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哥倫布.大亞洲戰略

台灣哥倫布.大亞洲戰略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TaiwanColumbus/《商業周刊》

這是台灣政經局勢轉變的關鍵時刻,如何擺脫對中國的依賴,找到新的冒險天堂? 《商業周刊》率先喊出年輕人未來的就業新方向,記錄一群台灣哥倫布勇闖亞洲的故事 告訴你未來十年台灣年輕人的新戰場,一定要學的大亞洲戰略!

還在抱怨普悠瑪車票難買?這個國家的地鐵票要排兩小時!

撰文者林俊劭 
出發前往新德里前,有人笑著警告我:「小心,味道很重喔!」為此,我還準備了一打口罩。但一下飛機,我就發現讓我受不了的不是味道,是人。好多好多的人啊!
機場,人山人海。路上,水洩不通。地鐵,買個票要排兩小時。印度人特愛按喇叭,好像按得越大聲就越能證明自己存在一樣。後來我們才知道,原來全球人口最多的地方不是中國,是印度。
印度沒有戶口普查,貧民窟的賤民、街上的游民,沒身份的人一大堆,統計說是13億人口,實際上遠遠超過,說它15億都不為過。中國數字雖然也不見得精準,但畢竟是集權國家,說13.8億大概也不會差太多。
想一想,台灣的地理位置還真是得天獨厚,全球前兩大內需市場就在附近,加上東協十國,幾乎佔掉全球六成人口。
這些經濟體,人比歐美多,經濟成長比經濟成長率比歐美強,中產階級崛起中,台灣若沒有跟著賺一波,豈不太可惜了!

不畏ISIS威脅!這個台灣人把水塔賣進中東,拿到39億訂單撰文者林俊劭 

當飛機降落艾爾比勒國際機場那一刻,我緊繃的情緒終於稍微緩和。一路上一直幻想著是不是會被ISIS的飛彈打下來,但同機的旅客卻顯得非常輕鬆,歐美日韓各國籍都有。
機場安檢非常嚴格,到處都是背著衝鋒槍的士兵,牽著有半個人高的狼犬巡邏,但態度友善,一看到我的台灣護照,馬上微笑say hi。因為安全考量,一般車子不能開到機場載客,旅客必須搭乘接駁車到三公里外的接送站。
路寬20米的筆直大道直通市區,沿途經過三個大型購物中心,肯德基、家樂福、蘋果、三星專賣店等映入眼簾。喜來登、萬豪等五星級飯店林立。
混雜著中東與歐美風情,這裡現代化程度超乎我想像,嗅不到一絲戰火氣息。無怪乎,阿聯酋最大媒體《The National》稱它是「下一個杜拜」。
13年前,這裡是海珊政權控制之地。海珊垮台後,庫德族人在美國的協助下成立了總統直選的民主自治區,今年很可能獨立建國。
2004年,一個26歲的台灣小夥子,轉了兩趟機到伊斯坦堡,叫了一輛計程車,花了12個小時穿越伊拉克邊界,來到重建中的艾爾比勒。
他是湛聿晃,第一個將不鏽鋼水塔引進此地的人。當年,他兩手空空的來,如今,手握庫德族政府30萬顆、總額一億二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39億元)訂單,身價超過新台幣一億元。
站在該國境內擁有六千年歷史的古城最高點往下看,家家屋頂都有水塔,絕大部分都有如黃土磚瓦般布滿鏽蝕,只有少數裝上不鏽鋼水塔,在陽光照射下散發鑽石般的耀眼光芒。

把水塔當奢侈品賣
當地幾乎沒對手,「比大樂透還好中!」

不鏽鋼水塔,在台灣隨處可見,飄洋過海到此卻成高檔奢侈品,平均一顆價格約400美元、約合新台幣一萬二千元,只有政府單位、醫院、學校與有錢人才用得起。
一般居民使用鍍鋅水塔,重金屬含量極高,且極易鏽蝕,導致當地人腎臟健康普遍不佳,結石是國民病,洗腎者很多。
美伊戰爭期間,不鏽鋼是軍事禁運品。即便戰後解禁,當地仍相當罕見。少數從土耳其、中國進口,但多半做為餐具。在湛聿晃之前,從未有人想過製成水塔。
他的不鏽鋼料全部自台灣進口,等級媲美醫院手術刀,可抗沙漠型氣候風蝕,品質遠勝中國,價格又比土耳其低上15%,在當地幾乎沒有競爭對手。
整個庫德族自治區的水塔用量約100萬顆,若全部從鍍鋅改為不鏽鋼水塔,產值將高達四億美元,這產品目前只有他提供,「比大樂透還好中!」

