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冊氣候單元補充資料~強烈冷氣團發威 北台灣濕冷到跨年

強烈冷氣團發威 北台灣濕冷到跨年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18-12-29 11:20
中央氣象局表示,今(29)日持續受大陸冷氣團影響,北部及東半部雲量偏多,整天天氣濕冷,北台灣高溫僅15度,中南部則為多雲到晴的天氣,白天高溫可回升到22度至24度,日夜溫差較大。

氣象局指出,今日是這波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期間最冷的時候,北台灣清晨下探11、12度,中南部及花東地區低溫亦將降到13至16度,氣溫變化幅度大;天氣方面桃園以北及東半部有短暫雨,其中基隆北海岸、宜蘭地區及大台北山區降雨較連續,且雨勢較為明顯,也因為北部及東半部雲量偏多,整天天氣濕冷,北台灣高溫僅15度、花東地區18至19度,至於中南部則為多雲到晴的天氣,白天高溫約22度至24度,日夜溫差較大,提醒民眾做好保暖,並留意身邊心血管疾病患者、幼兒及年長者的健康狀況。

氣象局表示,週日清晨氣溫仍低,北部地區仍僅11度、其他地區也只有13到16度,白天起至下週二元旦雖冷空氣強度稍減,但南方雲系北移,在雲量偏多的狀況下溫度回升有限,感受仍然相當濕涼,北部及東半部降雨持續而且雨勢會更加明顯,尤其北台灣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中南部30日下半天起也陸續會有短暫雨出現,連假期間安排戶外活動建議攜帶雨具或準備雨天備案。

氣象局說,若溫度與水氣影響的時間有配合,3000公尺以上高山將不排除出現降雪,但這段時間東北風偏強、雨勢明顯、溫度又低,前往海邊、高山等空曠地區務必要做好保暖工作;整體來說,連假期間全台皆偏濕涼,而南方雲系北移影響的時段與程度尚存在不確定性,呼籲民眾留意最新預報資訊。

桃園閩南人文藝術新書發表 鄭文燦:盼發掘更多田野文化保存者

桃園閩南人文藝術新書發表 鄭文燦:盼發掘更多田野文化保存者

記者黃駿騏/桃園報導  2018-12-10 17:09
桃園市長鄭文燦10日上午前往桃園光影文化館,出席《咱的故事—2018桃園閩南人文藝術》新書發表會,鄭市長表示,桃園在過去200至300年來,累積許多豐富的閩南生活經驗及文化傳統,從工藝、美食、建築、戲劇、音樂、文學等各層面累積傳統台灣民俗文化。這次邀請到24位文化達人呈現他們過去對台灣傳統文化的研究,跨出第一步,未來希望發掘更多田野文化保存者,讓大家看到屬於自己的文化,也對自身文化有更多的瞭解。

鄭文燦指出,廣義來說,《國家語言法》已通過,包括閩南語、客語、原住民族語言皆為國家語言的一部分。傳統上「北閩南客」是桃園人文地理的特色,演變至今,多元族群與文化正是桃園魅力所在,因此市府也已設有客家事務局、原住民族行政局,並自今年(107)年在文化局下設置閩南及民俗文化科,全方位推動閩南地區文化保存,也將研議設立文化園區的可行性,未來預算及人力皆會持續擴編。

桃園是客家文化的重鎮,更是客家文化第一庄,市府客家局在客家文化振興方面已累積相當經驗。客家文化館舍在3年內將達11個,包括龍潭客家文化館、永安漁業文化館、觀音崙坪地景公園客家工藝館、中壢大時鐘市場客家文創中心等,讓客家文化在桃園有更好傳承。

