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去年地層下陷面積增加 全台最大稻鄉惡化…高鐵或受威脅

  陳雅玲/雲林即時報導

經濟部水利署監測雲林地層下陷,去年雲林顯著下陷面積247.7平方公里,較前年略增,全台面積最大稻作鄉鎮大埤鄉因部分地區非灌區,僅能抽取地下水,近年下陷面積逐漸擴大,縣府提出大埤鄉非灌區灌溉水源改善工程,提報中央爭取專案經費,並建請農田水利署將該區納入擴大灌溉服務範圍。


根據水利署監測資料顯示,雲林縣去年顯著下陷面積為247.7平方公里,較前年239.5公里增加,年下陷速度約7公分,土庫及元長水位仍有持續下降趨勢,枯水期間各監測站地下水位最大洩降約4至15公尺,其中又以大埤監測站洩降15公尺最嚴重,為雲林縣近年地層下陷顯著的農業重點鄉鎮,

縣府水利處長許宏博表示,過去雲林縣地層下陷以高鐵沿線虎尾、土庫、元長及北港較為嚴重,但近年大埤鄉地層下陷有惡化趨勢,主因為大埤鄉為全台稻作面積最大鄉鎮,種植面積逾5千公頃,但部分地區非灌區,需仰賴地表水或抽取地下水灌溉,導致近5年地層下陷面積及深度都惡化。


為改善地層下陷,縣府已針對該區域取水灌溉進行初步規畫,擬在北港溪高灘地設置調蓄池及臨時性滯水設施,透過貯蓄北港溪水源,新建給水管路供給非灌區農田使用,經費約3.32億元,將向中央提報,並建議農業部農田水利署擴大非灌區灌溉服務範圍。


雲林縣長張麗善說,極端氣候越來越嚴峻,地面水資源無法支持產業所需,農田水利署如未能綜合考量水資源供應量,農民因耕作及生計所需,勢必尋求抽取地下水因應,導致地層下陷問題,對於行經的高鐵行車安全亦可能造成嚴重威脅。

雲林縣大埤鄉為全台面積最大稻作鄉鎮,因部分地區非灌區,僅能抽取地下水,近年地層下陷面積逐漸擴大。記者陳雅玲/攝影

許宏博表示,針對高鐵沿線虎尾、土庫、元長及北港四鄉鎮地區,縣府將持續加強查察水井用水情形,並檢討與研議增設調蓄設施,增供地表水,以限制溉地下水抽取;在自來水可到達的水井將逐年核減水權,以減少地下水抽取造成地層下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