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食京都 文學家池波正太郎的私房地圖

天婦羅、壽喜燒、關東煮、香雅飯、炸牡蠣、炸豬排、握壽司、蕎麥麵……東京、名古屋、大阪、京都、法國,文學名家池波正太郎一生流連忘返的散步美食。
職人對料理的熱情、美食家對味道的執著,挺立於時光洪流的無情考驗,讓經典老舖的人情故事一頁頁延續……
文/ 池波正太郎
京都‧寺町通
京都河原町通從三条到四条的這一段,如果比喻為東京的銀座,那麼,西邊隔一條街的新京極繁華區,就等於是東京的淺草吧。
這塊繁華區就像它的名稱「京極」所包含的意義,直到戰國時代為止,這條大街就是京城的極限。
河原町則因地處「鴨川的沖積平原」,所以取了這個名字。
新京極的道路只有三条到四条這一段,更靠西邊是另一條街,名字叫做「寺町通」。
一般人都認為,京都的道路排列得非常整齊,「像圍棋的棋盤一樣」。但是從五条開始向北延伸的寺町通卻非如此,它走到半途好像要斷了,實際上卻沒斷,而是稍微偏向右方,再繼續連接三条,並一直通向鴨川對岸的下鴨;而與寺町通平行的新京極通,則在連到三条之後就不見了。
戰爭剛結束的時候,京都有些寺廟為了配合都市發展計畫,搬遷到「寺町通」道路的東邊,這條道路因此得名。
時至今日,京都御所周圍以北的範圍內,仍然留下很多寺廟,可供我們追憶京都昔日風貌。
從本禪寺、清靜華院、廬山寺等寺院到立命館大學之間這段道路的附近,還能看到大久保利通 的宅第,新島襄 的舊宅。這是一條靜謐的道路,即使到了今天,也很少看到車輛往來,所以這裡是我喜愛的散步路線。
初冬時,選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走在這段寺町通的路上,我總會在意想不到的時候發現意想不到的事情。
譬如有一回,我走進「本禪寺」時,竟發現以論說與小說著名的大久保彥左衛門 的墳墓就在院裡,當時我真是大吃一驚。
大久保彥左衛門是出生在三河地方的武將,他曾輔佐過德川家康和家康之後的兩位將軍。但這位年輕時到處征戰的猛將,為何把墳墓建在京都?經我研究之後才發現,原來,大久保彥左衛門當年對大阪城進行攻防戰時,曾拜領了德川家康用過的戰鐘赴戰,戰後還把戰鐘安置在本禪寺。也因為這個緣故,「本禪寺」後來就成為大久保家的家廟。
從「本禪寺」再往北走,道路右側有一座「本滿寺」,這裡有戰國豪傑山中鹿之介幸盛 的墳墓。記得在我小時候,小學課本裡記載過他的軼事。

《おれの足音》(我的腳步聲)書影。

分享
我發現這座墳墓的時候,剛好在雜誌上寫連載小說,而我的小說主角,剛巧就是山中幸盛。
為了進一步了解山中幸盛,我特別做了一番研究調查,不料我愈調查愈發現他跟我幼時抱持的印象相差太遠。這個結果實在令我氣餒。
每次到京都出差,我從旅館出門散步的回程,一定會走寺町通,這已經成為我的一種習慣。而這個地點,也經常被我寫進小說裡。
譬如我寫過一部小說叫做《我的腳步聲》,主角是大石內藏助 。內藏助剛剛成為淺野家年輕的家老 之後,跟遊手好閒的中山安兵衛(後來改名堀部安兵衛)偶然相識,兩人相見的那一幕,便發生在寺町通一家叫做「鮫屋吉兵衛」的刀劍店裡。
下面就是小說裡的那段情景描寫:
大石內藏助走在室町的路上,走到六角堂附近向左轉,繼續往東前進,走出了寺町通。初夏的黃昏天色正亮,寺町通正如其名,道路的東側路邊排列著大大小小的寺院,院內樹叢的嫩葉從泥土牆頭噴出鮮豔的色彩。路邊兩旁散列著許多民家。
內藏助走過錦天神 的門前,脫掉頭上的藺草斗笠,初夏的晚風吹在酒精染紅的臉頰上,他不禁爽快地瞇起兩眼。
今天,這一段寺町通周圍的寺廟,幾乎已快被新京極的繁華街取代。但我們只要踏進寺町通,隔街對面的嘈雜立刻像夢境似的消失了,街道上仍然充滿靜謐,。
道路兩邊並列著各式各樣的商店,但店面的外觀看起來都很樸實低調,譬如吳服店、日用雜貨店、繩紐店、古董店、茶具店……
而我正想去光顧的酒館「三波爾」 也在這段道路的附近。

圖/麥田提供

分享
從堺町通快到三条的位置,有一家「伊野田」咖啡店。
曾聽人說過,要是沒喝到這家的咖啡,「我的一天就沒法開始。」
現在想到這句話,不禁又想起另一家店。
「不到『三波爾』喝一杯,我的一天就沒法結束。」
也有人說過這句話。
寺町通靠近三条這頭的道路東側,有一座灰泥牆的小洋房,門前只掛了一塊淺藍燈光招牌,上面寫著:
KYOTO SAMBOA BAR ESTABLISHED 1918

書名:《散步時總想吃點什麼:東京、京都、大阪的經典老舖》
作者:池波正太郎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6年5月7日

分享
一望即知,這是一家自許甚高的酒吧。
「三波爾」是京都歷史最久的酒館之一,中年老闆長得矮小精悍,幹勁十足,動作麻俐。顧客在這兒喝酒都是站著喝,端上立飲台的威士忌或雞尾酒也像老闆一樣,充滿了男人味。
店裡的客人當中,看不到一個女人。
但這間從前只有男人光顧的酒館,最近這些年,女客也漸漸多起來了。
不過這些女人來到店裡,也不閒聊,大家都安安靜靜地喝酒。顯然是被店裡男客的陣勢嚇倒了吧。
每次我到京都出差時,如果決定晚餐到四条通的「萬養軒」去解決,肯定就是因為「三波爾」也在同一條路上。天下再也找不出比這兩家店更理想的組合了。
我總是先走進「三波爾」,來一杯苦艾酒加水,或是乾馬丁尼加冰塊之後,才去吃晚飯。飯後回家的路上,我還會再到「三波爾」坐一會兒。
這家酒館只有男人才會想走進去。
女人想要喝酒的話,只需到最近流行的那種小吃店去喝就夠了。
「三波爾」是一間完全不適合女人光顧的酒館。
現在「三波爾」跟「伊野田」一樣已在各地開了很多分店,不過,京都男人卻捨不得拋棄這間破舊的總店。因為大家都認為:
「到『三波爾』喝酒,就一定要去總店……」
聽說老闆的父親那一代從前在神戶開洋酒進口公司,而這家酒館招牌上也寫著:創業於大正七年。
●本文摘自麥田出版《散步時總想吃點什麼:東京、京都、大阪的經典老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