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7 17:15
〔記者李文馨/台北報導〕「國土計畫法」將於明年4月30日上路,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今(27日)主張該法應暫緩實行4至6年,讓行政部門有充裕時間與各縣市農會、農民充分溝通。對此,內政部回應,國土計畫法要務實解決現行「區域計畫法」長年未能處理問題,並非針對農地;另也提到,學界及公民團體也表示,國土計畫法延期不是好的解方。
內政部表示,農業權是關於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基本權益,農業部今年投入對農漁業直接給付經費超過1272億元,多年來也持續推動農地對地給付、確保糧食安全給付及三保一金(農民健康保險、農民職業災害、農民退休儲金及農業保險)等政策,因此不應與國土計畫混為一談。
內政部也說,民意代表所提的農業發展權,是討論土地未來可能的開發權利及土地價值計算,且「非農業縣市」仍有許多爭點,若貿然推動恐讓土地掮客趁機而入,導致農地價格在市場比價下將崩跌,加上發展權移出後,土地即永久做為農地使用;另有關法定補償制度之推動,到底是要對「農民」還是「農地」給予補貼、補償仍不明確,民代不該用模糊觀念刻意誤導民眾。
內政部指出,國土計畫實施後,既有合法農牧用地在各種國土功能分區,均可從事農作、產銷設施、農舍等使用,土地免經變更就可以直接向地方政府申請使用,相較以往更為便捷且省成本,且透過國土計畫整體性的規劃,農一或農二都能納入變更與發展,讓農地被合理運用。
內政部提到,國土計畫法從討論到立法推動已超過將近30年,他們逐步推動完成全國及縣市國土計畫的研擬,也長期透過經費補助,積極協助地方政府辦理各項法定工作。截至目前為止,已有16個縣市提送國土功能分區圖,完成8縣市審議;其餘包括新北市、臺中市等6個縣市也承諾將於今年底前提送。
內政部強調,國土計畫保障民眾既有合法權益,並透過縣市國土計畫、國土功能分區劃設等機制,讓土地能有合理分類及管理措施,建立使用新秩序;且具備檢討變更機制,各縣市可以依照需求調整,兼顧維護農業生產環境及地方發展,仍會持續與縣市溝通並盡力釐清民眾疑問。
針對外傳國土計畫實施後,農地將不得移轉、分割、合併、不得興建農舍,另農地上原有建築物、墳墓均要拆除等問題。內政部對此嚴正聲明,這些都是錯誤訊息,國土計畫不會更動現行農地權利與管理規定,現有權利均將維持不變,且上路後更放寬農地可以作農業的產、製、儲、銷等設施,讓實際務農者能獲得更多照顧;此外,學界及公民團體也表示,國土計畫法延期不是好的解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