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領袖的家鄉味:印度咖哩、日式咖哩與亞細亞主義

2017/03/23 16:12:01 胡川安

「日本戰勝的根已蔓生得太廣太遠,因為它會長出的那些果實,如今已無法完全遇見。」圖...
「日本戰勝的根已蔓生得太廣太遠,因為它會長出的那些果實,如今已無法完全遇見。」圖為日俄戰爭中,決定性的旅順會戰。 圖/美國國會圖書館
一百一十一年前的日俄戰爭,亞洲的小國日本在對馬海峽擊敗俄國,從日本、印度、土耳其、越南到埃及,甚至整個歐洲和美洲都為之震動,歐洲人不看在眼裡的亞洲人竟然戰勝了!美國的老羅斯福和印度後來的獨立領袖甘地都大感驚訝,將之視為世界史上的重要事件,他們說:
「世界史上最重大的現象。」老羅斯福說。
「日本戰勝的根已蔓生得太廣太遠,因為它會長出的那些果實,如今已無法完全遇見。」甘地說。
孫文在同一個時間從倫敦前往亞洲的路上,化名中山樵,蘇伊士運河的阿拉伯搬運工以為他是日本人,也向他恭喜。
《從帝國的廢墟中崛起》一開頭就討論日俄戰爭的意義不僅在於日本打敗俄國那麼簡單!從世界史的意義來說,它是被殖民人群的一道曙光、是亞洲人民走向未來的啟示、是反抗歐洲帝國主義的可能性。
日俄戰爭後,東京取代了巴黎、倫敦,成為亞洲知識分子嚮往的留學之都,中國的魯迅、周作人、梁啟超、孫中山等不同政治理想的年輕知識分子都齊聚東京。
東京取代了北京,成為亞洲世界的中心,也是反西方殖民主義的根據地。
出身印度的革命領袖拉什.貝哈里.博斯(Rash Behari Bose)反對英國的殖民統治,支持印度獨立、希望亞洲人民站起來。但是博斯的故事不只於此,他也促進了飲食文化的交流將印度咖哩帶入日本,促進了亞洲飲食文化的交流。
日式咖哩的誕生,見證了一個亞洲時代的歷史。 圖/Shutterstock
日式咖哩的誕生,見證了一個亞洲時代的歷史。 圖/Shutterstock

▌印度出身

博斯出生於印度班加羅爾的殷實家庭,年輕時在法國和德國得到醫學和工程的學位。然而,他像孫中山一樣,熱情地參與國家與民族的復興。中華民國誕生的同一年,一九一二年十月的槍聲和爆炸聲讓滿清政府垮台,而十二月底在印度,英國的殖民政府,將首都從以往蒙兀兒王國的舊都遷到新德里的儀式上,也發生了爆炸事件,總督哈汀(Charles Hardinge)負傷,典禮因為爆炸事件而讓英國政府蒙羞,馬上開始緝凶。
爆炸的主謀就是博斯,在英國的追捕下,選擇棄國離鄉,前往反帝國主義的中心:東京。博斯從德里出港,經過香港,最後在神戶上岸,得到很多支持印度獨立的友人幫忙,像是大川周明、頭山滿,也在日本結識了孫中山。孫中山積極的幫助博斯,讓他可以購買軍火,並且從上海運往印度,然而英國政府聽聞了風聲,查獲了軍火,也得知博斯在日本藏匿,向日本政府施壓。
日本政府雖然同意英國要追查博斯,但卻按兵不動,似乎把他當成一顆活棋,可以和英國政府談判。透過孫文和他的心腹廖仲愷的牽線,讓事情有了轉機,《朝日新聞》的記者山中峰太郎秘密的採訪博斯,並在報紙上刊出〈歐戰與印度〉,文章一出,日本民眾大為支持印度的處境,希望他們能夠脫離英國暴虐的殖民統治。
然而,此時正處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和日本是同盟,所以日本政府也不便公開支持博斯。而且,山中峰太郎的文章一出之後,更讓英國政府提出嚴厲的外交抗議,希望日本要求博斯離境。在英國的壓力下,日本限博斯五日離境,命令一出,輿論譁然,《朝日新聞》嚴厲批評政府在西方帝國主義的壓力下,讓印度三億人民的情感受到傷害。
幸好日本的右翼組織「玄洋社」的領袖頭山滿出面幫助博斯,頭山滿是日本近代的傳奇人物,也是黑幫組織的共主,支持亞洲人民與帝國主義對抗,對於中國革命採同情的立場,並在人力和財力上支持孫中山。
山窮水盡之際,幸好日本的右翼組織「玄洋社」的領袖頭山滿(左)出面幫助博斯(右),...
山窮水盡之際,幸好日本的右翼組織「玄洋社」的領袖頭山滿(左)出面幫助博斯(右),才讓博斯得以留在日本。 圖/《聯經出版社》提供

