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售票機事件──孩子的力量翻轉移工困境
作者獨立評論 | 全球話視野 – 2016年5月11日 下午1:23文/龍麗華
難得的假日,東南亞移工會前往各地的火車站,再轉往其他地方找朋友。不過,他們得闖過第一個障礙:以中文書寫的售票機。三位彰化縣南郭國小的同學,發現東南亞移工的困境,開始募集各國語言翻譯,自製傳單看板,要幫助移工順利買票……她們辦得到嗎?
可以為異鄉人做些什麼?
時序拉回去年4月,身為國小老師的我,在課堂曾問起孩子們對移工的印象,得到各式各樣的回應,發現他們因不了解而產生偏見。後來,我們一起從地圖看起,一起解讀勞動部統計月報上的訊息,一起閱讀、討論國語日報及四方報中相關的專欄文章與報導,應用同理心地圖,幫助自己換位思考。原本不在既定規劃之內的學習活動,卻因此播下種子。
等待發芽的時間並未太長。班上三位女孩決定以「移工」為主題,以問卷調查高年級學生對移工的了解程度。之後,她們把探究場域擴展至學校外。利用暑假,我們相約到彰化火車站週邊進行田野調查,走訪東南亞店家,訪談東南亞人與台灣人。
那天,我們先走進一間提供匯兌服務的商店,遇到來自越南的武光興哥哥及印尼的陳莎莉姊姊,由於時間尚早,店內沒什麼顧客,才得以與我們聊聊。趁這個機會,請他們以母語指導我們基本問候語。有趣的是,兩人聽我們在練習發音時,竟開始相互指稱對方的語言難學。對初學者的我們而言,兩者都不太容易,反覆仿說、調整發音。想想,當初甫到台灣的他們,一定也下了一番工夫學習新語言,以適應異鄉生活。我們馬上現學現賣,以此招破冰。聽到我們以生澀的東南亞語打招呼時,對方都笑得好燦爛。
實際面對面接觸後,收集到許多故事和想法。我們一邊整理資料,一邊分享彼此的感受。因為感受到東南亞人對我們的「好」,讓我們反過來思考,可以為這些異鄉人做些什麼事呢?
為移工翻譯售票機指南
很快地,白板上寫滿了許多意見,例如:繪製火車站周邊的東南亞地圖;投稿分享與移工相處的經驗;到各班分享東南亞文化;手繪明信片讓移工寄回家鄉等。其中一點與台鐵局的自動售票機有關,我們留意到,移工們因語言問題,無法順利購票。討論當下,一位女孩說:「為什麼不幫忙翻譯呢?」
一個單純且直覺的提問,瞬間「點醒」我們,決定採取行動。語言是最大的挑戰,三位女孩先將自動售票機的中文操作步驟整理好之後,寫信向「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與彰化縣新移民協會尋求翻譯協助,在多方齊力合作之下,順利募集到越南語、印尼語、菲律賓語和泰國語的操作說明。
接著,孩子動手製作看板和感謝卡,親自打電話向彰化火車站站長說明我們想做的事。9月的某週日下午,我們在火車站將準備好的資料與卡片分送給移工,也現場協助他們操作售票機。
當天又讓我們多知道了一些,多感受了一些。因不熟悉售票機的操作方式,有些移工選擇到售票窗口排隊,或請朋友代為購票,也有人選擇搭乘計程車。看到移工很認真閱讀翻譯,並試著按照說明步驟操作,讓我們覺得很開心。
回到學校,孩子們決定利用台鐵局網站的局長信箱,將當天的經驗及發現傳達給台鐵局,嘗試提出建議。一週後,收到運務處處長的回覆。我將內容列印下來讓三位女孩看一看,孩子提出疑問:「局長真的有看到我們的建議嗎?」
憑藉這個問題,孩子們提筆寫信,以郵寄方式再次向局長表達想法。12月的一天,來自台鐵局的掛號郵件送達學校。信件中,局長肯定孩子們的心意並表示會參考建議,優先選擇在彰化站試行。近期向彰化站詢問,獲知目前東南亞語版本的操作說明已進入校對階段,也安排越南語人力於週末定點協助指導售票機的操作,我們深切期待,未來可以推廣至其他車站。
無論是「你們」或「他們」都是「我們」
這是我和孩子們一起經歷的故事。謝謝孩子們對我的信任,自然且真切地表述自己的想法;謝謝孩子們擁有善良、好奇且敢於實踐的靈魂,能自願自發地付諸行動;謝謝歷程中支持孩子們的成人,不因年齡而輕忽她們的意見,讓她們感受到尊重且獲得適切的回應。行動的起始點源於感受,從問題出發,一步一步地累積能量,成就了這段美好。
身處互動往來愈加頻繁的社會中,除了學習以柔軟的心去尊重、接納與我們「不一樣」的人之外,同時也要去思考彼此的「一樣」之處。若將焦點只擺在「不一樣」時,有沒有可能因此畫了一道無形的界線,卻不自覺呢?當我們嘗試以同理的角度去感受彼此的「一樣」時,互相傾聽彼此的想法和需求,這些「你們、我們、他們」的人稱代名詞,將不再那麼單一,無論是「你們」或「他們」都是「我們」。
“Stories are light. Tell a story. Make some light.”這段文字出自於孩子們喜歡的一本小說。我將歷程故事記錄下來,希望有更多人感受到孩子的力量,進而發掘自己美好良善的本質,相信自己也能做一些事。祝福每個人都能成為他人心中的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