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啟動灌溉 今年桃園春茶減產僅15%

 2023/04/28 05:30

〔記者陳恩惠/桃園報導〕今年第一季少雨乾旱,不利農作物生長,適逢桃園市春茶製成期,茶農鑑於前年百年大旱之苦,這次及早應變,啟動灌溉預防機制,茶園受害面積比預估的少,市府農業局歸功於「茶園灌溉設施補助計畫」,在茶園附近設置蓄水設備、抽送水設施等,讓茶農安心種茶採茶,統計去年春茶產量每公頃八三三公斤,今年因雨量不足,粗估降為七○五公斤,約減產一成五。

茶農及早設置蓄水、抽送水設施

農業局長陳冠義說,桃園茶業生產面積為五三八公頃,光是龍潭就佔四一○公頃,本月初有零星茶農反映,老天久未下雨,春茶恐將減產,已向龍潭區公所完成通報農損,市府將邀集農委會農糧署北區分署、茶業改良場勘災,若確認災損面積達農業天然災害救助標準,將報請中央啟動救助措施。

市府補助推智慧灌溉、氣象監測

陳冠義表示,市府上個月成立「智慧農業推動小組」,在茶類作物的部分,至年底將推動「茶園灌溉設施補助計畫」,針對智慧灌溉進行補助,鄰近地區鑿取水井來輔助茶農種植,市府也鼓勵茶農導入智慧灌溉系統、微氣象感測裝置等,達到即時監測及災害預防的效果,對農民種植茶葉必有幫助。

茶農尹國士說,近年受到不可抗的天候因素影響越來越明顯,政府推動「茶葉專業區」,同步辦理「茶園灌溉設施補助計畫」,鼓勵各茶園裝設蓄水設備、抽送水設施及末端管路灌溉系統等,即便遇上乾旱,位處地勢較低、有水源處的茶園也能靠此系統澆灌,他的茶園地勢更高,為了抗旱,四年前引進省水系統,將噴灌改為滴灌,還利用野草留住水份的「茶草共生」方式,保住茶區水源,成功將茶損降低。


南海巡邏遭干擾 菲促中克制

 2023/04/29 05:30

〔編譯林雨萱、周虹汶/綜合報導〕菲律賓海巡與中國海警船艦廿三日在南海仁愛暗沙險些發生擦撞的事件餘波蕩漾,菲律賓外交部廿八日指控中國干擾菲國的例行性巡邏,除敦促中方克制,也聲明將繼續行使合法權利。在此同時,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廿七日於印度新德里召開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國防部長會議,會見印度國防部長辛赫。辛赫當場指責中國違背雙邊邊界協議、侵蝕兩國關係的「整體基礎」,強調「印中關係發展的前提是邊境和平安寧」。

菲國外交部廿八日指控,中國海警船做出危險動作和挑釁行為,置菲國海防巡邏艦「馬拉帕茲瓜號」船員於非常危險的處境,干擾菲國的例行性巡邏,敦促中方應克制可能招致不幸的行徑。發言人達沙說,在自家水域執行巡邏既非事先預謀,也不是挑釁行為,這是菲國行使的合法權利,而且會繼續行使。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廿八日反批菲方船隻搭載記者闖入南沙群島仁愛礁海域,是一場有預謀的挑釁行為,並藉機炒作,中國海警船依法維護領土主權和秩序,中方對此表示嚴正抗議和強烈不滿。

邊境爭議 印防長批中

另一方面,在印中防長的新德里會談上,根據印度國防部聲明,辛赫和李尚福就印中邊境地區以及雙邊關係的進展進行「坦率討論」,辛赫當面表達「印中關係發展的前提是邊境和平安寧」、所有邊境議題須根據現有協議和承諾解決的立場,譴責中國軍隊大量部署及其侵略性行為和單方面改變邊境現狀的企圖,違背了兩國協議並「侵蝕了雙邊關係的整體基礎」。

身為兩國軍隊在二○二○年六月爆發雙方自一九七五年以來第一起死亡衝突後、首次訪問印度的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呼籲印方應「登高望遠,把邊界問題放在雙邊關係適當位置,推動邊境局勢早日轉入常態化管控」。據印度消息人士表示,中方試圖推動兩軍合作與接觸,但印方稱唯有保持邊境平靜才會發生。中印廿三日才舉行了第十八輪軍長級會談,為去年十二月廿二日以來,兩軍再度就邊界問題展開軍方高層對話。

蓋海上風電有多難?台電人化身「海軍」乘風破浪


文科參與離岸一期試運轉作業,當時在船上待了十多天。(台電提供)

 〔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51勞動節將至,台灣綠能發展從陸地走向海洋,發展離岸風力發電,台電迎來過往從沒遇過的「海事工程」大挑戰,包含前期海域調查、地質鑽探,以及塔架與風機吊裝、海纜鋪設及定檢與保養等海上施工運維作業,有一群台電人如化身「海軍」乘風破浪,在海中立起風機、讓海風吹出綠電。

近年我國積極利用優勢發展離岸風電,已有200座離岸風機坐落台灣外海,可年供120萬戶家庭用電。台電現正積極開展二期工程,將再設31部風機,預計2025年發電,年供10億度綠電。在這其中,關鍵是背後數十位帶領施工團隊投入任務的海上健兒。

