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濱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地跨【 赤道 】兩側,全境山地、高原、盆地相間,海上散布著大、小島群。
(一) 地形
1. 中美洲:由【 墨西哥 】高原、丘陵起伏的【 中美 】地峽及散布於【 加勒比 】海、大西洋之間的【 西印度 】群島組成。
2. 南美洲
(1) 西部:【 安地斯 】山脈縱貫。
(2) 東部:高原、盆地為主,【 巴西 】高原和【 亞馬孫 】盆地面積廣大,平原散布於沿海地區。
3. 中南美洲西部地處板塊交界,火山活動、地震頻繁。
(二) 氣候:熱帶、溫帶、高地三大類型。
類 型
|
分 布
|
熱帶【 雨林 】氣候
|
亞馬孫盆地
|
赤道為中線
南北對稱
|
熱帶【 莽原 】氣候
|
巴西高原
|
熱帶沙漠氣候
|
1【 墨西哥 】北部
2【 秘魯 】、【 智利 】北部沿海
|
溫帶【 地中海型 】氣候
|
南回歸線至40°S
|
安地斯山西南沿海
|
溫帶【 海洋 】性氣候
|
40°S以南
|
夏雨型暖溫帶氣候
|
20°S~40°S沿海
|
安地斯山以東
|
溫帶【 草原 】和【 沙漠 】氣候
|
1內陸地區
240°S以南沿海
|
高地氣候
|
1墨西哥高原西南側
2【 安地斯 】山脈
|
|
(三) 水文
1. 中美洲
(1) 陸地狹小,難以形成廣闊水系。
(2) 巴拿馬運河:溝通【 太平 】洋與【 大西 】洋的海運交通,是重要國際航道。
2. 南美洲:【 亞馬孫 】河的流域面積居全球之冠,流量豐沛,富水力資源。
二、人文特色
(一) 文化背景:文化多元融合。
1. 印第安人建立的古文明
(1 )中美洲:【 馬雅 】文明與【 阿茲提克 】文明。
(2) 南美洲:秘魯 安地斯山脈的【 印加 】文明。
2. 十六世紀後淪為【 西班牙 】、【 葡萄牙 】殖民地,除【 巴西 】使用葡萄牙語外,大多通用西班牙語,且信奉【 天主 】教,故中南美洲又稱拉丁美洲。
3 歐人殖民後,自【 非洲 】引進大量勞工,帶來了非裔血統。
(二) 人口與都市
● 因自然環境和殖民經濟影響,人口集中於【 低緯高地 】或【 沿海港口 】。
1. 自然環境:低緯地區氣候酷熱,較為【 涼爽 】的高地或山間盆地人口聚集,如【 墨西哥 】城、拉巴斯、波哥大等。
2. 殖民經濟:為了輸出農、礦原料,交通便利的港口都市快速發展,如巴西的【 里約熱內盧 】、阿根廷的【 布宜諾斯艾利斯 】。
3. 城鄉差距明顯:大量人口集中都市,都市規模龐大,都市化程度【 高 】,但就業機會與公共基礎設施不足,形成貧民窟,都市問題嚴重。
(三) 經濟發展
1. 傳統產業:以輸出【 農 】、【 礦 】原料為主。
(1) 熱帶栽培業:殖民時期,歐洲資本家投入大量的資金與技術,利用當地廉價的勞力,在低緯地區大規模種植單一作物,如【 古巴 】的菸草、瓜地馬拉的香蕉、巴西的【 咖啡 】等。
(2) 商業化的農牧業:中緯度的草原氣候區,如阿根廷的【 小麥 】和【
肉品 】。
(3) 礦產輸出: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如墨西哥的【 白銀 】、巴西的【 鐵 】礦,而墨西哥、巴西、委內瑞拉、厄瓜多也是重要【 石油 】輸出國。
(4) 影響:過度依賴農、礦產品出口,因此工業化遲緩,經濟發展不穩定。
(5) 經濟和社會問題:殖民時期以來,土地長期集中在少數統治者和資本家手中,【 貧富 】差距明顯。
2. 產業轉型
● 為減少對國際市場的依賴,有些國家開始實施進口替代的策略,發展勞力密集型的工業。
● 近年新興的工業國,如墨西哥、巴西,更積極發展技術與資本密集的產業。
(1) 墨西哥:以美國為主要貿易夥伴。
1 主要經濟來源:【 石油 】與天然氣的輸出,工業生產與加工效益。
2 加入【 北美自由貿易 】區:以【 勞力 】充足且低廉的優勢,加上免除關稅的優惠,吸引許多美國企業到墨西哥邊境設廠。
(2) 巴西:與俄羅斯、印度、中國並稱「金磚四國」。
1 早期以發展【 熱帶栽培 】業及【 畜牧 】業為主,近年以廉價而優質的【 人力 】資源吸引眾多跨國企業投資。
2 人口與產業集中於沿海地區,如里約熱內盧、聖保羅。
3 巴西高原的開發:為平衡區域發展,促進經濟成長,政府大力推動全國交通網絡建設,首都遷至【 巴西利亞 】,以加速高原地區的開發。
4 也曾獎勵民間開發【 亞馬孫河 】流域,導致雨林生態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