清中國說一套做一套的本質,也正告北京,壓縮我國外交空間的行為,不只傷害台灣人民感情,也使兩岸關係加速背向而行。

最後,吳釗燮強調,中華民國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戶不隸屬,這是事實也是現狀,我國不會屈服中國威權壓力和脅迫,會堅守自由民主的價值,積極聯絡友邦和理念相近的國家,共同致力維護區域和平穩定,爭取應有國際地位。

截至目前,中華民國共有13個邦交國,包括中美洲2國(貝里斯、瓜地馬拉)、加勒比海4國(海地、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和太平洋4國(馬紹爾群島、諾魯、帛琉、吐瓦魯),以及南美洲1國(巴拉圭)、非洲1國(史瓦帝尼)、歐洲1國(梵蒂岡)。

曾文水庫「底部黃沙露出」!超乾現況曝光網嚇壞

 民視新聞網

生活中心/陳冠宇報導

南台灣水情吃緊,主要水庫集水區將近600天沒有降下大雨,導致河川流量、蓄水量大幅下降,從台灣水庫即時水情網站中,能看到截至今(22)日,曾文水庫蓄水量僅剩11.2%,也有民眾分享曾文水庫的現況照,底部大片泥沙直接露出,讓網友們驚呼連連。

曾文水庫蓄水量掉到11.2%,引來外界高度關注,有民眾在臉書社團「爆廢公社二館」分享照片,感嘆「南部缺水,到現場才發現真的很嚴重」,照片中能看到,曾文水庫底部泥沙直接露了出來,顯見水庫缺水狀況有多嚴峻,照片PO出後,網友們紛紛留言「拜託快下雨吧」、「乾到像城牆一樣」、「南部都沒下雨呀」、「一直沒下雨,颱風也不進來,不缺水才奇怪吧!」。

蓄水量剩11.2%!曾文水庫「底部黃沙露出」超乾現況網看呆
南部水情吃緊,曾文水庫蓄水量僅剩11.2%。(圖/翻攝台灣水庫即時水情網站)

針對水情吃緊現況,氣象局長鄭明典將今年水情與2021年做比較,點出中部水庫情況好一點,南部主要水庫幾乎一樣,坦言「有2021的經驗,感覺可以處理,但是會非常、非常緊張」,也呼籲民眾一起節約用水。

蓄水量剩11.2%!曾文水庫「底部黃沙露出」超乾現況網看呆
曾文水庫底部泥沙露出,照片曝光後引來網友熱議。(圖/翻攝爆廢公社二館臉書)

陸軍八軍團配合中央抗旱政策,15日起也在曾文水庫展開清淤作業,每天投入70多名官兵跟機具,希望在汛期之前,5月中旬達成清淤20萬立方公尺的目標,將以54工兵群為主力,整預計動員140員、推土機等10項37部機具裝備,分梯每天投入70多人,即使假日也不停工,希望讓水庫恢復更多蓄水空間。

蓄水量剩11.2%!曾文水庫「底部黃沙露出」超乾現況網看呆
陸軍八軍團配合中央抗旱政策展開清淤作業。(圖/民視資料照)

他拍黑琵30年記錄生態奇蹟:想向世界證明台灣人很善良

 【文・鄭郁萌】 商業周刊

「撓坏撓坏飛啊飛,飛來府城王城西,飛到七股曾文溪,撓坏愛來咱土地。撓坏來自遙遠地,飛來寶島好做夥,停佇塭墘佮溪底,歇睏過冬食魚蝦,等到明年3、4月,補充體力通飛回……。」

這是台南七股一帶的童謠。撓是攪拌、坏是湯匙,「撓坏」(台語,音la poe)是居民對黑面琵鷺的稱呼,形容這種鳥像湯匙般的長喙,左右搖擺在水面撈食的模樣,因為姿態優雅,又被稱為「黑面舞者」,是瀕臨絕種鳥類,全球僅6千多隻。

優雅的黑面舞者全球最愛的度冬地,就是台灣,每年超過6成會飛來台灣。近30年來,牠們從全球不到300隻,增至20倍。好客的台灣人,怎麼款待這群冬季嬌客?

