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四冊中南美洲補充資料~智利取消APEC峰會 重挫國際形象旅遊產業

2019-10-31 08:57中央社 布宜諾斯艾利斯30日

智利總統皮涅拉(Sebastian Pinera)。 歐新社
智利總統皮涅拉(Sebastian Pinera)。 歐新社
因示威抗議失控造成社會危機,智利取消舉辦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及Cop 25氣候變遷大會,不僅嚴重打擊智利國際形象,也重挫旅遊產業,估計損失2500萬美元。
智利總統皮涅拉(Sebastian Pinera)30日宣布取消預計於11月16至17日聖地牙哥舉辦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及12月2日至13日舉行的第25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 25)。
因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原預計在智利舉行APEC高峰會簽署首階段中美貿易協議,智利取消舉辦APEC高峰會,錯失創造國際經濟里程碑的重要機會。
當地旅遊業者指出,取消APEC高峰會及氣候變遷大會,嚴重波及當地旅遊產業及商業貿易。智利旅遊業聯合會(FEDETUR)執行副總裁寇尤姆堅(HelenKouyoumdjian)表示,當地旅遊餐飲業估計損失2500萬美元,但基於社會安全,尊重政府沉痛、負責的決定。
智利媒體報導,APEC高峰會原預計接待7,000名來自全球21個經濟體的代表團領袖,12月氣候變遷大會預計接待2萬5000人在聖地牙哥停留兩週。
智利外交部長黎貝拉(Teodoro Ribera)24日才表示,不會讓這些暴亂破壞年底舉辦的兩個國際大會,當時媒體即質疑智利目前處於嚴重社會暴動危機,根本無法如期舉辦,當時飯店業者即警告,示威抗議發生後,17日左右就已陸續接獲50%至60%取消住宿及相關活動,其中包括APEC代表團活動和訪問。
智利國家商會(CNC)主席梅洛羅(Manuel Melero)指出,示威抗議已對智利商業產業造成嚴重損害,抗議活動第3天起就有300多個超市遭到搶劫及火災等嚴重損害。
預計年底前於智利舉辦的國際賽事還包括11月23日在聖地牙哥舉行南美自由盃(Copa Libertadores)冠軍決賽,是南美重要足球賽事,將由阿根廷河床隊(River Plate)出戰巴西佛朗明哥隊(Flamengo),如今這項賽事能否如期舉行也引發外界高度懷疑,但智利政府30日確認這一項賽事可如期於聖地牙哥舉行。

沖繩人淚不止 世界遺產「首里城」正殿、北殿、南殿全燒毀成殘垣

2019-10-31聯合新聞網
國人最常去的日本景點沖繩,今傳出重大火災意外。位於那霸市的日本世界文化遺產首里城31日清晨發生大火,火勢延燒逾5小時,正殿、北殿和南殿全燒盡,火勢也蔓延到其他建築物,目前未傳出傷亡。
圖擷自琉球新報
圖擷自琉球新報
根據《琉球新報》報導,大火延燒猛烈,消防隊派出40輛消防車持續搶救中,一公里外都可以感受到火花煙塵,消防人員並呼籲臨近居民避難,仍在查明起火原因。附近居民表示,半夜應該無法輕易進入首里城正殿,到底為何起火感到非常驚訝。一名當地女性表示,首里城是世界絕景,「對我來說是理所當然的存在,太衝擊了無法停止掉淚。」
首里城從1429年到1879年間為琉球王國的主城,於2000年被登記為世界文化遺產,每年都有超過250萬以上的觀光客造訪,是造訪沖繩必去的觀光勝地。
圖擷自琉球新報
圖擷自琉球新報

高二第三冊西亞補充資料~「地表上最大規模的宗教活動」──如何「參與旅程」,完成一趟穆斯林「朝覲」(Hajj)?

