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蘭爭奪戰/北極航道 川普掀大國角力

 "美國候任總統川普表明要控制格陵蘭,還說不排除動武,讓格陵蘭這個全球最大島嶼再度成為焦點。"

隨著全球暖化,北極航道航行潛力大幅提升。圖為2021年俄羅斯研究船在北冰洋的浮冰中航行。(路透)

隨著全球暖化,北極航道航行潛力大幅提升。圖為2021年俄羅斯研究船在北冰洋的浮冰中航行。(路透)

格陵蘭地理位置與北極圈所有航道都有關聯,控制此地不但確保航道使用權,更有利於北極圈的權力投射與監控敵國行動。


隨著全球暖化,北極冰蓋逐漸融化,過去被稱為「傳說中的航道」的北極航道航行潛力與商業價值大幅提升。相較於傳統蘇伊士運河,北極航道可節省7至15天的航行時間。然而,受限於人員訓練與沿線補給,目前無法全面通行,環保人士更擔憂通航恐帶來生態浩劫。

隨著北冰洋解封,出現東北航道、西北航道及中央航道3條可能通道。其中,中央航道穿越北極中心點;東北航道沿俄國西伯利亞海岸,由東亞地區航行至北歐港口;西北航道則沿加拿大沿岸,連結北大西洋與北太平洋的海上貿易航道。

北極航道路徑 製表/梁采蘩 圖/聯合報提供
北極航道路徑 製表/梁采蘩 圖/聯合報提供

比傳統航線節省15天

相較於傳統行經西歐、南歐、地中海,轉蘇伊士運河、印度洋、麻六甲海峽,穿越南海、台海、東海、日本海及鄂霍次克海航線,走東北航道可縮短約4000浬的航程,節省30%時間。

與過去經麻六甲與蘇伊士運河相比,若由中國大陸的大連或南韓的釜山航往歐洲鹿特丹,選擇東北航道僅需33天,節省的航行時間約12至15天。若選擇西北航道,連接北太平洋與北大西洋,將比傳統行經巴拿馬運河縮短約20%的距離,省下約7天航行時間。

美俄核武的戰略要地

此外,選擇北極航道還可避開海盜出沒的麻六甲海峽與非洲之角,加上美俄都在接近北極圈地區部署核武飛彈和潛艦,北極區空域與北冰洋海域為核武戰略要地,使其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目前北極融冰以東北航道較普遍,除夏天外通航潛在可能較高,而西北航道則需破冰船引導,且加拿大沿岸地形破碎,航行風險較高。

貨輪2030年有望通行

但科學家預測,北極的浮冰可能在2030至2050年間完全消失,而到2030年左右,具備穿越1.3公尺冰層的冰級貨輪將可暢行於北極航道,最快在21世紀中葉,東北航道在部分時段可讓一般貨輪通行無阻。不過,俄國正努力讓北極航道在2025年全年航行。

後勤、緊急醫療是問題

但目前北極海航道仍處於惡劣的氣候條件,需要昂貴的破冰船協助通過。即使在夏季融冰期,多數國家仍不具備寒地航行所需的後勤支援與人員訓練;沿線補給基地仍十分短缺,西伯利亞能否支援航線後勤與緊急醫療需求也是一大問題。

公海、領海仍存爭議

事實上,北極海航線通行區域接近俄國西伯利亞沿岸,屬於俄國領海抑或公海仍存在著爭議。甚至,原本只要向俄國申請許可即可通行的東北航道,因烏克蘭戰爭的爆發,西方企業考量政治、經濟及安全風險,改為選擇其他替代航線。

儘管據俄國交通部統計數據,光2020年透過北極海航道的貨運總重量就達6500萬噸,為2010年的10倍,顯示北極航道解封將徹底改變全球航運業;但也有人視此為生態浩劫。

環團憂北極生態毀滅

環保團體憂心,北極海航線的開通與交通日漸頻繁,讓生長緩慢且周期漫長的北極海洋生物圈,復原趕不上破壞速度,造成生態毀滅。光是1艘貨輪在北冰洋拋錨,就可能產生巨大汙染。

此外,海冰的融化也為極地野生動物帶來負面影響,即使食物鏈頂端的北極熊也無法倖免。隨著冰層變薄、融化,北極熊將被迫入侵人類居所找尋食物,人獸衝突將變得更頻繁。

融冰恐衝擊全球氣候

融化的冰蓋在北極海叢集並形成巨大淡水環流,最後流入大西洋,導致大西洋環流力道減弱,使得西歐與北美氣候出現較大變化,可能影響全球氣候。

3 則留言:

  1. 普20433 隨著全球暖化,北極海的浮冰逐漸溶解,融化出的新航道,將成為各國角力的競爭要地。

    回覆刪除
  2. 普20408雖然這個北極航道開通後可以增加貨物的運輸速度,但它也帶來了環境問題,再加上本身的氣候條件,在未來可能是一大考驗

    回覆刪除
  3. 普205 30北極航道的出現是因為全球暖化,所以雖然北極航道的開通可以加快貨物的運輸,但也對環境和氣候帶來了問題。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