不挑台灣人多的地方做生意
他15年跑逾20國、40個城市,終選定戰亂地

能搶下這門獨家生意,他靠的是三大能力:敢闖、肯讓、玩FB(臉書)!
敢闖,別人不願去的地方,他搶著去。
1978年出生在高雄岡山,父母是軍公背景,東海政治系畢業的他,知道如果待在台灣,不會有異於他人的競爭力,所以很早就把目標設定在海外。
大學畢業前,他一個人跑到馬來西亞的肉骨茶工廠實習。接下來每年,他都會挑選兩到三個國家,在不同的城市住上一個月。
他認為,若想要在一個地方創業,一定要先在那邊生活過,才能嗅到商機。
他比別人更早跑到東南亞。2002年在越南,愛打網球的他發現當地球拍握把布,價格高,供應少,先以貿易確認有足夠市場需求,就在當地設廠生產,賺下第一桶金。
他在柬埔寨買地,在印度進口過米,前者以三倍價格賣掉,後者錯估市場虧錢。15年來,他跑過二十幾個國家待過四十多個城市,足跡踏遍東協、南亞與東歐各國。
在當時,這些地方根本沒人想去,大家都往中國跑,但他對於台灣人多的地方毫無興趣,因為「跟自己人爭,沒有意思。」
在跨國創業嘗試中,他慢慢摸出自己的性格。「我喜歡凡事照規矩來,一點一滴扎實賺,對於走後門沒有興趣,」東南亞與南亞雖有商機,但政策朝令夕改,索賄風氣橫行,身為虔誠基督徒的他深惡痛絕。越南工廠,後來交給親戚經營。
2004年,他從朋友處輾轉聽到,庫德族政府來台採購一批機械設備與建材,需要有人去當地給予技術支援。當時伊拉克還是戰亂之地,無人敢冒險前往,只有他眼睛發亮。做為第一個踏上這塊土地的台灣人,他立刻發現這裡遍地黃金。
該地以生產石油與天然氣為主,人均GDP超過一萬一千美元,每年伊拉克政府還會撥17%、約100億美元左右的建設預算給該國政府。只要能夠搶到其中1%,就是新台幣30億元的大生意。
伊斯蘭教義明定不得說謊、行賄,這讓經商有「潔癖」的他如魚得水,但另一面,伊斯蘭也注重信任,必須感覺是「自己人」,生意才做得長久。
為了融入當地,他開始自學阿拉伯語與庫德族語,鑽研可蘭經,熟悉他們的習俗與戒律。
前六年,他以貿易為主,將台灣的機械、鋼材等進口到當地。2010年,他見基礎建設趨於完善,自己也累積足夠實力,於是與一位台灣朋友合夥,湊了新台幣600萬元,開始在當地設廠、雇請員工,生產、製造水塔。
採訪第三天,我們來到自治區內第一大城蘇萊曼尼亞(Sulaymaniyah),當地經銷商一見到湛聿晃猶如見到兄弟般熱情。他一句英文也不會講,卻堅持親自開車載著我們到伊朗邊界,短短半天踩遍當地景點。