海上風電工作不是坐豪華郵輪出遊,負責台電離岸風電工程管理的再生能源處海域風電廠經理徐文科説,在還沒有專業海事工作船的過渡時期,曾搭漁船、海釣船出海,有別過往習慣在陸地作戰的台電「陸軍」,光坐船來回位於彰化芳苑外海的離岸一期所在點就要5小時航程,再有大風加持,一開始幾乎全船人員都因暈船到處嘔吐,徐文科現在回憶,彷彿還聞得到瀰漫船艙的嘔吐物,甚至也曾因風雨交加身體瀕臨失溫狀態。

同時參與台電離岸一、二期工程的再生處技術專員洪倉閔說,近期出海主要針對風機的發電機、葉片旋翼系統及塔架等進行進行定檢保養工作,光要穿上身的安全帽鞋、防墜裝置、救生衣及隨身工具等裝備,即重達近10公斤。而海上天氣瞬息萬變,時常出航前風平浪靜,抵達時卻波濤洶湧,要在大風大浪順利上下風機平台也不是件容易事,動輒費時超過1小時,稍有不慎都可能墜落或被船撞到,而登塔後還有超過60公尺高的風機等著,洪倉閔曾一天工作爬了7座風機塔,甚至在平台上直擊落雷就打在身旁海面上。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襲擊全球,連帶影響離岸一期工程,台電更首度從國外引進設有動態補償舷梯(Gangway)的施工船,讓人員即便在冬季惡劣海象情況下,仍可安全登上風機塔架,而身為台電第一位透過動態補償舷梯登上離岸風機塔架的蘇明鈺,即使過往曾有海軍經歷,回想當時仍大嘆驚險,他説,動態補償舷梯雖平穩,但若遇突來大浪,或時間稍有差池,生命可能就沒第二次機會。

洪倉閔說,出海施工有時一待就是半個月以上,即使下班休息只能回到船上,以海為家,更得調適高強度工作後與家人朋友分離的孤寂感和心理壓力。徐文科説,疫情最嚴重時因管控船舶人員,人員曾數月受困船上,確實是一大考驗,但他樂觀以對,甚至把出海工作當作疫情間的「偽出國」。這群台電英雄默默漂泊海上,只為努力一步步把無限想像化為現實,立起風機,讓更多海風吹出綠電。


高一地理第二冊產業單元補充資料~提升半導體用電競爭力,工研院提垂直整合等三面向

 2023 年 03 月 21 日

4 月電價將調漲,平均漲幅 11%。半導體廠為用電大戶,營運成本勢將隨著揚升,工研院分析指出,半導體業可透過產品面汰弱留強、全球布局及垂直整合,提升用電競爭力。

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在最新一期的簡訊電子書中發布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的分析報告,以用電競爭力檢視半導體產業價值。

產科國際所指出,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統計,2021年製造業部門用電量約1,574億度,占全台總用電量的55.5%,為最主要的用電部門;製造業部門中,資訊電子業用電量為最大宗,達600.6億度,占製造業部門用電的38.1%,占全台總用電的21.2%。

另依照台電行業用電統計,半導體製造占資訊電子業用電的58.1%,產科國際所估算半導體製造用電約348.9億度。

產科國際所分析表示,2021年製造業平均用電1度可產出新台幣47.1元附加價值,資訊電子業則可產出67.6元附加價值,僅次於機械設備業的101.9元。半導體業每用1度電可產出54.5元附加價值,優於整體製造業平均水準。

產科國際所指出,製造業為台灣重要成長引擎,半導體產業是其中貢獻主力,用電量雖大,不過用電競爭力亦強。

產科國際所表示,2021年隨著全球景氣復甦,全球主要半導體領導企業用電量均上升10%至28%,台灣企業上升9.8%至12.6%,用電量上升符合產業趨勢,台灣企業並未特別突出。

至於用電量占比,產科國際所指出,南韓三星(Samsung)和SK海力士(Hynix)用電均突破250億度,約占南韓製造業用電的17%。台積電與日月光用電約占台灣製造業用電的14%,也未異常。

產科國際所表示,由於歐美國家經濟發展程度高,勞工與電力成本也高,附加價值衡量的用電效率也較高,德州儀器(TI)及英飛凌(Infineon)每度電約可創造3.2~5.1美元附加價值,高於台積電及日月光1.8~2.4美元,台灣企業用電競爭力仍有精進空間。

產科國際所指出,台灣企業可檢視個別產品效率,從產品角度檢視用電效率,淘汰效率差的舊世代產品,並可展開全球布局,以戰略地位的角度思維規劃投資建廠,此外,企業還可透過垂直整合,如整合晶圓製造與封測,提升產品價值,進一步提升用電競爭力。

(作者:張建中;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高一地理第二冊產業單元補充資料~施振榮:區域化垂直分工 台商可望勝出

 地緣政治與區域巿場的需求,加上節能減碳的意識興起,觀察產業發展多年的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指出,近期產業也開始走向「區域化的垂直分工」。由於台商製造已朝國際化部署多年,他預期未來台廠仍可在新一波典範移轉中勝出。

施振榮表示,產業發展初期基於有效性考量,一開始都是先以「垂直整合」的形態來發展,產業上中下游供應鏈都在同一個公司、集團或同一個國家內,全部都做,會比較有效率,這也是產業發展的初期形態。

而日本在垂直整合的生態文化是過去最成功的代表,在80年代讓日本成為世界第一,但也因此日本只整合自己國內的供應鏈,再強強不過最弱的一環,在產業典範轉移後其競爭力就開始落後。

