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30年3樓以下建物 都更送利多

桃園火車站旁的大同路不少低樓層老屋,未來恐與鐵路地下化及新車站形成鮮明對比,地方認為新的容獎辦法有助推動都更,帶動區域發展。記者陳俊智/攝影

桃園火車站旁的大同路不少低樓層老屋,未來恐與鐵路地下化及新車站形成鮮明對比,地方認為新的容獎辦法有助推動都更,帶動區域發展。記者陳俊智/攝影
 

桃園市30年以上、3樓以下的無電梯建物約11萬戶,市府為加速都市更新,最近修訂「桃園市都市更新建築容積獎勵辦法」,凡都更基地包含上述建物且面積比例超過二分之一,市府將給予5%容積獎勵;新辦法經市府公告已經上路,地方人士樂見加速都更的誘因變多,產業界稱都更整合不易,有激勵作用。

桃園目前公辦都更有8件,民間申請的都更案有21件,市議員劉曾玉春與李家興在議會質詢時,都認為都更案量太少,市中心房子越來越老,除影響市容,也有公安疑慮,建議市府提供更多誘因。

都發局發現,市中心老城區都更困難,主因在於原有都更容積獎勵辦法,只針對30年以上、4樓以上無電梯建物,提供建築基地6%到15%容積獎勵,但諸如老舊透天、3樓以下集合式住宅均不適用。

桃園修法新增30年以上、3樓以下且無電梯的建物容積獎勵辦法,只要都更基地整合上述建物面積超過一半,即可獲得基地面積5%獎勵;都更基地範圍越大,獎勵面積越多;不過,如果基地有部分土地已申請整合4樓以上老舊建物獎勵,該部分就不能重複納入計算。


桃園市住宅發展處表示,新增條文已公告實施,此次修正案還有新增建築基地保留沿街步道及無頂蓋街角廣場2種開放空間的容獎辦法,獎勵面積依保留開放空間大小計算,最高可達50%。


桃園區玉山里長林于翔表示,桃園正進行鐵路地下化,桃園火車站改建已動工,玉山里緊鄰車站的大同路多是3樓以下的無電梯老屋,未來新舊建物恐成鮮明對比,新的容獎辦法有助於車站周邊都更,絕對是好事。

桃園市建築人交流會輔導理事長翁淳宏表示,新的容獎辦法確實有誘因,畢竟都更整合住戶意見不易,一個案子通常得花2、3年以上整合,加上拆除、搬遷補償、住戶租金補貼等成本,市府提供更多獎勵,對開發商或建商都有激勵效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