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老祖宗智慧「捕風塔」 引風入室對抗40°C高溫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看上去像大型煙囪,高聳的捕風塔,是伊朗老祖宗的建築智慧,酷熱乾燥的天候下,高塔把風引到室內,增加空氣流通降溫,並且排出熱氣。

沙漠綠洲城市亞茲德,舊城區厚厚的土坯石磚建築,還保存著700多座這樣的捕風塔,最老的可以追溯到14世紀,從沒有電力的時代,就開始持續為建築隔熱降溫,抵禦夏季攝氏40多度的酷暑。

波斯花園主管歐魯米說明,「捕風塔可讓清新空氣進入,並留在室內,使用清潔且易於獲得的能源,以自然的方式,提高整體生活品質。」

多拉塔巴德波斯花園內,33公尺的捕風塔是當今世上數一數二的高,室內美麗的馬賽克拼花玻璃,為遊客提供避暑休憩空間。

這種建築特色從2500年前,波斯帝國時代就已經存在,為城市發展為絲路商道重鎮,發揮了關鍵作用。

亞茲德的另一個永續特色,是13世紀相傳至今的坎井地下輸水網路,這個系統收集高山融雪,透過地下的輸水道流動,有效減少地表高溫蒸發。

當地有伊朗最長、最古老的札奇坎井系統,總共綿延70多公里長,深入地下30至40公尺,沿途有上千個豎井供取水之用,當局近年來大力修復,希望成為觀光賣點之一。

坎井專家蒙塔澤提到,「地下的水道非常有用,因為它們提供了可靠的水源,可以幫房屋降溫,並在最佳溫度保存食物。」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7年將亞茲德市列為世界遺產,形容它是聰明利用沙漠有限資源求生存的活見證,零排碳零用電的捕風塔,證明環境永續不見得需要複雜的高科技。

可惜現代建築工法已經改採能源密集型的鋼筋水泥,祖宗智慧式微。此外伊朗全國有3萬3000個正在運作的坎井,比上世紀5萬個大幅減少,部分原因是過度消耗地下水源,為子孫後代埋下隱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