施振榮指出,隨著產業發展日趨成熟後,以電腦及半導體產業為例,就會慢慢朝向「垂直分工」、「水平整合」發展,如日月光合併矽品一例,即企業在同一領域相同的分工,常以透過合併提升競爭力。隨後,美國在1960年代開始把半導體的封裝與電子產品的裝配陸續移到亞洲,開啟了產業的分工。到了90年代,全球個人電腦與半導體產業啟動了典範轉移,產業由「垂直整合」走向「垂直分工」。

施振榮進一步表示,「垂直分工」是上中下游的供應鏈,看誰在哪一個分工項目最具全球競爭力,就找誰合作,成為供應鏈中的一環,不再像過去在垂直整合時以內部的供應鏈為主。所以「垂直分工」的競爭力會強過「垂直整合」,且供應商與客戶也都走向多元化。

不過近來由於地緣政治與區域巿場的需求,加上節能減碳的意識興起,為縮短運輸及減少碳排,產業也開始走向「區域化的垂直分工」,尤在愈小的區域內分工,更具合作效率且溝通容易,也有時效的優勢。但如果在地的供應商在某項分工項目不具競爭力,企業還是要找區域外的供應商,才能維持最佳的競爭力。

至於「水平分工」則是指例如在PC產業的上中下游,各有不同的應用領域需要分工,如最上游的零組件及最下游的應用軟體(APP),各自專注其分工領域以提升競爭力。

施振榮並特別提到,在全球化分工的發展之下,台商在ICT領域也已累積強大的研發製造能量,並為許多國際品牌大廠提供代工服務。他也特地為外界習慣用「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來誤稱這些ICT產業代工製造廠商正名,指出「OEM」其實指的品牌公司,例如雙B品牌就是汽車業界的「OEM」。

他表示,台灣的電子代工製造廠一般可分為二類,一類是EMS(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Services),例如鴻海,接受國際大廠委託製造;另一類則是?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例如電子五哥,強調設計能力,提供客戶研展製造服務。

高一地理第二冊產業單元補充資料~「垂直整合、分工」、「水平整合、分工」是什麼?施振榮這樣解…

 

地緣政治及區域巿場需求興起下,觀察產業發展多年的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今(7)日指出,全球化分工的產業發展趨勢,已出現朝「區域化垂直分工」發展,台商製造已國際化部署多年,預料未來仍可在新一波典範移轉中勝出。

施振榮:Acer沒有台灣,就不叫Acer,宏碁品牌就是因為在台灣才有特殊意義。圖/施先生辦公室提供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認為,全球產業已出現「區域化垂直分工」發展,台商製造已國際化部署多年,預料未來仍可在新一波典範移轉中勝出。資料照/施先生辦公室提供

施振榮表示,產業發展初期,基於有效性考量,一開始都是先以「垂直整合」形態來發展,產業上中下游供應鏈都在同一個公司、集團或同一個國家內,全部都做,會比較有效率,這也是產業發展的初期形態。

日本在垂直整合的生態文化是過去最成功的代表,80年代讓日本成為世界第一,但也因此日本只整合自己國內的供應鏈,再強強不過最弱的一環,在產業典範轉移後其競爭力就開始落後。

隨著產業發展日趨成熟後,以電腦及半導體產業為例,施振榮指出,就會慢慢朝向「垂直分工」、「水平整合(在同一領域相同的分工常以合併提升競爭力,如日月光合併矽品)」發展。

他並說,美國在1960年代啟動,把半導體的封裝與電子產品的裝配開始移到亞洲,開始了產業的分工。90年代,全球個人電腦與半導體產業啟動了典範轉移,產業由「垂直整合」走向「垂直分工」。

施振榮認為,「垂直分工」是上中下游的供應鏈,看誰在哪一個分工項目最具全球競爭力,就找誰合作,成為供應鏈中的一環,不再像過去在垂直整合時以內部的供應鏈為主。所以「垂直分工」的競爭力會強過「垂直整合」,且供應商與客戶也都走向多元化。

近來產業全球化分工開始出現一些變化。施振榮分析,地緣政治與區域巿場需求,加上節能減碳意識興起,為縮短運輸及減少碳排,產業也開始走向「區域化的垂直分工」。

他解釋,愈小的區域內分工,更具合作效率且溝通容易,也有時效的優勢。供應鏈每項分工都可以就近由在地供應商供應,但如果在地供應商在某項分工項目不具競爭力,則還是要找區域外的供應商,才能維持最佳的競爭力。

至於「水平分工」則是指如PC產業的上中下游,各有不同的應用領域需要分工,如最上游的零組件及最下游的應用軟體(APP),各自專注其分工領域以提升競爭力。

施振榮還提到,全球化分工發展下,台商在ICT領域已累積強大的研發製造能量,並為許多國際品牌大廠提供代工服務。但目前外界習慣用「OEM」來稱呼這些ICT產業代工製造廠商,其實這是誤解,「OEM」其實指的品牌公司,如雙B品牌就是汽車業界的「OEM」。

他指出,台灣電子代工製造廠一般可分為二類,一類是EMS(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Services),像鴻海,接受國際大廠委託製造;另一類則是 ODM,如電子五哥,強調設計能力,提供客戶研展製造服務。

外界對產業名詞,每個人看法不見得一致,Stan哥這樣看:

  • 垂直整合:產業發展初期,上中下游供應鏈都在同一個公司、集團或同一個國家內發展,一開始會較有效率。

  • 垂直分工:產業發展成熟後,上中下游供應鏈是看誰在哪一個分工項目最具全球競爭力,就找誰合作,建立起最佳的競爭力。如宏碁與緯創分割的案例。

  • 水平整合:產業發展成熟後,在同一領域相同的分工常以合併提升競爭力。如大聯大控股公司、聯電五合一等案例。

  • 水平分工:產業的上中下游,各有不同的應用領域需要分工,各自專注在其分工領域以提升競爭力。

印度人口超車中國!為何人口多在中國是紅利 在印度卻是「定時炸彈」?