高一第一冊水文單元補充資料~桃園成立海岸巡護隊 保護4大生態亮點

2018-12-29 14:12聯合報 記者鄭國樑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天前往新屋區農博基地,為新成立的「海岸巡護隊」授旗。鄭文燦表示,桃園海岸線全長46公里,4大生態亮點包括觀新藻礁、許厝港國家級濕地、草漯沙丘及新屋石滬各有特色,他期許海岸巡護隊成立後能發揮加乘效果,共同守護桃園海岸生態。
鄭文燦指出,桃園剛升直轄市不久,許厝港就列入國家級濕地面積961公頃,過去很多非法占用的魚塭都將一一拆除,並努力進行環境復育,希望打造成為候鳥最愛棲息的溼地。
他說,草漯沙丘自老街溪至大堀溪出海口,總計約8.1公里,沙丘高度可達10至15公尺,寬約400至600公尺,將指定為地質公園做適當保護,讓大家能欣賞台灣版「撒哈啦沙漠」的獨特美景。新屋石滬則是台灣本島僅存的大型石滬群,用鵝卵石堆疊起來,利用漲退潮原理捕魚,也是客家地區傳統捕魚方式,希望能將客家傳統文化加以保留傳承。 
鄭文燦說,桃園沿海藻礁以大潭電廠為分界,以南劃設為觀新藻礁保護區,目前保護情況非常良好。為維護藻礁生態環境,環保局提列藻礁專案,積極處理重金屬汙染問題,包括率先實施南崁溪、黃墘溪總量管制,禁止設置新的印刷電路版廠,原有業者也必須減量,並祭出鐵腕政策。過去4年共開罰2億多元關廠41家次,目前海岸汙染情況已大幅改善。
至於大潭電廠以北區域,鄭文燦表示目前已經通過中央政府環評,中油必須提列保護計畫,如果有破壞環境的可能性必須停止開發,其餘區域則依據林務局生態調查報告,提列適當保護等級。另外市府也以1500萬元經費,將新屋永興垃圾掩埋場轉型為「藻礁生態環境教室」,即將完工啟用。 
  鄭文燦強調,桃園珍貴的海岸生態資源仰賴民間與政府一起守護。未來,觀音海水浴場遊客中心預定轉型為保育志工訓練中心,並設置海洋汙染應變指揮所;地景藝術節新屋區「蚵一哨所」則預計改建成小型石滬文化館;桃園農業博覽會明年辦完後,農博基地將轉型為可露營、舉辦音樂會等活動以及環境教育場所。至於鄰近農博基地的後湖溪,則將仿效台南四草綠色隧道,開放泛舟活動,吸引觀光人潮。

桃園市率全國之先成立海岸巡護(志工)隊,市長鄭文燦呼籲民間與政府一起守護海洋資源...
桃園市率全國之先成立海岸巡護(志工)隊,市長鄭文燦呼籲民間與政府一起守護海洋資源。圖/桃園市政府新聞處提供
海岸巡護隊志工在成立大會上誓言全心全力守護海岸。圖/桃園市政府新聞處提供
海岸巡護隊志工在成立大會上誓言全心全力守護海岸。圖/桃園市政府新聞處提供
鄭文燦為新成立的「海岸巡護隊」授旗。圖/桃園市政府新聞處提供
鄭文燦為新成立的「海岸巡護隊」授旗。圖/桃園市政府新聞處提供
鄭文燦為志工隊代表隊穿上背心,肯定志工們的付出。圖/桃園市政府新聞處提供
鄭文燦為志工隊代表隊穿上背心,肯定志工們的付出。圖/桃園市政府新聞處提供

高二第四冊南美洲補充資料~7千道裂縫!陸承建大壩成爛尾 這國慘背巨債

                                               又有國家在接受陸投資基礎建設後無力償還債務。由大陸出資承建的厄瓜多「科卡科多辛克萊大壩」一時被視為中南美加入大陸「一帶一路」計畫的象徵;如今傳出投入使用2年後,不但傳出已出現7648道裂縫,厄瓜多不但未能靠它脫貧,還因此背巨債,只能靠國內石油還款;諷刺的是,大壩啟用時,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還曾到當地參加慶祝活動。
「科卡科多辛克萊大壩」2016年啟用時,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右)還曾與厄瓜多總統科雷亞一同參加慶祝活動。(資料照片/新華社)
據《紐約時報》24日報導,「科卡科多辛克萊大壩」(Coca Codo Sinclair)原本希望能解決中南美小國厄瓜多能源需求,如今它卻成了令厄瓜多陷入腐敗之中,幾乎每個涉及大壩建設的官員都遭監禁或因賄賂指控被判刑,包括一名前副總統、一名前電力部部長。