村裡一百多人都前員工
員工一天只做五個半小時,利誘也無效

我以為這是當地民俗,但湛聿晃的左右手、不鏽鋼工廠廠長阿敏(Saeed Hamad Amin)搖頭:「因為Mr. Sam(湛聿晃英文名)對他們太好!」
這是湛聿晃的第二個能力:肯讓。只要經銷商業績超標,他能多給5%至10%的利潤,「要讓跟你做生意的人賺到手軟,他就會拚盡全力把最好的給你,」湛聿晃說。
就連對員工,他都能「讓」到他們心坎裡,只是讓的不是金錢,而是尊重。
全國有60%的人是靠政府吃飯的公務員,平均月薪在五百美元以上,若薪水、福利不夠好,根本招不到人。
「這邊不像台灣人這麼愛錢,叫他們加班不加班,一年加三次薪還愛做不做,動不動就罷工,一天還要拜三次阿拉,再加上休息時間,台灣一天做八小時,他們只幹五個半小時,只要老闆不在就摸魚,我都快瘋掉了!」講起管理當地人的困難,他滿腹苦水嘩啦啦傾瀉而出。
在這裡,員工比老闆大,可以說不幹就不幹,但老闆沒有員工就開不了業。
曾經,他因為不滿當地人表現,做不好就開除,工廠旁村莊一百多人,通通是他的「前員工」。
後來他發現,威逼、利誘行不通,只能放下身段,把五十幾位員工當老闆伺候。員工上下班,他要親自開車接送;工廠設有餐廳,吃午餐,要等員工先吃飽了,他才去「拾菜尾」。
從十幾年前湛聿晃到當地做貿易,就與他有生意往來的當地前三大國營企業薩拉哈丁集團(Salahaddin Group),因為認同他對當地人的用心,與其合資。
「Mr. Sam的產品對我們很重要,他讓庫德族居民有乾淨的飲用水可以喝,」該集團董事,同時也是庫德族政府五位建立者之一,法罕賈拉(Ferhang Jalal),在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說。

賠本生意他破例第一個做
憑一紙感謝狀,讓教育部、衛生部訂單上門

「他改變了庫德人的工作習性,」與其共事五年,該集團工程師卡索(Ahmed Shwan Kaso)說:「一般人來這邊都是拿了(資源)就走(they come, they get, they go),但是Mr. Sam不是,他能跨文化工作,還能激起員工熱情,」
在法罕賈拉主導下,該集團與湛聿晃合資成立公司。但開始半年,他卻連一顆水塔都賣不出去。
「他們覺得鍍鋅就很好用了,幹嘛花四倍的錢買這麼貴的東西,」他苦笑。
上百顆水塔堆在倉庫,沒人有興趣。員工、合夥人都勸他乾脆收一收,專心做貿易就好。但他不死心,「這東西跟健康有關,一定有市場!」
他到城外鄉鎮推銷,又是鎩羽而歸,心情盪到谷底。回程途經一所學校,他抬頭一看,頂樓水塔鏽蝕得不像話,回頭再望了一眼車上五顆不鏽鋼水塔,牙一咬,方向盤一扭,轉進學校。
一旁當地業務想攔阻:「不要浪費時間了,這間學校很窮,買不起我們產品。」他卻直衝校長室,開門就說:「我看你們水塔壞了,這五顆(水塔)送你,不要錢。唯一條件是:寫張感謝狀給我!」
雖然丈二金剛摸不著腦袋,校長還是很開心的收下,並親筆寫了感謝狀。一週後,開始有生意上門。
原來,該學校位於關外大道上,是出入城的必經之地。亮晶晶的水塔放在破舊的學校屋頂非常顯眼,成了最好的廣告看板。
送學校水塔雖是臨時起意,但索取感謝狀卻是他的經驗累積,他知道信任關係在當地有多重要,那張感謝狀,就是他說服政府採購最有力的武器。他跑到教育部,出示感謝狀,告訴官員:「我的水塔對孩子的健康有益,所有的學校都應該裝設!」
結果,他接到教育部一張20萬顆、總值約八千萬美元的超級大訂單,半年後,又拿到衛生部四千萬美元的訂單。