3月底即將上映的紀錄片《守護黑面琵鷺》,是生態攝影導演梁皆得歷時30年、走訪多國拍攝的作品,記錄著一群台灣人守護黑面琵鷺的故事。

這個故事是從「黑琵先生」說起,這是生態界對攝影家王徵吉的暱稱,或也稱他Mr. Happy。他滿頭白髮,配上因長年在戶外拍黑面琵鷺所曬出的黝黑皮膚,襯得總是大笑的他,牙齒分外潔白。

但是Mr. Happy追黑琵的故事,卻一點都不Happy。

一件黑琵槍擊案契機
他要撕台灣「死亡島」標籤

1992年底,台南七股發生槍擊事件,3隻黑面琵鷺倒臥血泊,兩隻被發現時已死亡、一隻被送到台北市立動物園後不久也身亡。

是誰開的槍?沒人知道。但當時濱南工業區開發案正沸沸揚揚,包括燁隆與東帝士集團分別提出「鋼鐵城」與「七輕石化煉油廠」等計畫,卻與當地人士建議設立的黑琵保護區衝突,推測是有心人士打算開槍嚇走這群擋人財路的鳥,卻意外打中。

3隻無辜的保育類動物被槍殺喪命,加上台灣當時正深陷走私野生動物、屠殺海豚、買賣犀牛角與老虎骨等事件陰影,一時世界輿論譁然。國際保育團體的廣告中,一部電視流出鮮血,螢幕上寫著的Taiwan轉變成Diewan,把台灣形容成「死亡之島」。

「其實這不是我的線,但因為我是南部唯一擁有大砲(超長焦距望遠鏡頭)的攝影記者,就被派去。」當時王徵吉是《中華日報》台南市的攝影記者,他追著新聞、心底很沉重:「黑琵當時全世界不到300隻,來阮(台語,我們)台灣做客,我們台灣人明明很好客,竟然有人這麼狠心!」

他一方面沒辦法理解,台灣人明明不愁吃穿,為什麼會這麼野蠻?另一方面,他很想向世界證明,台灣人其實很善良。

「我不想讓台灣染上血色,我只是一個攝影,沒辦法做什麼,但是可以透過鏡頭,去證明這些事情。」他說。

他想拍更多黑面琵鷺、讓台灣人了解這種鳥的珍貴之處,或許就不會再戕害牠;若是記錄下更多牠們在台灣的生活點滴,讓世界知道,牠們在台灣時有多開心,或許就再也不會有這種悲劇發生。

47歲中年辭職專心追黑琵
遠赴非洲竟遇車禍喪妻

那時他47歲,一不做二不休,乾脆辭了記者工作、關掉正興盛、有6個攝影棚的婚紗店副業,開始認真拍黑面琵鷺。

但是,悲劇卻發生在他身上。1994年,太太陪他去南非拍攝非洲琵鷺,前往保護區途中,他開車貼近山壁、車輛爆胎釀成車禍,同車的妻子與朋友母親彈出車外,當場死亡。

最愛攝影的他,難過得整整一年完全沒有辦法碰觸相機,心底只有無盡懊悔。「我為什麼要拍黑琵!我太太跟我結婚25年,一天福都沒享過,如果我不會攝影、如果我沒有帶她去非洲拍琵鷺,她是不是現在還在⋯⋯?」

孩子看著父親終日憂鬱、唉聲嘆氣,勸他:「媽媽是希望你拍黑琵,才陪你去的。」這句話打醒他,他狠狠哭了一回,並且決定,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

妻子的一週年忌日,王徵吉重回南非的車禍現場,他喃喃祝禱,跟天上的妻子說:「我要重新出發了,要把那次沒有拍到的琵鷺拍回去,妳在天上要保佑我,謝謝妳一直陪我。」那次拍攝出奇的順利,彷彿妻子在天上讚許他。

他從此再也不懷疑自己走的路,一面拍、一面參與各種保護行動。1996年,他第一次舉辦黑面琵鷺攝影展,像個傳道士,帶著影像,從台灣頭走到台灣尾展覽、演講,將這群嬌客的身影跟生態,傳達給更多台灣人知道。