近年來,「朝聖」一詞常用在生活中,出現許多被稱為「一生必朝聖的 XX」,以稱讚某個景點或美食。
對於穆斯林來說,一生必朝聖的不是美不勝收的絕美秘境,或是好吃到不行的街頭美食,而是麥加的大清真寺,也就是進行「朝覲」(Hajj)。

朝覲可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宗教活動之一,在擁有眾多伊斯蘭教信徒的土耳其,朝覲也是非常受歡迎的宗教活動,許多宗教信仰較虔誠的信徒,都會竭盡所能,在有生之年前往麥加朝聖一趟。而完成這趟朝聖之旅,可是要經過層層關卡呢!
歷史淵源:早在伊斯蘭建立以前,朝覲就已存在
圖/flickr@Al Jazeera English CC BY 2.0

朝覲是指到伊斯蘭教的聖地麥加(Mecca)進行一連串朝聖行程,也是列在伊斯蘭教義中的「五功」之一,五功包括禮拜、誦唸證言、施捨、齋戒和朝覲,是伊斯蘭教信仰者遵奉的核心。
朝覲在西元 7 世紀伊斯蘭教建立後,成為穆斯林相當重要的宗教活動,然而事實上,朝覲早在伊斯蘭教建立前的「蒙昧時期」就已經開始實施了。當時阿拉伯半島各地部落為多神信仰,每年會聚集到麥加的卡巴天房(Kaba)附近進行朝覲,依循先知亞伯拉罕(Ibrahim)和其子以實瑪利(Ismail)傳說中的經歷完成朝覲。
西元 630 年,穆罕默德帶領首批追隨他的穆斯林從麥地那到麥加朝覲,他將卡巴天房內原本供奉多尊多神信仰的神明移除、內部清空,獻給真主安拉,從此麥加的卡巴天房成為伊斯蘭教聖地,教義中對於朝覲的規範自此開始。依據伊斯蘭教義記載關於朝覲的規定,每一位健康和經濟狀況良好的穆斯林,在一生至少要朝覲一次。
朝覲的日期為伊斯蘭曆 12 月 8 日到 12 日。
朝覲前的準備
朝覲字面上的意思是「參與一個旅程」,可想而知朝覲不只是去卡巴天房走一趟而已,為期五天的朝覲有著一系列的儀式要進行,首先便是換裝。
來到麥加以前,男性穆斯林要換上純白色的「戒衣」(Ihram clothing),就是用兩條白布包裹身體,一條掛在上半身,另一條圍在下半身,雙腳則穿上涼鞋;女性穆斯林不用穿戒衣,要穿不會遮住手和臉的長袍,並且不能塗抹香水和化妝。
透過換下日常衣物、穿著戒衣,代表在真主面前不論貧富貴賤一律平等。現代各地穆斯林來到麥加朝覲前,會先在附近的帳篷內換裝。
圖/flickr@Al Jazeera English CC BY 2.0

第一天:麥加清真寺內
一、朝覲始於繞天房七圈(Tawaf)
換裝後,穆斯林就要保持戒慎尊崇的心態迎接朝覲,特別要留意的是,在朝覲期間不可以修剪毛髮。
第一個行程是到麥加大清真寺(又稱禁寺,Al-Haram)內正中央的卡巴天房,以逆時針方式繞七圈,繞行圈數是從親吻天房上的「黑石」開始計算。在繞行期間不可以進食,但可以喝水。完成後要在清真寺內進行禮拜兩次。
說到朝覲,很多人最有印象的就是大批人潮圍著天房的畫面,十分壯觀。圖/Wikimedia@Muhammad Mahdi Karim CC BY 2.5

二、來回山丘七趟與飲滲泉
繞完天房,隨後要在薩法(Al-Safa)和麥爾瓦(Al-Marwah)兩個小山丘之間來回走七趟,這是在重現亞伯拉罕的妻妾夏甲為他們的兒子以實瑪利瘋狂找水的過程。到了現代,這段路都在大清真寺內部,這個儀式轉變成來回走在清真寺內的一條空調長廊上。走完之後,要飲用清真寺內滲泉的水才算完成這關。
排隊飲用滲泉的朝覲者。圖/Wikimedia@Mardetanha CC BY 2.5