「想不到被自己人挖牆腳」
合夥人背叛、政府喊卡,年營收掉四分之三

本以為就此轉運,意外卻接踵而來。首先,是台灣合夥人的背叛。
眼看訂單到手,合夥人發現市場驚人,私下與技術人員、會計與一位當地業務合作,在距離其工廠20公里處另起爐灶,想要用價格戰搶單。
「我怎麼想都想不到,竟然會被自己人挖牆腳!」回憶起這段,素來豪爽大器的他臉上閃過一絲落寞:「心很痛……,我想不通,餅這麼大,一起做不是很好嗎?」
結果,該合夥人輕忽庫德族對信任關係的看重,不僅沒有做到生意,還因為只想著要賺快錢,不注重品質,拿中國製鋼材充數,最後不到一年就倒閉。
第二個打擊,是政府預算挪移。
2013年,好不容易交出20萬顆中的第一批、一萬多顆的貨,新台幣一億二千萬元營收入帳,他正準備擴大營運規模,從台灣找了大學學弟梁祐華過去,承諾年薪比台灣高,每年還有20%的分紅。
沒想到,隔年ISIS崛起,政府將預算八成撥做國防戰備,沒錢再添購水塔,交貨日無限延宕。
「沒辦法,來這裡就是要賭啊(指戰爭風險)!」他苦笑。政府訂單停擺,他只能轉攻零售市場,等於重新開始,年營收從四百萬減少到一百萬美元。

臉書朋友帶來鄰國訂單
兩季訂單抵去年業績,打算赴伊朗設廠

危機背後往往是轉機。他身為台灣人的第三個能力在此時浮現:玩FB。
他的臉書朋友多達一千七百人,其中八成是中東民族,他們有些居住在約旦、伊朗、阿拉伯等國,沒見過面,只因是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就加在一起。
過去政府訂單滿手時他無心經營FB,轉攻零售市場後,每次出貨都要拍照打卡上傳。這讓上千位中東朋友感到好奇,為什麼照片的水塔亮晶晶有如鑽石,而他們家的水塔卻灰撲撲的像古蹟?
因為產品亮麗,訊息就像病毒般傳播出去,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南部大城巴斯拉(Basra),甚至鄰國約旦、安曼等地的經銷商都主動找上門。經過連兩年的營收腰斬,今年營收終於有所起色,今年前兩季的訂單,就做到去年一整年的業績。
更令人振奮的是,根據各方消息,ISIS已與庫德族達成互不侵犯協議,未來將不再有戰爭威脅,政府預算也將回歸建設,訂單可望延續。
儘管如此,他仍不敢大意,有空就開車到處看新市場,甫開放的伊朗,百廢待舉,需要大量的五金鋼板建材,正是他瞄準的下一個目標。去年底,他曾驅車至伊朗邊界,評估在當地設廠的可能性。
他說,台灣人看世界往往被西方主流媒體傳遞的刻板印象局限。事實上,相較於恐怖事件頻傳的歐洲,中東大部分地區反而安全平靜,大部分伊斯蘭民族非常愛好和平、善良誠懇,只是生性懶散一點。
他已決定在此長期發展。再過幾年,計畫舉家遷移,當地有美國學校,教育不是問題。
對台灣人來說,赤手空拳到中東白手起家恐怕仍非易事,但他已經開出了一條路,證明當地並不如想像中的危險,並且,遍地商機。
「其實,最大門檻,都在自己。只要願意跨出那一步,世界會完全不同,」站在艾爾比勒五星級的蒂凡(Divan)酒店頂樓俯瞰整座城市,湛聿晃說。

他30歲,放棄6萬月薪》前進越南創業,熬成營收3億的蜂巢紙大王撰文者康育萍 

這是一個用一張紙,滾出三億年營收的故事。
三月中旬,我們來到越南平陽省工業區,一路上,大卡車捲起的黃沙,讓人看不清前方道路,成群摩托車穿梭其中,疾駛進工廠上班。
實在難以想像,兩年前的「513」排華事件,這裡正是台商受創最深地區之一。
走進一座工廠,數十位戴著斗笠、身穿藍衣的女工,正在準備出貨,「這邊大概有六千坪、四棟廠房,其中兩棟放我們的半成品跟材料,」現年38歲的越南Innopack創辦人謝德奎指著遠方對我們說。
2004年,台商赴中國投資件數達史上高峰,一年逾兩千件,當時「西進」正熱,誰會想「南進」到東協?
謝德奎卻是例外。11年前,來自高雄、輔大經濟系畢業,27歲的他被一家建材公司外派越南,三年後他自行創業,從事蜂巢紙(honeycomb)生產,「那時朋友都去中國工作,沒人像我到越南,結果現在有些人卻離開中國變成來這邊……,」謝德奎說。
但現在,他的公司是越南營收第一大蜂巢紙製造商,市占率近六成,年營收達新台幣三億元,美國知名家具品牌愛室麗(Ashley)、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等歐美品牌都用他的蜂巢紙包裝。
對他來說,越南更像第二個家,娶妻、買房,七歲和四歲女兒正在讀胡志明市的國際學校。
回到八年前,他原本工作的建材廠,主要買賣裝潢或家具用的板材。他在跑客戶過程中,發現越來越多歐美家具廠為了產品輕量化,要求代工廠把背板、側板用木板改成紙板,加上環保意識興起,有些大廠逐漸捨棄保麗龍,找尋其他包裝方式。
那時,他30歲,外派一個月領新台幣六萬元薪水,公司還包吃住,大可安心領薪水,或待幾年賺履歷後再跳槽,沒必要冒風險。但他嗅到商機,伸縮性和抗壓力佳的蜂巢紙,很可能成為越南家具產業和包裝上的新應用。
於是他心想,與其領一份薪水、慢慢往上爬,為什麼不抓住眼前機會,為自己開拓更大的事業?「其實就是為了一個夢想啊,想看看我們的想法,到底能不能在這裡成功。」便和老婆投入新台幣五百萬元存款創業。

