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廣汽與東風汽車,吃的日本奶水現在成了苦水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12 月 25 日

電動車帶起產業革命之前,中國國營車企靠著日本車廠名號,享受了 30 多年風光,如今這些合資企業的日本奶水,也變成吞不下去的苦水。

1980 年代中國推動「改革開放」,讓外資進入中國汽車產業,但有個條件,必須要和中國企業共組合資企業,各自持股 50%,一方面保全社會主義的市場控制力道,一方面也讓這些嬰兒學步的中國企業安穩長大。廣州汽車與東風汽車,就這樣吃著豐田、本田、日產與三菱的奶水,成長到今日規模。

然而如同本田技研社長三部敏宏在記者會所言,汽車產業面臨世紀巨變,「中國與新創車廠的電動車崛起,挖掉了燃油車時代巨頭建立的牆腳」,這些中國日本車廠組建的合資企業,這波轉型裡,腳步緩慢,產品競爭力低落,無論電動車或智慧車,都追不上對手車尾燈。

2024 年前 11 個月,廣汽累積的汽車銷售量為 172 萬輛,比去年同期下降 23%,主因就在日系品牌表現慘淡。廣汽本田年銷量大跌 30%,廣汽豐田下滑 22%。如果拉長時間看,廣汽本田銷售數不到疫情前一半。

儘管中國企業財務揭露有時不太可信,但至少從 2011 年以來,合資企業一直都是廣汽集團最賺錢單位,廣汽自營品牌的汽車和其他服務多數時間都虧錢。當合資企業銷售也陷入困境,廣汽痛苦也不言可喻。

▲ 本田與日產中國合資企業表現急遽下滑。(Source:東風汽車、廣汽、Nikkei,科技新報整理製表)

日本品牌在中國汽車市場表現過於糟糕,甚至讓廣汽不得不 2023 年中止與三菱汽車的合資企業。即使如此也未能止血,最新財報顯示,廣汽年營收下滑 22%,淨虧損達 13.9 億人民幣。分析師認為,三年內廣汽獲利能力將持續下跌,比預測至少減 30%。

東風吹不動

廣汽集團下至少還有比亞迪與埃安兩家合資事業,稍微爭氣點。曾是中國第二大汽車集團的東風汽車,未來可能更危險。

東風集團 2024 年前 11 個月累積銷售也有 170 萬輛,比去年下跌 11%。然而,東風本田的銷售量同樣大減 30%,東風日產同樣繳出雙位數跌幅,更糟的是,東風另一家合資企業又是電動車落後的 Stellantis,銷量年減 20%。

財務資料顯示,東風汽車最新季獲利幾乎腰斬,合資企業單位的獲利銳減 46%,剩下 7.5 億人民幣。自從 2005 年香港上市,去年是首次出現淨虧損,金額高達 39.9 億人民幣,最大關鍵就在東風本田與東風日產的表現。

東風日產成立,本就是悲劇中的悲劇。1990 年代,經營不善的 Nissan 汽車,被法國雷諾汽車投資拯救,並指派戈恩(Carlos Ghosn)擔任執行長,設法替日產續命。同樣經營不善的東風汽車,常年靠中央政府出錢救命,也因為和雷諾汽車的關係,戈恩牽線下,東風日產 2002 年成立,由 Nissan 提供品牌、工程師和技術轉移,協助東風造車。

企業經營有時候就是這麼微妙,東風找的合資夥伴幾乎都走不久,熟悉汽車產業的朋友腦中應該都浮出一個名字,筆者就不多說了。

燃油車時代,廣汽與東風藉著日本車廠品牌,吃香喝辣 30 多年,如今吉利、比亞迪和一幫新勢力電動車衝擊下,中國國營企業無計可施,日本車廠自身難保。廣汽上週宣佈,2024 年總銷售量預估比去年下降 20%,解決之道是擺脫合資企業,目標是 2027 年前,讓自有品牌銷量佔比增加六成以上。

此一時,彼一時,曾是救命神主牌的日系車光環,如今卻成了設法擺脫的銷售毒藥。眼見 Honda、Nissan 與 Mitsubishi 都要合併求生,多年沒長進的中國國營車廠,只會靠政商關係拿補助,再幫外資組裝車賣給國內客戶,這個老路數似乎漸漸走到盡頭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