同時,許多像王徵吉這樣的人,默默到處奔走,推動台南七股成立國際黑面琵鷺保育中心,保護棲地、進行生態研究,也設置導覽與巡邏員,透過導覽活動將保育觀念帶入民間。

「黑面琵鷺是保護傘物種。牠們在的地方,表示魚類、水生植物、甲殼類⋯⋯都很好,濕地環境很穩定。保護牠們,就是保護其他水鳥和近海生物。」王徵吉說。

罹癌仍放不下拍攝
「我每一天都很努力活著」

但是2002年冬季,台南七股發生黑面琵鷺集體肉毒桿菌中毒事件,他也加入搶救行動,跳進冬季冰冷的水中,將中毒的黑琵一隻隻抱上來送醫,一共抱了十幾隻。

「搶一秒鐘就救一條命,」他回憶,「那是天災,可能牠們吃到的魚啊蝦有些腐壞,就中毒了。」那年中毒身亡的黑面琵鷺有73隻,占來台的數量約八分之一。這也反映在棲地縮減下,候鳥密集聚在同一塊土地,任何危機來臨都可能造成嚴重後果。

但悲劇或許釀成轉機,促使台灣更重視黑面琵鷺的保育問題,不但舉行大型國際研討會,也促使農委會頒布應變措施,更使當地每年舉辦救援黑面琵鷺的防護演練。

2012年,他罹患大腸癌3期,但因為約好了帶導演梁皆得去日本福岡拍黑面琵鷺紀錄片,他隱瞞劇組、硬把手術時間延後。等到導演知道時,已經是動完手術後的夏季。

「他扛很重的攝影器材,拍到黑琵時笑咪咪的,完全看不出來生病啊。」梁皆得說起這事很錯愕,語氣充滿抱歉跟無奈。但王徵吉不以為意的露出招牌笑容:「唉呀,我工作還沒做完,老天不會叫我回去的啦。」

因為拍黑琵,讓他有跟病魔戰鬥的無盡力量,年近八旬的他,現在仍可一手扛起7公斤的大砲,也練就一身預測黑面琵鷺行為的奇技。有人想拍在台度冬的黑面琵鷺,只要問他到哪裡拍,通常都能預測奇準。

「黑面琵鷺所有棲地我都去過了,就差俄羅斯。」但因為疫情、俄烏戰爭,拍攝行程不斷延後,「我等了5年都沒辦法飛去,所以我每一天都很努力活著,一定要等到拍到那天!」他說。

黑琵從全球不到300隻,到現在全球的6千隻以上;台灣從「生態殺手」到黑面琵鷺最愛的第2個家,每年有超過6成來台度冬。這是學者、繪本作家、賞鳥人、基層公務員、養殖業者等無數個王徵吉般的小人物努力至今的成果。

「人家形容一個好地方叫做『鳥語花香』、一個壞地方是『鳥不生蛋』,」他問:「你希望台灣是哪一種?」

※更多精彩文章,詳見《商業周刊》1844期。

新北海洋造林復育逾1700株珊瑚 卯澳灣成美麗珊瑚苗圃

海洋資源復育園區內珊瑚農場內精心養殖的珊瑚。圖/新北市漁業處提供

海洋資源復育園區內珊瑚農場內精心養殖的珊瑚。圖/新北市漁業處提供 游明煌/新北即時報導

明天植樹節,新北市在東北角卯澳灣進行「海洋造林珊瑚復育」計畫,在新北市府漁業處與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及各路志工與企業的攜手努力下,4年完成復育1725株珊瑚,並移植500株珊瑚至卯澳灣周邊海域,將海灣打造成美麗的珊瑚苗圃。

新北市政府為推動珊瑚復育,與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所長識名信也教授合作,自108年開始,每年在新北市海洋資源復育園區內的海底養殖池種植約450株珊瑚株,養殖到適合移植的體型時,再移植到海域。

從去年開始,團隊在卯澳灣海域調查6個珊瑚移植地點,依據珊瑚移植操作可行性、適合珊瑚生長的海水深度3到10公尺、海底地形與地質堅硬程度、海底沈澱物的多寡、海流強弱與大型藻類生長程度等項目,評估後選定3處適合進行珊瑚移植的地點,去年移植500株珊瑚至卯澳灣週邊海域,今年也將持續規畫及進行珊瑚移植。

去年夏天在海洋資源復育園區辦理珊瑚移植工作坊課程,招募25名具潛水證且對海洋與珊瑚復育有興趣的夥伴,課程結束後許多志工夥伴持續協助種植珊瑚、照顧與維護。

也有遠雄人壽等企業投入,率領志工來海洋資源復育園區,學習珊瑚相關知識及參與種植珊瑚,去年除了漁業處及海洋大學團隊復育500株,遠雄人壽加碼復育約200株於園區海底養殖池,這些珊瑚未來也將由漁業處及海洋大學團隊陸續規劃移植到卯澳灣。

