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5/7臺東地區自然地景實察第一天行程金崙大橋+利吉

地理學科中心107年度教學資源研發暨種子教師培訓第一場次

一、日期:107年05月05日(六)~107年05月07日(一)
二、主辦:教育部地理學科中心(臺中市立台中女中)
三、地點:臺東地區自然地景實察
107/05/05(六)
9:00左營高鐵站集合
10:20-11:50 佳冬塭豐村(魚塭、地層下陷、海堤、離岸提)
11:50-13:00 楓港午餐
13:20-15:20 伊屯(離堆丘)、金崙大橋(扇洲、沒口溪)
16:20-17:20 利吉(外來岩塊、泥岩惡地)
18:00-19:00 晚餐
19:30-20:30 台東(交流討論)
「台九線」的圖片搜尋結果   ã€Œå¤ªéº»é‡Œã€çš„圖片搜尋結果「太麻里」的圖片搜尋結果

金崙大橋通車963台東縣太麻里鄉金崙大橋地圖「金崙大橋位置」的圖片搜尋結果公路總局結合在地排灣族金崙部落特色,特別在金崙大橋南北端,興建色彩鮮豔的排灣圖騰「琉璃珠」入口意象,這二顆名為「眼睛之珠」和「大地之珠」的琉璃珠,有著特別意涵。尤其是眼睛之珠,代表守護金崙大橋及往來用路人。2017-10-12 14:53
〔記者張忠義/高雄報導〕南迴公路拓寬工程中,緊鄰太平洋和台東大武山,被譽為「全台最美高架橋」的金崙大橋,在2017年10月15日通車。

金崙大橋,即將在10月15日通車,橋面上已掛滿國旗。 (記者張忠義攝)
為了讓南迴公路截彎取直,興建金崙高架橋,可說是一波三折,5年前開始動工,經歷了颱風侵襲和挖到古遺址,導致工期不斷拖延,耗資近15億,總長3.15公里,沿途居高臨下,擁有一片無敵海景,通車後能看山又能看海,將是眺望無敵海景熱點之一。

金崙高架橋經歷了颱風侵襲和挖到古遺址,導致工期不斷拖延。(記者張忠義攝)
金崙高架橋位於南迴公路 (台9線)412公里至415公里間的拓寬工程,屬於太麻里鄉金崙村的外環道高架橋,緊鄰太平洋,長3.5公里、4線道設計,路段拉直抬高,最高處北邊約40公尺,南端約20公尺高。
「東海岸地圖」的圖片搜尋結果  
東旭海岸 
臺灣本島東部海岸最南的一段是從臺東延伸到旭海的海岸,這一段海岸線 延伸的方向,與蘇花斷崖海岸、花東縱谷一致,都是北北東-南南西。 東部斷崖海岸全長 380 公里中,東旭海岸約佔 60 公里。全數海岸普遍呈直 線狀,有高達 500~850 公尺之斷崖。除太麻里、金崙、大武等溪口有小型扇洲,太麻里南北、新香蘭等地有小型沖積扇外,僅有寬 100 公尺左右之沙礫灘,分布在崖下。故該斷崖雖已受切割,但崖面尚呈顯著之三角切面。另外根 據海底地形圖,可知本段海岸外的海底,坡降陡急,在短短 10 公里的距離內, 海深可達 1,000 多公尺。依據地殼運動的學說,花蓮到臺東之間的海岸山脈屬 於菲律賓海板塊,臺灣本島的其它部分,則與歐亞大陸同屬一板塊,兩板塊以花東縱谷為界相對峙;分隔兩板塊的花東縱谷斷層,可能向北延伸,在地形上的表現是蘇花斷崖;向南延伸便是東旭斷崖海岸。 