完成後也算是朝覲第一天即將結束,穆斯林各自回到駐紮在麥加附近小鎮米納(Mina)的帳篷守夜、禱告。
米納到處都是井然有序的白色帳篷,讓信徒們可以好好休息。圖/flickr@Al Jazeera English CC BY 2.0

第二天:阿拉法特山與穆茲里塔法
圖/flickr@Al Jazeera English CC BY 2.0

一、到阿拉法特山請求寬恕
穆斯林要在中午之前離開米納並抵達阿拉法特,在那裏沉思和祈禱,懺悔自己過去的罪過,以獲得真主阿拉的寬恕。為這裡是先知穆罕默德最後講道之處,當地也會有伊斯蘭宗教學者(阿訇)進行講道到白天結束。這可是朝聖之旅中最重要的儀式之一,如果沒有待在阿拉法特山到天黑,這趟朝聖之旅就不算有效。 
二、睡前撿石頭
太陽下山後,穆斯林會離開阿拉法特山到穆茲里塔法(Muzdalifah,位於米納和阿拉法特之間的小鎮),在這裡進行禱告與睡覺,睡前要撿拾第三天儀式中要用的石頭。 
第三天:回到米納
一、向惡魔丟石頭與拒絕
到了第三天要回到米納進行向魔鬼投擲石塊以示抗拒的儀式。這是象徵先知亞伯拉罕在將自己的兒子獻作犧牲時所經歷到惡魔的挑戰。穆斯林要拿起前一天收集的小石頭,朝著象徵惡魔的石柱丟去。
最一開始要向最大的柱子扔石頭,接著爬上加馬拉橋(Jamaraat Bridge),從那裡再丟一次,並依序向其他柱子丟石頭,每次要擲七塊石頭。由於前來朝覲的穆斯林太多,在 2004 年為了安全起見,將柱子替代為大牆壁,牆角下放有收集石子的盆子。
圖/flickr@Al Jazeera English CC BY 2.0

二、宰牲節開始
這天也是伊斯蘭教另一個重要節慶「宰牲節」的開始,各地穆斯林會宰殺牛羊等牲畜,以紀念亞伯拉罕和以實瑪利的故事,也是獻給真主阿拉,以展現自己的虔誠。
宰殺完牲畜,穆斯林就可以修剪身體毛髮。
三、再次繞行天房
第三天的最後一個行程是要再度繞行天房七圈。到了晚上,就回到米納的帳篷區過夜。
第四天與第五天:離開米納,前往麥加
一、二度向魔鬼丟石頭
在第四天中午,穆斯林要在米納進行第二次擲魔儀式;第五天也是一樣要進行一次擲魔儀式,接著在日落前要離開米納前往麥加。
朝覲者丟完石頭正通過加馬拉橋(Jamaraat Bridge),準備前往麥加。圖/flickr@Al Jazeera English CC BY 2.0

二、朝覲結束於天房
在朝覲之旅的最後,穆斯林要進行第三次繞行天房七圈,以表示告別之意。
穆斯林觸摸天房,表達祈福和告別。圖/Wikimedia@Mdiet  CC BY 3.0

