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叫它「阿塱壹古道」了 作家劉還月出書正名

2019-01-05 11:36聯合報 記者潘欣中
台東縣達仁鄉南田村至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間的濱海步道,是台灣僅存沒有公路經過的原始海岸線,101年1月屏東縣政府「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設立後,外界習慣稱之「阿塱壹古道」,縣府曾正式發文澄清;作家劉還月近日出版「貫穿東西的歷史大道,琅嶠.卑南道」,除為該段古道正名,也讓外界知道它不僅風景美,更是有歷史文化內涵的古道。
俗稱的「阿塱壹古道」是台灣最後一段未開通公路的海岸線,全長8.4公里;公路局原計畫貫通台東南田至屏東旭海的台26線,環團以守護「台灣海岸最後一塊淨土」力阻,縣府101年依文資法劃設「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申請進入的人氣始終不墜,假日經常額滿;地方曾發起正名為「瑯嶠、卑南古道旭海至南田段」,將路引招牌名稱更正,縣府也曾正式發文澄清。
劉還月花了近2年時間深入恆春半島各古道,細訪古道的各個族群,發現有11條之多,每條路都寫滿著族群的血淚與遷徙的滄桑歷史;他說,「阿塱壹古道」因環保議題成了全國皆知的觀光步道聲名大噪,實際上只是其中一小段,包括已故古道專家楊南郡、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郭素秋等學者考證,是「張冠李戴」錯誤,都主張正名。
他說,經實地考證,真正的「阿塱壹古道」是現在獅子鄉內獅村到台東安溯溪上游阿塱壹舊社址的一段東西向山路古道,不是目前周知的屏東旭海到台東南田海岸路段;10多年前有家電視台製作行腳節目,相傳是依據當地人說法,將該段古道稱之「阿塱壹古道」,後繼者未考證沿用,以至以訛傳訛。
「古道是紀錄人類重要活動的史蹟,該段卻被炒作成戶外健行的風景步道,忽略了它的歷史意義和價值」,劉還月說,近十年來,從政府到民間,無論在論述、宣傳、觀光、環保等各方面,多還是以「阿壹古道」稱之,這絕對不只是便宜行事而已,突顯的正是台灣特殊的社會價值「只在乎現實的利益,從來不肯去吸收歷史的養分」,希望這本書不只為該段古道「正名」,更重現當年各族群南來北往的血淚歷史,了解半島的人文史蹟。
台東縣達仁鄉南田村至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間的濱海古步道,是近年來頗夯的古道,外界習...
台東縣達仁鄉南田村至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間的濱海古步道,是近年來頗夯的古道,外界習慣稱之「阿塱壹古道」。記者潘欣中/翻攝
作家劉還月近日出版「貫穿東西的歷史大道,琅嶠.卑南道」,除為「阿塱壹古道」正名,...
作家劉還月近日出版「貫穿東西的歷史大道,琅嶠.卑南道」,除為「阿塱壹古道」正名,也讓外界知道它不僅風景美,更是有歷史文化內涵的古道。圖/劉還月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