而大壩工程技術品質不佳,除了興建過程曾導致13名工人喪生之外,由於鋼材品質不合格和大陸水電的焊接不當,大壩的機械設備目前已發現7648處裂縫,泥沙淤積也導致重要設備損壞;更糟的是,這座水力發電廠自啟用以來就無法滿載運轉,如今只能半負荷運行。當地居民更抱怨,政府先前承諾電價會下降,但如今根本沒變。
此外,除了大壩之外,厄國更向大陸貸款約190億美元用於建設大橋、高速公路、灌溉、學校、衛生診所和6座大壩。由於厄瓜多與大陸簽署的許多合約,都是以石油而非美元償付,為了解決鉅額債務,厄瓜多為了抽出足夠的石油償還債務,正在亞馬遜河流域進行更深層的鑽探,帶來更多濫砍濫伐的威脅,甚至削減了社會支出、汽油補貼,以及多家政府機構和超過1000個公共就業機會等。經濟學家預估厄瓜多經濟將慢慢衰退,引發眾怒。
事實上,該大壩興建之初就有地質學者警告,這座位於雷文塔多火山之下(Reventador)的大壩,只要一場地震就能對附近造成嚴重破壞,但由於當時但當時厄瓜多總統科雷亞(Rafael Correa)基於左派理念,誓言讓厄國擺脫西方與銀行機構影響,寧可選擇讓陸資填補外債缺口,並接受高利率貸款條件以及基礎建設需由大陸公司承建等條件。
對於現況,厄瓜多現任能源部長佩雷斯(Carlos Perez)表示,「大陸佔了厄瓜多的便宜」,「大陸的策略很明顯。他們要控制他國經濟」,「我們不會付錢的」。不過,分析人士表示,要擺脫大陸影響很困難,畢竟他們自己知道沒太多融資來源,「貸款上癮」的厄瓜多最終還是會會去敲大陸的門。
(中時電子

國二第四冊中國南部地方補充資料~香港「中國人認同度」4年新低

2018-12-28 23:57聯合報 記者羅印冲
港人對中國人身分認同 創四年以來新低。圖為銅鑼灣繁華商圈熙熙攘攘的人群。 (中通...
港人對中國人身分認同 創四年以來新低。圖為銅鑼灣繁華商圈熙熙攘攘的人群。 (中通社)
香港大學最新民調出爐,香港人對「中國人」認同度創下近四年來新低,甚至比「世界公民」認同度低,顯示香港主權轉移中國大陸廿多年後,多數香港人中共政權有很大疑慮,陸港關係「政經分離」情況依然嚴重。
港大學「民意研究計畫」月初訪問了逾千名巿民,以○至十分計算,巿民對「香港人」認同感為八點三四分;對「亞洲人」認同感為八點○七分;對「中華民族一份子」認同感為六點九八分;對「世界公民」認同感為六點八六分;對「中國人」認同感為六點五九分;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認同感只有五點九一分,排名最後。
若加入重要性評分,並以○至一百分的「身分認同指數」計算(指數愈高,感覺愈正面),巿民對「香港人」感覺仍然最強,有八十點八分,其次是「亞洲人」七十四點一分、「中華民族一份子」六十七點三分、「世界公民」六十五點六分、「中國人」六十二點四分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五十七點一分。
調查結果指出,上述六個認同指數中,「中國人」身分認同指數較上次調查(六點八九)出現顯著跌幅,也是自二○一四年十二月以來的新低。
「民意研究計畫」指出,如果按照一般研究方法把「香港人」和「中國人」的身分二元對立比較,則香港巿民中,無論是狹義或廣義地自稱為「香港人」的比率,都高於「中國人」。
在經濟發展方面,調查顯示,香港人對明年香港發展感到悲觀,樂觀值比去年大幅下跌卅七個百分點,至負廿七個百分點,創下二○○八年亞洲金融風暴以來新低。
調查也顯示,巿民對香港過去一年整體發展的滿意比率為百分之卅六,不滿比率為百分之卅七,不滿意度高於滿意度。此外,香港受訪者被要求在繁榮、廉潔、公平、自由、福利之間作出選擇時,最多人希望香港成為廉潔的社會,其次為公平的社會。
在各種社會議題上,百分之四十一市民最希望政府處理房屋問題,是一九九四年這項調查進行以來的新高;其次是經濟及醫療衛生問題,分別是百分之十二和十一。
至於涉及普選的政制問題,只有百分之六作出選擇。「民意研究計畫」方面分析,這次調查中,政制問題比率變化最大,由去年的百分之十五下跌九個百分點,至今年的百分之六。

