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販的叫賣聲此起彼落,攤位上擺滿一尾又一尾的新鮮魚種,一到假日,擠滿嚐鮮旅客,不過往後可能再也吃不到。根據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發現,30年來,北海岸魚種已經從120種銳減到30種,平均一年減少三種,算一算,只剩原本的四分之一魚源枯竭速度,超乎想像,科學家甚至預估,海洋沒有野生魚類,可吃的日子恐怕提前到來。
漁民在漁船上奮力抓住,剛捕撈上來活跳跳的魚,但有漁民透露,現在漁獲量不如以往,幾乎少了兩三成,經濟價值高的烏魚和白帶魚,也逐漸退場,取而代之的是刺河豚和臭肚魚,生態浩劫,似乎正在眼前上演。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邵廣昭就說,魚源減少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過度捕撈、海洋汙染、棲息地破壞或是氣候變遷,都有可能。30年,對人類來說可能很長,但對生態而言其實相對短,專家分析照這樣的速度下去,台灣就快成為無魚之島,如果想要永續海洋生態,專家建議,避免吃大型魚類,或者政府能規劃保護區,禁止捕魚。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邵廣昭是魚類專家,愛好潛水四十多年,這些年他發現海裡多處彩色變灰色,呼籲民眾挑對魚,用「吃」搶救海洋生態。
邵廣昭說,不僅核電廠進水口的魚種調查結果出乎預料,潮間帶物種減少情況更嚇人。他表示,卅年前他在潮間帶採到二、三百種生物,現在剩下卅多種,大減近九成。三年前有個學生因為採不到足夠的魚種樣本做研究,勸他放棄改做別的題目,差點畢不了業。
邵廣昭廿年來到處宣導推動成立海洋保護區,他說,台灣海域只要百分之十畫為保護區護漁,且落實執行,是最簡單且最有效的方法,才能讓下一代還有野生魚種可吃。
邵廣昭說,政府一天到晚辦魚季,鼓勵大家吃魚,殊不知魚源快速枯竭的殘酷事實。五年前他開始印製發送「海鮮指南」小冊子,建議民眾挑選養殖或沒有生存危機的魚,用「吃」搶救海洋生態,雖然民眾觀念有在改,但仍趕不上撈捕的速度。
他提醒民眾買吳郭魚等量多的銀色魚,少吃黃、紅等有顏色、量少的魚,也不買飄洋過海、食物里程遠的魚,且吃養殖魚勝過海洋野生的魚。
如果台灣變成無魚之島的話,我們以後就吃不到魚了。所以我們不要過度捕撈,而且希望政府能規劃保護區。Pu102 29 李振溥
回覆刪除希望未來能夠更加有效的控制捕魚量 並且不要捕撈小魚 這樣海洋生態才得以永續發展
回覆刪除普102 12 彭敬
臺灣是個盛產魚的國家,如果我們再不好好的維護,不止環境變差,經濟也會下降啊!
回覆刪除普102 13 游喬筑
希望民眾多吃產量多的養殖魚,以免未來沒有野生魚種能吃 普10208許庭語
回覆刪除普10209陳玟妤
回覆刪除應該要禁止捕撈幼苗等
或是捕獲適量的魚
避免過度捕撈
台灣四面環海,魚資源自然多,不過要是我們在捕撈幼苗的話
回覆刪除我們就再也不能享受這些資源了!!
普102 10 陳思穎
應該保護好這美麗的海洋,如果過度捕撈幼魚就吃不到山珍「海味」了 普10219錢芷婕
回覆刪除政府如果規劃保護區 未來魚的種類就不會這麼快就減少
回覆刪除PU10203 邱煒芳
為了能一直吃各種魚的美食我們不應該再過度捕撈pu103 19 蔡佩玲
回覆刪除臺灣是四面環海的國家,但是不斷的過度捕撈,造成海洋資源即將枯竭。我們是不是要開始想辦法呢?普10238黃柏翔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