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三冊L1世界的劃分
第一章:世界的劃分
單元
|
主題
|
主要概念
|
具體目標
|
世界
的劃分 |
文化的分區
|
文化景觀、文化區
|
1. 能了解文化景觀的內涵
2. 能說明文化分區的原則
3. 能比較不同文化區的主要特色
|
結盟的分區
|
國界、國際組織
|
1. 能解釋國家結盟的意義
2. 能舉例及說明不同的國際組織
| |
發展程度的分區
|
環境資源、人類發展程度指標、世界三大經濟板塊
|
1. 能解釋環境資源基礎、社會經濟結構、政策與國家整體發展的關係
2. 能區別依據人類發展程度指標所劃分出的世界
3. 能檢索世界銀行的國情統計,並判斷世界三大經濟板塊的區劃
|
區域的意義及其劃分
區域的意義:針對研究主題,在地表有相類似現象的空間。
區域劃分
1. 劃分目的:因地表廣大且複雜,地理學者為簡化他們的工作而採行的方法。
2. 劃分指標:
(1) 自然要素——地形、氣候、土壤、植被……。
(2) 人文要素——宗教、語言、交通……。
3. 意義:區域劃分方法乃呈現人們觀看世界的一種方式。
區域種類
種 類
|
定 義
|
範 例
|
均質區
|
外觀具有相似特徵的地表空間劃分成同一區塊
|
撒哈拉沙漠
亞馬孫熱帶林
|
機能區
|
外觀不相似,而藉由緊密網絡聯繫的地區
|
聖保祿醫院醫療服務圈
統領百貨商品圈
溪湖果菜市場集貨圈
|
文化景觀與文化區
文化景觀
1. 定義:人類長期發展以來,在地表上烙印出不同時期與地區文化的足跡。例如:建築風格、聚落型態、土地利用方式。
2. 意義:呈現一地區的人地關係及區域特性。
3. 文化的內涵:赫胥黎模式。
文化內涵
|
特 色
|
舉 例
|
精神事物
|
文化核心
|
語言 、 宗教 、民俗
|
社會 事物
|
人己關係的調適
|
家庭、政治、法律、教育
|
工藝 事物
|
求生存的技術、工具、田制
|
灌溉、大地主制、飲食、生產技術
|
文化區
1. 定義:一群具有相似文化的人群在某個範圍內彼此聚集,共同組成社會時,這個具有類似文化景觀的區域稱之。
2. 劃分指標:文化各要素,主要是語言與宗教。
3. 特性:
(1) 內涵相似但非均質。
(2) 空間特性分三部分—— 核心 區、外圍區與 過渡 區。
1 文化內涵表現強度由核心區向外漸弱。
2 過渡區因不同文化接觸,可能彼此融合或重疊,然也易有衝突出現。
4. 世界文化區(主要根據語言和宗教的分布而劃分):
文 化 區
|
分 布
|
語 系
|
宗 教
|
文 化 特 色
| |
甲、 東亞文化區
|
中、日、韓
|
漢藏
|
——
|
1深受儒家、道家思想影響
2地狹人稠:傳統農業經營方式集約;人力資源量大且質優
| |
乙、西方文化區
|
地中海歐洲區
|
南歐
|
印歐(拉丁)
|
基督教
|
西方文明的發源地
|
拉丁美洲
|
1多元文化景觀、人種:融合印第安、歐洲、非洲黑人
2曾受西、葡殖民
| ||||
西北歐洲區
|
西北歐
|
印歐(日耳曼)
|
基督教
|
1工業革命的發源地
2世界最早進入現代資本主義且工業化、都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區
| |
北美、澳、紐
|
1民族的熔爐
2美式文化隨美國的政治、經濟力傳播至世界各地
| ||||
大陸歐洲區
|
東歐、獨立國家國協
|
印歐(斯拉夫)
|
基督教
|
1曾為共產所統治,強調計畫經濟、重工業發展。共產主義解體後朝向自由經濟發展
2民族衝突一一浮現
| |
丙、 伊斯蘭教文化區
|
中亞、西亞、北非
|
阿拉伯語
|
伊斯蘭教
|
1位於歐、亞、非三洲接觸地帶
2世界文化的核心:世界最早文明及三大宗教發源地
3伊斯蘭教支配人民生活及社會發展
| |
丁、 印度 文化區
|
印度半島(南亞)
|
印歐、德拉威
|
印度教
|
1印度教與種姓制度影響社會和經濟發展,仍多為傳統社會
2生活環境惡劣,受宗教影響,才能維持社會穩定
| |
戊、 東南亞
文化區(南洋文化區) |
中南半島、南洋群島
|
馬來
|
──
|
1優越的地理位置:位太平洋、印度洋的十字路口,促使多元文化在此交流
2多元豐富的文化景觀
| |
己、黑人非洲文化區
|
撒哈拉沙漠以南
|
班圖
|
原始崇拜
|
1眾多民族、語言、信仰、小國林立、政體繁多
2自然環境惡劣+殖民經濟+政治動亂+人口快速成長→饑荒
| |
庚、南太平洋文化區
|
大洋洲
|
美拉尼西亞、玻里尼西亞
|
原始崇拜
|
1十八世紀末,殖民勢力進入,今日與亞洲關係日趨密切
2現代人嚮往的樂土
| |
國家間的結盟
國界
1. 國界特性:明確清楚。
2. 國界種類:
(1) 自然界線──山脈、海洋、河川。
(2) 人為界線──經緯線。例如:美、加之間。
3. 意義:主權的宣示。
國家間的結盟分兩類
1. 國際組織:
名 稱
|
成立時間
|
會員國
|
功 能
|
聯合國
(UN)
|
1945
|
192
|
1讓主權國家討論議題並採取共同行動的組織
2缺乏強大約束力
|
世界貿易組織 (WTO)
|
1995
|
153
|
擁有強大許可權執行其決定,透過WTO的爭端解決機制,對不守協議的會員國施行貿易制裁
|
世界銀行
(IBRD)
|
1945
|
186
|
1屬聯合國的一部分
2類似投資銀行,發行債券,將所得款項貸款給需要援助的會員國
3會員國的表決權按其所占股分比例而有所不同,已開發國家為主要掌控者
|
國際貨幣基金 (IMF)
|
1945