▌隱匿中村屋與印度咖哩的誕生

頭山滿的好友,在新宿賣西點麵包的中村屋老闆相馬愛藏相馬黑光夫妻檔,對於日本政府將博斯逐出日本的舉動也無法諒解,主動提供藏匿之處給博斯。由於相馬夫妻和頭山滿之間過從甚密,警察也監視他們的一舉一動,相馬夫妻的女兒俊子就負責滿足博斯的生活起居。
俊子從小在父母的栽培下,不僅會讀會寫,還學會了英文,能與博斯溝通。孤獨的印度流亡領袖,平日只能和俊子抒發心中的苦悶,兩人日久生情,在頭山滿的見證下完婚。
博斯和俊子結婚之後,為了報答相馬夫妻,給了他們純正印度咖哩的秘方。中村屋的純正印度式咖哩推出之後,在市場頗受到歡迎,而且廣告上說是「印度貴族的純正咖哩」,不走平民美食的路線,一盤當時賣八十錢,相較於當時一盤十錢到十二錢的咖哩飯,足足貴了八倍,鎖定金字塔頂端的客群。
博斯後來被稱為「中村屋的博斯」,和太太俊子生有一兒一女,歸化成日本人,俊子年紀輕輕就離開人世,博斯則是繼續他的獨立運動。
印度咖哩之所以在昭和時期獲得東京人的歡迎,並且願意花大錢來吃,主要是因為「日式咖哩」已經在明治晚期、大正時代傳播開來,當時的人都知道咖哩飯是甚麼東西。至於咖哩飯如何在日本傳播開來的呢?如何變成「日式咖哩」呢?讓我們從昭和時代回到明治時代早期,看看日本人的咖哩初體驗。
新宿賣西點麵包的中村屋老闆相馬愛藏(左)。孤獨的印度流亡領袖博斯(中),平日只能...
新宿賣西點麵包的中村屋老闆相馬愛藏(左)。孤獨的印度流亡領袖博斯(中),平日只能和愛藏的女兒俊子(右)抒發心中的苦悶,兩人日久生情,最後在頭山滿的見證下完婚。 圖/《聯經出版社》提供
博斯和俊子結婚之後,為了報答相馬夫妻,給了他們純正印度咖哩的秘方。中村屋的純正印...
博斯和俊子結婚之後,為了報答相馬夫妻,給了他們純正印度咖哩的秘方。中村屋的純正印度式咖哩推出之後,在市場頗受到歡迎,而且廣告上說是「印度貴族的純正咖哩」。 圖/Shutterstock

▌日本人的咖哩初體驗

如果到過日本的人,一定很熟悉一萬塊錢上的大頭像,他是重要的思想家福澤諭吉,其所形塑的「脫亞入歐」論為明治維新奠下重要的文化基礎。日本人對於咖哩最初的記載也可以追溯到福澤諭吉。
在福澤諭吉所注解的《增訂華英通語》有著日本對咖哩最早的記載。福澤諭吉本人應該是沒吃過咖哩,比較詳盡的咖哩體驗紀錄是來自山川健次郎的日記。
山川健次郎何許人也?他是日本最初的物理學者,擔任過東京帝國大學和京都帝國大學的總長。出身東北會津藩的山川健次郎,入選為公費留學生,到美國留學。
明治政府選派東北的留學生赴美主要是為了北海道的開拓,因為東北與北海道的氣候類似,赴美留學的原因在於美國當時開拓西部,對於北海道的開荒有參考的價值。
山川健次郎的日記中除了有認真求學的紀錄,也將沿途的奇風異俗寫下來,對於咖哩的評價是帶有「奇怪臭味」的醬汁。
然而,有著臭味的咖哩,當政府開始提倡吃肉、吃西洋料理時,西洋等同於文明開化,日本人就漸漸習慣這種臭味。本來源於印度的咖哩,透過英國人的傳播,從印度紅回英國,不管是上層階級或是平民,都十分喜愛印度的咖哩。
日本人一開始接觸咖哩,把它當成西洋料理,從夏目漱石的留英日記或是明治時代的報紙當中都可以發現,咖哩不被當成印度料理,而是文明開化的西洋料理。
本來源於印度的咖哩,透過英國人的傳播,從印度紅回英國,後來再透過歐美接觸咖哩的日...
本來源於印度的咖哩,透過英國人的傳播,從印度紅回英國,後來再透過歐美接觸咖哩的日本人,也因此將它視為「文明開化的西洋料理」。圖為英國改良版的印度香料咖哩雞,「Chicken Tikka Masala」。 圖/Shutterstock