高一第一冊氣候單元補充資料~2018年10大氣候災難 損失至少848億

2018-12-29 14:45世界日報 編譯中心╱
公益團體基督徒互援會27日公布的研究顯示,包括洪水、極端熱浪在內,2018年和氣候有關的最慘10件災難至少耗費848億美元。
這家英國救援組織指出,氣候變遷造成的極端氣候今年侵襲所有人口稠密的大陸,這警告我們必須展開緊急行動對抗全球暖化。專家表示,暖化的世界將造成炙熱的熱浪、更多極端的雨量、作物收成萎縮、更嚴重的水源短缺,帶來財物的損失、人類的苦難。
聯合國上個月表示,過去22年中,有20年的氣溫是歷年之最,其中2018年更有可能是有史以來第四熱的一年。
報告指出,2018年與氣候有關、造成損失最慘重的是佛羅倫斯颶風、麥可颶風,當它們襲擊美國、加勒比地區及中美洲部分地區,至少造成320億元的損害;美國也因野火肆虐,造成加州數十人死亡、上千房屋毀損,蒙受90億元損失。
報告提到,日本在夏天幾次被洪水襲擊,接著是秋天的燕子颱風,造成93億元損失。
報告也提及,歐洲的旱災、南印度的洪水、菲律賓和中國的山竹颱風都是2018年與氣候有關,損失最慘重的案例。

高二第三冊北美洲補充資料~英國薪資歧視 黑人、亞洲人比白人低薪

2018-12-29 12:55聯合晚報 編譯徐榆涵
英國五分之一的勞動者薪資低於全國基本工資,黑人和亞洲族群的薪水也較白人低。路透
英國五分之一的勞動者薪資低於全國基本工資,黑人和亞洲族群的薪水也較白人低。路透
英國衛報報導,英國五分之一的勞工薪資低於全國基本工資,其中黑人和亞洲族群比例最高。
青年與婦女信託基金會的研究顯示,年輕黑人最為嚴重,比例高達25%。該基金會表示,許多年輕人因為低薪面臨財務危機,而且債務纏身。
基金會執行長卡蘿.伊斯頓(Carole Easton)表示,「支付年輕人低於基本薪資不僅違法,且不道德,低薪使許多人無法負擔日常所需」。
根據另一份報告顯示,英國黑人男性大學畢業生的平均每小時收入比白人少4英鎊(約台幣156元)左右,引發外界對英國少數族裔勞工的薪酬差距感到擔憂。
決議基金會估計,過去10年間,英國境內黑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和孟加拉人與白人勞工的年收入總額差距達32億英鎊(約台幣1248億元)。
英國首相梅伊提議,大企業必須通報不同種族員工間的薪資差距。英國政府最近要求企業提供性別工資差距的數據。
決議基金會分析師席內漢(Kathleen Henehan)說:「2018年成功揭露和解決性別工資差後,我們需要對2019年的種族薪酬差距加強問責。」
英國智庫的研究發現,黑人男性大學畢業生的平均每小時工資,和同齡白人畢業生的差距為3.9英鎊(約台幣152元); 未接受大學教育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男性和白人的每小時工資差距為1.91英鎊(約台幣75元)。