金崙大橋(扇洲、沒口溪)
「太麻里溪地圖」的圖片搜尋結果
以下資料摘錄自"太麻里鄉地區災害防救計畫"
太麻里鄉位於中央山麓,東臨太平洋,山多平地少,海拔平均約300公尺左右,平地佔456.00公頃,其餘為山坡地,斜度平均在30度。美和村以南為大武斷層崖,海岸除太麻里、金崙、大武、大竹高溪口有小型沖積扇,多屬窄狹沙灘。
「太麻里沒口溪」的圖片搜尋結果
太麻里在地形上為一沖積扇三角洲,位於台東市西南大武斷層海岸,崖海相接,沿海濱線礫灘十分發達,其為一直形灘(bar beach),平均寬約100公尺。太麻里溪源於中央山脈南段主峰北大武山(3,090公尺)、南大武山(2,841公尺)的東側斜坡,主流長35公里,集水面積達226.3平方公里,是台東至九棚海岸域中河道最長、流域最廣的河川。因流量較大,輸沙量亦較多,故能於河口形成大武斷層海岸中最具規模的扇洲地形。

太麻里沖積扇三角洲海濱礫灘的礫徑,在東棚海岸域中最大,平均粒徑為1.41ψ,顯示太麻里溪搬運能量大於鄰近河川,其濱線河礫分布並無南北向大小變化,據此推知其沿岸流之營力作用小於波浪營力。受波浪進退交角的影響,沿濱的灘尖地形發達。至於縱深方向的礫灘粒度變化,則隨著高低潮、大小潮到達位置,由濱線向內陸呈粗至細的循環變化。大潮以上的後濱區,除暴風浪時尚可到達之外,平時主要為風沙堆積區,分布的粒徑反而較沿濱為小。

太麻里溪以南為金崙溪,河長31.5公里,僅次於太麻里溪為東棚海岸第二溪,其河口並未形成沖積扇三角洲,而呈潮曲的形式。除金崙溪口外,太麻里自香蘭以南的海岸,山脈逼臨,崖陡坡急,鬆碎的岩屑,沿坡滑落,在崖腳造成一連串的落石堆,逼使原修建於山腳下的公路因而廢棄,上移重新修建,但公路沿崖修建,仍時因山崩而阻斷,山崩物質,每於雨後沖積谷口,形成小沖積扇,但因濱灘狹窄,高潮每達崖下,故扇端易受海蝕而消失,其扇央則平時受谷口小溪切割逐漸低下,且在舊扇前端形成次小出沖積扇。

一般而言,沖積扇和河階一樣,是農田及聚落集中的地點,但一因沖積扇的組成物質多為粗礫,利用價質極低;二因扇面溪床游移不定,任何一年皆有可能發生大水災,農田及聚落無法存在,太麻里的聚落避開沖積扇的正面,農田及聚落無法存在,而退至靠山左側比較安全之地,此種現象與花東縱谷的聚落分布相同。太麻里的聚落分布為一典型的線形村,集中於南迴公路(即台九線)的右側,此種現象凸顯了交通路線與聚落分布的相關性

以下摘錄自"台灣南部恆春半島沖積扇三角洲之地形學研究"
扇洲地形除了受地表營力的影響之外,也會受到海洋營力之影響,而有所改變。
東部太麻里扇洲其平面型態、堆積物特徵及開析狀態相較於西部枋山、楓港扇洲,規模較大且形態完整,屬圓弧狀扇洲;枋山扇洲,坡度陡、水流能較強,導致其剖面形態陡峭且扇洲向外海延伸,形態屬尖嘴狀扇洲;楓港扇洲相較於枋山扇洲,剖面較為平緩,扇洲面開析幅度大,形態屬圓弧狀扇洲。至於河道變遷方面,太麻里扇洲受到颱風夾帶豪雨及坡度之影響,河道擺移變化量較枋山、楓港扇洲大,河道擺移快速,導致太麻里扇洲形態變化明顯。 