▌三種神器與配菜

被視為西洋料理的咖哩,一開始在日本上陸先在通商口岸橫濱,當時只有少數的餐廳賣這種具有奇怪臭味的醬汁,配上日本人本來不吃的家畜肉。
咖哩飯的食用在日本大規模的成長主要跟北海道的開拓有關。北海道的農業開拓並不是以日本本土的農業為藍本,而是以美國的農業技術為目標。出生美國的克拉克博士被日本政府高薪聘請至札幌農學校(後來的北海道大學)擔任校長。
札幌農學校的學生食堂中,咖哩飯就是其中一項常吃的食物。由於北海道的天氣和日本本州差異很大,札幌農學校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在此移植合適的蔬菜,引進西洋的野菜。
引進的野菜中,對於日式咖哩誕生最重要的三種是:洋蔥、胡蘿蔔和馬鈴薯。洋蔥雖然在江戶時代就引進,但是大規模的種植還是得等到北海道的開拓。札幌農學校於明治四年(一八七一)引進美國的洋蔥以配合北海道寒冷的天氣。
同樣也是江戶時代傳入的馬鈴薯,在日本的生產量並不高。日本本土主要以米食為主,搭配蕎麥麵和烏龍麵等麵食和雜穀。適合寒冷地方種植的馬鈴薯在江戶時代末期引進北海道,並且成為北海道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
適合寒冷地方種植的馬鈴薯在江戶時代末期引進北海道,並且成為北海道主要的糧食作物之...
適合寒冷地方種植的馬鈴薯在江戶時代末期引進北海道,並且成為北海道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 圖/Shutterstock
馬鈴薯隨著西洋料理引進日本,產量逐漸增加,到大正時代初年(二十世紀早期),就已經超過一百八十萬噸。大正八年(一九一九)的米價高漲,政府也加強推廣馬鈴薯,日式咖哩飯中的馬鈴薯就是在這一個時代脈絡下逐漸滲入日本民間。
至於胡蘿蔔,本來日本人所食用的蘿蔔是從中國傳進的白蘿蔔,為了適應北海道的天氣,在明治時代大量種植西洋的紅蘿蔔,現在日本的紅蘿蔔產量也以北海道最高,占全國的三成以上。
日式咖哩與印度咖哩最大的不同就在這三種配菜,日本人稱作咖哩的「三種神器」,是別的地方看不到的煮法。日式咖哩加入三種配菜的原因在於推廣三種新引進的食物,使日本人熟悉他們。
除了三種配菜之外,日式咖哩還有一項很重要的特色在於配菜:福神漬,也就是吃飯的醬菜。日本人吃飯一定要配醬菜,為了使咖哩飯吃起來像是一餐飯,日本人也加了這種熟悉的配菜。
日本人不僅把咖哩與醬菜一起配,也把常吃的食物加進咖哩,明治時代出現牡蠣咖哩、野菜咖哩和咖哩麵,將原有的食物都加入咖哩,以增加對於咖哩的熟悉感。
明治維新不僅是技術上的革新、觀念上的改變,也是味覺上的新體驗,這個時代的人每天得了解、體驗不同的事物。飲食的文化交流循序漸進,為了熟悉咖哩的味道,日本人在其中加了一些熟悉的東西,讓咖哩不再那麼陌生。
日式咖哩還有一項很重要的特色,配菜:福神漬(右側紅色)。 圖/Shutterst...
日式咖哩還有一項很重要的特色,配菜:福神漬(右側紅色)。 圖/Shutterstock