高二第三冊北美洲補充資料~冬季風暴襲美 活牛期貨大漲

2018-12-29 02:01經濟日報 編譯黃淑玲
強烈冬季風暴27日侵襲美國中西部和東南部地區,阻撓牛隻運輸,刺激美國活牛期貨。 ...
強烈冬季風暴27日侵襲美國中西部和東南部地區,阻撓牛隻運輸,刺激美國活牛期貨。 美聯社
強烈冬季風暴27日侵襲美國中西部和東南部地區,預料惡劣天候28日仍會持續。這場風暴已擾亂上千班次的航班,打亂民眾的新年假期計畫,且暴風雪也阻撓牛隻運輸,刺激美國活牛期貨27日大漲,激起現貨市場牛隻價格也會走高的預期。
根據航班追蹤網站FlightAware所顯示的資料,在中西部的強風、大雪以及東南部的暴雨,已導致800多班次的航班取消,7,000多班次的航班延誤,讓想在新年假期搭機出遊的旅客叫苦連天。
目前這場冬季風暴已造成一人罹難、兩人受傷,其他災情還不明朗。
位於內布拉斯加、堪薩斯、奧克拉荷馬等州的牧場,把牛隻送往市場的運輸交通也因為大雪而受阻,因氣溫持續下滑可能傷害動物,也減慢體重增加的速度。這些地區的積雪有的深達25公分,最強陣風時速可達80公里,氣象預報機構警告通行將會有危險。
美國活牛期貨交易員說,這場風暴將推升牛隻現貨價格,本周牛肉業者購入牛隻時,可能就會需要為此多花錢。
根據路透與彭博資訊報價,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活牛2月期貨27日收盤上漲1%,報每磅1.2395美元,為2017年8月最高。
CME的1月幼牛(feeder cattle)1月期貨也漲0.6%,收每磅1.49美元,為11月27日以來新高。以連續線圖來看,交易量較清淡的活牛12月期貨價格,27日也漲到4月30日以來的最高點。
瘦豬期貨表現則是漲跌互見。交易最活絡的2月期貨小漲,收在每磅6.0575美元,其他合約則小跌。交易員正苦於因應美國豬肉供給過剩的困境,但明年可望大量出口到中國。
中國因非洲豬瘟問題肆虐,預料將由美國進口大批豬肉。

高一第一冊水文單元補充資料~東南亞建水壩發電 經濟風險弊大於利

                                            財經媒體CNBC報導,為了滿足不斷攀高的能源需求並提振經濟,寮國與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紛紛在湄公河興建水壩、發展水力發電。但此舉帶來的經濟損失更勝於好處,不但導致漁獲資源下降、土壤流失,更嚴重影響周遭區域民眾生計。
興建水壩經常會破壞生態系統,對於自然環境帶來傷害,更會衝擊當地經濟。此問題在東南亞更顯得迫切,因為這些國家計畫於2040年前在湄公河主流與支流建造約上百座水壩,其中包括11座大型水壩。
湄公河是世界第10大河流,沿途流經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越南與大陸等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內陸漁業。該河生物資源豐富多樣,僅次於亞馬遜河。據統計,湄公河貢獻全球約25%的淡水漁獲量,約6千萬人依賴此河維生,經濟產值驚人。
東南亞電力需求旺盛,而水力發電計畫往往能吸引到大筆資金投資,原因在於水壩用處相當多樣,除了發電外亦可用於儲備水源、灌溉作物與防洪。
但反對人士警告,興建水壩的缺點勝過好處。其一是水壩阻擋魚群無法返回上游產卵繁殖,最終導致漁獲大減。根據湄公河委員會(Mekong River Commission)4月報告預估,水力發電計畫將導致湄公河漁貨量下降4成。
其次,興建水壩導致沖刷至下游的淤泥減少,少了這些沉積物的養分,下游土壤肥沃度降低,可能導致農田收成大減並影響農夫收入。
而專家亦指出,少了沖積物的補充,河岸遭到侵蝕的速度加快,令沿岸居民家園與農田等土地面積迅速縮減。
此外,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缺乏縝密規劃與萬全準備,貿然興建水壩有其危險性。比方說,寮國上個月暴雨導致東南部湄公河水壩潰堤,災情慘重,不僅導致數千人無家可歸,更造成嚴重災損。