利用不同之計測方式,針對太麻里、枋山、楓港扇洲作平面形態、剖面形態、開析狀態 及堆積物特徵進行計測與分析,其結果如下:
 1.平面型態:於面積上,以太麻里扇洲最大(6.26 平方公里),其次為楓港扇洲(4.17 平方 公里)而面積最小的為枋山扇洲(3.52 平方公里)。並且以太麻里扇洲發育程 度最大,此外,無論是聚落分佈、面積及人口分佈等,亦以太麻里扇洲較多。 至於扇洲的縱長,可表示扇洲形狀與向海延伸之規模。根據計測結果,規模最大者為太麻里扇洲(2.11 公里),其次為枋山扇洲(1.25 公里),而縱長最短的為楓港扇洲(1.26 公里),因此得之恆春半島東部扇洲的向海延伸規模略大於西部,太麻里扇洲的縱長雖然較長,但是受到海洋營力影響較大,導致其形態 較為圓滑,不如枋山扇洲般突出。最大流幅可表示扇洲形狀與扇面規模。太麻里扇洲的最大流幅為 0.64 公里,其次為楓港扇洲 0.32 公里,枋山扇洲 0.28 公 里。因此太麻里扇洲之扇面規模大於西部二個扇洲,由於太麻里扇洲有向扇央處加寬堆積現象,再加上受到強大海洋營力的影響,型態上屬於圓弧狀三角洲 (arculate delta);而枋山扇洲因地表逕流營力較強,造成向海堆積作用旺盛,故在形態上屬於尖嘴狀三角洲(cuspate delta),楓港扇洲則為扇央堆積 速率快,形態上屬於平滑狀扇洲(straight line fan-delta)。扇央角度,係 說明扇洲扇頂向山谷楔入的角度大小,或扇洲形成時水流型態的差異,經量測 結果,楓港扇洲楔入度最大(40.4 度)其次分別為太麻里扇洲(36.4 度),枋山扇洲(32.3 度)。由於角度越小,表示扇洲開析程度越大,因此楓港扇洲為 扇洲中開析面最寬闊。 

2.剖面型態:扇頂高度可代表扇洲形成時的高度,經量測得之太麻里扇洲為 52 公尺,其次楓港扇洲 43 公尺,枋山扇洲為 36 公尺,由於台灣島地盤上升速率東西並不一致, 東部地區地殼活動較為激烈,使得地殼上升速率略高於西部地區,因此,造成 太麻里扇洲其扇面高度較高。以平均坡度而言,最大者為枋山扇洲(2.54﹪), 其次分別為楓港扇洲(2.41﹪)、太麻里扇洲(2.32﹪),其說明枋山扇洲的坡度變化最大,扇洲階面較為陡峭。至於扇頂坡度,最大者為枋山扇洲(3.63﹪) 其次為太麻里扇洲(3.60﹪)、楓港扇洲(3.12﹪),此表示,枋山扇洲扇頂的 3 坡度最大,坡面最陡峭。坡度比為扇頂坡度與扇面平均坡度之比值,亦代表扇洲縱剖面的形狀,若數值在 1 以上,即表示縱剖面呈微向上凹之曲線,即扇頂 較陡,扇央及扇端較平緩。而數值顯示最大者為太麻里扇洲(1.55)其次為枋 山扇洲(1.43)、楓港扇洲(1.29)。 

3.開析狀態:切割度的大小反映出扇面保持的完整與否,間接反映水流的開析能力或堆積時期的新舊。切割度大者,表示開析旺盛或扇洲形成後所經歷的時間較久。經調查得知,而三者之中,最大的為太麻里扇洲(1.78),其次分別為枋山扇洲 (1.45),而最小的是楓港扇洲(1.23),此表示太麻里扇洲生成的時間較久, 因而其切割度較大。至於偏倚度則表示扇面上河道偏離中線的程度也可表示河道擺移程度。經研究發現,三者中最大的為太麻里扇洲(0.42),其次分別為楓港扇洲(0.34),枋山扇洲(0.31),此表示太麻里溪的擺移程度較大。而且根據野外觀察,太麻里溪的河道於洪水期,偏向河道北岸;而枯水期時,則偏向 岸,無論洪、枯水期,皆有偏離主河道的明顯跡象。至於扇央傾斜度反映扇頂至扇端下切深度變化的情形,與扇頂部河床侵蝕量的大小,數值越大,代表 下切深度變化越大。三者中,以太麻里扇洲最大,其次為枋山扇洲、楓港扇洲, 此表示,恆春半島東部太麻里扇洲的河川下切能力遠大於西部的兩扇洲,此或 許與台灣東部地區地殼上升率較大有關。