現代朝覲,儀式配合現實情況調整
圖/flickr@Al Jazeera English CC BY 2.0

朝覲是全世界穆斯林最大規模的聚會,也算是地表上最大規模的宗教活動,因為每年會有將近三百萬人湧入麥加。在這一百年來,朝覲的人數不斷增加,每年都會傳出數起踩踏事件。為了掌控群眾和安全起見,朝覲儀式不斷改變,像是親吻黑石改成可以用指著黑石來代替。
近年來朝覲的現場總是十分擁擠,每個穆斯林國家的朝覲人數是由伊斯蘭合作組織決定和分配,給定各國一定配額,各國人民向國家提出朝覲申請,由國家統籌出團前往。
通常穆斯林在完成麥加朝聖後,會在姓名前面加上專有名詞,表示自己已完成這項使命,這個字的土耳其文為「Hacı」,阿拉伯文則為「Hajji」,像是位在伊斯坦堡的兩百年軟糖店「Hacı Bekir」就是一個例子喔!
而麥加與麥地那這兩個城市是伊斯蘭教的聖地,距離 30 公里內禁止非穆斯林人士進入(申請沙烏地阿拉伯簽證時,簽證會註記個人信仰,以辨別穆斯林及非穆斯林)。
朝覲的真諦
朝覲對穆斯林來說是表達團結及順從真主的一種展現,而這趟朝聖之旅除了是一趟閱歷豐富的旅行,也讓自己達到洗滌心靈,呼應了朝覲所謂參與旅程之意。
執行編輯:HUI
核稿編輯:林欣蘋

高二第三冊西亞補充資料~拚觀光 沙烏地阿拉伯擴大開放申請電子簽證

2019-10-14 16:01中央社
沙烏地阿拉伯正在向全球觀光客敞開國門,除了允許49國公民線上申請電子簽證,持有英美或歐洲聯盟(EU)申根區國家簽證者也適用這項新措施。
路透社報導,這個極端保守穆斯林王國過去數十年來相對封閉,上個月推出新的簽證計畫,開放歐洲、北美和多數亞洲國家公民入境觀光,以吸引更多非宗教性質的外來旅客,促進經濟多樣化發展,減少對石油依賴。
根據沙國週末頒布的行政法規,持有英美及歐盟國家觀光或商務簽證的他國公民,也適用相同程序,不需向沙國駐海外大使館申請額外文件。
截至目前,前往沙烏地阿拉伯的外籍旅客大多限制在客居工人和眷屬、商業旅客,以及持有特殊簽證前往麥加(Mecca)和麥地那(Medina)等聖城朝拜的穆斯林朝聖者。
新簽證的有效期長達一年,費用約120美元(約新台幣3700元),其中包括醫療保險費,旅客可多次入境,一次最多停留3個月。
當局做出上述宣布並落實公共禮節守則,禁止穿著不端莊服裝和在公開場所談情說愛,但與先前規定不同的是,外籍男女不需證明彼此的關係,就能一同入住飯店,但仍禁止飲酒。
沙烏地阿拉伯這個波灣國家的北端與伊拉克接鄰,南端則毗連葉門,以擁有廣大沙漠、翠綠山脈、原始海灘和歷史遺跡自豪,其中5處名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遺產。

高二第四冊中南美洲補充資料~~中南美洲簡介




1節 中南美洲的自然環境
1. 位置:東為大西洋,與【非洲 】相望;西為太平洋,與亞洲相望。
2. 範圍
(1) 包括美國以南的美洲部分。
(2) 以【巴拿馬 】為界,分為中美洲和南美洲。
(一)     地形


西側
東側
1. 北側為墨西哥【高原 】。
2. 向南逐漸縮減,成為以【山地 】為主的中美地峽。
1. 西印度 】群島散布在加勒比海中,多為珊瑚礁島或火山島。
2. 洋溢熱帶島嶼風情,為著名度假勝地。
陸地最窄處有【巴拿馬 】運河為界,為世界唯一的聯洋運河,溝通大西洋、太平洋。


西側
東側
1. 世界最長的【安地斯 】山脈。
2. 縱貫南北,地勢高聳。
3. 位於火山地震帶上,故地震與火山活動多。
1. 由北向南有【亞馬孫 】盆地、巴西高原、【拉布拉他 】平原、巴塔哥尼亞高原等。
2. 亞馬孫河 】是世界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川。

