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正庭/金門報導〕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江柏煒教授,前往美國國家檔案局收集已經解密的冷戰影像資料及文字出版的「冷戰金門:世界史與地域史的交織」,今天舉行新書發表會。
金管處長謝偉松指出,在20世紀中葉以來兩岸軍事對峙、世界冷戰的歷史中,金門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透過江柏煒在美國國家檔案局解密資料的分析,可以從「冷戰金門」這本書中得到明證。
台師大教授江柏煒說,第1次在書中揭露的證據,包括目前有太多人根據部分媒體的論調,指823砲戰裡,中共前領導人毛澤東為免台灣日後發生獨立、兩個中國,不打下金門、馬祖也是一種策略,其實不然。
他說,具體看到的證據是,美國在砲戰發生不久,就調查到共軍在8月23日起至10月5日所發射的砲彈數量,已超過這段期間其工廠生產數量的2倍以上;美方據此判斷,砲擊至此一階段,若非停戰,就是降低砲擊頻率,進入象徵性射擊的階段。
此外,美軍會同英國情報單位對當時共軍發出的砲彈破片樣本分析,發現多數是俄製砲彈,少數幾顆是美製,之所以會有美製砲彈,是更早之前,美軍留給國軍,國軍撤退後被共軍接收。
江柏煒指出,美國解密檔案,間接印證了823砲戰歷經44天後,轉向「單打雙不打」的象徵性戰爭的另一種分析。此外,也點出金門過去幾年,在田間、海邊發現未爆的美製砲彈的可能來源。
「冷戰金門」是江柏煒分別於2009年自行前往及2014、2015年受金管處委託,到位於美國麻里蘭州的美國國家檔案局二館,與研究團隊分工查找,將1950年韓戰爆發,東亞冷戰局勢中和金門有關的文獻及檔案全部帶回整理所撰文;其中,光是「This is Quemoy」影片,在網路YouTube的點閱率就超過28萬次。
全書分為兩大部分,一方面從世界史由上往下看金門,另一方面從地方角度解讀金門。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博士在序中指出,江教授與研究助理埋首於浩如煙海的美國國家檔案收藏中,收穫豐碩,真的能另闢蹊徑,給世人一個新的觀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