新北市漁業處表示,藉由珊瑚移植與復育的行動,能恢復海洋生產力與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提供各式的海洋生物庇護、攝食與生殖的場所。目前已將新北市海洋資源復育園區,打造成珊瑚的復育基地,後續將繼續把復育後強壯且健康的珊瑚,移植至卯澳灣天然海域的珊瑚苗圃。

珊瑚移植團隊在珊瑚移植後陸續照顧珊瑚。圖/新北市漁業處提供
珊瑚移植團隊在珊瑚移植後陸續照顧珊瑚。圖/新北市漁業處提供

氣接何處? 三接與藻礁的爭議|能源轉型轉到哪系列報導02

2021年12月08日公視記者 陳佳利、于立平、陳添寶、柯金源、賴冠丞

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為什麼會落腳在桃園藻礁海岸呢?從一開始選址到環評審查,都充滿著種種爭議。

話當年觀塘工業區開發史

時間先回到1990年代,當時政府為了滿足未來電力需求,計畫在桃園大潭興建燃氣電廠,而東帝士集團看中了,長達25年4000億元的天然氣供氣商機,於是和中華開發等企業,共同成立東鼎液化瓦斯公司,以低價買下大潭電廠的鄰近海岸,取得桃園觀塘工業區以及工業專用港的開發權,打算就近從港口供氣給電廠。

在環評審查過程中,環評委員質疑當地有珊瑚礁存在,環保署要求補充調查,台大海洋所戴昌鳳教授與科博館副研究員王士偉進行初步研究,才發現預定地上,有獨特的藻礁地景。但是學術界還來不及做更完整的調查,開發計畫在1999年有條件通過環評,2001年5月開始動工。

2001年5月28日觀塘工業區暨工業港開工儀式。
2001年5月28日觀塘工業區暨工業港開工儀式。

然而大潭電廠的天然氣供氣合約,最後由中油得標,東鼎公司財務也出現狀況,2004年填海造陸工程停擺,中油考量到成本等因素,改從台中港第二接收站,延伸管線供氣給大潭電廠。

揭開藻礁身世之謎

另一方面,學術界調查發現,台灣的北海岸、東部海岸和墾丁,雖有零星藻礁分布,唯獨桃園藻礁綿延長達27公里,是台灣面積最大、最完整的藻礁生態地景。根據王士偉博士所做的定年資料,桃園藻礁大約是從7600年前開始發育,由殼狀珊瑚藻慢慢堆疊而成,在藻礁的前緣仍有許多殼狀珊瑚藻持續生長,維持著生產力。

2001年桃園大潭藻礁。
2001年桃園大潭藻礁。

2001年王士偉博士接受採訪時表示,初步觀察,珊瑚藻的生長可能是間斷性的,夏季被沙覆蓋,冬季海浪帶走漂沙,珊瑚藻就會繼續生長。而他就台灣有藻礁分布的區域,初步歸納出周遭地形及海洋環境的共通點:一是有河流的注入、二是背風面有沙丘、第三是面海的迎風面,沒有任何屏障,不過哪個環境因子是重要關鍵,還需要更多的研究。

▶看當年影音 《王士偉分析藻礁身世》

殼狀珊瑚藻以平均十年一公分的速度,慢慢累積成藻礁,結構就像千層派一樣。多孔隙的環境,孕育豐富的魚蝦蟹貝,曾經是當地居民的天然冰箱,也是海洋生物的育嬰房。

2002年當地居民利用農閒時間前來桃園藻礁捕撈漁獲,補貼家用。
2002年當地居民利用農閒時間前來桃園藻礁捕撈漁獲,補貼家用。

2014年,國民黨政府執政時期,決定由中油來執行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計畫,2016年,新政府上台,延續之前政策,中油以22.8億元併購東鼎公司,計畫在大潭興建,中間的移轉過程,曾經引發質疑。

時任立委的黃偉哲曾質詢中油,收購東鼎價格過高,且前兩任經濟部長皆是東鼎相關投資企業的董事,需檢討利益迴避問題。藻礁公投推動聯盟召集人暨公投領銜人潘忠政直言,中油購買東鼎公司股權,因牽涉到國民黨的關係企業中華開發公司,應該要由不當黨產委員會進行調查,確認交易過程的合法性。

