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三第六冊L2大洋洲與兩極

一、大洋洲—太平洋島群
1. 大洋洲的範圍:包含1( 太平洋 )中的島嶼,以及2( 紐西蘭 )3( 澳大利亞 )
2. 重要性:因位於4(  )洲、5(  )洲之間,交通及戰略地位重要。
文字方塊: ●8( 180 )°3. 6( 國際換日線 )7( 赤道 ),可分為三大島群:
一、密克羅尼西亞
1.位置:經度180度以9( 西 ),赤道以10(  )的太平洋海面上。
2.成因:多為地勢低平的11( 珊瑚礁 )島。
文字方塊: ●14( 0 )°3.發展:不適農耕、居民以12(  )業活動為主。,如13( 帛琉 )( 200 多個珊瑚礁島組成,有「遺落在太平洋上的珍珠」之稱)
三、玻里尼西亞
1.位置:經度18019(  )的太平洋海面上。
2.成因:多為20( 火山 )島與21( 珊瑚礁 )島。
3.發展:因火山島地勢稍高,且土壤肥沃,適合農業活動,如22( 夏威夷 )群島。
二、美拉尼西亞
1位置:經度18015( 西 ),赤道以16(  )的西太平洋海面上,包含17( 索羅門 )群島。
2.成因:多為18( 陸沉 )(是由陸地逐漸沒入海中的一連串島嶼所組成),島嶼面積較大。
4. 環境問題:近年來,受全球暖化、海水面上升的影響,部分地勢低平的島嶼面臨被淹沒的威脅。例如:23( 吐瓦魯 )已成第一批「環境難民」。
二、大洋洲—澳洲
1. 位置:
(1)澳大利亞簡稱1( 澳洲 ),四面環海,面積廣大,有2( 島洲 )之稱。
(2)澳洲因3( 位置 )孤立,演化出許多特有生物,如袋鼠、無尾熊、鴨嘴獸。
2. 地形:
(1)整體而言-為一4( 古老陸塊 ),地表久經侵蝕而起伏不大。
(2)東部沿海平原-5( 大分水嶺 )山脈以東地區,範圍狹窄。
(3)中部盆地、平原-6( 大分水嶺 )山脈以西地區。
(4)西部7( 高原 )-面積廣大,約占澳洲2/3的面積。
(5)8( 東北 )沿海有世界聞名的大堡礁,為全球面積最大、長度最長的珊瑚礁群。
3. 氣候:
9( 緯度 )10( 盛行風向 )11( 地形 )與洋流影響,可分成:
類 型
分布區
成 因
特 色
熱帶沙漠氣候
澳洲中西部(約占澳洲一大半土地面積)
(1)12( 南回歸線 )橫貫澳洲中部,13( 副熱帶高氣壓 )籠罩。
(2)背東南信風。
(3)西部沿海有西澳涼流流經。
乾燥少雨,如澳洲中部的艾爾斯岩。
熱帶莽原氣候
14( )部沿海。
緯度15(  )
16 )雨17 )乾,乾溼分明
溫帶地中海型
氣候
18( 西南 )沿海。
(1)夏季為19( 副熱帶高氣壓 )籠罩
(2)冬季迎20( 西風 )
(3)西澳涼流流經
21( 夏乾冬雨 )
副熱帶溼潤
氣候
大分水嶺以22( )的東南沿海平原。
(1)23( 東南信風 )
(2)東澳暖流流經。
氣候溫和溼潤,乾季不明顯,適宜人居,為澳洲人口聚集的精華區,如雪梨。
溫帶海洋性
氣候
東南沿海,及東南海面島嶼。
(1)迎西風
(2)東澳暖流流經
終年溼潤多雨。
 

4. 族群特色:
族群多元,因為歷史背景緣故,由澳洲原住民、24( 英國 )後裔與25( 亞洲 )移民等組成。


5. 各產業發展概況:
產業
情況
農牧業
(1)利用26( 自流井 )發展農牧業,是世界重要的小麥、羊毛、肉類的重要出口國。
工礦業
(1)利用煤、鐵等豐富礦產,發展工業。
(2)現今經濟型態已轉變為農、牧、工、礦並重。
觀光業
(1)因澳洲四面環海,位置與各大陸隔絕,演化出許多特有生物。
(2)代表動物-袋鼠(kangaroo,土著語「不知道」的意思)、無尾熊。
(3)特殊景點-27( 大堡礁 )為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艾爾斯岩、雪梨歌劇院為著名景點。
國際貿易
(1)早期-受殖民背景影響,澳洲昔日和28( 英國 )互動頻繁,和鄰近的亞洲各國互動較少。
(2)轉變點-隨著29( 歐盟 )整合,使得對歐洲國家的市場逐漸萎縮。
(3)近年-澳洲發起30(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APEC),以加強與環太平洋國家的經貿關係à31( 脫歐入亞 )