▌速食咖哩

明治維新也促成了食品工業的發展,將咖哩做成咖哩粉,變成速食咖哩,讓咖哩得以進入一般民眾的飯桌。
明治三十九年(一九○六),東京的一貫堂就製造出了日本的速食咖哩,當時的廣告宣傳:
本咖哩粉採用極上生肉製成,無須擔心腐敗的問題,由熟練的大廚精心製造,味美且芳香,適合旅行攜帶...
一貫堂的咖哩用熱水沖泡即食,使得咖哩得以大眾化。從明治晚期作家的隨筆和日記中就可以看到咖哩飯已經成為當時一般人餐桌上常見的食物,像是出生東京淺草的澤村貞子或是俳句詩人正岡子規的記錄。
從明治晚期到大正初期,所謂的「三大洋食」:豬排飯、可樂餅和咖哩飯在日本的大城市中逐漸成為城市一般民眾的美食。
咖哩飯在日本不同地方也有所差異,一般而言,關東人較喜歡豬肉咖哩、而關西人則喜歡牛肉咖哩,會造成關西、關東肉類食用差異的原因或許是因為關西人控制了主要的牛肉產地。
從明治晚期到大正初期,咖哩飯名列「三大洋食」之一,成為日本大城市中,流行的市民美...
從明治晚期到大正初期,咖哩飯名列「三大洋食」之一,成為日本大城市中,流行的市民美食。 圖/新宿中村屋 中村屋の歴史

▌阪急百貨店與咖哩

關西咖哩飯的普及和阪急百貨的展店有著密切的關係。
阪急百貨的創辦人小林一三出身山梨縣的豪商,在創辦阪急百貨前做了各式各樣不同的生意,他抓準了時代的脈動與社會的變化,隨著大阪城區的大規模擴張、阪急鐵道的鋪設,阪急百貨店也隨著在大阪、神戶各地開設。
現在台灣的百貨大部分都設有美食街,都是沿襲日式百貨的設計。在昭和四年(一九二九)開業的阪急百貨,是日本第一間,也是世界第一間「ターミナルデパート」(Terminal department store)的出現。
為了迎接來百貨店購物和通勤的人潮,阪急百貨不斷地擴充百貨店的商場和美食街,其中主要以洋食為主,昭和時期的日本人對於西洋的食物已經逐漸熟悉,但有些餐廳還是消費不起,阪急百貨和飼養牛隻的農家訂定契約,取得廉價的牛肉,壓低咖哩飯的售價,讓一般人搭乘火車和到百貨公司逛街的民眾也能消費得起,當時一天可以賣出一萬三千盤,大受歡迎,這也影響到關西民眾對於咖哩飯的接受,他們一開始吃的就是咖哩牛。
關西咖哩飯的普及和阪急百貨的展店有著密切的關係。圖為大阪梅田的阪急百貨。 圖/維...
關西咖哩飯的普及和阪急百貨的展店有著密切的關係。圖為大阪梅田的阪急百貨。 圖/維機共享

▌軍隊中的咖哩飯

相較於洋食餐廳主要是在大城市裡,使得咖哩飯普及的原因還在於軍隊的推廣。最近朝日電視台的日劇《天皇的料理番》,描繪大正、昭和天皇的御廚秋山德藏的精采人生故事。
出生日本東北鄉下的秋山德藏,無法進出城市中的洋食餐廳,也不知道甚麼是咖哩飯,唯一有機會接觸到咖哩飯的機會就是在軍隊之中。
日本人學習西方文化不只是表面的層次,連外國人吃甚麼也一起學。明治維新確認了以英國的海軍作為日本帝國海軍的編制,英國海軍吃咖哩,日本人也一起學。從一九一○年所出版的《軍隊料理法》所羅列的一百四十六道食譜裡,可以看到豬排飯、咖哩飯、馬鈴薯燉菜、牛肉丸等這些日本人以往不吃的肉類食物烹煮方法。
對於大多數的士兵而言,從軍之後的飲食是他們人生的初體驗,也是洋食、咖哩飯和豬排飯的第一次嘗試。當時日本每人每年的牛肉消費量才一公斤左右,但是服役的士兵一年可以吃到十三公斤。
而且,服役的士兵可以吃到以往不容易吃到的白米飯,對他們而言,咖哩飯、洋食可以讓他們吃得飽,飲食文化的和、洋交流也比較容易展開。
吳港與橫須賀港的海軍咖哩。由於長時間在海上執勤會令人失去時間感,因此定期吃咖哩、...
吳港與橫須賀港的海軍咖哩。由於長時間在海上執勤會令人失去時間感,因此定期吃咖哩、提醒周末將到來,讓士兵有規律性地悉知週數,也成為日本海軍的「咖哩傳統」,不同的港口、船艦單位,也都各自發展出不同的秘傳咖哩。