(二)     氣候
1. 主要受【緯度 】和【地形 】的影響。因為陸地大部分位於南、北回歸線之間,因此以熱帶氣候分布最廣,氣候帶【南北 】對稱。
2.
氣候類型
分布
特徵
熱帶雨林 】氣候
亞馬孫盆地
全年高溫多雨,植物高低成層分布,樹冠茂密。
熱帶莽原氣候
巴西高原
全年高溫、夏雨冬乾,草原隨乾溼季成枯榮景觀。
夏雨型暖溫帶氣候
巴西東南部、
阿根廷沿海
受東南信風影響,夏季多雨,利農業發展。
溫帶地中海型 】氣候
智利中部
夏乾冬雨,種植柑橘、葡萄等耐旱作物。
溫帶海洋性 】氣候
智利南部
西風吹拂全年有雨,氣候宜人。
乾燥氣候
1. 熱帶沙漠氣候:墨西哥北部、智利北部、秘魯。
2. 溫帶沙漠氣候:巴塔哥尼亞高原。
3. 半乾燥草原氣候:阿根廷內陸
高地氣候
墨西哥高原
安地斯山區
溫度隨高度垂直變化,從低海拔的闊葉林,到高海拔的針葉林,景觀差異大。


(2) 南美洲陸塊呈現北寬南窄的倒三角形,因而缺乏【溫帶大陸性 】氣候。

(3) 智利 】因國土狹長,所跨緯度較大,由北而南出現熱帶沙漠氣候、溫帶地中海型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2. 受地形影響
(1) 墨西哥 】高原、【安地斯 】山脈為高地氣候。
(2) 安地斯山因氣溫隨地勢上升而呈垂直變化,影響居民的土地利用方式。

2節 中南美洲的人文環境
(一)     多元族群與文化
1. 居民多為混血
(1) 今日居民多為西班牙、葡萄牙移民後裔與【印第安 】人和非裔混血所組成。
(2) 各族群通婚普遍,已成為血統融合的新族群。
2. 拉丁文化色彩
(1) 巴西 】使用葡萄牙語外,其餘各國多使用西班牙語。
(2) 居民多信奉【天主教 】。
(3) 除了拉丁文化,還融合非洲與印第安文化,如【巴西 】的森巴舞。
(二)     人口與都市
1. 人口分布不均

分布地區
原因
人口集中區
1. 氣候暖溼的東南沿海
熱帶栽培業發展集中在沿海港口。
2. 低緯的山間盆地
因氣候較平地涼爽,成為人口集中區,如 】高原墨西哥高原上的【 墨西哥】市和【安地斯 】山脈上的波哥大。
人口稀疏區
3. 熱帶雨林 
氣候溼熱,不宜人居,如亞馬孫盆地。
4. 沙漠地區
乾燥少雨,人煙稀少,如智利北部的熱帶沙漠、阿根廷南部的溫帶沙漠。
2. 都市化程度高
(1) 人口大量集中於某些大都市,如巴西的里約、【聖保羅 】以及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人口都超過1,000萬人。
(2) 高度的都市化並非工商業發展所造成的【拉力 】所致,而是因為【鄉村經濟蕭條 】,導致人口大量移入都市,造成社會貧富差距懸殊。