高一第一冊水文單元補充資料~一條河建百座水壩 湄公河生態浩劫

2018-08-24 00:39聯合報 記者李京倫
寮國電視台7月25日的畫面顯示,寮國水壩潰決,下游的村莊泡在濁水中。 (歐新社)
寮國電視台7月25日的畫面顯示,寮國水壩潰決,下游的村莊泡在濁水中。 (歐新社)
全世界忙著建水壩拚經濟,不過,環保人士警告,水壩帶來的風險可能超過好處。水壩往往會破壞水生態系統,使依賴河流、湖泊維生的居民承受收入減少的風險,這個問題在東南亞特別急迫,因為湄公河流域經濟價值極高,卻建起了許多水壩。
湄公河是世界第十大河流,也是世界最大內陸漁場,其生物多樣性僅次於亞馬遜河,經濟價值很高。湄公河水量占全球淡水量25%,有6000萬人靠著在湄公河裡捕魚、在河岸種植農作賺取收入。
不過,水力發電水壩正在使魚群減少、土壤肥力減退,可能會損害未來湄公河生態體系維繫生命的能力。根據湄公河流域各國政府的規劃藍圖,到2040年,湄公河主流會有11座水壩,支流水壩則將超過100座。各國政府希望在電力需求急遽上升之際,用水力發電賺取外匯。根據國際水力發電協會的資料,寮國去年1至9月出口的電力總值達9億7500萬美元(約台幣300億元)。
環保人士指出,水力發電恐怕弊大於利。湄公河有幾種魚會游到上游產卵,水壩與水庫卻會擋路,干擾了這些魚的生命周期。根據柬埔寨、寮國、泰國、越南組成的政府間組織「湄公河委員會」在4月發布的報告,湄公河的魚群料將因為水力發電工程而減少四成之多。
水壩還使流向下游的沉積物減少,沉積物卻能使土壤肥沃。專家指出,沒有沉積物,河岸將會後退,使河邊建物、農作物和基礎設施泡在水中。
保育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大湄公河計畫的水資源專家戈查特說:「沉積物向下游流動,對一條河的生態系統至關重要,如果你改變沉積物的流動,整條河就不一樣了。在1990年湄公河第一座水壩建成前,湄公河平均每年釋出1.6億噸沉積物,到2014年,沉積物少了一半以上。」
水壩還會導致三角洲沉降,使居民不得不遷徙。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水資源研究所跨國界水管理部門資深經理艾瑞克森說:「如果每年河流流向三角洲的沉積物變少,海洋對三角洲的侵蝕可能就會增加,可能導致三角洲土地流失。」

高一第一冊水文單元補充資料~中國在湄公河上游建水壩 漁民苦嘆:抓不到魚了..