為何三接選址在觀塘

不過中油公司表示,選址在大潭,主要考慮的是時間因素。天然氣事業部執行長李皇章說:「觀塘工業區已經通過環評,填海造地2.5公頃,我們可以立即用這塊地來興建儲槽。」

經濟部曾文生次長也表示,當時台電與中油都評估過,選址地點都是觀塘接收站,因為時間最快,而且接收站就在大潭電廠旁邊,距離最近,減少輸送的風險與成本。

2017年6月,三接進入環差審查,當時工業區範圍232公頃,填海造地範圍77.2公頃,規劃興建九座儲槽,第一階段儲量300萬噸,因為會填埋大潭藻礁,引發保育團體強烈抗議。

桃園藻礁北段鄰近工業區,受廢水污染而生態狀況差,桃園最南端的藻礁,在保育團體的努力之下,2014年成立觀新野生動物保護區,潘忠政表示,從2015年起,保育團體不斷請願,進一步將大潭藻礁提報為自然地景,也申請劃設野生動物保護區、自然保留區和一級海岸保護區,但中央機關與地方政府一直推託。

大潭藻礁生態豐富 

大潭藻礁原本礁體完整,發育良好,因為台電興建進出水口工程,被切分為G1、G2及G3三區。G3區的藻礁,因突堤效應被沙掩埋,在環差審查過程中,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在大潭藻礁的G1、G2,發現有一級保育類動物柴山多杯孔珊瑚。另外,蟹類研究學者劉烘昌到現場調查後驚嘆,藻礁潮間帶比恆春半島的珊瑚礁更寬廣,動物密度比恆春半島潮間帶要高很多,在台灣很少看到這麼豐富的潮間帶。他說:「目前最迫切是要投入更多研究,最重要是在還沒有了解清楚之前,絕對不能夠貿然填掉、摧毀掉。」

一級保育類動物柴山多杯孔珊瑚。
一級保育類動物柴山多杯孔珊瑚。

愈來愈多研究人員投入調查,大潭藻礁的生態樣貌才慢慢被發掘,陸續紀錄到19種新種的殼狀珊瑚藻,以及世界新種的桃園紅足軟珊瑚等物種,生物多樣性豐富。陳昭倫表示大潭藻礁是目前藻礁生態系中狀況最好的,未來北段75%受工業污染的藻礁要想恢復生機,仰賴大潭藻礁生態資源去補充種原。他更進一步強調,這種能生活在亞熱帶地區、以藻類建礁的生態系,全世界只有桃園海岸才有,大潭藻礁是生物往南到澎湖、往北到日本的重要中繼站。

中油提迴避替代方案縮減開發面積

隨著新事證陸續出爐,2018年1月,中油提出迴避替代方案,工業區的開發面積縮減為37公頃,不過專案小組認為,雖然沒有直接填埋藻礁,但港灣開發將改變藻礁、珊瑚礁等生態環境,在7月的專案小組會議上,決定將本案退回目的事業主管機關。

之後中油再提出迴避替代修正方案,工業區開發面積縮減為23公頃,並將九座儲槽減少到兩座。當時的中油公司董事長戴謙在會議中說,「中油已經退到沒有地方可以退,也許你們覺得可以另找地方,但是實際上很多事情都有歷史共業。」

當時的環評委員鄭明修分析,迴避替代修正方案是避重就輕,工業港並沒有縮小,還是跟原來的規劃一樣大,港口如果做下去會改變當地水流,台灣的自然海岸又將消失。

保育團體呼籲政府應重新選址,用現有的港口做為替代方案,以確保自然海岸零損失。學者也認為當地的天候與地理條件不佳,建議尋找更適合的地點。

根據1994年的操船模擬報告顯示,該區位於東北季風影響的範圍,每年11月至隔年3月,氣象與海象條件不佳,天氣條件較大部分現有接收站為劣。

資料來源:第十六屆海洋工程研討會《北部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操船模擬》
資料來源:第十六屆海洋工程研討會《北部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操船模擬》

以永安接收站為例,只要風速大於每秒12米,天然氣船就不能進港,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莊秉潔教授分析,在觀塘,冬季連續風速大於每秒12米的天數,長達27天。他在2017年受訪時說明,「觀塘正好是在台灣北邊突出來這一塊,跟中國福建距離短,當它太狹窄時,風速就突然變大了,觀塘正好就是在風變大之處,尤其是冬天,可能有好幾個月,天然氣船都不太容易進出,以港口來說,反而台北港是北部的福地。」

