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國產化不是夢!世紀風電與彰芳西島計畫攜手打造國內供應鏈

邱家琳 2022年04月01日

自2018年起,政府大力推動離岸風電國產化,以期於能源轉型之際,同時帶動產業升級。為了支持政府國產化政策,面對全新領域的離岸水下基礎產業,鋼構廠起家的世紀集團自行創立銲接學校,花費8個月培訓新的電銲人才,建立Tier 1水下基礎製造商應有的能量。

身為業主的彰芳西島計畫也特別聘請超過20年經驗的銲接技師Mark Innes來台,協助世紀集團及本土下游廠商提升水下基礎銲接技術,並提供人才培訓建議與規劃。Mark過去曾於世界各國參與過多座離岸風電的開發,包括德國的Borkum Riffgrund、日本的Akita Noshiro、荷蘭的Borselle、以及丹麥的Horns Rev 3;在加入離岸風電產業前,Mark已經參與過中東、歐洲、美國、巴西、亞洲和非洲等區域的海上油氣田開發計畫。

 

世紀風電專案副總經理余俊緯(Joseph)表示,彰芳西島計畫派駐在台北港的團隊都擁有豐富的經驗,特別是服務過歐洲多座離岸風場、接觸過許多水下基礎下游供應商的Mark。Mark知道台灣的水下基礎產業才剛起步,若一開始就用歐洲標準來要求本土廠商,將揠苗助長、無法達成扶植國內供應鏈的目的。為了協助與輔導本土廠商,Mark常常與設計單位溝通、調整技術條件,縱使這會使彰芳西島計畫及世紀風電的工作量、管理風險增加,但卻可以讓本土的下游廠商透過完成相對簡單的工項,建立起信心。 Joseph分析說,目前本土廠商的銲接技術、對接技術、測量技術都仍在學習階段,應先讓他們從相對簡單的工項開始,使本土廠商具備必要的製造能力,待技術強度提升至一定程度並獲得收益後,方能添購更多設備,達到實質性地產業升級。

 

世紀風電與彰芳西島計畫攜手打造水下基礎。(世紀集團提供)

 

 

無論是在台北港工作或到下游廠商考察,Joseph與Mark幾乎每天都待在一起。當本土廠商在製造零組件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Mark會陪同Joseph與本土廠商做技術層面的討論,透過適當的工法調整,盡可能降低本土廠商的施作難度、技術壓力,另將相對困難的任務移轉到世紀風電台北港廠房。因此,Mark也額外放了很多心力,全力支持世紀風電台北港廠房的工作。「世界上不存在獨自運作的水下基礎製造商,背後必須要有健全的下游供應鏈支持,才能進行一系列的生產製造。」Mark指出,每座水下基礎都是依客戶需求所訂製,加上每座風場都有施工期的限制,因此水下基礎製造商必須要確保進料時程符合規劃,這也代表下游供應鏈的成熟與高效率至關重要。

 

世紀風電台北港廠房。(世紀集團提供)

 

 

「我們希望未來水下基礎的每個零組件都能找到適合的本土供應商、順利分工。」Joseph表示,當Tier 1可以預估自身的產能,且不同層級的供應商都能各司其職、穩定生產,政府就能客觀地評估每年可以推動多少座離岸風場。Joseph認為,就如同傳統鋼構業的供應鏈模式,不必每個廠商都直接與業主簽約,而是做好自己的角色,使台灣能發展出成熟的水下基礎供應鏈。世紀風電與彰芳西島計畫藉由評估並簡化本土廠商的製造流程,提升與優化供應鏈的效率,確保零組件能合規、準時地到達世紀風電台北港廠房。

 

Mark也很認同Joseph的觀點,表示學習曲線對重工業的新進者來說一直都是很大的障礙,對離岸水下基礎產業來說更是。在水下基礎的生命年限中,例行性的檢查較為困難,因此水下基礎結構從處理、製造到完成,都需要投入高度專注。此外,本土廠商增加與擴大水下基礎供應鏈需要時間,也需要從原本的傳統鋼構產業轉移更多資源。對於勇敢加入離岸風電行列的業者,政府應給予鼓勵。

在訪談最後,Joseph感性說道,Mark給予本土廠商很多鼓勵與專業的見解,甚至比台灣人更關心離岸風電產業的發展,希望能幫助台灣催生一個全新的產業。Mark笑說,「經過充分培訓、具備工作熱忱的人力資源,是確保離岸風電國產化成功的關鍵因素。」他很高興能與Joseph、世紀風電團隊合作,這群有經驗的年輕人擁有很多的熱情與智慧,也為台灣在水下基礎製造的學習階段奠定良好基礎。

 

突如其來的全球疫情,使本就招募不易的銲工更是雪上加霜,世紀風電目前估計若要準時交付彰芳西島計畫的水下基礎,台北港廠房仍需補足近1000名的銲工,這也使世紀風電承受極大的壓力。Mark認為,隨著越來越多離岸風場計畫的開發,台灣必將能建立成熟的離岸水下基礎供應鏈。然而,目前本土廠商除了技術成面外,專案風險管理及環境衛生安全層面亦須要加強,這也是彰芳西島計畫及世紀風電共同努力達成的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