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齋節2025日期哪一天?齋戒意義是什麼?開齋節活動有哪些?

Yahoo奇摩新聞編輯室

開齋節是伊斯蘭教最重要的節日之一,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在台北車站,看過滿滿身著傳統服飾的穆斯林齊聚大廳,與同鄉一同吃飯歡慶的畫面,其實這就是在慶祝開齋節哦!究竟齋戒是什麼?齋戒月是何時?開齋節2025日期哪一天?開齋節意義為何?開齋節活動有哪些?開齋節尊重移工,雇主可以怎麼做?Yahoo奇摩新聞編輯室帶您一次看懂開齋節!

Women preparing eid al-fitr at home
開齋節是伊斯蘭教最重要的節日之一,類似於台灣人過年般的盛大。(示意圖來源/Getty Images)

開齋節是什麼?開齋節2025日期哪一天?

開齋節(Eid al-Fitr)落在伊斯蘭曆每年10月1日,也就是齋戒月結束後的隔天。根據全國宗教資訊網資料,開齋節是為了慶祝伊斯蘭曆9月的齋戒月而設。直接聘僱聯合服務中心指出,以2025年來說,開齋節預計落在3月30日或3月31日(實際時間將依中國回教協會及全台各地清真寺宣布)。

開齋節對於穆斯林而言,是像台灣人過農曆新年、西洋人過聖誕節那般盛大隆重。經歷一個月的齋戒月後,除了穿新衣、戴新帽與家族團圓之外,還會設宴慶祝、連續吃三天豐盛的團圓飯,期許來年平安如意。

齋戒是什麼?

要認識開齋節,我們必須從齋戒、齋戒月開始了解。所謂的齋戒,是伊斯蘭教中的五功之一,亦即穆斯林日常必須遵行五件功課。根據台灣伊斯蘭國際交流協會資料,五功分別是念、禮、齋、課、朝。在有生之年完成五功者,可在名字前冠上「哈只」表明身分,意為「朝覲者」。

  • 念:念誦清真言或作證詞,將其意義牢記心中,更應表現於日常行為上。

  • 禮:做禮拜,是對真主敬拜的實踐表現,有一定的條件與儀式。

  • 齋:齋戒,自黎明至黃昏,不進飲食或從事其他破壞誡律的事物。

  • 課:課徵人們多餘財富的一小部分,來分配濟助需要的人,是彌補社會貧富差距的功課。

  • 朝:路途安全的情況下,有能力長途跋涉並可負擔旅費的成年穆斯林,終身必須前往聖地麥加朝覲一次。

伊斯蘭的齋戒,必須在白晝禁止飲食,以及維持修心養性的非禮勿視、勿言、勿聽,且齋戒期間必須照常營生與學習。

齋戒月是何時?齋戒月意義為何?

齋戒月為每年伊斯蘭曆的第九個月(拉馬丹月),開始的時間取決於新月的出現。由於伊斯蘭曆全年只有354天,和國曆的365天有所落差,因此每年齋戒月的日期都會有所差異;因看到新月的時間不一,各國進入齋月的時間也不盡相同以2025年來說,齋戒月大致是從2月28日至3月1日周六開始,持續至3月30日、31日結束。齋戒月結束後的隔天,就是開齋節。

全國宗教資訊網指出,穆斯林將齋戒月視為一年中,最吉祥、最高貴的日子,因為是伊斯蘭真主阿拉(Allah)開始頒降《古蘭經》(Quran)經文給先知穆罕穆德(Prophet Muhammad)的月份,自此世人得有遵循正道、分辨真偽的普世準則。

齋戒月最著名的習俗就是從黎明到日落期間禁食禁水,其原意是贖罪;穆斯林認為,禁食時喉嚨產生的乾熱,象徵罪惡被燃燒,藉此祈求過去的錯誤能被原諒。除了不可飲水、抽菸喝酒之外,也禁止任何親密行為,連吃藥、吃口香糖都不行。簡單來說,齋戒月時間,穆斯林須克制私欲、行善濟貧、培養忍耐的精神,並專注於閱讀可蘭經及禱告,洗去身心罪惡,接受阿拉真主要傳遞的精神。

齋戒的一天是什麼狀況?哪些人需要守齋?

你可能想知道,齋戒月期間,穆斯林的一天是怎麼樣?他們一般會在日出前吃第一餐、喝大量的水,這餐要一路撐到日落;接著進行早禱,為一天的工作做準備。儘管有些穆斯林城市會因此縮短上班、上課時間,但多數人仍過著平時的生活。

日落後,齋戒正式告終,穆斯林大多會進食份量極少的輕食,再接著晚禱行程。晚禱結束後,還有一個齋戒月須進行的禱告,最後才是真正的晚餐,通常會輪流到朋友家用餐,菜色會有豐盛的主食,用完餐就要準備睡覺,才有辦法在數小時後,開始新的齋戒日。

不過,並非所有穆斯林都強制規定要齋戒。在伊斯蘭教義中,僅健康狀況允許,且達15歲左右的人才需守齋。而幼年兒童、身體或精神病患者、身體孱弱、懷孕或者哺乳期間者,可以透過做善事,如助養貧窮家庭等方式來補償。

延伸閱讀》什麼是齋戒月》這個月別再問穆斯林朋友「怎麼不吃飯」了!

開齋節活動有哪些?

根據外交部NGO雙語網站資料,台灣本土穆斯林約5萬人。而自1990年起,政府開放移工來台,加上新住民、國際學生日漸增多,目前在台灣的穆斯林人口約有30萬人。

這些穆斯林們平常各居一方,因工作而忙碌著;但開齋節是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多數穆斯林朋友會向雇主爭取慶祝的機會,在開齋節當天上午參加禮拜,祈求真主阿拉接受自己一個月來齋戒的功課、互相祝賀朋友,並在禮拜前捐獻米糧給貧苦之人。此外,還會與其他穆斯林到清真寺團聚,共進開齋飯,甚至會邀請非穆斯林朋友一起用餐。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台北地區工作的印尼籍穆斯林,因台北兩個清真寺的空間有限,近幾年已形成每年開齋節當天,齊聚台北車站的習慣。部分縣市政府也會辦理相關活動,展現台灣多元文化的共融,例如,台北開齋節是台灣最早的開齋節歡慶活動之一,目前已成為台北指標性的穆斯林文化盛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