民間提台北港 林口港及其他方案可能性

中油公司董事長戴謙在2018年的環評會議上曾說,三接改到台北港需要18年。2021年中油公司發言人張瑞宗則說,台北港要11年,到2032年才能夠蓋得起來,時程上來不及。

曾任環評委員的鄭明修質疑中油對遷移到台北港的時程,一下子說18年,一下子說11年。他曾在2018年9月26日的環評延續會議上,公開顧問公司所提的替代方案建議,包括台北港第四期填土區N14、南碼頭S9、第一貨櫃中心N9等區域都適合。還有距離觀塘更近的林口港,由於已經具備卸煤碼頭,只需要改裝碼頭、新增儲氣槽與管線即可。台北港或林口港都只需要四到五年,另外,鄭明修委員也提出FSRU浮動式天然氣接收站作為選項。

關於台北港的提案,當天台灣港務公司基隆分公司總工程司王錦榮說明,N14是化油儲運中心,土地不夠,而南碼頭S9,世紀鋼鐵已經承租開始建廠,第一貨櫃中心的N9已經BOT,又靠近航道,台北港既有的場域都不適合。

中油則回應林口港位於飛機航道下方,接收站排氣作業會造成飛機疑慮,且不屬於工業港範圍,飛安審查及確認港口定位的時間至少需13年,而FSRU不具備儲槽功能,海象不佳時需暫停作業,非長期穩定的供氣方式。

爭議尚未釐清,當時行政院長賴清德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秉持縮小開發面積、迴避藻礁兩大原則,力拼環評過關,環保署又在兩周內,密集的舉辦三次審查會議,引發環評受政治干預的疑慮,在歷經五位環評委員退席抗議,兩次流會,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請辭,2018年10月8日,最後在官派委員占多數的情況下,以7比2表決通過,也埋下社會對立的火種。

▶延伸看專題 《藻礁總決戰》

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遷離桃園大潭藻礁成案

2021.3.18 第三接收站遷離桃園大潭藻礁公投連署書送至中選會。

民間團體批評,程序上有嚴重瑕疵,尤其當時農委會委託中研院進行的藻礁生態調查,到2018年12月底才完成,調查報告還沒出爐,環評就過關。他們主張,政府應舉辦具有法律效力的聽證會,對生態影響及替代方案進行充分討論,才能釐清爭議,不過期待落空,因此發起公投連署。潘忠政說,「各種管道都去努力了,開了130場記者會,打了八個行政訴訟,沒有辦法,最後只好走上公投之路。」

3月18日,70萬3504份連署書,送達中選會。環境法律人協會理事長張譽尹強調,之前無論是依照文化資產保存法,提出自然地景審議,或是依照野生動物保護法,申請野生動物保護區審議,政府皆不理,互踢皮球,最糟糕的是環評程序,「短短的幾個月內從退回變成通過,沒有辦法充分釐清事實爭點,埋下了用公投這樣的法定程序來解決爭端的遠因。」

經濟部外推方案 生態影響無共識

藻礁公投成案形成強大民意壓力。5月,經濟部再提出「外推方案」,強調已經努力做到藻礁保護最大化。防波堤外推至離岸1.2公里,原本21公頃的外海填區取消,供氣時間延後兩年半,經費增加150億元。曾文生次長說明:「防波堤已經退到外海,離開藻礁的範圍,棧橋等等設施會通過,影響海床面積不超過2%。」

政府積極表達外推方案已將藻礁保護最大化。
政府積極表達外推方案已將藻礁保護最大化。

台灣蠻野心足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律師回應,政府說影響2%但不能這樣算,被圍在裡面的水域都是被影響的,另外還有突堤效應,會影響前後五倍的距離,外推方案影響的範圍是擴大的。

學者認為再外推案雖然迴避潮間帶藻礁,但港口工程對於整體海岸環境的衝擊仍然不能忽視。陳昭倫研究員強調,「大潭藻礁G1、G2會被關在裡面,全世界沒有一個港口,裡面還有一塊區域是要做保育的。藻礁生態系同時跟外海的生態系、沙泥土或水層的生態系,不管潮間帶或是亞潮帶都有很強的交互作用,才會有藻礁生態系的產生。」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陳昭倫認為外推方案仍影響藻礁生態。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陳昭倫認為外推方案仍影響藻礁生態。