嗅到趨勢創業,卻遇金融海嘯
「好幾次軋不過來」,仍咬牙不跟中國搶低價

但人算不如天算。一創業卻遇上金融海嘯,即便每天跑客戶,整整三個月沒半張訂單,只能盯著空蕩蕩的工廠發愁。後來,好不容易接到十萬美元生意,卻苦無人力,兩夫妻住工廠,從早到晚跟著工人一起趕工,一天睡不到五小時。
老婆的健康狀況亮起紅燈。當時,老婆懷孕,還要到工廠盯進度,一站就是一天,連小腿靜脈曲張都不知道,差點嚴重到無法站立,醫生說如果再惡化,可能要截肢。他母親很不諒解,罵他:「是有必要拚成這樣嗎?」
「前三年都是一直借、借、借,到處找人週轉,好幾次快要軋不過來,差點被斷水斷電,」謝德奎想起創業初期難熬,語氣漸漸低沉。
他自知,光在中國,生產蜂巢紙的廠商就有數百家,自己雖是越南第一家,但單純生產蜂巢紙並不難,若拚低價,絕對打不過中國業者或大型紙廠,遲早被迫出局。
因此,當中國、越南同業還在砍價搶訂單,他卻保持危機意識,靠台灣擅長的品質、彈性兩大優勢,發揮客製化能力,往高價市場走,「我們希望走不一樣的路,如果大家都做一樣的包裝,很容易被取代。」

看準更大商機:越南加入TPP
扛進好市多、沃爾瑪,客戶愛他「說到做到」

從挑剔的客人做起,是他站穩第一的關鍵。
當對手只做規格品,生產的紙箱放幾天就受潮軟掉,他成立研發團隊,針對每個客戶包裝需求,從蜂巢紙的配方開始設計,自己調膠水,搭配不同紙材黏著,連蜂巢紙的孔隙大小或角度都一一檢查。
同樣是蜂巢紙,同業頂多做到厚度十毫米,他卻能做到五毫米,替客戶開發更輕薄包裝,或取代木板,當物流搬運貨物的棧板使用。
但要說服客戶包裝改用蜂巢紙,並不容易,他只好上門拜訪十幾次,滿足客戶不同需求。例如,包裝的圓形開口,直徑誤差不能超過0.1毫米,或紗線運送途中,即便碰撞,包裝也不能壓到產品。同業測試了兩、三次便宣告放棄,只有他撐到最後,兩年下來,連客戶都被他感動,終於下單,「我就是想要去挑戰它,看能不能做到。」
如此費力,全因為他看到未來更大的商機。去年,越南正式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簡稱TPP),近95%產品未來輸美零關稅,越來越多美國品牌的代工廠把產線從中國移到越南,產品包裝需求只會更大。
也因為美國品牌對包裝要求高,主打高品質,又能用紙達到原本保麗龍包裝效果的謝德奎,便成為最好的合作對象。
「有些廠商覺得我們很煩,要求很多,他(謝德奎)不管怎樣都配合,說到做到,」他的客戶、主要幫日本家具品牌代工的弘裕責任有限公司老闆莊春泉說。
願意和客戶一起磨,沒達標不罷休。這三年來,他建立起口碑,陸續拿下好市多、沃爾瑪等歐美客戶訂單,每月至少生產十萬片蜂巢紙,是對手的四倍以上,毛利也高逾兩成。
但即便做到市場第一,他卻不因此滿足。
有鑒於越南人口逾九千萬,內需市場龐大,近年,他開始構思蜂巢紙的新應用,開發各式紙家具,以及看準展場商機,用紙取代木板看板、展示架等,從B2B轉進B2C市場,打出紙家具自有品牌「Boardniture」(英文單字木板board和家具furniture的結合)。

