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別逼國人在藻礁和空汙間抉擇

藻礁公投話題持續延燒。圖/本報系資料照

藻礁公投話題持續延燒。圖/本報系資料照
 

環保團體積極推動反對中油公司在桃園大潭藻礁興建天然瓦斯槽第三接收站(三接)的公投,從2月下旬以來,連署人數突然快速增加,先前已達到連署成案的29萬人,對執政當局產生莫大的壓力。

三接公投案連署人數快速成長,固然與在野政黨加入支持有關,但是行政部門對環保團體的攻擊及網軍的酸言酸語,可能也都助長了連署熱潮。行政部門一方面把責任推給前朝,又經常拿出一些說詞恐嚇民眾。然而,環保觀念早已深植人心,許多訊息也都可以在網路上取得,政府若無法拿出一套有效的說帖,可能很難說服大多數具有獨立判斷能力的國人。目前連署人數仍在持續增加,以此氛圍,今年8月底公投時通過此案的機會很大,屆時政府將承受施政重大挫折。

其間,經濟部長最近說的一句話最具有代表性,她說:「沒有三接,就要增加燃煤發電,包括台中和高雄的電廠。」但是,眾所周知,相關部門很早就評估過可在台北港找到代替方案,但因重新規畫加上土地取得、興建等因素,需要費時11年才能完成。從國家長遠的角度來看,用11年的時間來調整能源結構,算是正常,政府不考慮此一代替方案的唯一理由,就是因為「2025非核家園」政策必須儘早實現。但令人質疑的是,「2025非核家園」政策早在兩年前的公投中就被人民投票廢止了,政府至今還在強力推動加速廢核計畫,豈非一再違反民意?

或問如果三接延後11年才能完成,是否會因而出現電力不足的問題?其實,只要維持現有核電廠機組良好運作,就不會有太大的供電問題,再配合一些節電政策,逐漸調整能源結構,延後三接完成時間並非不可能。也就是說,國人不需被迫在「破壞藻礁」與「燃煤發電」間做選擇,因為我們相信這兩者都不是國人希望的選項。試想,如果讓三接延後11年完成,就可把需要7,000年才能長出來的藻礁保存下來,這個代價應該很合理吧!

兩年多前公投「2025非核家園」政策時,就已經引發很多討論,我們相信大多數人會支持「非核家園」的政策目標,問題在於需時多久來實現這個目標、非核家園是否有立即完成的迫切性?假設一定要在2025年完成非核家園並因而急遽減核,結果很可能就是能源供應出現問題,包括供電穩定性與供電價格的問題等。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如果不要這麼急著完全廢核,而是逐漸減少核能使用,例如考慮延役一些核能機組,政府得以取得更多時間來調整能源的生產,包括增加綠能發電與興建三接等。也就是說,應該考慮所謂的「以核養綠減碳」,因為核能是我們不喜歡的,因此要逐漸減少;排碳也不是我們要的,同樣要逐漸減少。另外,其他形式的環境保護是我們要重視的,藻礁的保護即是一例。就是因為答案很清楚,所以當時國人才會以54.4%與37.1%的龐大差距,通過廢止電業法95條第1項「2025非核家園」條文。

民進黨政府「2025非核家園」目標中,規劃未來台灣的發電結構為天然氣占50%、燃煤30%、綠能20%、核能0,這個應該是長期目標;在達到上述目標的過程中,可以考慮先維持天燃氣40%、燃煤30%、綠能20%、核能10%的短期或階段性目標。如此政府即可以有更多時間去興建天然氣接收站、建置更多的綠能發電裝置,而不需要急著廢核,導致其他能源供應無法及時跟上,乃至造成能源供應不穩或因而需要去破壞珍貴的環境資源、增加更多的碳排放等。我們建議政府,應該更謙虛地傾聽人民的聲音,這才是民主政治的真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