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開齋節返鄉人潮、消費下降 政府推經濟激勵措施

 

印尼下週迎來開齋節,各地已出現返鄉人潮,但數據顯示,今年返鄉人次及開齋節前夕的消費支出皆呈下降趨勢。學者分析,因長期通貨緊縮、貨幣貶值、金價飆升及股市低迷導致購買力減弱。

印尼31日將迎來開齋節,假期從31日起至4月7日,許多人已陸續從首都雅加達返鄉。但根據交通部預測,今年開齋節返鄉人次為1億4648萬,與去年預測的1億9360萬相比,減少24%。去年共有2億4200萬人次返鄉。


另外,印尼工商總會(KADIN)預測,開齋節期間的資金流通將達到131.97兆印尼盾(約新台幣2636億元),低於去年的157.3兆印尼盾,顯示民眾消費支出比去年減少。

雅加達環球報(Jakarta Globe)今天報導,加札馬達大學(UGM)經濟學者尤迪斯塔拉(Yudistira Hendra Permana)將消費支出下降歸因於購買力減弱,並解釋這是由於長期通貨緊縮、貨幣貶值、金價飆升及股市低迷所致。

尤迪斯塔拉表示,這些趨勢顯示印尼經濟正面臨壓力。

印尼股市3月18日一度暴跌7.1%,創下2011年來最大單日跌幅,並觸發COVID-19疫情以來首次熔斷機制。另外,印尼盾最近持續走貶,25日一度下跌至1美元兌換1萬6641印尼盾,是1998年6月以來最低價位。

報導指出,購買力減弱也反映在消費者信心指數(CCI)上,該指數從1月的127.2點下降至2月的126.4點。

家庭消費是印尼的經濟支柱,也是經濟成長的主要來源,對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有很大的貢獻。去年家庭消費對經濟貢獻超過50%。

尤迪斯塔拉警告,需求減少恐嚴重影響中小企業,並說:「若中小企業受打擊,其連鎖反應會非常廣泛」。他建議印尼民眾要聰明地管理財務,但別採取極端的儲蓄措施,因為這可能會進一步減緩經濟活動。

印尼經濟與法律研究中心(CELIOS)執行主任比馬(Bhima Yudhistira)則指出,今年開齋節的慶祝活動將不如往年熱鬧,他表示,「製造業的大規模裁員,削弱了企業盈利和工人收入,抑制了消費支出」。

印尼「輿觀」(YouGov)2月15日公布的調查顯示,2012名18歲以上的受訪者中,有58%的人計劃將開齋節獎金存起來。

不同於學者對經濟前景感到悲觀,印尼政府樂觀認為齋戒月和開齋節將支撐今年第一季的經濟成長。

印尼經濟統籌部長艾朗嘉(Airlangga Hartarto)今天表示,開齋節通常會因消費增加而促進經濟發展,政府希望藉此推動第一季的經濟成長。

為此,當局推出各種激勵措施,如機票和公路費用給予折扣、減免電費,以及針對部分行業免稅等。

艾朗嘉說,希望透過這些計畫維持消費支出並穩定經濟。

整理包/高樓全毀、重創百年王宮…緬甸8.2強震 災情、泰緬旅遊影響一次看

 

緬甸中部於當地時間28日中午發生芮氏規模8.2的強震,震央鄰近該國第二大城瓦城,強震結束12分鐘後,又發生規模6.4的餘震。就連泰國、中國大陸雲南都能感受到地震的威力。據緬甸軍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台灣時間29日13點,此次強震已造成1002人遇難、2376人受傷,另有30人下落不明。

此次強震震央位於緬甸實皆市(Sagaing)西北方約16公里處,深度僅10公里,約12分鐘後,實皆南方約18公里處再發生規模6.4餘震,震源深度同為10公里。強震後,軍政府宣布,緬甸中部大部分地區,包括人口約150萬的瓦城(曼德勒)、首都奈比多等6地進入緊急狀態,並罕見向國際求援,印度、法國、美國等多國已表明將盡快提供援助。