三、大洋洲—紐西蘭
1. 位置:
(1)        位於澳洲1( 東南 )方,為玻里尼西亞島群的一部分。
(2)        2(  )半球中心。
2. 地形:
(1)        位於3(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上,全境多4( 山地 ),地形起伏大。
(2)        以科克海峽為界,主要由5(  )島和6(  )島兩大島組成,地形迥異→因此有活的地形教室之稱。
(3)        兩大島比較表:
地區
緯度
氣候
地形
景觀成因&特殊景觀
北島
較低→較溫暖
溫帶7( 海洋 )
氣候
8( 火山 )
地形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火山活動、地熱、溫泉、火口湖(陶波湖)
南島
較高→較寒冷
溫帶9( 海洋 )
氣候
10( 冰河 )
地形
1緯度較高→冰河地形,如福克斯冰河谷
2海平面相對11( 上升 )→峽灣
3. 氣候:
(1)        位於澳大利亞12( 東南 )側,緯度稍高,終年受盛行13( 西風 )吹拂,屬於14( 溫帶海洋性 )氣候。
(2)        北島因為緯度較15(  ),氣溫較溫暖,人口主要分布於此,如首都16( 威靈頓 )及大城市17( 奧克蘭 )
(3)        降雨與植被
1島嶼西側:位於西風18(  )風坡,降19( 地形 )雨較多,林木茂密。
2島嶼東側:位於背風坡,降雨較少,林木稀疏,多草原景觀。
      4. 人文特色:
項 目
內   容
人口組成
(1)原住民:來自20( 玻里尼西亞 )島群的21( 毛利 )人。
(2)後期:歐洲人因開拓的熱潮移入,亞洲移民也因當地政府放寬移民政策而增加,日漸塑造出多元的文化景觀。
經濟發展
畜牧業
(1)22( 地廣人稀 ),畜牧業相當23( 粗放 ),並以機械化因應勞力不足,是重要的羊毛、肉品出口國。
(2)遠離市場,隨著24( 加工技術 )進步,將鮮乳可加工製成耐久藏的乳酪及奶粉,行銷全球。
觀光業
因政府相當重視環境保育,並善用豐富的地形景觀與自然生態發展觀光產業,為世界最早成立旅遊觀推廣機構的國家。
四、兩極地區
1. 自然環境:兩極地區包含北極和南極,分別位於北緯、南緯1( 66.5 )的極圈之內,以北極 2(  )為中心的北極地區,與以南極3( 大陸 )為中心的南極地區。
2. 氣候特徵:
(1)呈寒漠景觀:因緯度高,氣溫低、降水少。
(2)奇景-因位居高緯、4( 地斜 ),兩極地區有特殊的5( 永晝 )6( 永夜 )景觀。
(3)受到酷寒的氣候條件所影響,成為人類最晚深入探索的地區。
3. 北極地區:
位置
位於北極圈以內的區域。
範圍
7(  )洲、8(  )洲、9( 北美 )三洲北側陸地所圍繞的海洋。
地形
主體為10( 北極海 )
氣候
周圍雖有陸地,但大多為冰封的世界,氣候嚴寒。
植被
苔蘚、地衣。
動物
北極熊、海豹。
人類活動
(1)少數民族,如北美的11( 因紐特人 )為居住於北極圈的原住民,會建造冰屋運用12( 哈士奇犬 )作為交通工具,以打獵、捕魚為生。
(2)二十世紀中期以後,13( 阿拉斯加 )的石油、14( 西伯利亞 )的天然氣陸續被開採,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
(3)由於環境改變,獵物減少,少數民族逐漸放棄漁獵,定居城鎮,並到油田或工廠工作,傳統文化正快速消失中。
重要性
(1)冬季北極海海域多為冰雪所封凍,僅15(  )季時冰層較薄,可藉破冰船導引通航。
(2)飛越北極上空歐、亞、美洲中高緯地區彼此最接近的航線,因可縮短各洲間往來的距離,本區的價值逐漸升高,北極上空的交通愈來愈繁忙。
(3)陸續發現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導致各國主權爭議日劇。
(4)16( 全球暖化 )的影響,冰山日漸消融,北極熊瀕臨絕種。
4. 南極地區:
位置
位於南極圈以內的區域。
範圍
周圍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環繞。
地形
主體為17( 南極洲 ),是平均高度2,000多公尺的18( 高原 )
氣候
由於陸地比海洋散熱快,加上19( 地勢較高 )等因素影響,氣候嚴寒,是全球地表上最冷且風最大的地方,有「白色大陸」之稱。
(年平均溫度為零下25度,曾出現零下89.2度的最低溫度)
植被
全年在冰點以下,缺乏植物。
動物
企鵝、鯨魚。
人類活動
(1)目前沒有居民定居,主權也不屬於任何國家。
(2)只有科學家在當地進行研究。
重要性
(1)由於大氣穩定、晴空無雲,是天文觀測的理想地點。
(2)積壓數萬年的冰雪,可以進行氣候變遷的研究。
(3)南極大陸的地質、冰河、大氣等特性,為地球歷史的研究提供重要資訊,世界各國協議本區為國際共同合作的學術研究區。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