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推廣里山倡議 讓生產、生活、生態共存

花蓮推廣里山倡議 讓生產、生活、生態共存

2015-09-28 08:43:10 聯合報 記者邱立雅/花蓮報導

來自豐濱鄉復興部落的張慧芬(左)為來賓解說部落近年發展歷程。 圖/花蓮農改場提供

分享
為推廣與實踐里山倡議精神,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與林務局、水土保持局花蓮分局及東華大學,輔導豐濱鄉新社、復興部落,以及光復鄉富興Lipahak生態農場,以順應生態自然的手法操作農業生產、休閒旅遊,找到生產、生活、生態共存的平衡點。
「延續家族對於農耕的記憶。」豐濱鄉新社部落林玉妃與手足開墾已荒廢20餘年的休耕田地,除草、整地不假他人,甚至親手引水灌溉,配合花蓮農改良場有機水稻生態操作模式,種植菊科植物於田埂旁,降低稻田褐飛蝨數量,在沒有施用有機防治資材的情形下,產量與慣行農法相差無幾。
 「豐濱鄉新社部落」的圖片搜尋結果
豐濱鄉復興部落坐落海岸山脈、遠眺太平洋,是最大的資源與優勢,族人以「無菸、無酒」態度守護部落,並傳承耆老珍貴的山林物種知識,發展生態旅遊,而在遊客日益增加、青年陸續返鄉後,讓復興部落成為具有溫馨人情的部落。
         
位在光復鄉富興Lipahak生態農場則是尊重所有生命,除了保護國寶級貴賓環頸雉、僅以閃光彩帶驅除,連有機資材蘇力菌、苦茶粕都不施用,因此花蓮農改場輔導農場種植朱槿、向日葵等開花植物於田區四周,增加農場寄生蜂、瓢蟲等害蟲天敵數量,以生態農法─「天敵昆蟲防治害蟲」,成功控制玉米螟發生。
「光復鄉富興Lipahak生態農場」的圖片搜尋結果 「光復鄉富興Lipahak生態農場」的圖片搜尋結果
「光復鄉富興Lipahak生態農場」的圖片搜尋結果 「光復鄉富興Lipahak生態農場」的圖片搜尋結果
花蓮農改場等相關單位日前帶領國內外來賓,親身探訪這3個倘佯在花蓮大山大海的生態場域,見證了家族記憶、傳統部落智慧傳承,以及生態農業友善操作,暢遊屬於台灣的里山、里地與里海。
補充  里山倡議
在日本政府的強力鼓動下,2010年10月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屆締 約方大會(COP10)在會議的最後一天通過了里山倡議 (Satoyama Initiative)。在日本,里山(Satoyama)指的是環繞在村落 (里(Sato)) 週圍的山、林和草原 (山 (yama)) ,也就是位於高山(日文為「奧山」, Okuyama)和平原(日文為「里地」,Satochi) 之間(圖二),包含社區、森林、農業的混合地景 (landscape)。根據此一定義,一個以 水稻田為主的里山地景 (Satoyama landscape)也包括了鑲嵌的混合林、水稻田、乾涸 的稻田、草生地、溪流、池塘和灌溉用蓄水池等多種地景,因此里山除了農業生產外, 還可提供動植物多樣化的棲地。
里山倡議是由日本環境廳與聯合國大學高等研究所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Advanced Studies (UNU-IAS) 聯手啟動的。里山倡議主張促進符合生物多 樣性基本原則 (例如生態系做法) 的活動,它的願景在於實現社會與自然和諧共生的 理想,按照自然過程 (natural processes)來維持、開發社會經濟活動(包括農業與林業), 亦即塑建一個人類與自然的正面關係。透過永續的自然資源管理和使用以及生物多樣 性的妥善維持,讓現今以及未來的人類都可以穩定地享受各種從自然中獲得的惠益。 里山倡議也主張從社會和科學的角度,重新檢討人類和自然的關係應該如何作用,因 此里山也自稱為社會生態的生產地景 (socio-ecological production landscapes, SEP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