  

聯合國19日公布,印度人口突破14.28億人,超越中國的14.25億人,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 歐新社
聯合國19日公布,印度人口突破14.28億人,超越中國的14.25億人,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 歐新社

1. 聯合國公布,印度人口已突破14.28億人,超越中國的14.25億人,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預計2028年會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2. 但,人口對印度而言與其說是紅利,更像是一顆定時炸彈,因為,印度目前失業率高達8%,而且創造就業機會的速度,根本跟不上需要工作的中壯年人口數量。

3. 為什麼中國過去幾十年就能盡享人口紅利?主要因為中國中央鞏固政策權力、力推土地改革,而且從70年代末期就開始持續推動出口導向型成長。

印度人口正式超車中國!聯合國19日發布數據,確認印度人口已突破14.28億人,超越中國的14.25億人,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

《紐約時報》指出,印度現在擁有令其他國家羨慕的人口結構,具經濟生產力的勞動年齡人口有11億人,佔人口75%,高於世界上任何主要經濟體。

這確實為印度帶來紅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從現在到2027年,印度每年經濟成長率都將超過6%,預計2028年就會超越日本、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相比之下,中國人口快速老化,接下來5年經濟成長率預計都將徘徊於3到4%。

人口,乍看,對印度是祝福,但事實上,人口對印度而言與其說是紅利,更像是一顆定時炸彈。

因為,印度創造就業機會的速度,目前根本跟不上需要工作的中壯年人口數量。

根據獨立智庫印度經濟監測中心(CMIE)的數據,印度失業率高達8%。世界銀行2021年時也指出,印度勞動力參與率只有46%,相比之下,中國和美國當年的數字是68%和61%。

「印度正坐在一顆定時炸彈上,」印度商學院組織行為學教授斯里帕達(Chandrasekhar Sripada)告訴CNN,「如果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就會出現社會動盪。」例如,去年印度政府平息兩個邦的暴力抗議。

《紐約時報》指出,印度必須在2030年前創造9000萬個非農業職缺,才能保持就業穩定,但有鑑於疫情前,該國也不曾以如此高速創造就業機會,因此難度極高。

為什麼印度難以創造就業機會?彭博歸結了4個因素。

第一是整個國家不夠都市化,因此無法提供足夠的優質工作。2020年,中國超過6成人口住在都市區,相比之下印度只有不到4成人口住在都市,大多地區依然是農村。

第二是基礎設施不夠,導致都市沒有帶來經濟利益。例如,由於機場、港口設施不堅實,從印度起飛或離港的交通量遠低於中國。目前,這是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正大力改善的部分。

第三是無價值的教育,讓學生畢業即失業。雖然印度孕育了許多理工人才,但事實上,印度有更多學位基本上毫無價值,技能不匹配,導致一半印度畢業生失業。

第四是製造業仍舊低迷。2014年,莫迪就已發起「印度製造」規劃,而近年更因中美貿易戰,有許多科技業者在印度設置生產基地,但至今,製造業仍僅占印度GDP 14%,許多新的勞動力流向產值更低的農業。相比之下,同為人口大國,製造業目前已貢獻中國超過四分之一GDP。

由於自己的國家難以提供優質工作機會,許多優秀人才不得不跑到國外、替外國企業服務。

BBC曾報導,印度裔人口僅占美國人口1%和矽谷勞動力6%,但在高層管理人員中所佔比例卻很高,催生許多印度裔CEO。原因就在於,國內資源不足,習於競爭的他們在國外反而得以發揮所長。

但為什麼同樣是人口大國,中國過去幾十年就能盡享人口紅利?

《紐約時報》分析,主要因為中國中央鞏固政策權力、力推土地改革,而且從70年代末期就開始持續推動出口導向型成長。相比之下,印度的改革步調始終零碎。

不過,至少目前,由於習近平政府走向全面極權專制,美中關係緊繃,西方國家在近幾年自然而然會更倚重印度這個新勢力,包括外交關係,以及將製造業分散到該國。

《時代》報導,印度將在今年領導20國集團,甚至可能在聯合國安理會中獲得常任理事國席位。印度也正透過吸引蘋果等國際企業,將浦那和金奈等較小城市轉變為製造中心來提高產能。

「該國的政治和民主體制比中國更有利於全球投資。」孟買國際人口科學研究所教授莫漢蒂 (Sanjay Mohanty)說。

但,長久來看,印度確定無法重新複製中國的人口紅利崛起公式,它能否用其他方法善用其人口,讓自己變成超級強國,進而成為舉足輕重的地緣政治影響者,仍需觀察。

「印度必須加大投資力度,吸收所有人進入勞動力市場,」印度經濟監測中心執行長維亞斯(Mahesh Vyas)警告,「否則,人口紅利可能會變成一場人口災難。」

資料來源:CNN、Al Jazeera、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BBC、時代、彭博

中印防長 邊境問題互推責任

 