中國地質專家在寮國和泰國邊境的湄公河上進行調查。(路透)
中國地質專家在寮國和泰國邊境的湄公河上進行調查。(路透)
2018-08-14 11:40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中國在湄公河上游興築水壩,對下游國家產生的不利影響逐漸浮現,英國《BBC》採訪當地漁民,他們感嘆自從水壩出現後,除了潮汐開始不規則變化,魚類資源也比以前少了很多;相關專家也提到,中國資助湄公河航運,也已破壞湄公河的生態系統。
    《BBC》採訪一名泰國漁民尼特旺(Prasit Intawong),他表示現在湄公河的魚少了很多,「自從中國在上游建造水壩以來,變化就出現了。潮汐開始不規則變化。通常在五月潮漲,同一時間,魚開始產卵。但現在我們不知道何時潮漲潮落。」
    他進一步指出,像他這樣的小村民,不知道能從水壩興建中獲得什麼,「如果為了船隻通行而打通岩石和急流,那麼魚也活不下去了,因為小島和洞穴是牠們居住的地方。」
    報導也提到,中國從10多年前開始有加強湄公河航運的想法,中緬邊境的岩石和小島已經拆除,拆除由中國資助,目前正處於第二階段,10多年來已慢慢對環境造成巨大改變。
    水生生物專家威特彥諾(Chawalit Wittayanond)認為,將岩石爆破對湄公河急流區的生態造成大影響,已影響了4月至5月的魚類繁殖季,其他植物、鳥類和水生動物也都受衝擊。
    受到當地居民抗議,爆破湄公河急流的計劃已放緩,專家認為,可能由於因與居民發生衝突,中國認為不值得投資水道改善工程。但泰國有環保人士擔心,水壩工程項目可能隨時重啟。

    高一第一冊氣候單元補充資料~聯合國示警:氣候變遷加劇阿拉伯地區衝突局勢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警告,氣候變遷將可能升高阿拉伯地區的衝突和貧困。外媒報導,該機構25日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氣候風險可能會影響阿拉伯地區的發展表現,例如嬰兒死亡率下降狀況和小學義務教育的普及。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阿拉伯國家區域事務主管穆拉德瓦巴(Mourad Wahba)說,過去十年間,旱災的「頻率和嚴重程度超出該地區數百年來的平均水準,導致飢荒和糧食危機,民眾失去生計和生命,數百萬人流離失所」。
    聯合國在報告中警告,這可能會影響該地區的和平狀態。「氣候變遷直接影響用水和糧食安全,正助長著武裝衝突。」開發計劃署報告的結論寫道。

    圖片來源:UNDP
    氣候變遷直接影響用水和糧食安全,正助長著武裝衝突。圖片來源:UNDP
    世界上最缺水的20個國家中,有14個在阿拉伯地區,該地區90%的地區位於乾燥、半乾燥和半濕潤氣候區中較乾燥的地區。
    2006年至2011年,索馬利亞經歷了很可能是氣候變遷造成的長期乾旱,導致400萬人流離失所。2006年至2010年敘利亞乾旱也可部分歸因於人類對氣候系統的干擾,20萬至30萬人從農業區大規模遷移到城市中心。
    中東和北非衝突升高導致全世界最大的難民潮和遷徙人口。
    「在中東和北非地區,安全和資源唇齒相依。動亂和政治不穩定的主要訴求是資源平等,包括水和電等能源。」約旦氣候變遷專家和環境保護主義者Safa Al'Jayoussi告訴媒體「氣候之家」(Climate Home)。
    「這些國家的政治領導人非常依賴化石燃料,擁抱所有化石燃料的不確定性,並且取消補貼而不給人們任何其他選項。在約旦,我們不斷走上街頭呼籲解決價格上漲問題,政府對於氣候變遷解決方案的未來效益視而不見。」Al'Jayoussi說。2018年07月30日

