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減碳、永續觀念抬頭,也掀起了企業種樹熱潮。(示意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蔡維斌/攝影
2023-04-21 04:45:13聯合報 / 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企業競相做ESG,但現階段種樹還不能取得碳權,主要是因如何抵換仍未確認。學者表示,在國外,取得第三方認證,就可註冊通過、開始進行碳權抵換。國內森林碳權抵換申請流程該怎麼做、企業要如何申請,環保署要加緊腳步,並縮短申請與審查流程。環保署則說,仍在與農委會討論林木經營管理的方法學,期望今年可推出。
中興大學森林系特聘教授柳婉郁說,在台灣,除了第三方認證外,環保署還要召開專家學者審查會議,最後再由環保署審議,換言之,經過專業的第三方認證後,還得再通過兩關,若審查的專家領域來自能源、工業製程、碳捕捉,可能對農業森林不甚了解,後兩關就可能推翻前面的第三方認證結果,增加企業申請森林碳權的阻力。
柳婉郁說,環保署現階段的本土方法學中,農林相關的抵換專案僅有一個方法學,那就是「種樹」,且要二○○○年以後新種的樹才算。他強調,除了種樹,更需要經營管理,若有企業資金的加入,促進公私協力,更能讓已種下的樹,長得更好更健康,增加固碳能力,建議可以設計多個套餐(方法學),提供企業更多選擇,增加資金挹注維護台灣山林,創造企業與政府雙贏。
環保署環境氣候變遷辦公室主任蔡玲儀說,國際上林木固碳效果有一定的計算,從新種到可以有碳的效益,面積一定要夠,但台灣要找到大面積新種林木,確實比較難,現在在思考,若林木妥善經營管理可以增加減碳效果,在國際間的方法學也會有,不同林木也有不同疏伐,過程中如何管理,這部分仍與農委會討論中,期望今年可以提出森林經營管理的減碳方法。
種樹可以增加固碳能力,加上企業資金的投入定能達到減碳的作用。(普102-17)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