在中印邊境舉行十八輪軍長級會談後,中印兩國防長廿七日在印度會面。中國防長李尚福指目前邊境局勢「總體平穩」,呼籲推動邊境局勢「早日轉入常態化管控」。印度防長辛格告訴李尚福,雙方關係要改善有賴受到軍事緊張局勢干擾的印中邊界恢復「和平寧靜」。

路透報導,中印這兩大擁核亞洲國家的關係自二○二○年中起惡化,當時中印軍隊在喜馬拉雅山區的未定邊界發生衝突,造成廿四人死亡。雙方透過軍事和外交管道會談後,局勢大致穩定下來,但中印仍持續在邊境若干區域對峙。

據大陸國防部消息,李尚福表示,目前中印邊境局勢總體平穩,雙方通過軍事和外交管道保持了溝通,「應登高望遠,把邊界問題放在雙邊關係適當位置,推動邊境局勢早日轉入常態化管控」。

據印方聲明,辛格「明確表達印中關係發展是以邊界普遍和平寧靜為前提」,「重申既有協議遭違反,已侵蝕雙邊關係的全部基礎,而從邏輯上來說,邊界脫離戰鬥後,局勢將隨之降溫」。

印度指控中國頻繁越界闖入印度一側,違反自一九九○年代起簽署的協議。北京則否認指控,並稱錯在印方。

路透援引兩名印度消息人士說法指出,大陸一直在推動兩軍接觸合作,但印度告知對方,只有在邊境保持平靜的情況下才可能發生。

二○二○年六月中印邊界西段加勒萬河谷等處爆發邊境衝突,導致共軍四人與印軍廿人死亡,經過十八輪軍長級會談以及十二次邊境事務磋商和協調機制會議,目前雙方已達成在加勒萬河谷、班公湖、加南達坂等地區脫離接觸,不過天南河谷和典角的對峙仍未傳出脫離接觸。

去年九月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中亞並參加上合組織峰會期間,曾與十二國領袖會晤,但並未與印度總理莫迪單獨會面,去年十一月的G20印尼峰會期間兩人也未會晤。

梅雨季來了 5月下旬降雨可望解渴

 

5月1日將進入梅雨季,中央氣象局預測,今年梅雨季平均氣溫正常偏暖,總雨量接近正常,第一道梅雨季鋒面將於5月6至7日報到,但整體帶來雨量不大,主因5月上旬西南風北上機會小;預計確切雨期約為5月下旬至6月上旬,屆時大規模降雨可望為中南部解渴。

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呂國臣表示,近年梅雨季出現大範圍持續性降雨的時間有延後趨勢,今年仍落在正常範圍;總雨量雖無明顯增減趨勢,但降雨時間有更集中、強度更強的現象。隨5月1日正式進入梅雨季汛期,第一道鋒面5月6至7日報到,整體帶來的雨量還不大,大範圍持續性降雨可能要到5月下旬至6月上旬,屆時可望緩解南部地區旱象。

呂國臣指出,持續3年的反聖嬰事件已於春季結束,今年秋冬聖嬰發展的機率高,根據過去類似個案年統計,預測今年梅雨季各地平均氣溫以正常至偏暖的機率大。雨量方面,長時間降雨主要受梅雨鋒面影響,必須有明顯夏季西南風北上,並配合北邊鋒面下來,目前觀察5月上旬西南風上來機會小,預計5月雨量正常至偏少、6月接近正常、7月訊號還不明顯,總雨量接近正常。

因應梅雨季,5月起將發布未來48小時逐12小時及逐6小時定量降水預報;並於較大規模劇烈豪雨,陸警或對陸地具威脅海警的颱風警報期間,發布未來12小時逐3小時降雨極短期預報。

呂國臣說,今年2月至4月的冷熱交替頻繁,整體氣溫為正常偏暖;除4月下旬受到鋒面影響,造成中部降雨偏多,2至3月降雨偏少,春季累積雨量160.9毫米為史上同期第4少,不到平均值282.8毫米的6成,創20年來最少雨量紀錄。

高一地理第二冊產業單元補充資料~AI智慧科技緩解缺工問題 專家指出將成未來趨勢

2023-01-04廖怡芬 鄭凱文/綜合報導

疫情加上少子化帶來的人力荒,不少服務業開始引進AI機器人因應。像是最需要人力的火鍋餐廳,或是旅宿飯店等,常常都可以看到用機器人代替服務生上陣。有專家認為,AI智慧科技緩解缺工問題,逐漸成為未來趨勢。AI智能科技時代的風潮步步進逼,我們的生活又將產生什麼樣的改變?

後疫情時代來臨,加上少子化影響,餐飲業正面臨大缺工,不少業者引進機器人來因應人力空缺,從餐廳業者到旅宿業,包括倉儲工廠、機場、長照機構,都可以見到服務型機器人的蹤影。

2020年專業服務型機器人銷售13.2萬台,年增41%,國際機器人聯盟IFR就預估,未來3年的銷售量,將保持每年雙位數的成長。專家認為,AI智慧科技緩解後疫情時代的缺工問題,逐漸成為未來趨勢。

資深產業研究顧問陳子昂表示,「武漢爆發肺炎疫情,麥肯錫也開始做了一個研究,就是COVID-19對人類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當然COVID-19延續兩年多的時間,真的改變了你我的生活習慣跟消費行為,所以麥肯錫研究的結果,反而促使了數位經濟提前10年,也要開始迎接數位經濟時代的到來。」

台大機械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林沛群指出,「服務機器人現在開始,就在這1、20年就開始蓬勃的發展,那這1、20年可以看到說它,這些年來都大概有兩位數的成長,等於說在整個的市場規模上面,都有努力地在往上在跑。再加上疫情的關係,又會幫助這一波再往前走得再快一點。」

未來新的生活方式,AI人工智慧勢必一步一步進逼我們日常的食、衣、住、行,機器人究竟是取代還是協助人類?AI智能科技時代的風潮已經成形,即將深入你我的生活當中,我們準備好了嗎?

