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天空】 來去北非突尼西亞

 文/林婉美  |2024.08.03

突尼西亞有北非最大的羅馬競技場。圖/王慶中
首都突尼斯的街景融合多元風格。圖/王慶中
突尼西亞聖布薩德藍白城景與街景。圖/王慶中
突尼西亞巴杜博物館(圖)內的馬賽克拼貼作品。圖/王慶中
突尼西亞巴杜博物館內的馬賽克拼貼作品(圖)。圖/王慶中
突尼西亞的羅馬三神殿史貝特拉遺址。圖/王慶中
開羅安的凱魯萬大清真寺建於7世紀。圖/王慶中
突尼西亞聖布薩德藍白城景與街景。圖/王慶中
星際大戰塔圖因柏柏人沙漠穴居。圖/王慶中
突尼西亞蘇斯古城的城牆。圖/王慶中
星際大戰塔圖因柏柏人沙漠穴居。圖/王慶中

文/林婉美

突尼西亞是羅馬帝國在北非最先征服的領土,也是羅馬帝國在北非地區影響最深的一塊區域。直至今日,突尼西亞也是非洲人類發展指數最高的國家之一,更是非洲大陸人均收入最高的國家之一。

早在西元前7、8世紀,西臺人入侵黎巴嫩後,腓尼基人遷移往西地中海,便在北非突尼西亞一帶建立迦太基帝國,與地中海對岸後來形成的強權羅馬帝國相望。

千年繁華毀於羅馬人

隨著羅馬帝國的興起,雙方為爭奪地中海經濟霸權,前後發生3次布匿(羅馬帝國對「迦太基帝國」的稱呼)戰爭,軍事天才漢尼拔慘敗後,迦太基帝國最終滅亡,羅馬人就此占領突尼西亞。

因先後受到迦太基與羅馬帝國影響,這裡有非洲第一大的圓形競技場,非洲最大的羅馬公共浴場,還留有殘缺的迦太基文化遺址。但此後,突尼西亞又被多個國家和勢力占領,導致各種文化移入,整體顯現多元的風格。

最現代化穆斯林國家

亞理斯多德認為,迦太基是雅典以外最佳的政治制度之一。如今的突尼西亞,則無疑是非洲羅馬古蹟密度最高的國家。

2011年,突尼西亞爆發茉莉花革命(茉莉花為突尼西亞國花),推翻了在位24年的強人總統班阿里,2015年實施進步的新憲法,舉行國會與總統大選,選舉的自由和公平受到普遍肯定。如今,突尼西亞則被公認是最民主、最現代化的穆斯林國家。

宮殿中的巴杜博物館

首都突尼斯的老城Tunis Medina(UNESCO,1979)於7世紀末建立,逐漸成為北非最大的城市。隨著政治的演變,先後由阿拉伯人占領及法國殖民,突尼斯逐漸形成法式與阿拉伯式結合的建築特色,但老城內的阿拉伯區,仍保有傳統北非麥地那結構。

國立巴杜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Bardo)位於突尼斯郊區,為北非地區最重要的考古博物館之一。建築為貝伊皇宮的部分宮殿,這裡有40多個廳房與長廊,融合鄂圖曼風格的彩色花草圖案拼磚、安達魯西亞摩爾式的廊柱與石膏花雕,以及義大利風格的宴會廳天花板於一爐,整座皇宮可感受著多元文化匯聚一堂。

館藏文物豐碩且可觀

博物館內豐富精美的館藏,是突尼西亞悠長歷史的縮影,更是國家文化之精華。其中以羅馬時期的鑲嵌畫作品,為館內最為著名的收藏,數量可說是最世界第一。

其他收藏品來自突尼西亞國土境內的遺址文物,如迦太基(Carthage)、杜加(Dougga)、伊爾捷(El Jem)、蘇斯(Sousse)、史貝特拉(Sbeitla)、布拉雷吉雅(Bulla Regia)等各大考古遺址的出土文物。