 中南美洲人口分布圖
3節 中南美洲的經濟發展
(一)     殖民地式的經濟
發展
原因
1. 各國多屬開發中國家,豐富的自然資源為重要經濟來源。
2. 昔日歐洲殖民國家利用暖溼的熱帶氣候和【廉價勞工 】,在此經營熱帶栽培業及礦產開發。
經營
型態
1. 熱帶栽培業
(1) 歐洲資本家投入大量資金與技術,專業化種植單一作物,如咖啡、可可、甘蔗、香蕉等熱帶作物,經初步加工銷往海外市場。
(2) 農場大部分位於近海地區或河岸地區以利出口,造成人口集中。
(3) 古巴 】占世界糖產量7%以上,被譽為「世界糖罐」。
(4) 巴西 】的咖啡產量占世界總產量33%以上,贏得「咖啡王國」的美稱。
2. 礦產開發
(1) 墨西哥有有【 白銀王國 】之稱、巴西蘊藏豐富的鐵礦、智利銅礦廣布。
(2) 西哥、【委內瑞拉 】則是主要石油輸出國家。
發展
結果
1. 國內經濟不穩定,過度依賴少數產品出口,產品價格易隨國際市場價格波動。
2. 外銷產品的輸出、工業發展的資金和技術都依賴【歐美 】的跨國企業。
3. 中南美洲絕大部分國家的貿易,多呈現【入超 
(二)     轉型中的經濟
墨西哥
國家經濟來源
農、礦原料、石油和天然氣的輸出為主要來源。
經濟型態轉變
1. 為北美自由貿易區的成員,在邊境設立許多加工出口區,因關稅減免與【工資低廉 】的優勢,成為各國投資設廠、生產輸美產品的最佳跳板。
2. 由農礦業轉向加工出口的工業為主,汽車與電子產品 為主要出口品。
首都
墨西哥市 】位於墨西哥中部高原。人口近2,000萬,為拉丁美洲第一大城。
巴西
地理環境
中南美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
經濟發展特徵
1. 農業:甘蔗、咖啡、柑橘產量皆居世界第一。
2. 工業:利用豐富的【鐵礦 】,發展鋼鐵、汽車工業。
3. 利用【甘蔗 】發展以酒精為動力的汽車。
首都
巴西利亞 】是政府在政治與經濟的考量下,為平衡沿岸與內陸的發展差異而設置的內陸高原新興城市。

4節 中南美洲的環境問題 
(一)     雨林的重要性
1. 地球之肺:【亞馬孫 】盆地有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其中60%在【巴西 】境內,提供地球氧氣供生物生存。
2. 生物基因庫:終年高溫多雨的氣候,孕育豐富的生態體系,此地生物種類占世界的一半。
(二)     雨林的開發
1. 1960年代以來,巴西因【人口 】激增,外國公司與貧民紛紛進入雨林開發。
2. 雨林被砍伐後,從事農、林、牧業。
(三)     雨林消失的影響
1. 物種滅絕。
2. 影響全球氣候變化,氣候異常加劇。
3. 採取行動方案,以【永續經營 】為目標,進行有限度的開發。

 世界熱帶雨林分布圖
      中南美洲的自然環境
地區
地形
氣候
中美洲
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峽
高地氣候、熱帶沙漠、熱帶莽原、熱帶雨林
西印度群島
熱帶雨林、熱帶莽原
南美洲
安地斯山脈
高地氣候
安地斯山脈以西的沿海地帶
熱帶沙漠
溫帶地中海型
溫帶海洋性
亞馬孫盆地
熱帶雨林
巴西高原
熱帶莽原
拉布拉他平原
溫帶草原
巴塔哥尼亞高原
溫帶沙漠
      拉丁美洲對世界的影響
族群
事蹟
影響
印第安人
曾在今日的墨西哥及祕魯一帶建立馬雅、印加、阿茲提克等輝煌文化
馬鈴薯、玉米、番茄等作物的種植,由本區傳出
歐洲人
將作物、牲畜、耕作技術傳入中南美洲
使文化多元、族群複雜
      中南美洲的經濟發展特色
類型
地區及特色
熱帶栽培業
「咖啡王國」的巴西、古巴的糖和煙草、秘魯的香蕉
礦產開發
「白銀王國」的墨西哥、巴西豐富的鐵礦、智利的銅礦
觀光業
印第安古文明、巴西的嘉年華會、安地斯山脈的駱馬
      中南美洲的世界之最
最長山脈
安地斯山脈
流域面積最廣、流量最大、雨林最廣
亞馬孫河
國土最狹長
智利
最大的高山湖
玻利維亞和秘魯之間的「的的喀喀湖」
唯一的聯洋運河
巴拿馬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