緬甸強震待援 死傷難估算 製表/國際中心
緬甸強震待援 死傷難估算 製表/國際中心

該強震不只緬甸當地有感,就連千里之外的泰國曼谷、中國大陸雲南都有災情,馬來西亞氣象局也表示,包括檳城等多個州均感受餘震威力。泰國曼谷一棟興建中的大樓因強震倒塌,CNN引述曼谷副市長Tavida Kamolvej指出,曼谷至少10人死亡,另有16人傷,101人失蹤。

倫敦大學學院地球物理與氣候災害名譽教授Bill McGuire直言,緬甸建築物的品質很可能不足以承受此次程度的搖晃,預計傷亡人數將大幅上升,並補充說,地震發生在南北走向的實皆斷層(Sagaing Fault),靠近人口密集區域。

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也對此發布紅色預警,估緬甸總死亡人數恐超過1萬人,稱可能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大面積破壞,災害可能波及範圍廣泛。


加薩戰爭看不到盡頭 巴勒斯坦人示威怒嗆哈瑪斯

以色列23日對加薩地區再次發動攻勢,圖為巴勒斯坦人逃離拉法市抵達加沙汗尤尼斯(Khan Younis)。美聯社

以色列23日對加薩地區再次發動攻勢,圖為巴勒斯坦人逃離拉法市抵達加沙汗尤尼斯(Khan Younis)。美聯社 

數千名巴勒斯坦人今天在加薩北部怒吼,高呼反哈瑪斯口號,為以哈2023年10月7日在加薩爆發戰爭以來,當地針對這個武裝組織發動規模最大的一場示威遊行。

以色列上星期打破與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Hamas)維持近兩個月的休戰狀態,重新在加薩走廊(Gaza Strip)發動猛烈的砲火攻勢。


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現場記者的估計,今天有約數千名巴勒斯坦民眾在加薩北部城市貝特拉希亞(Beit Lahia)街頭遊行,高呼「看在老天爺的份上,哈瑪斯走吧」、「哈瑪斯是恐怖分子」以及「我們要戰爭結束」等口號。

1則在社群媒體上分享的訊息,顯然號召民眾今天在加薩各地展開9場反哈瑪斯示威行動,主辦單位表示,「我們的聲音必須傳達至所有出賣我們鮮血的間諜」的耳裡。

這條訊息還說,「讓他們聽見諸位的聲音,讓他們知道加薩並非默不作聲,讓他們知道有一群人不接受被消滅」的命運。

CNN無法核實這條訊息的原始來源。

不願意透露姓氏、僅說自己名叫瑪迪(Majdi)的抗議民眾告訴法新社說:「大家都累了。」他說:「如果哈瑪斯釋出加薩大權是解決方案,哈瑪斯為何不交出大權、保護民眾?」

根據加薩衛生當局的統計數據,以哈2023年10月在加薩爆發戰爭以來,截至本月23日當地死亡人數已破5萬大關。

哈瑪斯在2006年巴勒斯坦選舉中大勝,接著與巴勒斯坦自治政府骨幹法塔組織(Fatah)爆發短暫內戰,並於2007年起取得加薩走廊控制權。

緬甸7.7世紀強震!日產與本田泰國廠暫時停工 泰股暫停交易

緬甸28日下午發生世紀強震,泰國曼谷也感受到強震的威力,一棟摩天大樓應聲倒塌。 彭博資訊

緬甸28日下午發生世紀強震,泰國曼谷也感受到強震的威力,一棟摩天大樓應聲倒塌。 彭博資訊 

緬甸28日下午發生世紀強震,從泰國到越南等鄰近國家都感受到強震的威力。泰國證券交易所暫停了當日下午的所有交易活動。另外日媒也報導,日產本田位於泰國的工廠都已暫時停工。

據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初步資料,緬甸28日下午發生芮氏規模7.7強震,震央深度僅10公里,離緬甸第二大城曼德勒市約17.2公里,曼德勒市約有150萬人口。


彭博資訊報導,這是緬甸一世紀以來所遭遇最強烈地震,就全球而言則是2023年以來最強烈的地震。USGS表示,同一地區隨後發生了第二次地震,震級6.4級。

連泰國首都曼谷都感到強烈搖晃。路透報導,緬甸強震發生後,泰國證券交易所在官網上宣布立即暫停所有交易活動,「此次影響所有市場,包括泰國股市、另類投資市場(MAI)和泰國期貨交易所(TFEX)今(28)日下午的交易時段」。