馬賽克(Mosaic)原義為由各種顏色的小卵石所組成的鑲嵌圖案,羅馬人將馬賽克發揚光大,成為公共建築或豪宅的裝飾。

伊斯蘭文化扣門而入

開羅安(UNESCO,1988) 是伊斯蘭進入西北非地區最早的城市。阿卡巴伊本納非將軍,從開羅一路遠征至此,將阿拉伯文化逐漸帶入西北非地區。

在西元9世紀阿赫拉比王朝時期,將城市文化帶入到巔峰,開羅安當年有著「百塔之城」的美名,後來隨著什葉派法蒂瑪王朝的興起而逐漸衰弱。

阿赫拉比蓄水池建於阿赫拉比王朝,為開羅安發展帶來在此定居的人潮。隨後,阿卡巴依本納非將軍在開羅安興建開羅安大清真寺,這座清真寺保留7世紀伊斯蘭建築的特色,是世界上少見的烏瑪雅王朝式的清真寺。

走過清真寺簡潔的外牆,深深感受中世紀古老的生活氣息。

藍白小鎮藏音樂遺產

臨近地中海的聖布薩德小鎮,以白、藍兩色為代表色,被稱為「藍白小鎮」。從山腳到山頂,白色的房屋依山而建,半山腰上有一座突尼斯風格的建築「阿拉伯地中海音樂中心」。

該中心原為愛爾朗熱男爵宮,建於1912~1922年之間。1991年,班阿里總統決定把這座男爵宮改建為保存、發展阿拉伯和地中海地區音樂遺產的場所,命名為阿拉伯地中海音樂中心。

山頂的「西迪‧沙巴納」咖啡館是各國遊客的最愛。倚海而建,長長的土炕上鋪著草蓆,遊人可在此享用咖啡、薄荷茶和水煙,並觀賞海濱的美景結合。

美麗心情沐浴陽光中

可能因突尼西亞位在地中海南岸吧,聖布薩德上午的光線比下午的光線更適合旅人拍照呢!

看著海藍藍的地中海,享受突尼西亞特有的地中海岸美好景觀,心中充滿地中海絕無僅有的美麗心情。

突尼西亞歷經迦太基、羅馬、汪達爾、拜占庭、柏柏、阿拉伯、鄂圖曼、以及法國和南歐諸國文化的影響,不同政權在北非這個國家留下多元文化,值得讓人在此感受史前至今的不同風貌。



神鬼戰士征戰競技場

依爾傑古羅馬競技場(Amphitheatre of El Jem),1979年列名為世界遺產古蹟。建於西元230年,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競技場之一,完整的羅馬拱訴說著羅馬建築技術的精湛,為非洲最大、世界第3大羅馬式競技場。

完整的地下室格鬥士休息區域,甚至獅子抬升的洞口都被保留下來,走在幽暗的地下走道當中,可以經歷神鬼戰士般的感受,可以想像格鬥士面臨生死一瞬間的格鬥時,有著多高的心理壓力。

在統治者的看台上,可以想像羅馬如何運用競技場統治著羅馬帝國。競技場內的細沙,也在傾訴著多少偉大的戰士倒在這座競技場內。

此外,突尼西亞中部的史貝特拉,也保存有最完整的羅馬遺跡,從安東尼門 ,走進一個大廣場,三座神殿就聳立在眼前!



星戰迷眼中的外星球

突尼西亞獨特的自然景觀,在1970年代就被導演喬治盧卡斯的《星際大戰》系列,選為電影的主場景,這些 「看似不屬於地球」的撒哈拉沙漠邊緣景觀,因劇中主角的家鄉星球,被命名為「塔圖因(Tatooine)」而受到矚目,成為星戰迷必訪之地。

加上突尼西亞的柏柏人地下穴居、 蜂巢式糧倉、大鹽湖、峽谷、高山綠洲、撒哈拉沙丘等等奇特景觀……每年吸引全球旅人,不遠千里而來。

2027年是《星際大戰》電影首映50周年,當地觀光業者早已摩拳擦掌,準備迎接另一波空前的旅遊高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