中油公司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處副處長黃志堅回應,目前是以棧橋連接陸地與離岸港區,棧橋是開放式的、水流暢通,沿岸流是東北西南向,不會阻斷海洋生物與海洋幼生的傳播,因為牠們是隨著潮流走。

雖然棧橋鏤空,但防波堤是實體的,防波堤對水流漂沙的影響,是否會衝擊藻礁生態系,引發爭議。曾文生次長說明,委託成大進行的水工模擬研究結果,G1、G2區會因為做了防波堤,水流的流速將會增快,減少漂沙淤積,淤沙清況將會比沒有建港前來得好。

陳昭倫研究員反駁:「藻礁需要沙,到底需要多少沙,目前還不知道,外推案港口開口增大,增加水流,把沙子帶走是否會讓藻礁比較好,這很難說,因為模擬的條件可以被改變,真實的狀況,蓋下去以後就完全沒辦法回頭。」

黃志堅副處長則回應,這是離岸堤,沒有突堤效應,水流可以正常流動,漂沙不會進來之後不出去,水流流速略有增加,不是24小時增加,是在主要的漲退潮的時候略為增加。

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系榮譽講座教授邱文彥則質疑,實體的防波堤會造成一個半封閉的狀況,讓港內靜穩度增加,但是泥沙沉積會因此更加明顯,極有可能是細沙漂走,粗顆粒留下來,長期來看對藻礁生態的影響會是什麼?仍待觀察。

觀塘港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探討

另一個爭點,是觀塘港的使用效率與安全性。2006年,台中港的安全操船標準設在每秒12米,2019年調整為每秒15米,外推案依循的是台中港的新標準。

律師蔡雅瀅說,大家批評觀塘這裡波高大,潮差大,風速強,政府居然在2019年把標準改變成風速每秒15公尺,波高2.5公尺。

曾經參與觀塘港操船模擬的資深引水人侯中南表示,安全標準是由數個學術單位與中油共同研議,累積大量的實際操船數據與嚴謹的模擬實驗才定下的,以每秒15米的標準,成功率很高。莊秉潔教授在2021年5月受訪時說:「引水人認為15米/秒沒有問題,觀塘港可操作天數就多了很多,最大的好處是觀塘港是直進直出,不像台中港要繞進來。」

三接興建在減煤時程的角色

10月12日,外推方案送環保署進行環差審查,各種環境影響還有待環評審查釐清,目前三接的工程進行1/3,其中一座儲槽完成80%。經濟部強調,如果公投通過決定三接遷址,減煤期程會大幅延後,若要再新設一座接收站來供氣給大潭電廠,評估要再耗11年。

對三接選址曾提出質疑的學者和環保人士,考量到外推方案可能減輕對生態的影響,以及減煤、降空污的急迫性,決定表態支持。環境律師詹順貴說:「三接跟藻礁涉及的範圍,不只是藻礁生態保育,同時肩負能源轉型中,非核、減煤、降空污的多元議題,還涉及不同區域的在地居民需求,都必須要去兼顧。」

支持的學者認為,三接遷址影響到大潭機組的發電量,必須要靠燃煤電廠彌補,可能影響中南部燃煤機組除役時程。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表示,原來期待興達二部機組都能除役,可能會只有一部機組可以,同時希望中火五部機組都能轉作備用,這時候可能只有三部機組能夠轉為備用,會有這樣的連帶影響。

莊秉潔教授說:「減煤對台中、雲林、高雄有非常大的重要性,現在離2025年只剩不到四年,一個天然氣儲槽就要蓋四年,考量現實因素,如果回到2018年還是覺得應該蓋在台北港,現在沒辦法,空污、非核的問題,時間已經到來。」

▶延伸看專題 《興達電廠脫胎記》

民間期待高雄興達電廠老舊機組盡速除役,減少空污排放。
民間期待高雄興達電廠老舊機組盡速除役,減少空污排放。

陷入爭議的天然氣接收站不只三接,台電公司正在推動的四接與五接,這兩項計畫都已經進入環評程序,四接牽涉到基隆外木山的珊瑚礁生態,五接的外擴防波堤又涉及白海豚的棲息。

