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時空三千年 苗栗「店子窩」遺址出土
去年十月開挖搶救的苗栗「店子窩」文化遺址,出土文物昨首度亮相;店子窩遺址屬新石器時代中期,出土文物顯示,三千多年前先人已會捕魚、農耕,還會利用方法儲存食物。
店子窩遺址位在苗栗通霄鎮白東里,位處台一線縱貫公路東側緩坡、白沙屯公墓西緣,面積二萬四千多平方公尺。公路總局三年前進行西濱快速公路白沙屯至南通灣新建工程環評時意外發現,去年十月開挖搶救。
受公路總局委託開挖的庶古文創總經理朱正宜表示,今年正好碰到旱象少雨,反而提供挖掘最好環境,史前文物一件件出土,其中「繩紋陶器」是新石器時代中期主要特徵。
朱正宜表示,挖掘到大批石器類的石斧、石核、石片,及陶器類的圈足、陶片等;還發現一處垃圾坑,堆積大量繩紋陶器。
從出土文物可拼湊出當時生活情形,如「斧鋤石器」可推測當時已有農耕作業,「網墜」可看出先民捕魚生活。最特別的是陶器底部的「圈足」,象徵先人當時已會使用容器儲存食物。
朱正宜說,出土文物雖還未細緻整理,但初步判定文物特色偏向中部系統。這象徵苗栗通霄「店子窩遺址」是北部史前文化和中部史前文化交界地帶,有樞紐地位。
數百件文物陸續出土,朱正宜表示,遺址區內共有十三處需進行搶救,目前已有九處完成挖掘,預計四月底全部完成。所有文物出土整理後,進行定年作業,所有珍貴歷史資料移交苗栗縣政府保存。
有趣的是,千年遺址就近在身邊,但當地許多居民不知道,公路總局昨特別邀請鄰近啟新國中學生,走進挖掘完畢區塊接觸千年文物,將石斧裝上把手,讓學生感受三千多年前的石斧頭。八年級學生詹佳穎說,以前只在課本上看過古文物,沒想到千年古物就握在自己手上,「感覺好像回到古代」。
西濱「應不須改道」
西濱快速道路白沙屯到南通灣段,通過「店子窩遺址」,引發是否須改道疑慮。中研院歷史語言所研究員劉益昌雖未到過現場,但從照片顯示遺址看,骨骸等重要古物出土機會不大,應不須改道。
劉益昌說,店子窩是距今三千年前的遺址,同樣的遺址在西海岸不少,挖出古物用資料保存就可以。他指出,在同屬「紅毛港文化」的遺址中,店子窩範圍不算最大,但經過這次挖掘,若能有系統整理保存,也是美事。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