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頂之下的能源潘朵拉
2015-03-11 02:08:33 聯合報 魏國彥/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台北市)
去年九月廿一日,紐約四十萬人大遊行,呼籲救救地球的氣候,因為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突破四○○ppm,是人類出現以來所呼吸到最濃的。同一年,全球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破三六○億公噸大關。這些數字與中國每年增加四%的二氧化碳排放有關,中國的碳排放量已占全球卅%。
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從二○○二年開始飆升,與中國的經濟起飛相呼應,二○○二到二○一二年間平均經濟成長率約十一%,水泥用量成長十二%,粗鋼十六%,電力消耗十二%,煤炭消耗十一%,這五個伯仲之間的數字攜手同漲,相互依存,說明了「大國崛起」中城鄉建設與能源消耗的緊密連結。中國的排碳量從四十億公噸增加到一一○億公噸,一舉超過美國;人均年排放量由二.八公噸激增為七.二公噸,也超越了歐盟國家;中國成為世界的排碳關鍵大國。
全球暖化會不會超過攝氏二度?矛頭指向中國。「世界又平、又熱、又擠」,美國名作家佛里曼如是說。他甚至慧黠地遐想,希望美國一年中只要有一天化身為中國就好,可以在「中央」通過溫室氣體減量的法律,向全世界負起解救地球的責任。這故事的推諉性在於:美國作為一個民主國家,國會不易通過減碳的法律;而,中國,你們可以啊?為什麼不?
中國面臨的問題基本上是能源選擇。問題是,不用煤,用什麼?與美國與歐盟相比,中國能源供應中百分比大幅落後的依序為石油、天然氣與核能。若要「超英趕美」,答案呼之欲出:發展核能;因為前兩者雖能改善空氣汙染,卻仍排放溫室氣體;剩下的核能有一石兩鳥之功。
「經濟成長」像一盒黑甜巧克力,促使一個又一個國家走入「褐色經濟」,走過工業化染黑天空的歷程,譜下現代化的樂章。到頭來,經濟成長更像一個潘朵拉的盒子,打開後,各種牛鬼蛇神蜂擁而出。其中,汙染的問題各國花了數十年乃至百年解決,而二氧化碳的問題則總匯為人類共業與命運,一時還躊躇難解。
事實上,中美加歐盟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接近全球五十%,地球的氣候前途握在他們手中,柴靜的「穹頂之下」,加上高爾的「不可面對的真相」,辯證人類「大富翁」遊戲中的選擇與命運,只是兩段序曲,預告著中、美與歐盟將正式上演一場國際環保政治的戰爭,合縱連橫,精彩可期,命運未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