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5/7臺東地區自然地景實察第二天行程三仙台+小野柳
地理學科中心107年度教學資源研發暨種子教師培訓第一場次
一、日期:107年05月05日(六)~107年05月07日(一)
二、主辦:教育部地理學科中心(臺中市立台中女中)
三、地點:臺東地區自然地景實察
107/05/06(日)
08:00-08:50 鹿野高台(鹿野斷層、河階、向斜、花東縱谷、沖積扇、茶園)
09:20-10:50 池上大坡國小(池上斷層、溜滑梯等錯動)
11:20-12:20 池上午餐
12:30-14:00 三仙台(火山角礫岩、礫灘、麥飯石、壺穴、海蝕隧道、海階)
14:30-15:20 小野柳(珊瑚礁、單面山、蕈岩、風化紋、外來岩塊)
15:30- 富岡港搭船往綠島(晚餐、住宿)
19:30-20:30 綠島(交流討論)
一、日期:107年05月05日(六)~107年05月07日(一)
二、主辦:教育部地理學科中心(臺中市立台中女中)
三、地點:臺東地區自然地景實察
107/05/06(日)
08:00-08:50 鹿野高台(鹿野斷層、河階、向斜、花東縱谷、沖積扇、茶園)
09:20-10:50 池上大坡國小(池上斷層、溜滑梯等錯動)
11:20-12:20 池上午餐
12:30-14:00 三仙台(火山角礫岩、礫灘、麥飯石、壺穴、海蝕隧道、海階)
14:30-15:20 小野柳(珊瑚礁、單面山、蕈岩、風化紋、外來岩塊)
15:30- 富岡港搭船往綠島(晚餐、住宿)
19:30-20:30 綠島(交流討論)
三仙台
位於台東縣成功鎮東北方的三仙台,是由離岸小島和珊瑚礁海岸所構成,島上奇石分布,其中有三塊巨大的岩石,傳說呂洞賓、李鐵拐、何仙姑曾登臨此島,因而得名。
三仙台島的地質屬於都巒山集塊岩,原來是一處岬角,因海水侵蝕逐漸斷了岬角頸部,而成了離岸島。過去想參訪三仙台的遊客只能利用退潮時,涉水而過,1987年完成了八拱跨海步橋,它的波浪造型,宛如一條巨龍伏臥海上,銜接三仙台和本島,已成為東海岸極為著名的地標。
三仙台全島面積約22公頃,最高點海拔約77公尺,島的四周珊瑚礁環繞,由於強烈的風化和海蝕作用,讓島上除了仙劍峽、合歡洞等與三仙台故事有關的天然奇景外,還且散佈著海蝕溝、壺穴、海蝕柱、海蝕凹壁等海蝕景觀,登島遊覽頗富尋幽訪勝之趣。
生態景觀豐富的三仙台,因人為干擾少,島上處處可見林投、台灣海棗、白水木、濱刀豆等濱海植物,是研究海岸植物生態的重要據點,並被列為自然保護區。島的南端到基翬一帶海域,有美麗的珊瑚礁和熱帶魚群,是花東海岸線海底景觀最美的地方。
歷史人文
三仙台(阿美語:nuwalian、Pisirian),為台東縣知名旅遊景點,位於成功鎮市區東北方約三公里處,由離岸小島、珊瑚礁海岸及碎石海岸所構成,面積約22公頃。因人為干擾較少,也是研究海岸植物生態的重要據點,並列為自然保護區。阿美語nuwalian意為「最東之地」、Pisirian意為「牧羊之地」
三仙台長久以來,就是阿美族放養羊群及從事採珊瑚礁岩區海藻、海菜、螺類及捕魚的場所。鄰近三仙台的「比西里岸部落」,是屬於「海岸阿美族」。
三仙台原名PiSiLiAng,意思是養羊的地方,因為很久以前,部落居民常將羊群放養在島上,利用潮水起落的阻擋,讓羊群留在島上,不能亂跑。
近年來,三仙台社區發展協會成立「寶抱鼓樂隊」,成員以部落裡10到17歲的孩童為主,他們把漁業浮球切半做鼓身,山上的竹根做鼓座,利用部落裡養的羊製成羊皮,曬乾拉平做成鼓面,這種自製的鼓樂器,成為寶抱鼓樂隊的特色。
他們以美妙的鼓樂,歡迎到三仙台的遊客光臨曾經是羊群漫步的比西里岸部落。
三仙台原名PiSiLiAng,意思是養羊的地方,因為很久以前,部落居民常將羊群放養在島上,利用潮水起落的阻擋,讓羊群留在島上,不能亂跑。
近年來,三仙台社區發展協會成立「寶抱鼓樂隊」,成員以部落裡10到17歲的孩童為主,他們把漁業浮球切半做鼓身,山上的竹根做鼓座,利用部落裡養的羊製成羊皮,曬乾拉平做成鼓面,這種自製的鼓樂器,成為寶抱鼓樂隊的特色。
