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花東交通三法應理性討論讓全民瞭解

 

國民黨立委傅崐萁宣示花東交通三法立院本會期結束前完成三讀,傅的催生,引發預料中的異音,綠營表態反對不意外,但藍營也出現不少雜音。截至目前不擬相挺的說法諸如超過國家財政負擔、花東一日往返其實不利在地,這些意見都嫌空泛,傅崐萁見招拆招,指高鐵增加苗栗、彰化設站有助當地發展,這是已被確認的。

這樣的兩造攻防其實無助於讓國人理解花東三法的影響,倒是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認為三法應分開討論,因為三項交通建設的提議背景、環境、難度各不相同,不妨先討論花東快;相較於環島高鐵、國道六號東延花蓮,花東快問題較易解。分開討論可逐一檢視是否有解。


花東快跨立霧溪、木瓜溪後路廊不外是海岸公路或縱谷公路,或者竄行山海公路間,多年來一百七十公里長度,道路都已成型,不需要再拓路,或開新路廊,至多是路面升級、更開闊平坦些,這些以既有的公路工程技術全然不成問題,財政負擔應不難承受。


環島高鐵難多了!台灣先天發展環島高鐵的條件並不理想,因為把東線高鐵與既有西線高鐵接上、「環」起來,既有的高鐵技術規範這彎道應有6250公尺半徑的平面腹地,如果基地有坡度,也有嚴格的要求;以環島高鐵來說,預計東西線在恆春半島環接,半島在中央山脈南麓能不能找到夠寬闊的建彎道腹地,並不樂觀;若是環接彎道北移,靠近南迴鐵路處找彎道基地,可能性較高,但台鐵、高鐵兩個系統為環接而貼近,似乎沒什麼道理,國家有限資源不應為「環接」而浪費。


國六東延花蓮難度更高,規劃之初即東、西段分開處理,東段埔里到花蓮暫不興建。這話題最近一次浮上檯面,是立法院長韓國瑜五年前選總統在花蓮提出的政見,當然立刻遭到當時蔡政府「滅頂」,未去檢視工程難度、難以達成的原因。


如果國六東延花蓮,出了埔里、霧社就得面對翻越中央山脈難題。首座能高山是海拔3260公尺的百岳,至今這28公里地區沒有道路,未曾踏勘,當然對環境、地質一無所悉;初步構想以打高海拔長隧道穿越,其難度還不是創下公路工程紀錄,而是全憑想像,怎麼去動手?就算能高越嶺成功,接下來木瓜溪上游的銅門村、龍澗部落一帶會遇上破百攝氏度的地熱,公路不可能在此條件施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