曼谷市政廳在地震後也宣布為災區,由曼谷市長負責協調救災工作。

曼谷一幢摩天大樓倒塌,泰國國家緊急醫學研究所稱,至少有一人死亡,數十名工人從摩天大樓的廢墟中獲救。

路透引述新華社報導,與緬甸接壤的雲南省西南部也有強烈震感,但所幸目前尚未傳出人員傷亡。

彭博資訊報導,在曼谷的目擊者稱,地震持續了1分鐘以上,人們紛紛逃往戶外。在河內,數百人從高層建築中衝出。Hai Ba Trung地區的人說感覺到了兩次搖晃。

恐數千人罹難…緬甸7.7強震屬「大規模災難」美示警1300萬人受影響

 

 緬甸稍早發生芮氏規模7.7的強震,震央位於中部曼德勒附近的實皆(Sagaing)西北16公里,坐落於首都奈比多以北約100公里區域,地震深度僅約10公里。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示警,緬甸這次強震屬大規模災難,可能有多達1300萬人受到「強烈」甚至「嚴重」的震動影響,恐有數千人罹難。

USGS顯示,這場強震之後約12分鐘,實皆南方約18公里處又發生規模6.4地震,震源深度同為10公里。


泰國首都曼谷洽圖洽(Chatuchak)區一棟正在興建的高樓更因地震而倒塌,BNO News引述泰媒消息指出,至少43人失蹤,美國CNN則報導稱另有7人受傷。CNN還報導,連接實皆和和附近阿瓦地區(Ava)的一座橋梁坍塌,橋梁有部分沉入伊洛瓦底江。

示威民眾挺政敵 土耳其總統譴責

  江昱蓁

土耳其反對黨總統候選人、伊斯坦堡前市長伊瑪莫魯十九日因貪腐調查被捕,引發該國十多年來最嚴重的示威抗議。隨著抗議邁入第六天,土國總統厄多安廿四日說,針對伊瑪莫魯入獄的抗議已變成「暴力運動」,反對黨該為受傷的警察與財產損失負責。

路透報導,儘管土國許多城市已禁止街頭集會,但廿四日晚上土國各地仍上演示威,共數十萬人參加,反對黨共和人民黨領袖歐澤呼籲民眾持續抗議,群眾稱警察以辣椒噴劑、催淚瓦斯和橡膠子彈對付他們。法新社指出,抗議已蔓延至土國八十一省中的五十五省。

厄多安在首都安卡拉舉行內閣會議後發表談話,表示共和人民黨應停止「挑釁」。厄多安說,過去幾天的事件顯示共和人民黨不適合管理地方市政府,遑論管理國家。

稍早,土國內政部長耶里卡亞指控部分抗議者在街頭「製造恐怖」,威脅國家安全,他說,過去五天的抗議共有一千一百卅三人被捕,一百廿三名警察受傷。

伊瑪莫魯因貪腐和恐怖主義調查被捕並解除市長職務。他否認犯罪,稱這些罪名都是政治追殺。

外界普遍認為,伊瑪莫魯是唯一有能力挑戰厄多安的政治人物。厄多安掌權已逾廿年。

共和人民黨廿三日舉行黨內初選,伊瑪莫魯獲正式提名為二○二八年總統候選人。初選除了允許一百七十萬黨員投票,還開放黨外民眾參加,吸引一千五百萬人投票。

伊瑪莫魯被捕引發國際社會譴責,德國稱「完全不能接受」,歐洲理事會呼籲土國允許民眾自由抗議,並憂心武力鎮壓違反比例原則;土國股票、債劵及貨幣也暴跌,伊斯坦堡證劵交易指數上周跌幅達百分之十六點六,創下二○○八年金融危機以來最慘紀錄,央行則透過拋售外匯與及其他穩定措施進行干預。

分析師預測,土國將面臨長期政治動盪。風險顧問公司特尼歐情報顧問公司總裁皮可利表示,「事件的發展難以預測。厄多安總統的政治議程對土耳其經濟前景造成嚴重傷害」。

美俄官員沙烏地談判俄烏停火 聚焦黑海與能源設施停火

 陳玟穎 2025年03月24日

在美國和烏克蘭官員於23日晚間在沙烏地阿拉伯會面,討論俄烏戰爭部分停火後,緊接著,美國官員又馬不停蹄地於24日與俄羅斯官員會談,華府希望在該會談中先促成黑海停火協議,為俄烏戰爭更廣泛的停火協議鋪路。