高一地理第二冊產業單元補充資料~為何家樂福要賣前先併頂好?聽專家解釋後:原來如此

旺得富理財網柯冠廷

法商家樂福於去(2021)年6月就傳出有意出售台灣業務,當時外媒路透社報導至少有500億的價值,隨後法國家樂福委託的投行大摩(Morgan Stanley),提出預估售價約16億歐元,相當於566億台幣,雖然當時台灣家樂福隨即澄清,但19日晚間,統一、統一超仍宣布以290億元收下法商家樂福持有的6成股權,零售業版圖將大洗牌。

台股觀察家張弘昌於「TODAY財知道」節目中分析,法商家樂福於一年前先併購頂好超市,墊高自己的身價,這個道理在很多上市櫃公司也都有類似的影子,在掛牌前先併購一些公司,因為併購完後,隔年的營收一定成長,自行先創造好的價格、好的賣向,因此在1年多前,先併購了在台有199間分店的頂好超市。

其次,他發現因為家樂福是台灣第二大量販店,透過外媒先放話釋出要賣的消息,釣出潛在買家出手搶,果不其然統一集團羅智先強調,併購家樂福是「家務事」,遠東徐旭東也信誓旦旦表示,看誰價錢出的高,對於競標很有信心,富邦集團也說,若統一放棄也有意收下,甚至指出前國泰金副董蔡鎮宇,曾兩度向統一提案收告4成股權仍遭婉拒,達勝集團董事長郭冠群也提出,統合統一、萬海、中家、玉山等多家企業,大家合資一起買,因為法商家樂福表示,要賣誰就是價高者得。

相對於法商家樂福退出台灣市場,美商好市多反其道而行早在6月底已宣布,要花10.5億美元,約台幣313億元,買下大統集團持有的4成5股權。全球分店業績前10名,光台灣就包辦3家,其台中店還打趴集團於全球據點800多間分店,成為名副其實的獲利王,好市多近年來陸續收回海外分店的股權,目的在希望改變經營策略後,能有效提高每股收益。

高一地理第二冊產業單元補充資料~統一併家樂福 開啟量販新三國時代

 

統一與統一超商砸下新台幣290億元收購法商家樂福60%股權,正式收購台灣家樂福,為通路業投下震撼彈。統一、統一超原本分別持有台灣家樂福20.5%和19.5%股權,合計持股四成,而今分別出資239億元和51億元,取得台灣家樂福49.5%和10.5%股權。台灣家樂福正式成為統一集團百分百持股子公司。

在這次收購案中,包括家樂福2020年6月斥8億台幣收購台灣惠康(Wellcome)股權,所接手經營的台灣頂好Wellcome超市(後更名家樂福超市)及Jasons頂級超市(已更名Mia C’bon)。在2021年8月,路透曾引消息指家樂福擬出售台灣全部業務,不過當時家樂福予以否認。


最後一關過了才算
公平會聚焦市場封鎖、限制競爭

統一集團併購法商家樂福6成股權,正式收購台灣家樂福,後續依法需取得公平會核准。公平會晚間表示,統一擁有食品事業,與零售業存在供應鏈關係,讓交易案牽涉到垂直整合,將針對「市場封鎖」與「限制競爭」兩大面向審查。

中央社報導,公平會發言人陳志民表示,統一跟家樂福雙方營業額都很龐大,加上併購後的市占率改變,依法後續要送公平會審查。陳志民指出,統一集團比較特別,內部包含許多事業單位,其中食品事業與家樂福存在上下游垂直供應的關係,這部分結合態樣可能屬於垂直結合。

陳志民分析,一、如果先用垂直結合來看,可能對市場帶來正面或負面影響,正面影響可能是提升企業經營效率等,不過,公平會審查重點將關注市場封鎖跟限制競爭面向。例如,牽涉上、下游廠商部分,結合後會不會透過供貨契約,排除其他廠商的競爭,或者給予差別待遇等,都是關注議題。

二、本案在通路部分是否牽涉水平結合,相關態樣要等後續再來檢視跟分析,公平會必要時都會以附負擔方式處理關切議題。

日前,超市龍頭全聯也宣布併購量販二哥大潤發,兩者為同一相關市場,屬於水平結合。公平會考量市場集中度改變、結合後事業會不會提高漲價能力等面向,在7月15日宣布有條件通過併購案,並附加七大負擔,確保結合後整體經濟利益大於限制競爭的不利益。

統一主管表示,向公平會提出申報後,會全力配合審查作業,預計審查時間六至十個月,最快2023年中可望有結果。


高一地理第二冊產業單元補充資料~整合物流、製造、品質服務 憶聲電子成立平鎮聯合服務中心

 匯流新聞網記者張夢珊 / 台北報導

憶聲電子集團於2012年取得在地家電品牌歌林Kolin所有權及其售後服務體系經營權,而憶聲從最初的時鐘收音機到目前的車用電子、品牌經營、資產活化,透過3大事業群的同步經營,持續多角經營並穩健成長。

