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化世紀 經濟引導發展

假如上個世紀是經濟全球化的年代,那麼這個世紀的前半葉預計會是都市化的時代。根據《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導,在2050年之前,每4個人當中會有3個居住在大城市,或是極為都市化的地區,其中有許多人是來自於農業地區的難民。

然而,隨著許多國家正在從經濟大衰退後,全球經濟體系所經歷的最大震盪中復原,從經濟實力的轉移來看,下個世代的全球性大城市將有一種特別的中國和印度氣氛。

中國和印度發展快速

在以驚人速度擴張的亞洲城市名單中,都市問題專家紛紛投給上海和孟買一票,認為它們會是崛起的新星。其他的明日之星還包括了許多一般西方人從沒有聽過的城市名稱。

以中國南方的城市北海為例,它被認為是全世界發展最快速的第2大都市,緊跟在印度北方城市加茲阿巴德市(Ghaziabad)之後。

經濟驅使都市興起

當然,經濟因素是這些轉移的關鍵因素,在綠色科技的發展下,中國和印度的城市發展將有助於東京重要性的維持。但是其他的力量也同樣重要。

「中國政府明確和強大的管理結構意味著,這些城市一旦要發展,必會有強大後盾。」全球性顧問公司阿洛普的都市設計師馬爾寇姆‧史密斯說,他為中國人宣傳將成為全球第一個低碳「生態城市」(靠近上海)工作。

上海和印度的孟買都是經濟發電場,而非政治性的首都,同樣的力量也驅策著世界另一頭一座城市的崛起,那就是巴西的聖保羅市。在巴西工業擴張時代被塑造為古典的「第2級」城市,聖保羅已是世界上第10大經濟體的最大城市。

在拉丁美洲,專家們認為它僅較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市略遜一籌(無論就規模、文化與政治影響力而言),儘管墨西哥市已經有各種慢性都市問題叢生,目前卻仍是1千8百萬人口聚集的地方。

倫敦吸引各方人才

至於在歐洲較「古老」的那一半,倫敦的銀行和經紀交易所努力維持其歐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在全球性復甦時很可能會恢復其往日地位。

「以美國和歐洲城市的標準來看,倫敦仍舊是一個非常非常大的城市,同時也是這個星球上最為國際化與混雜的地方之一。」倫敦經濟學院的都市學家東尼‧崔威斯說。他補充說,倫敦作為國際政治十字路口與兼容並蓄的名聲,讓它具有吸引各領域,從文化到貿易各方人才的磁場。

交通與獨特性亦重要

歐洲大陸的城市,包括巴黎在內,都在與倫敦競爭經濟和其他領域上的影響力。但是政經影響力可能並不重要。史密斯和其他專家指出,如柏林和阿姆斯特丹等城市的未來,絕大部分取決於它們在自己的國家與歐洲其他地方所開闢出來的城市獨特性。

歐洲邊緣的一個例外是土耳其的伊斯坦堡,它可能會崛起成為歐洲緊接在倫敦之後的第2大全球性都市。這是因為它扮演了競爭勢力集團,包括西方世界與穆斯林世界橋樑的角色所致。伊斯坦堡橫跨在兩洲之間,同時有將近1千3百萬人口,這座土耳其的大都市已經成為服務富藏能源的前蘇聯國家快速成長的重要連結點。

另一些傳統都市中心顯然從這些崛起的全球性城市名單中缺席,但它們卻因為其「生存力」可以繼續運作良好,包括了瑞士的蘇黎世、奧地利的維也納,以及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的溫哥華。【取自台灣立報2010/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