他們以美妙的鼓樂,歡迎到三仙台的遊客光臨曾經是羊群漫步的比西里岸部落。
三仙台燈塔
三仙台燈塔佇立在第二岩峰 – 呂洞賓岩上,是東海岸最早設立的燈台。
日治時代,台灣總督府為維護東部海域船舶航行的安全,1915年在島上高處,建築這座塔高7公尺、燈高61.5公尺(高潮面至燈火中心)的白色燈台。1999年改設太陽能充電蓄電池,目前為無人看管的燈杆。
造訪此燈杆需先走過高低起伏的八座拱橋與環島步道,接著沿著蜿蜒曲折的百多個階梯登上燈塔。從數十公尺高的燈台往下望去,海溝、壺穴、海蝕平台等海蝕地形一覽無遺,不僅有登高望遠的征服快感,更可飽覽太平洋碧海藍天的美景。
日治時代,台灣總督府為維護東部海域船舶航行的安全,1915年在島上高處,建築這座塔高7公尺、燈高61.5公尺(高潮面至燈火中心)的白色燈台。1999年改設太陽能充電蓄電池,目前為無人看管的燈杆。
造訪此燈杆需先走過高低起伏的八座拱橋與環島步道,接著沿著蜿蜒曲折的百多個階梯登上燈塔。從數十公尺高的燈台往下望去,海溝、壺穴、海蝕平台等海蝕地形一覽無遺,不僅有登高望遠的征服快感,更可飽覽太平洋碧海藍天的美景。
地質環境
三仙台離岸島都是由都巒山層火山集塊岩所構成,周圍有隆起的珊瑚礁分佈。海岬的北側是一片礫石海灘,潮水和海浪翻湧沖刷海灘時,會發出震撼的聲響。
由於受到風化和海水侵蝕的作用,三仙台風景區內,有許多造型奇特的岩石,精彩珍貴的海蝕地形,值得仔細欣賞。
由三仙台向西望去是多層的海階,成階的台地,是農耕集中利用的地區。
由於受到風化和海水侵蝕的作用,三仙台風景區內,有許多造型奇特的岩石,精彩珍貴的海蝕地形,值得仔細欣賞。
由三仙台向西望去是多層的海階,成階的台地,是農耕集中利用的地區。
海蝕地形 – 海蝕柱、壺穴、隧道型海蝕門
三仙台的地層屬於堅硬的火山集塊岩,故能留存很多的海蝕柱,停車場附近有較小的海蝕柱,三仙台小島則有三個大的海蝕柱,最高峰約有80公尺。
三仙台北端的濱台上,有許多大規模的壺穴,其中最大者直徑達5公尺,深4公尺,從壺穴規模之大,可以看出這裡波浪營力之強勁。
島的東北岸有一隧道型海蝕門,長58公尺,寬約3公尺,高約3至4公尺,沿著集塊岩的節理,貫穿小島的東北部,為通往小島南岸的捷徑。
三仙台北端的濱台上,有許多大規模的壺穴,其中最大者直徑達5公尺,深4公尺,從壺穴規模之大,可以看出這裡波浪營力之強勁。
島的東北岸有一隧道型海蝕門,長58公尺,寬約3公尺,高約3至4公尺,沿著集塊岩的節理,貫穿小島的東北部,為通往小島南岸的捷徑。
礫灘:海灘佈滿著大礫,圓磨度及淘選度均佳,礫石的原岩有斑狀安山岩、輝長岩、輝綠岩等。在此可觀察波浪的運動衝濺將礫石沖上岸,回濺則把細的泥沙帶回海中,有些礫石也滾向
海裡,互相撞擊摩擦而發出嘩啦啦的聲響,組成美妙的天籟
n海蝕柱:
三仙台一帶的地層屬於堅硬的火岩集塊岩,故能留存很多海蝕柱,停車場附近有較小的海蝕柱
三仙台一帶的地層屬於堅硬的火岩集塊岩,故能留存很多海蝕柱,停車場附近有較小的海蝕柱
。三仙台小島則有三個大的海蝕柱(最高處約80公尺)海蝕柱上常會留下多段的海蝕凹壁,記錄了幾千幾萬年前相對海準的位置,這是地殼變動的良好證據。
n珊瑚礁:
三仙台海岸有大片的裙礁圍繞,裙礁經過隆起、風化與侵蝕後,表面崎嶇尖銳。
三仙台海岸有大片的裙礁圍繞,裙礁經過隆起、風化與侵蝕後,表面崎嶇尖銳。
n壺穴:
三仙台島北端的濱台上有許多大規模的壺穴,其中最大者直徑達 5公尺,深 4公尺,規模之大為台灣地區所僅見。壺穴的規模,正反應了此地波浪營力之強。
三仙台島北端的濱台上有許多大規模的壺穴,其中最大者直徑達 5公尺,深 4公尺,規模之大為台灣地區所僅見。壺穴的規模,正反應了此地波浪營力之強。
n隧道型海蝕門:
島的東北岸有一隧道型海蝕門,走向為N60°E,長58公尺,寬約3公尺,高約3~4公尺,沿集塊岩的節理貫穿小島的東北部,為通往小島南岸的捷徑,通行其間,驚險刺激,不妨一試。