|
186
|
1協助陷入嚴重經濟困境的國家,利用儲備金供國家借用,以求穩定受援助國家的貨幣
2藉由調查各國間的貿易與債務,以制定國際貨幣經濟政策
|
2. 區域性組織:
名 稱
|
成立時間
|
會員國
|
功 能
|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
1989
|
21
|
1各會員以經濟體身分參與
2促進亞太貿易自由化
|
歐盟
|
1993
|
28
|
1在貿易、農業、金融等方面趨近於國家
2在內政、國防、外交等其他方面則類似同盟
3發行共同貨幣──歐元
|
東南亞國家協會
|
1967
|
10
|
1維繫東南亞地區的穩定與和平
2促進經濟成長與社會進步
3提升東協的國際地位
|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
1949
|
26
|
1軍事同盟
2締約國實行集體防禦
|
亞洲開發銀行
|
1966
|
66
|
1區域性政府間國際金融機構
2主要資金來源是日本
|
美洲國家組織
|
1951
|
35
|
1加強美洲大陸的和平與安全
2加速美洲國家一體化進程
|
經濟發展下的世界
一、國家發展程度
(一) 國家發展條件
1.
|
自然資源→自然環境的適宜與否、資源的豐富與否,會影響聚落的形成,甚而成為國家。
2. 社會經濟結構
3. 國家發展政策
(二) 指標:
1. 國內生產毛額(GDP)、國民生產毛額(GNP)、國民所得(GNI)
2. 人類發展指數(HDI)
(1)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於2002年設計而成
備註: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 是指 在台灣的產值(包括本國人跟外國人)
GNP Gross National Product 是指 所有本國人的產值(包括國內跟國外)
GNI Gross Income 是指 本國人的所得(國民所得毛額)
GNI Gross Income 是指 本國人的所得(國民所得毛額)
發展的意義:代表一個動態的過程,包含了社會、文化、政治、經濟各個層面變化的程度。
發展程度的評定
1. 單一指標及綜合指標:
劃分依據
|
發 展 類 型
|
例 如
| |
單一指標
|
GNI ——平均每人國民所得毛額
|
1低收入國家
(GNI per capita≦875美元)
2中低收入國家
(876≦GNI per capita≦ 3,465美元)
3中高收入國家
(3,466≦GNI per capita≦10,725美元) |
開發中國家
(非洲、亞洲、中南美洲) |
高收入國家(GNI per capita≧10,726美元)
|
已開發國家
(日、加、美、澳、紐、歐洲)
| ||
介於開發中及已開發國家
|
新興工業化國家
(臺灣、南韓、香港、新加坡)
|
綜合指標
|
HDI ——人類發展程度指標(預期壽命、教育、生活水準)
|
1低度人類發展國家(HDI<0.5)
2中度人類發展國家(0.5<HDI<0.799)
3高度人類發展國家(HDI>0.8):挪威、冰島、澳洲
|
用以衡量各國社會經濟發展程度的標準,並依此將各國劃分為:極高、高、中、低四組。只有被列入第一組
和預期受教育年限)、人均國民總收入計算出,在世界範圍內可作各國之間的比較。
人類發展指數世界分布圖(2015年數據發布於2017年3月21日)
0.900 或以上
0.850–0.899
0.800–0.849
0.750–0.799
0.700–0.749
|
0.650–0.699
0.600–0.649
0.550–0.599
0.500–0.549
0.450–0.499
|
0.400–0.449
0.350–0.399
0.349 或以下
未有資料
|
2. 影響國家發展的三要件:
(1) 環境資源 的豐缺情況。
(2) 社會經濟結構 的完善程度。
(3) 國家發展政策 的良劣情形。
3. 美、中、日發展條件比較:
國家
|
環境資源
|
社會經濟結構
|
國家發展政策
|
美
|
優
|
優
|
優
|
中
|
優
|
缺
|
缺
|
日
|
缺
|
優
|
優
|
三大經濟板塊
1. 三大經濟板塊:
板塊
|
板塊核心
|
今日涵蓋範圍
|
北美
|
美國
|
以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為主
|
歐洲
|
西歐
|
歐盟
|
日本
|
日本
|
東亞及東南亞地區
|
全球經濟板塊
代表區域組織
|
人口數
|
GDP
|
貿易總額
| |
北美經濟板塊
|
NAFTA
|
4.7億
|
186千億美元
|
52千億美元
|
歐洲經濟板塊
|
EU
|
5.1億
|
166千億美元
|
113千億美元
|
亞洲經濟板塊
|
ASEAN
|
34億
|
212千億美元
|
99千億美元
|
2. 板塊內外的相互關係:
範 圍
|
特 性
|
發 展 趨 勢
|
經 濟
|
板 塊 內
|
高生產性
資訊豐富
|
集 中 化
|
富 裕
|
板 塊 外
|
低生產性
資訊缺乏
|
邊 緣 化
|
貧 窮
|
3. 影響:
(1) 經濟全球化並非一體化的向上發展,而是有區域發展的差異化。
(2) 各地區或各國的發展情形與其在 國際分工 所占有的位置相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