 4.堆積物特徵:扇洲生成時水流能的大小,可由平均最大礫徑表示,並可據以推估當時的氣候狀況。三者中以太麻里扇洲最大,其次為楓港扇洲、枋山扇洲。就沈積物質而言,太麻里地區堆積物質多為變質岩,而西部兩扇洲,堆積物多為沈積岩與砂礫、礫石等,至於在扇面上分佈的礫石大小,太麻里扇洲顆粒較為一 致,為中礫和大礫;而西部二個扇洲,以中、小礫為主,大礫的分佈較為少 。由此可知,太麻里扇洲生成時,降水豐沛,水流搬運力強,因而導致堆積較為旺盛。而圓度代表堆積物所搬運距離與途中受磨損激烈程度有關,數 值愈大表示搬運距離愈遠,磨蝕越強烈。三者之中,以太麻里扇洲最大 (0.47),其次為枋山扇洲(0.41),楓港扇洲(0.35),由此可知,太麻里扇 洲相較於楓港、枋山扇洲,其堆積物搬運距離較遠,磨蝕作用較為旺盛。 5.各扇洲型態變遷與河道變化 無論長期或短期觀測,沖積扇三角洲的河道極富於變化性。河道流路改變主要發生於洪 水時期。平常河床上水量小,洪水發生時舊有的河道,不足以容納大量的洪水及挾帶的堆積 物,導致河水衝出原河道形成河道之遷移;另一方面洪水及挾帶的碎屑,礫石的沖擊亦會導 致河道流路改變;此外,原河道之堆積物沈積增多,河床變淺,導致河水外溢而向低處形成 一條新的流路,伴隨著河道的擺移,扇洲形態亦會有所變動,因此,扇洲形態的變化與河道 擺移,具有密切的關係。 

為了瞭解太麻里、枋山扇洲不同時期的發育過程,因此利用圖層套疊分析方法,分析不 同年代的地形圖(五萬分之一、二萬五千分之一)、相片基本圖(五千分之一)及堡圖(四萬 分之一)等,獲得結果如下: (1)太麻里扇洲: 4 太麻里溪與扇洲在各時期都有顯著的位移,而中心位置大致不變,但整體而言,以 1970 年 變化最大,此係於 1969 年時期,曾發生兩次颱風,產生大量洪水所造成影響。因此,太麻 里扇洲上河道擺移非常明顯,河道兩岸的土地利用相當發達。同時,太麻里溪河道曲流之 曲率有明顯增高的趨勢,河中沙洲分佈範圍增加,此顯示扇洲堆積作用日益增強。太麻里 扇洲北岸堆積灘地成長速度較南岸為大,顯示北岸所受堆積營力大於南岸,而北岸最主要 之堆積營力為海水之向陸堆積作用。整體而言,太麻里溪與其扇洲具有向南偏移的傾向, 其原因係南岸地勢較低,河水皆由南岸出海,導致堆積速率上升。 (2)枋山扇洲: 枋山溪與扇洲在各時期都有顯著的位移,而中心位置大致不變,但整體而言,1982 年變 化最大,此係颱風時期洪水所造成之影響。枋山扇洲上河道擺移顯著,扇階上土地利用相當 發達,目前聚落集中於南側,顯示南側侵蝕速率較低,舊河床(扇階)較北岸完整。就短期 地形變動量而言,於 1982 年河道的曲率最大,並往南岸擺移,此顯示北岸堆積速率上升,使 河道往南偏移。枋山溪與扇洲有向南偏移的傾向,但相較於太麻里扇洲,堆積速率較快,其 顯示枋山扇洲的堆積物質來源,可能較為充足。 整體而言,恆春半島東西兩岸,由於不同營力作用影響,造成扇洲之形態與變遷有所差 異。至於扇洲形態的變化,主要係颱風時期所形成的洪水,帶來大量的堆積物質,增加扇洲 的規模,甚而改變扇洲上河道的流向;再者,係受到海洋向陸堆積作用影響,因為當堆積作 用旺盛時,扇洲本體會向海的方向伸展,並且受到海岸漂沙現象的影響,濱線堆積亦會造成 隨著潮流移動的現象。 (3)楓港扇洲: 楓港溪與扇洲在各時期都有顯著的位移,而中心位置大致不變,但整體而言,1974 年變 化最大,扇洲上河道有明顯的擺移,就扇階上土地利用相當發達,目前聚落集中於南岸,就 短期地形變動量而言,楓港扇洲其兩岸的河口地形尚稱穩定,1974 年河道的位置偏南,往後 逐年向北擺移。扇洲南岸堆積灘地成長速度較北岸為大,顯示南岸所受堆積營力大於北岸, 由前述可知,造成堆積旺盛的主因為海岸向陸堆積作用旺盛。整體而言,楓港溪與其河口所 發育之扇洲在地理位置上有向南偏移的傾向,但河道逐年往地勢較低的北岸擺移。 三、結論 恆春半島東岸之太麻里扇洲與西岸之枋山、楓港扇洲,利用地形計測與圖層套疊分析法, 研究其地形生成形態與變遷,其結果顯示太麻里扇洲之生成年代較為久遠,扇洲之形態屬圓 弧狀三角洲(arculate fan-delta),至於枋山扇洲因其形成的年代較年輕,其形態為尖嘴狀三角 洲(cuspate fan-delta),而楓港扇洲因開析幅度大,形態上屬平滑 狀扇 洲(straight line fan-delta)。在地形規模上,東岸之太麻里扇洲也大於西岸之枋山、楓港扇洲,但剖面形態顯 示西岸之枋山扇洲形成時,受地表逕流營力較大。而堆積物特徵,經由地形計測,發現東岸之太麻里扇洲其開析程度與堆積物類型、大小等皆遠大於西岸之扇洲。