礫石灘上有很多俗稱麥飯石的斑狀安山岩,灰色、綠色、紅色的都有
此外,由於花東海岸、海岸山脈是菲律賓海板塊漂來的陸塊
過去曾有過旺盛的火山活動,這些火山集塊岩的岩石就是火山活動的遺跡
火山集塊岩,指的是火山噴發時,因為火山的熔岩為酸性,以較接近爆炸的方式噴發,原本地表上的物質被炸開搬運到他處堆積,大體積的石塊相互堆疊,中間的縫隙則被火山灰給填滿,在經過長時間的成岩作用下,石塊間空隙的火山灰經過壓密作用後慢慢的變成石塊之間的膠結物,重新以岩層的型態出現,因此岩層就像一個大儲藏櫃一樣,將火山噴發當時的地表物質給完整的保存下來。
三仙台由火山集塊岩構成,是早期更新世由火山島上崩落到深海中的岩塊,所以都是包夾在八里灣層之中的岩塊。此種巨大的崩移岩塊,海岸山脈的沉積沿層中經常可見,由北而南沿海公路上已有多處地點可以看見,如磯崎、膽幔以及三仙台,其他地區如安通溫泉等地都可以發現巨大的火成岩塊包夾在年輕的深海沉積岩層中。為何火山島的岩層塊會崩落到深海中?一般而言,可能與大地震有密切關係。300萬年前,北端火山島已經擠壓碰撞到大陸斜坡上,此時大地震應非常頻繁,造成火山島上不穩定的岩層崩滑到深海中。
三仙台的地形,是以三個巨大的崩落火山集塊岩為中心,四周受到波浪侵蝕、堆積的影響,加上部分珊瑚礁的生長,出現大片略高於海平面的平台區域,再因地殼抬升而成為今日的樣貌
角礫岩是火山噴發後搬運距離不遠就被堆積下來,所以不會形成像海灘上渾圓的卵石是被搬運很遠的距離,所以火山岩中另有一種是火山角礫岩沉積之後再次被侵蝕搬運,之後在堆積,稱為再積火山碎屑岩(epiclastics)。
角礫岩
東海岸台東縣成功鎮三仙台主要屬都鑾山層,由安山岩礫石與凝灰岩組合而成
創作者:莊文星
東海岸台東縣成功鎮三仙台主要屬都鑾山層,由安山岩礫石與凝灰岩組合而成
創作者:莊文星
海蝕地形
海蝕洞
海蝕洞是受海水的侵蝕作用所形成的一個洞穴。在岩岸地區,波浪拍擊岸邊的強勁壓力,每平方公尺可以高達數萬公斤重,再加上水中夾帶的沙礫,其侵蝕作用是相當驚人的。海流與波浪一樣挖蝕著海岸邊的坡腳,使坡上岩石崩落,形成海蝕洞。
海蝕平台及海蝕溝
海蝕溝
海蝕平台
海蝕平台可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形成的喔!同時具備了「潮間帶」、「海水長期維持一個高度」,才可出現海蝕平台! 在潮間帶附近,海浪的衝擊最為劇烈,侵蝕作用最大。海岸的岩石日夜遭受海浪的沖蝕、撞擊與拍打,逐漸的崩落。尤其當海浪攜帶大量的沙或巨大的礫石來回撞擊海岸岩石,海岸的岩石便會慢慢向內凹退,露出地面平坦的海蝕凹壁。接著,海蝕凹壁上方的岩石失去支撐,終於崩垮,造成海岸逐漸的後退。久而久之,便露出了平坦的海蝕平台。
壺穴
海蝕柱是一種地質地貌形態,它位于海中靠近海岸處,由一個或多個陡峭的、往往是垂直的柱狀岩石組成,這是由海岸侵蝕造成的。海蝕柱在風、水和沿海地貌效應的共同作用下,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形成。當海岬的一部分被水流作用(海洋或水流沖刷岩石的力)侵蝕時,就形成了海蝕柱。
小野柳
小野柳位於富岡漁港北方的海域,是東部海岸最南端的風景據點,因為地形和岩石在種類上,與北關的野柳外貌相似,因此被稱為「小野柳」。
地質環境
地層是由厚層砂岩及薄層頁岩交互沉積所形成,稱為砂頁岩互層,跟東部海岸其他地區的地質有很大差異,甚至在小野柳附近也找不到類似的岩層。
所以從地質學來解釋,認為整個小野柳,基本上是一塊很大的外來岩塊。且從小野柳岩層中顛倒的沉積構造來分析,這塊外來岩塊在崩落的時候,還上下翻轉了180度。
小野柳海岸是由厚層砂岩與薄層泥岩交互沈積,因為地質構造的變動,使得巨大砂頁岩上下倒置,珊瑚礁又覆蓋上去,海浪長年累月的侵蝕沖刷,外貌上形成規則起伏,岩層面的節理也出現非常清晰的幾何線條,呈現出造型奇特的地質現象,包括單斜脊、蜂窩岩、龜陣岩、豆腐岩、蕈狀岩等各種景象綺麗的奇岩怪石,宛如天然雕刻公園,讓人嘆為觀止!
