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震生/從軍事政變走向民主制裁的非洲

  

廿一世紀的二○年代,至少有十個非洲國家出現軍事政變或流產軍事政變。這一波軍事政變從二○一九年的蘇丹開始,到第二年的馬利,此兩國又和查德及幾內亞在二○二一年成為當年政權更迭的實例。二○二二年僅有布吉納法索發生軍事政變,兩次時間不到九個月。去年兩次成功的案例出現在尼日及加彭,布吉納法索與獅子山則是經歷兩次流產政變;今年兩次流產政變分別發生在四月份的幾內亞比索和五月份的剛果民主共和國。

二○二四年截至目前,非洲尚未出現成功的軍事政變,反倒在公認的全球大選年中,許多非洲國家的執政黨在選舉中遭到挫敗,受到選民制裁。自今年三月塞內加爾的總統選舉以來,非洲地區有十二個國家舉行總統大選,或是與政府組閣相關的國會選舉,其中查德、盧安達、阿爾及利亞、莫三比克、突尼西亞及納米比亞等六國的執政黨,一如預期地勝出。

塞內加爾與迦納出現第三及第四次政黨輪替,不算意外,不過仍然讓非洲民主發展的觀察家雀躍。塞內加爾前總統兩任任期,原先想要延後選舉的時程,同時還將主要反對黨領袖逮捕拘禁,想操控選舉、讓他的總理繼承其職位。塞國民眾走上街頭抗議迫使其妥協,憲法法庭也將原訂二月卻被延後到年底的選舉,提前到三月舉行。由於反對黨領袖已失去選舉資格,因此由同樣被拘留、但未被剝奪參選權利的另一領導人代表出戰。後者在選前十天被釋放,隨即在第一輪的選舉就以過半得票勝出,大贏對手近兩成。過去十多年兩次操弄選舉的執政黨,換來的都是選民的唾棄。

迦納在十二月舉行的總統大選,是過去卅二年來的第九次民主大選;這個在獨立初期廿五年內軍事政變頻傳的西非國家,現在不僅每四年一任、兩任任期限制的制度從未受到挑戰,且長期以來一直是同樣兩個政黨的對決,且都是同一政黨候選人擔任兩任後,該黨就在下一次的競爭中落敗,因此迦納已出現四次政黨輪替,堪稱非洲民主政治制度化的典範。

另一個執政黨遭空前挫敗的國家,則是印度洋的島國模里西斯。這個內閣制的國家,現任總理所屬政黨在國會中原有超過三分之二席次,但這次選舉僅獲得少於三成的普選票,不到反對黨超過六成選票的一半;在六十六席的國會中更僅獲得兩個席次,主要反對黨則是壓倒性的六十席。

我們的友邦索馬利蘭雖然未獲得普遍的外交承認,但自卅多年前脫離索馬利亞獨立後就定期舉行民主總統選舉,這次出現反對黨以壓倒性的懸殊比例得票擊敗現任總統,完成另一次的政黨輪替。

南非長期執政的非洲民族議會,自一九九四年脫離白人少數統治後,每五年的選舉都能以優勢的選票及席次勝出,但今年的選舉竟然失去國會絕對多數,民主化卅年來首次出現聯合政府。南部非洲另一個民主國家波札那的執政黨,在今年的選舉中慘遭滑鐵盧,交出自獨立以來連續掌控五十八年的政權,印證只要是公平的多黨選舉體制,選民還是能透過選票進行民主制裁。

仔細分析這十二個國家的選舉,大致可獲得的結論是,民主選舉體制原先較為健全國家,僅納米比亞執政黨保住政權;其餘屬於威權或是民主倒退的國家,都未出現政黨輪替。從這個角度來看,過去幾年的軍事政變或許可以解讀為,無法透過民主選舉進行政黨輪替時,絕望者的另一項選擇。(作者為政大國關中心兼任研究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