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綠的島/牧草減少 千年牧羊傳統動搖

伊魯利薩特的漁港每天都聚集許多漁船往返。(記者余承翰/攝影)

伊魯利薩特的漁港每天都聚集許多漁船往返。(記者余承翰/攝影)

放牧千里的南格陵蘭養羊傳統可回溯千年,2017年成為聯合國指定文化遺產。32歲牧羊人悠亞內克.伊格的家在峽灣底,距最近的小鎮納沙克要30分鐘航程。低矮農舍和彩色小屋,遺世獨立。

「我們有800隻綿羊、1100隻小羊。」他以格陵蘭語和些許英語解釋。這裡的牧羊人大半養羊、也種菜,種耐寒的馬鈴薯及蕪菁。「以面積看,我們是南部最大的牧羊場了。」


在格陵蘭當農夫,如同坐在第一排位置看氣候變遷。伊格回想這幾年變化:「夏天有時會乾旱,其他時候是下太多雨了。冬天又來得晚。」

伊格的女友海蒂.克里斯汀生說:「你再也無法相信天氣。」原本每年10月就會開始下雪,但「過去三年,我們過聖誕和新年時,一點雪也沒有」;要一直到2月才下雪。

冬變短夏變長 更加乾旱

冬天變短、夏天變長、更乾旱。南部另一位牧羊人庫努克.尼爾森說,「連著幾年的6月非常乾。」乾旱讓牧草產量剩一半,得從歐洲買更多草料或大麥穗來補充羊的口糧。「俄烏戰爭讓價格又翻了一倍」,40歲的尼爾森說:原本1公斤3.8元丹麥克朗(約0.4美元),現在得7到8丹麥克朗(約0.9到1美元)才買得到。

氣候變得奇怪,前所未見的蕪菁蟲害也來了。但因努特人的韌性加上新科技,讓一切還能忍受,只是感受複雜:新肥料、新改良種子,馬鈴薯和蕪菁的收成反而變好了。

氣候變遷讓未來變得難以預測,但伊格只是微笑以對。「我們最近的鄰居在那兒。」他遙指峽灣另一邊山頭說,「要見面,得開船去」。在天寬地闊的格陵蘭,所有事物的尺度都放大了,艱苦是,滿足也是。至於未來,「誰知道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