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春半島百年老校文物普查 文史學者「挖寶」驚喜連連

 

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去年啟動恆春半島百年老校普查建檔計畫,在6鄉鎮、15所百年老校「挖寶」行動中,學者驚喜尋獲諸多快被人遺忘的教育文化歷史遺物,包括日治時代保存至今泛黃的學校沿革制、鏽蝕的奉安庫(保險箱)和在校園外發現的高砂族教育發祥地紀念等石碑,多件被評估具文化資產保存法「一般」或「重要」身份的古物,建議提報文資審議。

文資所表示,恆春半島因地處偏遠,資源缺乏,百年老校相關教育文物保存不易,且隨著時間慢慢流失,透過文物普查計畫,重新梳理在地教育史與連結的文化資源,為恆春半島教育類文物保存跨出第一步;去年初啟動後,已完成408案1194件,包括圖書文獻、生活及儀禮器物、藝術作品等,具特色的文物形態,以滿州國小的教具類文物數量最多,牡丹國中仍保存原民部落傳統服飾、傳統生活用具和學生製作的木雕作品。


文資所說,學者組成的文物普查考察團除在校園內「挖寶」,這次最特別的是在校園外也發現具教育史意義的石碑群,包括滿州鄉里德村的1939 年「高砂族教育發祥地紀念碑」、恆春國中現存的1940 年恆春第一公學校「創立四十周年碑」,另在恆春鎮石牌公園內的1935 年「兵器整備紀念之碑」,看似與教育無關,卻是學校與地域互動最佳實證。

「它是原民教育的先驅!」文史工作者念吉成說,日本為在台灣推廣「國語」(日語),1896年設立14所「國語傳習所」,其中恆春國語傳習所在排灣族潘文杰頭目所屬的豬朥束社設分教場,是台灣第一所蕃人公學校─蚊蟀公學校(今滿州國小)的前身,但這塊石碑不僅遠離校園,也快被人遺忘。


文資所說,依據普查結果,評估6件具文資法一般或重要身份價值的古物,包含3鬼石碑及3個學校奉安庫,建議提報文資審議;希望透過這次的文物普查建檔計畫,有效地建立百年老校的文物普查資料庫,並將文物保存意識推廣至50年以上學校,認知文物文化資產的重要性,讓在地豐富的歷史文化資產能完善保存。

1 則留言:

  1. 普302 16 張瑜真
    我覺得這項活動想當有意義,因為這項活動發現了許多被人遺忘的教育文化歷史遺物,藉此可以加強我們對文物資產的認知,還可以讓在地豐富的歷史文化資產能夠完善保存,是一個非常好的活動呢!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