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台灣地熱資源等同65座核四廠


海大:台灣地熱資源等同65座核四廠
作者: 【記者簡麗春/基隆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6月7日 上午12:00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應用地球科學研究所,參與「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所規劃之地熱發電主軸計畫」,調查台灣地區的地熱資源特性和潛能,推估台灣地區在深度四千公尺以內各高溫地熱資源區總共約具有一八○GW(一八○○億瓦)之潛在發電容量,相當於六十五座核四廠的發電量,相當值得開發。

海大應地所所長陳明德表示,台灣是一個海島,需儘量減少對進口能源的依賴以確保國家安全;再加上化石燃料總有枯竭的一天,開發替代性能源勢在必行。台灣島位處太平洋邊緣的火山和地震帶上,擁有豐富的地熱能源資源。

過去台灣大量開發溫泉資源以促進旅遊和經濟發展,卻忽視了潛在的地熱資源亦能發電,雖然過去曾經在宜蘭清水地區嘗試地熱發電,但仍有許多技術上的問題需要克服。

張副教授指出,地熱能為一種綠色能源,具有廣泛分布、對環境友善和多方面的應用效能、以及永續發展等特性,是一種極具開發潛力、應用於發電和直接利用的再生能源。

地熱發電不易受天候影響,運轉率通常可高於九成以上,且可作為基載電力,相較於其他再生能源,地熱能具有價格低廉和承受較高天然災害的侵襲。目前世界各國都積極投入地熱能源之探勘與開發。

他指出,在台灣地區地下四千公尺深度內,地溫超過一七五℃地高溫地熱資源大致可以分為四個區域,包括宜蘭地熱區、花東地熱區、大屯火山群地熱區、及位於較高海拔之廬山地熱區。根據現今法令與海拔限制等條件,在海拔一千公尺以下全台可開發地熱潛在發電容量約為三三‧六GW,約佔全台地熱資源逾一成八。

台灣全島地熱徵兆雖多,但地熱探勘與開發仍需積極投入研究、探勘和開發,海大應地所研究團隊將更積極投入相關能源計畫,著重在深層地熱探勘和開發加強型地熱儲集層的模擬,包括利用地球物理探測方法,瞭解可開發區域細部地質結構與位態,以建立量化及三維視覺化評估地熱蘊藏的技術。

並著重於宜蘭地區作為先期重點區域,彙整宜蘭地區深層水文循環及熱傳輸模式所需之各項物理參數,並初步建置宜蘭地區深層水文循環及熱傳輸概況。

同時透過二氧化碳超臨界流體與母岩的反應,探討降溫降壓過程的礦物結垢問題,尋求預防儲集層與管壁產生結垢之方法,以利地熱發電的永續經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