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螺大橋60歲 紀念郵票義賣

中央社 – 2013年5月3日 下午4:54

(中央社記者葉子綱雲林縣3日電) 走過60年歲月,曾有「遠東第一長虹」稱譽的西螺大橋,推出大橋留影、阿善師武術紀念郵票,義賣助信義育幼院。

雲林縣政府今天指出,西螺大橋60週年慶將於5日舉辦「與母親河有約-五月濁水瘋台趴」,有萬人辦桌、西螺阿善師武術群英會、萬人單車騎鐵馬等系列活動。

縣府表示,雲林、台中郵局也參加盛會,設計主題紀念郵票,限量發售,活動當日在西螺大橋上設義賣攤位及臨時郵局,義賣所得將捐給信義育幼院。

縣府說,紀念郵票分為西螺大橋60週年、阿善師武術群英會兩款主題,歡迎各界共襄盛會,一起來發揚阿善師濟弱扶傾的精神。

信義育幼院院長吳文輝表示,信義育幼院是雲林縣內唯一非營利組織(NPO)的兒童安置機構,接受政府及家庭委託安置,今年邁入第34年,服務超過500個弱勢孩子,遷院新舍正在興建,亟需各界伸援。1020503


 
西螺大橋是一座橫跨台灣濁水溪下游、兩端分屬雲林縣西螺鎮彰化縣溪州鄉的桁架鐵橋
興建背景


濁水溪台灣中部重要分界河。由於河面廣闊,16世紀歐洲人所繪之台灣地圖,甚至誤將台灣分為北、南兩島。長期以來,兩岸人民往來時必須長期倚賴竹筏等交通工具,若遇上溪水暴漲,則嚴重影響兩地交通,因此一直有興建交通橋樑之議論。

日治時期,跨越濁水溪下游的陸橋僅有縱貫線之鐵路濁水溪橋,未有公路陸橋跨過。旅客渡濁水溪須轉乘鐵路或竹筏。

興建歷程

西螺大橋於1937年(昭和12年)開始發包興建,日治時期主要的建設部分為橋墩,方法是先以鐵條綁出橢圓形空心板模,接著灌漿抽沙來加重重量使板模下沉,如此反覆作業,使每座橋墩的基樁高度約二層樓高,32座橋墩於1941年完成,之後因戰爭鋼材挪作他用而中止建設,成為未成道路。國民政府遷台之後,在美援下於1952年5月29日再度開工

竣工通車

西螺大橋於1952年12月25日完工,1953年1月28日正式通車,雲林、彰化兩縣居民為橋名引起爭執,後來是沿用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國會使用英譯名,才稱為西螺大橋[1]

完工當時是僅次於美國舊金山金門大橋的世界第二大橋,也是當時遠東第一大橋[2],亦使日治時期即定線的縱貫道路全線通車。另外,橋上亦併設糖業鐵路,形成鐵公路同行現象,為南北平行預備線最晚完工的一段,唯1979年以妨礙交通為由拆除[3]

近況

1997年中沙大橋與西螺大橋間的溪州大橋完工後,西螺大橋轉為供小型車、機車、自行車通行的便橋,2000年曾被提議因此橋老舊應予拆除。在雲林縣與彰化縣政府的努力下,使西螺大橋轉型為觀光大橋,2004年11月19日,彰化縣及雲林縣政府均將西螺大橋列入該縣的歷史建築。



  • 留言者: 田鶯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3-05-05 11:11:10
以前10塊錢曾是紅色紙鈔 背後圖案象徵西螺大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