歌林以簡單的幸福為訴求,透過經銷商、量販通路、網購平台的多元行銷管道,規劃全品項家電、小家電產品,提供消費者更省事的智慧家電,滿足現代人使用需求,讓生活更方便簡單。瑞林科技則是負責產品服務及維修,目前全台有18個服務站、4個修理廠。

資產活化事業群則有華憶建設,華憶目前正進行總部土地開發案,打造中壢第一座世界級5G科技園區「憶聲智匯科技園區」,此開發案將成為中壢工業區的地標與建築指標,為中壢帶來跳躍性的發展,加速工業區的升級與成長。

除了總部智匯科技園區的興建,憶聲電子集團為了提升服務品質,也成立「平鎮聯合服務中心」。從選址開始,就優先考慮地理位置,服務中心近快速道路邊、大溪交流道口,佔地950坪的鋼構廠房,整合現有物流、製造及品質服務單位,因應集團的業務需求,於運送及倉儲管理端品質再提升,期能提供消費者更迅速及便利的服務。匯流新聞網/張 夢珊2022.10.04

高一地理第二冊產業單元補充資料~(桃園)平鎮打造物流專區 自辦市地重劃核准

 2023/04/29 05:30

〔記者謝武雄/桃園報導〕桃園市政府昨天核准「平鎮區長安貨物轉運中心自辦市地重劃案」,昨起至五月廿九日於市府、地政局公布欄及官網公告,基地面積卅二‧六九公頃,其中規劃物流專用區十‧九五公頃,公告程序完成後,即可辦理拆遷補償、工程施工,預計二○二五年六月進行配地作業,完工後將成為南桃園物流重鎮。

長安貨物轉運中心案 進行公告

長安貨轉中心位於「高速公路中壢及內壢交流道附近特定區計畫」西側,卅二‧六九公頃開發範圍,除設物流專用區,還有商業區二‧四二公頃、住宅區六‧二四公頃、埤塘專用區一‧七公頃、灌溉設施區○‧一四公頃,以及公共設施用地十一‧二四公頃,主要是道路、公園及綠地,替市府節省卅億元土地徵收費用。

有埤塘區、灌溉設施 公設11公頃

地政局副局長黃建華昨天表示,二○一五年完成「高速公路中壢及內壢交流道附近特定區計畫」個案變更、公開展覽,地主二○一九年申請長安貨轉中心自辦市地重劃案,市府二○二○年二月核准成立重劃籌備會,同年十一月核准成立重劃會。

黃建華說,全案土地不屬於野生動物棲息地、濕地、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山坡地、特定農業區,經認定免環評,由於區內有豐富埤塘資源,所以保留一‧七公頃埤塘專用區,將形塑田園住宅社區環境。

又,基地鄰近中壢交流道,極具交通優勢,加上周邊有許多大型物流、倉儲業,可產生群聚效應,提供生產者間「集貨型」地區倉儲物流產業基地,加上桃園市近年來具有完整的物流體系,預期完工後將是南桃園物流重鎮。


高一地理第二冊產業單元補充資料~台製鞋廠傳越南裁三分之二的員工

億雄鞋業正準備對旗下位於越南胡志明市的工廠,大砍三分之二員工,圖為示意圖,非該公司廠房。(路透)

億雄鞋業正準備對旗下位於越南胡志明市的工廠,大砍三分之二員工,圖為示意圖,非該公司廠房。(路透)

路透報導,台灣製鞋廠億雄鞋業正準備對旗下位於越南胡志明市的工廠進行大規模裁員,將大砍三分之二的員工,理由是「訂單枯竭和財務問題」。

路透根據取得的文件指出,億雄鞋業在發給當地勞工的通知中說:「我們已嘗試過各種方法,但無法維持現有產量。」億雄鞋業宣布,12月1日起將必須終止1,185名員工的勞動合約。

億雄鞋業共有1,800名員工,主要為K-Swiss和Timberland等品牌供貨,不過與台灣其他同行寶成、豐泰等動輒四、五千人,甚至到數萬人相比,億雄鞋業規模相對較小。

雖然越南是全球各大品牌的主要製造中心,但胡志明市勞工聯盟上月表示,由於原物料採購困難和需求疲弱,紡織廠、鞋廠和電子廠的訂單銳減,該市許多工廠被迫縮短工時、讓員工放無薪假,或開始裁員。

法人認為,東南亞疫情影響供應鏈生產為短期現象,歐美客戶會更緊密提升和供應商間的合作關係;且運動鞋的製程有高技術門檻,不易轉單。另,因小廠倒閉也緩解缺工壓力,對大廠而言將是利多。

本周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越南10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PMI)指數降至50.6,連續第二個月下滑。但官方數據顯示,10月鞋類出口較9月增加5%。

路透去電億雄胡志明辦公室,但電話無人接聽;另一方面,台灣製鞋大廠寶成集團的一名代表則說,該公司在胡志明市的營運一切如常。


高一地理第二冊產業單元補充資料~英特爾H2擴大先進製程委外 台積進補

 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日前在線上會議中重申,英特爾3奈米處理器將會如期在2024年上市銷售,打破近期有關3奈米延後不實傳言。基辛格強調,英特爾的3奈米Intel 3製程進度符合預期,而包括Granite Rapids、Sierra Forest、Arrow Lake等處理器中的繪圖晶片塊(GPU Tile),將會採用台積電3奈米生產。