小野柳(珊瑚礁、單面山、蕈岩、風化紋、外來岩塊)
單面山又稱半屏山,是用於形容地形,指一邊陡峭而另一邊緩斜的山。其通常形成的原因,原本傾斜排列的岩層,其上層岩石較硬,下層岩石較軟,為地質上差異,受到長時間風化作用或雨水沖刷、溪水的向源侵蝕之下,致使岩層脆弱會受到較多的侵蝕,形成兩邊侵蝕速度不一的差異地景,此地景即為「單面山」
蜂窩岩
蕈狀岩頂部的蘑菇上有許多的圓凹洞,遠處看似蜂窩一般,有時也稱為「蜂窩岩」。
岩石表面經常呈凹凸不平,尤其引風面的岩石表面經常形成許多的圓凹洞。圓凹洞的形成是海浪隨風噴灑到海岸上時會殘留在岩石表面的凹處形成積水。此時就會造成凹洞周圍的岩石產生風化侵蝕作用,凹洞逐漸的被風化而擴大。當許多圓凹洞聚集在同一處的岩石表面時,就像蜂窩一般,所以俗稱「蜂窩岩」
蕈狀岩頂部的蘑菇上有許多的圓凹洞,遠處看似蜂窩一般,有時也稱為「蜂窩岩」。
岩石表面經常呈凹凸不平,尤其引風面的岩石表面經常形成許多的圓凹洞。圓凹洞的形成是海浪隨風噴灑到海岸上時會殘留在岩石表面的凹處形成積水。此時就會造成凹洞周圍的岩石產生風化侵蝕作用,凹洞逐漸的被風化而擴大。當許多圓凹洞聚集在同一處的岩石表面時,就像蜂窩一般,所以俗稱「蜂窩岩」
節理是岩石的天然破裂面,但是破裂面兩側的岩層並未發生相對的移動,最多只有與裂面近於垂直的分離運動。在岩層中節理常是一群群出現,節理面有的垂直,有些是水平或呈不同傾斜角度出現,規模大小隨地而異。
上面照片引自阿城遊記部落格
風化紋
岩石因風雨的侵蝕,其中含鐵的礦物,因岩石裸露後,經氧化作用產生深淺不同的鐵褐色的鐵銹,隨著雨水滲入岩石中,而形成美麗的紋路,這是岩石受化學風化作用的證據之一。
豆腐岩
豆腐岩是堅硬岩層被兩組節理切割的破裂面再被海水侵蝕擴大之後,使得岩石表面看起來很像一塊塊豆腐而得名。
豆腐岩的表面是由兩個呈近乎垂直方向的裂面所切割,這規則狀的裂面稱為「節理」,是岩層在地底下受擠壓產生的破裂面。一般來說,兩組節理裂面的方向極少相互垂直,一般都是呈斜交,將岩石截切形成菱形,所以呈方整塊狀較為少見。
海蝕平台上,豆腐岩互相垂直的節理非常清晰,主要就是因為海浪長期沿著節理面的裂隙向下挖蝕所造成的。
海蝕平台上,豆腐岩互相垂直的節理非常清晰,主要就是因為海浪長期沿著節理面的裂隙向下挖蝕所造成的。
海面立著的是小野柳單面山,下方可見得豆腐岩,均為外來砂石岩塊
我還沒去看過女王頭的 改天可以去參觀這個自然形成的女王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