自創品牌,改賺內需
開發起紙家具,還上電商平台賣

為了轉型,他建立設計團隊,只要遇到台灣來的朋友,逢人必問:「你有沒有認識好的設計人才?」甚至連上班途中,都一邊用Line面試員工。
他公司用的辦公桌、椅,全是紙做的,把握機會向上門客人展示產品。接下來更計畫,在越南當地的電商平台上販售產品,成為台灣第一家在越南透過電商賣紙家具的公司。
「他比很多台商看得遠,敢走別人不敢走的路,」越南當地造紙大廠主管觀察。 「我們只能走得更快,才不用怕人家抄襲。」謝德奎說,不少台商來越南設廠,只是為了廉價勞動力,但隨著經濟發展,越南工資會跟著成長,如果永遠逐低成本而居,遲早重蹈台商在中國的覆轍。
促使他從賺機會財提升到管理財的原因,則是前年一次慘痛教訓。
當時,他發現,和老婆情同姊妹的越南籍會計主管,利用他們的信任,以及對當地法律不了解,陸續虧空公司逾千萬元,不只錢討不回來,雙方後來對簿公堂,最後卻打輸官司,「那時候真的一口氣嚥不住,甚至想過:『好,我去報仇……』。」
自此他才醒過來,公司內控早已出問題,於是,他咬牙投資ERP系統(企業資源規畫系統),從財務、庫存到進出貨等流程,一目瞭然,方便控管。
今年底,即將接任越南台商總會青商會會長的他,準備開辦一系列管理講座,替遇到相同問題的年輕台商解惑,幫助公司轉型升級。如今,越來越多40歲以下的台灣人到越南工作、創業,光今年一月到三月 ,青商會會員數就增加兩成。新一代台商寫下的故事,將與上一代有所不同。
3月20日上午,胡志明市東南方的旅遊勝地頭頓市海邊,聚集一百多名年輕台商與台幹,身穿專業配備,準備展開長途自行車競賽,這場活動的主辦人之一,正是謝德奎。
「現在東南亞起來了,如果你留在台灣沒機會,一定要走出來,往外面看!」他堅定的跟我們說。
11年前,他第一次踏上越南,越南人均收入僅六百多美元;如今,越南人均收入成長逾兩倍,他的身價也跟著扶搖直上,成為越南蜂巢紙大王,更準備迎接第三個孩子出生。
30歲那年,他回應心中呼喚:「就是為了一個夢想啊,想看看我們的想法,到底能不能在這裡成功?」他用八年青春,贏得了答案。

「台灣日子太好過!」她拋棄百萬年薪到印度苦熬三年,連三星都請她教中文撰文者林俊劭

Welcome to Incredible India.(歡迎來到不可思議的印度)」一下飛機,印度旅遊局的歡迎口號映入眼簾。
「高速」公路上,時速不到20公里,午夜12點,路上塞滿車,有的逆向閃著大燈撞過來,有的毫無預警從旁邊切入。車與車間距僅10公分,幾乎是貼在一起開。路上黃沙滾滾,還有牛在散步。
希爾頓飯店與高級百貨區,一旁建築像被炸過一樣半傾頹,門前道路柏油只鋪了一半,另一半是黃土泥。這裡甚至連下水道都沒有。短短十分鐘的陣雨,就讓地面積水,垃圾橫流,臭氣四溢。
「這是金磚四國之一的首都?」我錯愕,的確是「不可思議」!
出發前,我聽說有一位台灣的民營銀行主管被派到這裡,準備接任新德里分行代表,抵達隔天就遞出辭呈,搭最早一班機回台灣。此刻,我完全能理解他的心情。
又熱、又髒、又亂、又擠,還以歧視聞名,台灣女生怎能待得住?
但當我踏進印度理工學院旁的漢你中文教室,看到一群印度人用認真的表情盯著我,一個字一個字說出:「泥好」、「窩來自、新德里」、「泥從、胎灣來?」我瞬間明白了。