再者,英特爾預期今年底前會推出新一代消費性處理器Meteor Lake,運算晶片塊會採用英特爾4奈米Intel 4製程量產,繪圖晶片塊則會採用台積電5奈米製程投片。業者分析,英特爾下半年開始對台積電5奈米及更先進製程擴大委外,顯示台積電今年營運V型反轉態勢明確。

英特爾於1月底召開的法人說明會中提及Meteor Lake處理器會採用Intel 4製程生產,並以第14代Core處理器之名推出上市,但會議中未提及第15代Core處理器Arrow Lake,因此市場傳出英特爾3奈米製程推進可能不如預期,但基辛格於日前線上會議中否認跳票傳聞,並保證3奈米處理器將如期於2024年上市。

基辛格強調,目前消費性或伺服器處理器技術藍圖時程沒有任何延期,英特爾自有3奈米Intel 3製程與委由台積電生產的3奈米晶片塊等,進度仍符合預期。英特爾在消費性處理器、伺服器處理器、AGX顯示卡等部門執行的很好,晶圓代工業務發展愈來愈好,克服多種挑戰,將證明跳票傳聞是錯誤的。

根據英特爾產品技術藍圖,英特爾今年會推出採用Intel 4製程的Meteor Lake,其中繪圖晶片塊會採用台積電5奈米製程生產。

英特爾Granite Rapids及Sierra Forest等伺服器處理器會採用Intel 3製程生產,新一代Arrow Lake消費性處理器會採用Intel 20A製程,這些處理器的繪圖晶片塊都將採用台積電3奈米技術。

在製程進度部分,英特爾4奈米Intel 4製程已經進入量產,微縮版的3奈米Intel 3製程則是預期今年下半年可完成量產準備,至於2奈米Intel 20A製程將在2024年上半年推出,2024年下半年則會完成1.8奈米Intel 18A製程的生產準備。

英特爾預期,2奈米後製程進入埃米(angstrom)時代後,將採用全新的RibbonFET環繞閘極電晶體架構及PowerVia背部供電技術。

桃園福海宮慶典卻有廟無神 還有人抗議航空城迫遷

 

桃園市大園區福海宮是地方信仰重地,主要供奉輔信王公,因為配合航空城開發優先拆遷雖已廟門雖已封閉,不過今天上午不少信徒在廟埕舉辦為王公慶生,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敏盛醫療體系總裁楊梅盛等人也到場祝賀。受矚目的包括慶典因為廟方兩派紛爭出現「有廟無神」輔信王公不在場的畫面,請來大廟景福宮開漳聖王坐鎮;現場也有向玉皇大帝「告卸狀」,抗議政府迫遷福海宮百年大廟。

福海宮也是政府公告的歷史建築,因為在航空城開發計畫「機場專區」必須遷移,廟方現任委員會願意配合優先拆遷,遷移計畫也通過市政府文資會審議,但是前委員會成員和部分信徒反對遷移,今天除了抗議,甚至發動罷免主委連署,引來現任委員會強烈不滿,認為活動經有違法和誤導信眾的情形。

文化局表示,福海宮遷移計畫既然過關,廟方就可以執行,遷移工程必須符合文資會的決議包括新廟必須呈現原有廟宇的重要構建,至於以後如果委員會改組有新的決議例如不遷移,就要重新送計畫交由市政府都發、文化局等單位審查。

福海宮現場信徒指出,有廟無神的原因,是福海宮主神像輔信王公目前由委員會保管,配合航空城開發計畫,暫時安置在鄰近蘆竹區的海湖福安府臨時紅壇,距離福海宮車程不到8分鐘。

地方上指出,福海宮是立案的宗教團體,雖然主神輔信王公由委員會保管,但是卸任的委員會成員認為現任委員會的做法不符神明要求,信徒於是形成兩派,現任這邊強調完全按組織章程行事,即使被告在法院訴訟也勝訴,4月27日要在紅壇舉辦傳統慶典包括獲政府登綠的「飛輦轎、過金火」無形文化資產。

今天上午在福海宮廟埕的祝壽活動,雖然少了輔信王公「有廟無神」,不過信徒請來桃園大廟景福宮主神開漳聖王,輔信王公是開漳聖王的將軍,由朱立倫巷、楊敏盛和國民黨桃園市黨主委黃敏恭等人抬開漳聖王的抬神轎上到慶典主位,其他還有包括新竹城隍廟等多家大廟供奉的輔信王公也到場觀禮,信徒代表強調是神明的意思。

現場司儀還請朱立倫幫開漳聖王黃袍反穿,意味要告「御狀」,不過經過朱立倫的幕僚和工作人員溝通,改由信徒為開漳聖王穿上反黃袍。朱立倫致詞的時候感謝神明保佑國民黨在桃園市長選舉的時候勝選,也強調國民黨為了台灣好,希望神明保佑能夠贏的接下來的總統和立委大選。桃園地方部分民代和市府官員今天未到場,被解讀為不願意捲入兩派紛爭。

桃園福海宮廟慶活動信徒同時「告御狀」反對航空城開發計畫要遷移福海宮。記者鄭國樑/攝影
桃園福海宮廟慶活動信徒同時「告御狀」反對航空城開發計畫要遷移福海宮。記者鄭國樑/攝影
桃園市大園區福海宮是地方信仰中心之一,因為航空城開發計畫必須遷移,但是部分信徒反對。記者鄭國樑/攝影
桃園市大園區福海宮是地方信仰中心之一,因為航空城開發計畫必須遷移,但是部分信徒反對。記者鄭國樑/攝影
朱立倫國民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