▌日式咖哩vs.印度咖哩

從明治到大正時期,日本人對於咖哩從討厭到接受,不僅單純的接受,也改變、轉化咖哩的味道,變成印度、英國都吃不到的「日式咖哩」。
由於日式咖哩一開始是從英國進入日本,再加上北海道的開拓,移植美國的三種神器(馬鈴薯、胡蘿蔔和洋蔥)進入日本的咖哩飯。日式咖哩還增加了小麥粉的量,變得糊糊的。加入了醬菜且使用日本人口味上習慣的黏性米。雖然日本人改造了咖哩飯,將他「和食」化,但是他們還是將咖哩飯視為西洋的食物,是文明開化國家所傳播進來的食物。
吃咖哩飯與福澤諭吉所說的「脫亞入歐」不謀而合,是進步且文明的象徵,是日本國民為了學習西方的文化而改變自身飲食習慣的結果。然而,當日本人富強起來後,從明治到昭和時期,對於西方文化就有不同的檢討聲浪了。
昭和時代日本已經不像明治時代那樣衰弱,建立起自己的民族自信心,成為世界的強權,「西洋」的東西就等於「文明」或是「好的」這種想法逐漸受到質疑。相對的,同樣是亞洲的印度人民,反而受到日本人的好感。
咖哩的流轉,也見證了「亞細亞主義」的興起。而為中村屋帶來密傳配方的博斯(圖中台前...
咖哩的流轉,也見證了「亞細亞主義」的興起。而為中村屋帶來密傳配方的博斯(圖中台前說話者),後來也繼續革命運動,在二次大戰期間,也配合日本「大東亞共榮圈」的口號,號召部隊支持日軍南進。博斯後來在1945年1月於日本病逝,他並未見到日本的戰敗,也無緣參與後來印度的建國。 圖/維基共享
之前提到博斯在日本之所以能夠藏匿,是因為《朝日新聞》的文章,引起日本民眾的同情。其實在這一個時期,日本民眾普遍有一種亞洲人同在一起的情感與意識。所謂的「亞細亞主義」並不像存在主義、自由主義或是共產主義的思潮和政治行動。「亞細亞主義」是一種情感、是亞洲人彼此相連的情緒,也有共通的歷史基盤,是在西方帝國主義壓迫下,一起反抗殖民主義的共同命運。
中村屋推出印度咖哩恰好與昭和年間的亞細亞主義氣氛相結合,加上使用高級的白米飯和雞肉,在市場上打開知名度。江戶時代最美味的米稱為「白目米」,在埼玉縣種植,引進高級的米和「純正的印度咖哩」搭配。而且,一般印度咖哩所使用的雞肉,中村屋則是在山梨縣買下土地作為飼養土雞的場所,讓吃「印度咖哩」不僅是平民美食,而成為高級料理的代名詞。
目前仍在新宿營業的中村屋,還賣著博斯所留下的印度咖哩,但是時移事往,價格已經與一般的日式咖哩差不多,多少是因為支持印度咖哩的「亞細亞主義」已經不在了。
從食物可以看到一段歷史、一段亞洲人民共同反抗帝國主義的記憶,食物的歷史不只是食物本身而已,還有社會、文化賦予的想法、概念,都會使食物在社會的流傳產生不同的結果。
※ 本文摘自《食光記憶:12則鄉愁的滋味》(聯經,2017年3月出版)。
從食物可以看到一段歷史、一段亞洲人民共同反抗帝國主義的記憶。這讓食物的歷史,也不...
從食物可以看到一段歷史、一段亞洲人民共同反抗帝國主義的記憶。這讓食物的歷史,也不僅限於食物而已。 圖/Shutterstoc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