因此,整體而言,東岸扇洲之地形發育程度皆大於西岸扇洲。 利用圖層套疊分析法,於扇洲形態變化上,東岸之太麻里扇洲變化大,表示河道之南北 5 擺移因而造成扇洲加寬沈積速率快速,而枋山扇洲受到地表營力影響較大,導致扇端堆積作用旺盛,使得扇端向海延伸,因而形成尖嘴狀三角洲,至於楓港扇洲,其扇央處扇面堆積作用旺盛、開析幅度大,導致其形態屬平滑狀扇洲。恆春半島東西兩岸之扇洲,受到海洋潮流 (沿岸流)的影響,使其扇端之向陸堆積作用旺盛,而且受到海岸漂沙現象影響,導致扇端形態變化豐富。 


沒口溪
溪水到了出海口,由於每到冬天 ,出海口常被沙灘堵住,溪水流不出去,這種特殊景觀稱為「沒口溪 」, 溪水自山谷流出後,出海口附近砂灘遍佈,但因海灘上有因強烈的風浪將海裏的礫石堆積在出海口的前方而將河口封住,形成整個封閉 式的「沒口溪」地貌。 

利吉惡地
相關圖片


「利吉惡地」的圖片搜尋結果

相關圖片

「利吉惡地」的圖片搜尋結果
地屬富源山,土壤為利吉層,由於長期雨水沖刷,草木不生,形成雨蝕溝滿布的獨特景象,為臺灣少見的美景。原是堆積在海底的泥層,因地殼板塊運動而被推擠出地表。 
這種地形質地軟弱,易被雨水沖刷,流蝕出無數小土溝,寸草不生,形成與高雄岡山區月世界相同的地質風景區,是地質學者重視的東臺灣惡地層。 
「利吉惡地」的圖片搜尋結果
利吉惡地緊臨著卑南大溪,因地表的泥沙岩容易風化,經過雨水沖刷後,土石流失嚴重,形成了光禿的外表,流蝕出無數小土溝,寸草不生,就如月球表面般的荒涼。
利吉惡地又名利吉月世界,位於利吉村,土壤乾燥時堅硬如石塊,遇雨則泥濘不堪,由於長期雨水沖刷,形成雨蝕溝滿佈的獨特景象。夕陽西下時分,站在從卑南大橋或利吉橋上,這片寬2公里、深約1公里的地質奇景,峰巒嶙峋,草木不生,構成一片奇異又荒涼的景象。
利吉惡地是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隱沒碰撞時所生成的無層理泥岩,同時夾雜許多外來岩塊。因為泥岩孔隙小,透氣性及滲水性極差,植被難以覆蓋,下雨時雨水也僅能流經表面而形成雨蝕溝,從而成為眾人熟悉的惡地地形。
相關圖片
從卑南大橋或利吉橋上,即可眺覽此寬2公里、深約1公里的地質奇景。

相關圖片豐富礦物質種出好吃的芭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