 

路透社報導,美國官員與俄羅斯官員24日在沙烏地阿拉伯進行會談。白宮表示,這次會談的目標是希望能達成黑海海域的停火協議,讓船隻可以自由通行,但其實黑海海域在近幾個月並沒有發生激烈的軍事行動。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培斯科夫(Dmitry Peskov)表示,「這主要是為了航行安全。」同時也指出,2022年談成的一項黑海航運協議並沒有落實對莫斯科的承諾。


培斯科夫所提到的黑海協議最初是在2022年7月由聯合國和土耳其協調促成,讓烏克蘭能夠安全地從3個黑海港口出口穀物和其他食品。同時,聯合國也和俄羅斯簽署另一份備忘錄,承諾要協助解決俄國農產品和肥料出口到全球市場時所遇到的障礙。但到了2023年7月,俄羅斯宣布退出這項黑海協議,普丁當時表示,俄方退出的部分原因是受西方制裁,使得俄羅斯的農產品難以順利銷往海外。

 

半島電視台報導,此外,這次會談的協議也延續上周的進展,當時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同意美國總統川普提出的建議,暫停攻擊能源基礎設施30天,然而,俄烏雙方隨後仍通報有攻擊持續發生。克里姆林宮被問及俄國是否會繼續這項承諾時,培斯科夫表示,「到目前為止,普丁還沒有下達其他命令。」

 

消息人士透露,美方代表團由白宮國家安全會議(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高級主任匹克(Andrew Peek)和國務院高級官員安東(Michael Anton)領導。俄方將由前外交官、現任聯邦院(Federation Council)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卡拉辛(Grigory Karasin),以及聯邦安全局(Federal Security Service)局長顧問貝塞達(Sergei Beseda)作為代表。

 

卡拉辛表示,談判正「以有創意的方式」進行,且美俄代表團「能理解彼此的立場」。

 

英國《衛報》報導,雖然在23日已經與美方進行會談,但烏克蘭代表團仍留在沙烏地阿拉伯,準備在美俄會談後,繼續與美國官員討論更多關於俄烏戰爭停火的議題。

越南首季3.7萬人出國工作 台灣居第2大就業市場

 

越南官方數據顯示,今年第1季超過3.7萬名越南勞工出國工作,其中日本為最大就業市場,吸引約1.9萬名越南勞工;台灣為第2大雇主國,吸引約1.1萬名越南勞工。

越南人民報(Nhan Dan)報導,越南內政部海外勞工管理局指出,今年前3個月共有3萬7027名越南勞工出國工作,達成越南2025年全年計畫的28.4%,其中女性越南勞工有7061人、占19%。


日本是越南勞工最大的海外就業市場,共有1萬8931人前往日本;台灣則是第2大雇主國,共有1萬1076人去台灣工作;韓國排名第3,吸引4141名越南勞工。

日本、台灣與韓國一直是越南勞工出國工作的主要目的地,與此同時,越南也積極開拓其他的國外就業市場。越南前鋒報(Tien Phong)報導,歐洲就被越南視為極具潛力的重點市場。

根據報導,越南今年1月已和芬蘭簽署派遣越南專家、技術工人、季節性勞工前往芬蘭的合作備忘錄(MOU),接下來也將爭取和波蘭、希臘、德國簽署相關合作。

報導指出,越南近年來每年都向海外輸出約16萬名勞工,目前約有70萬名越南勞工在40個國家和地區從事30多種職業,每年可為越南帶來35億至40億美元(新台幣約1158億元至1323億元)的僑匯。

目前越南共有505個企業單位從事向海外派遣越南勞工的服務。報導表示,部分在海外工作的越南勞工未能充分遵守勞動紀律,包括日本與韓國都有類似情況,官方將指導企業仔細選工與落實培訓。

