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屋海岸地下水豐沛 水量等同半座石門水庫

 詹淑雲 / 地方報導

中央大學透過鑽井調查發現,2021年大旱期間,即使遭遇台灣56年來最嚴重的缺水危機,新屋海岸帶地下水出流量仍相當豐沛,每年出流量達1億公噸,相當半座石門水庫容量,未來可進一步研究,探討如何適度使用不會造成環境危害。

石門水庫水位持續下探,目前蓄水量7100萬噸,蓄水率約為34.8%,今(2024)年春雨降雨較歷年平均少,桃園1天民生用水120萬噸,板新則由翡翠水庫調供每天77至81萬噸,另外農業用水也節水3成,現已順利完成春耕整田用水供應。

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分署副分署長郭耀程表示,「從去(2023)年的11月進入枯水期, 到3月為止,確實降雨量的部分是歷史平均值的差不多4到5成,略為偏低一點。」

因應氣候變遷衝擊,石門水庫水情常吃緊,中央大學地球科學院團隊在新屋臨海工作站,透過鑽井調查發現,新屋海岸帶地下水出流量相當豐沛,每年出流量高達1億公噸,相當半座石門水庫容量。

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倪春發說:「地下水出流量非常豐沛,整個鹽水楔也被推到外海1、2百米,所以在海灘上面的井基本上是自流井,而且是淡水的出流。」

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副教授王士榮認為,「這次的研究我們用物理的模型, 然後去估算它的出水的量,再去乘上它的截面積之後,我們可以得到大概每天30萬噸的出水量,未來是可以做水資源的一個使用,是有這個潛能在的。」

中大研究團隊表示,研究團隊透過鑽井深入地下100公尺,發現打出的仍是淡水,即使在2021年大旱期間,遭遇台灣56年來最嚴重的缺水危機,地下水出流量仍相當豐沛,未來可做水資源使用。

但如何汲水開發不致造成海水入侵和地層下陷,涉及政策、科學和工程等多重挑戰,還需兼顧出海口生態平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