踏進教室,有人直接掏名片問:
「台灣太陽能技術是不是比中國好?」

學生年紀從20歲到40歲不等,有的是自營商,有的是家族企業第二代,有的是外商公司主管。一聽到我們從台灣來,眼神發亮,不斷發問:「台灣的化妝品產業好嗎?能不能引進到印度?」「台灣有皮革工廠嗎?」「台灣的太陽能技術是不是比中國好?」有人直接掏出名片跟我交換,希望打聽更多台灣商機。
他們對台灣的飢渴,大到幾乎要把我吞下去。
「你什麼時候在台灣看過這種眼神?」一旁的閔幼林似笑非笑的看著我,表情像是在說:現在你知道我為什麼要在這裡了。
把台灣的語言、文化輸出到印度,從教學中獲得滿足感與認同感,就是她在印度得到最大的美好!
「就是因為爛,沒有人肯來,才會有你的機會,」她說。另一位創辦人蕭中美也說:「現在的德里,就是50年前的台灣,機會非常多!」
新德里人口數兩千多萬,只有不到十家華語補習班,但除了漢你中文之外,其他都是印度人開設。

印度生一語道盡中印矛盾:
「政治上不喜中國,但生意上,中國是未來」

根據《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中國雖然是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但在印度幾乎找不到學習華語的地方。二○一四年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訪印,半島電視台預測未來將掀起一陣中文熱潮,唯一能找到採訪的機構就是漢你中文。
這有兩個原因,第一、中國人在印度主要是包工程或開餐廳,教中文對他們來說利潤太低,不是好生意。第二、印度政府對中國懷有心結,民間互動也以大企業為主。
這並不代表印度人沒有學中文的需求。06年至13年,中國對印度的直接投資成長37倍,代表大量中資企業進駐,帶來就業與商機。
「政治上我們是不喜歡中國沒錯,但生意上,沒辦法,中國是未來(China is future),」在當地外商擔任工程師的達希特(Dushyant)說。他在漢你中文已經學到第二級,剛從上海出差回來,計畫在三年內能自己創業,賺中國人錢。
情感上不想往來,經濟上避不開影響。矛盾情結下,台灣優勢於焉浮現。閔幼林,正是搶占了13億印度人想跟中國做生意的先機。
「他們對中國很排斥,但對台灣很友善,這就是很好的切入點!」前駐印外交官方天賜觀察。
例如華語教學,中國過去用國家力量推動孔子學院,在世界八十幾個主要國家都設有據點,但印度六所主要大學通通抵制。

中國人像狼、印度人像蛇
台商口中「很瞎的國度」,她讚「活得快樂」

但友善,並不代表好做。印度的辦事效率之差,舉世聞名,且收賄風氣極盛,法規朝令夕改,不在乎守信,上午談好的合約,常常下午就變卦。
一位外派印度的台籍幹部形容,中國人像狼,台灣人像羊,而印度人「就像蛇一樣滑溜」。另一位形容:「印度就是一個很瞎的國度!」
閔幼林並非走投無路才到這很瞎的國度創業。相反的,淡江大學化學系畢業,擔任過電子、生技公司業務,年薪近百萬的她,出走原因竟是「台灣日子太好過了」。
「每天上班、下班,週末就是吃吃吃、唱唱唱,這種生活有什麼意義?」她不斷問自己。
一般上班族追求的小確幸,對她來說卻像是在養老。2005年,31歲的她,決定離開舒適圈,辭掉工作,當起背包客周遊列國。她想更了解世界,也想更了解自己的潛力在哪裡。
在印度,她發現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國度,「這地方環境這麼差,竟然也可以活得這麼快樂!」