2034世足賽確定由沙烏地阿拉伯舉辦 遭批「體育洗白」人權爭議

  鄭惟仁 吳其昌 / 編譯

國際足總11日宣布,2030年和2034年兩屆世界盃足球賽主辦國;其中2030年由西班牙、葡萄牙和摩洛哥,3國共同承辦,還會在阿根廷、巴拉圭和烏拉圭舉辦其中3場賽事,致敬世足賽百年歷史。至於2034年則由沙烏地阿拉伯主辦,讓世界盃相隔10多年重返波斯灣,不過也引來人權團體批評,恐重演2022年卡達世界盃的各種人權爭議。

國際足總主席英凡提諾宣布,「2030年世足賽主辦國是摩洛哥、葡萄牙和西班牙。」

國際足總11日舉辦特別大會,公布2030年世界盃主辦國,而且為了致敬百年歷史,還會在南美洲的阿根廷、巴拉圭和烏拉圭,舉辦其中的3場比賽。

此外,2034年世界盃將由沙烏地阿拉伯主辦,也讓2022卡達舉辦世足賽後後,相隔10多年重返波斯灣。

不過這兩屆賽事都遭到批評,有環保人士認為在三大洲舉辦世足賽,會因為額外的旅行增加碳排放,人權團體也批評沙烏地的人權紀錄,FIFA主席則為這些批評緩頰。

英凡提諾說:「當然,我們意識到批評與恐懼,我完全相信主辦國能解決這個過程中的所有問題,並舉辦滿足世界期望的世界盃。」

根據沙烏地提交的申辦計畫,將使用15座場館,其中新建8座,還要建設基礎交通設施,新增17.5萬個酒店房間;他們還表示,會在勞動法規框架下聘僱勞工,但有人權團體認為,這並不足以保護中東普遍大量使用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外籍勞工。

沙烏地人權主義人士艾哈世洛表示,「旅客來到沙烏地受到泡泡模式保護,他們將獲得所有自由與權利,賽事後就離開沙烏地,但這裡的居民依然沒有任何保障。」

沙烏地因為過去的人權記錄遭受大量批評,並曾反駁「體育洗白」的指控;這是涉及國家透過舉辦大型國際賽事事,來提高聲譽的作法。

沙國王儲沙爾曼更曾表示,不在乎被這樣形容,只要能增加1%GDP就好。

不過今年稍早,申辦沙國世界盃的負責人指出,沙國近年來人權有大幅進步,而且是從2016年開始,並非為世界盃而改變。

桃園前瞻治水 審計處:汙染不減反增

 

 桃園市河川多數長期處於嚴重汙染程度,2017年起爭取前瞻預算辦理「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河川汙染不減反增,去年嚴重汙染河川長度比前年多0.32公里,中度汙染長度更多6.3公里,審計處質疑缺乏成效;環保局表示,在人口、事業量體大增下,汙染已算控制,未大幅惡化,汙染較嚴重的老街溪與南崁溪現有水質淨化設施,未來將擴大追蹤事業廢水排放狀況。

審計處指出,桃園環保局爭取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特別預算辦「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截至去年底共核定10項計畫,總經費達5億6347萬,由中央補助3億9442萬,地方自籌1億6904萬。


但據環境部統計,桃園市南崁溪、老街溪、社子溪、福興溪的嚴重汙染河川總長度去年為5.18公里,比前年4.86公里多出一些;而中度汙染河川總長度67.66公里,也比前年多6.3公里。

審計處表示,除了前瞻經費補助,市府也獲環境部補助興建南崁溪與東門溪氨氮削減設施,改善河川氨氮汙染,但環保局河川水質監測資料顯示,桃園河川多數長期處於嚴重汙染程度,今年1至3月汙染指數也比去年同期嚴重,凸顯相關計畫未達預期效益。

環保局水保科長朱健瑋說,桃園近年工商產業發展快速,人口數及事業家數大增,加重水質汙染。南崁溪因測站上游水源來自生活汙水及事業廢水,導致流域氨氮濃度偏高,但汙染都獲控制,長年觀察並未大幅惡化。

朱健瑋表示,為改善南崁溪水質,市府推動氨氮削減工程,今年5月底開始試運轉,6、7月測站氨氮濃度分別為3.71mg/L及4.76mg/L,與去年平均11.46mg/L比明顯改善。針對全市河川,市府也推動重金屬總量管制區、訂定放流水標準等政策,汙染熱區也有水質感測器與AI水色辨識系統,加速排除異常汙染源,未來整體監控排放水情況可達全市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