    高一第一冊水文單元補充資料~中東水資源爭奪戰 以色列「撲水」手法層出不窮

    戈蘭高地乃以色列及敘利亞之間具爭議的土地,自1967年起就由以色列實際掌控。(路透社)
    戈蘭高地乃以色列及敘利亞之間具爭議的土地,自1967年起就由以色列實際掌控。(路透社)
    全球水資源匱乏,相信不是甚麼新鮮事。據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的研究顯示,全球水資源最短缺的20個國家中,除了墨西哥、阿富汗、秘魯、東帝汶和澳洲外,其他15個國家皆位處中東及北非的沙漠地帶,可見該地區的燃眉之急。水資源短缺不但促使上述多國投放大量資源研發海水化淡技術,務求做到食水自主,同時亦引發了水資源爭奪戰,成為地緣政治和國家安全的延伸考量,情況一如以色列前總理拉賓(Yitzhak Rabin)評論該國在「六日戰爭」時吞併的土地所言:「以色列最大危機是與敘利亞談判時,失去對戈蘭高地(Golan Heights)水資源控制權」。
    戈蘭高地的爭奪戰 不止地緣政治般簡單? 
    早在1981年,以色列無視眾多阿拉伯國家反對,將在「六日戰爭」所吞併的敘利亞領土——戈蘭高地,納入其司法管轄區,及後更在該處興建「定居點」、釀酒廠,甚至滑雪勝地。雖說戈蘭高地的面積僅有1,800平方公里,但作為區內的戰略要塞,能作為以色列的緩衝帶。地理上,高地僅距離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50公里,同時亦能俯瞰黎巴嫩南部、以色列北部和敘利亞南部的大部分地區,故說是兵家必爭之地亦不為過。
    不過,除了上述的軍事考慮,高地同屬水資源爭奪戰的場地。須知,以色列自從立國後,一直面對水資源不足的發展掣肘,該國南部的每年平均降雨量更不足100毫米。雖說以色列早在廿年前已大力發展海水化淡技術,但供水自主還須依賴對高地的控制權。事實上,佔領了高地,某程度上亦等同於掌控了鄰近流域的命脈。由於高地連接約旦河流域及其西部支流,再加上提比里亞湖(Lake Tiberias)和南部的雅穆河(Yarmuk River),這使以色列能從多條河流中,蓄水到水庫供定居者使用,而1984年至今,以色列已消耗了超過26億加侖水
    現任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 )曾說,「國際社會終於意識到戈蘭高地將永遠屬於以色列」,更強調「無論在(敘利亞)邊境的另一端有甚麼事情,(高地的)邊界亦不會移動」。對以色列而言,高地的水資源好比黃金般珍貴,是因為該國有三分之一的用水、兩成半的葡萄酒產量和約三成多的蔬果,是來自原屬敘利亞的高地。因此,自佔領高地後,以色列就透過一系列的法規,獨佔蘊藏在該處的水資源。故即使擁有該處的土地開發權,亦不等同可以使用土地下的地下水,這使不少務農作業的阿拉伯人,不得不以高價向以色列的公司購入用水。
    10月26日,雨後,地上積水反映出巴勒斯坦示威者的身影。(Mohammed Salem/路透社)
    10月26日,雨後,地上積水反映出巴勒斯坦示威者的身影。(Mohammed Salem/路透社)
    敘利亞非唯一受害國 巴勒斯坦人更陷苦況
    可是,敘利亞並非唯一受水資源爭奪戰殃及的國家。以色列在水資源方面的霸權,更令被強佔土地的巴勒斯坦人的生活百上加斤。基本上,現時西岸近九成地下水的控制權已被收歸以色列政府手中,而以色列近60萬名定居者的用水量更是巴人的六倍(但巴人總人口卻遠超以色列);加沙走廊的情況更為惡劣,超過97%的地下水資源因嚴重鹽漬化而不適合家居使用,而聯合國更警告,2020年的加沙或會變得「無法居住」。
    自1967年佔領西岸後,以色列就設法以帶有歧視性質的「水資源共享協議」,阻止巴人建設基礎水利設施。 結果,成千上萬的巴人除了無法獲得足夠的食水供給生活,更要依賴由以色列當局提供的水資源。西岸的巴人若有意築建水利系統,項目須得到聯合供水委員會(以色列擁有單方面否決權)批准,在2010年巴勒斯坦於因制度歧視退出前,只有五成六的巴人項目獲得通過(以色列的項目批准率近100%)。更甚者,在加沙隔離區Area C的水利工程更要通過以色列民政局審查(成功率僅1.5%),而以色列在兩者的衝突中,更曾在毫無預警下,無故中斷了加沙走廊的食水供應,作為政治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