保育團體在四接環評會議前夕,在環保署前吶喊,表達台電、中油兩家國營企業惡性競爭,各自興建天然氣接收站,導致自然海岸被迫犧牲的心聲,呼籲全面檢討接收站興建政策。

長期支持藻礁保育的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陳憲政表示,天然氣接收站,不是越多越好,缺乏整體規劃,競相興建天然氣接收站不是解決問題,反而製造更多問題,尤其天然氣只是橋接選項,到了2050年要達淨零碳排,恐怕有許多化石燃料設備將會閒置。蔡雅瀅則建議,擴大一接與二接的供氣量、三接與四接合併到台北港、使用具有儲氣槽跟氣化設施的浮動式天然氣接收站作為替代方案,或是擴大需量反應,做好能源管理來抵銷三接延後的影響。

持續發展高耗能 以氣減煤承諾能否達標?

另外也有民間團體提出質疑,政府一方面要以氣減煤,一方面高耗能產業持續擴增,用電大幅成長,以氣減煤的承諾,真的能達成嗎?

彰化縣醫療界聯盟理事長錢建文直言,只靠燃煤改燃氣,沒辦法解決中南部空氣污染,現在中南部的空氣品質不好,主要是因為石化產業跟鋼鐵產業。用天然氣來取代燃煤之後,這樣的產業還是製造大量污染,放任用電量繼續成長下去,等燃氣電廠蓋好,到時候會不會是燃煤加上燃氣的雙重污染?

長期守護彰化海岸的彰化環盟前理事長蔡嘉陽表示,台灣的能源要有一個天花板,因為台灣的土地有限,要在一個長遠的角度下,去限制台灣能源無限制的成長。

其實能源轉型和產業轉型是一體兩面,要解決電力問題,還是要回頭看看產業的用電狀況。

三接工程毀生計 漁民嗆中油補償「根本不夠」

 

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已動工,不過桃園中壢區漁會漁民認為三接外推工程讓他們生計受阻,雖原方案已給予過補償金,不過變外推後1艘漁船油料費1年初估至少要10萬元,歷經2次協調及1次出海抗議,今中油表示,給予延長工期2年9個月每艘船6萬補償,引漁民噓聲連連,雖現場立刻再提高至8萬元漁民仍不買單。

中油液化天然氣工程處長黃榮裕回應,關於補償金部分會再次做研議,並聘用漁會漁船當作警戒、交通船。至於三接營運後的相關補償規範涉及不同單位,會將意見帶回2個月內協調。

三接原工程方案中油已於施工期間給予6年每艘船12萬元補償,不過三接改外推方案後,永安漁港魚場、海流改變,漁民首當其衝,歷經2次協調會今再次開會約30多位漁民參與。中油今提出延長的工期2年9個月會給予每艘船6萬元補償,並持續租用漁會警戒、交通船1年各100艘。

不過中油提的補償金額漁民完全不能接受,張姓漁民激動表示,三接外推他必需航行到更遠的海域捕魚,初估1年出海天數的油費就需達10萬多元,3年6萬根本不足1年油錢,怒嗆漁民生全權就該被犧牲?其餘漁民也紛紛附和。

林姓漁民也說,接下來是吻仔魚捕魚祭,盼三接工作船能在規定的航道上行駛,別再發生漁網絞破事件。三接營運後與漁民間補償及航行等相關規範也需釐清,避免衝突不斷。

今討論過程中場面一度緊張,立委黃世杰、議員陳睿生親自到場及立委魯明哲、呂玉玲也派員參與協調,黃世杰說,施工期間的補償需再多跟漁民溝通,至於營運後的事宜,希望2個月內能有規畫協調,他也會持續協助。

黃榮裕表示,對於漁民的意見都有正面回應,關於補償金提高至8萬元後,漁民仍不能接受,將會再回去研議並跟漁會再做討論,也會督促廠商在規定航道上航行。工程可能造成的港口淤積問題,施工廠商也將會於施工期間協助浚挖清淤,確保漁民安全。

關於營運後漁民提的訴求因牽涉到其餘單位,黃榮裕說,這次將意見帶回並於2個月內開會協調,承諾漁民在施工期間會做好敦親睦鄰工作。

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已動工,不過中壢區漁會漁民認為訴求為解決,今再召開第3次協調會仍未達成共識。記者翁唯真/攝影
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已動工,不過中壢區漁會漁民認為訴求為解決,今再召開第3次協調會仍未達成共識。記者翁唯真/攝影
漁民三接中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