賣過珍奶,被嫌「嚼不完」
兩度創業失敗,發現台灣對印度完全不懂

被印度迷住,為了能待久一點,她做起生意。先把當地充滿特色的手工藝品上網拍賣,結果光運費成本就超過售價,賠的比賺的多。
後來賣起台灣國寶珍珠奶茶,從台灣進口材料,結果發現當地水質不同,泡出來味道苦澀,且印度人不喜冷飲。至於粉圓,印度人根本懶得咬,一大杯還被客訴「好累,嚼不完」。她才發現,原來台灣對印度人一點都不了解,「這些資料Google不到,要自己過來才知道。」
兩度創業失敗,但她沒有放棄,想著還有什麼是可用低成本做到,又是當地人需要的。理工背景的她,拿起筆,畫出樹狀圖,盤點資源與優勢,最後得到結論:「教中文」。
回台後,她先是自費報考了台大華語教學中心,取得教師資格,2008年,帶著新台幣一百多萬元的存款重返印度。
印度的飲食價格大約僅台灣一半,但房租卻比台灣高出一倍,一個有如台北中永和40年老公寓、七坪大小的房間,不含水電費、家具,要新台幣一萬五千元,而且每年漲10%。夏天若要開冷氣,一個月電費超過五千元。
印度夏天溫度高達四十八、九度,手機會因為過熱而當機。為了省錢,她不敢裝冷氣,半夜熱醒就去沖冷水澡,沖完再回去睡。所有在台灣理所當然的便利,在印度通通變成了奢求。
創業之初,她從家教做起,租不起辦公室,就在麥當勞上課;沒名氣,不敢定價太高;沒人脈,第一年只有五個學生,入不敷出。
當時新德里的台灣人不到30位,連台商會都成立不了,她一個台灣人也不認識,凡事自己摸索。
「在台灣就是一二三四五,每一步都可以預期,但這邊不是,一到五不是線性的結果,」她說:「明明不是你的錯,後果都要你承擔。」
例如,有次她早上跟房東談妥合約,付兩個月訂金,下午要搬進去,對方卻以有人出更高價而反悔,訂金也不退;一個包裹到了郵局,取件時對方乘機敲詐,開口多要了新台幣三千元。
咬牙苦撐了三年,一百多萬的資金很快燒光,她省錢只吃泡麵,一度營養不良暈眩,回台看醫生,醫生嚴厲警告:「再這樣妳不用回印度,直接回天堂!」她只好先在台灣休養,重新當起上班族。
故鄉舒適依舊,朝九晚五的日子非常好過,她卻再次感到沉悶喪志,「這真的是我要的生活嗎?」
在印度,雖然每天都要想盡辦法求生存,但看到學生們從啞口無言到講出完整的中文句子,那種成就感與快樂沒有任何東西能彌補。

收入沒比台灣高多少
但自己打下的天下,前景卻是一片大好

更何況三年來的努力,已讓漢你中文逐漸打開名氣。塔塔、三星、東南航空等大企業都找上門,請她到公司做內訓,市場需求確實存在。
要回去,追求一個不可測的未來?還是要留下,當一個安穩度日的上班族?她陷入兩難。
姊姊一句話點醒了她。「就這樣放棄,妳甘心嗎?」在醫院擔任放射師的姊姊對她說:「反正妳才三十多(歲),再試個一年半,就算失敗了,也不是沒有後路,台灣還是會等著妳。」
她也覺得「好像還少了一步,沒有試到頂。」於是她厚著臉皮跟媽媽借了十萬元重回印度,這次她多了一起打拚的夥伴。在倫敦從事留學顧問工作十年的蕭中美,看好印度中文教學市場潛力,辭掉工作,與她一起跑到新德里。
「很多朋友說我瘋了,但我在台灣真的看不到未來,」蕭中美說。以前一天工作12小時,賺的錢都拿去付醫藥費。在印度,雖然目前收入沒有比台灣高多少,卻是自己打下的一片天,且前景大好。
目前,漢你中文已站穩腳步, 每天都有三到五人上門詢問,平均每兩週可以開出一個新班,閔幼林的收入也超過先前在台灣當上班族。中文課程供不應求,逼得她要面試學生,無法承諾八成以上出席率者不收。

你說這邊環境爛
她說「韓國人都能生存,台灣人為何不能?」

隨著鴻海、和碩、仁寶等台灣電子業即將赴印度設廠,華為、海爾、美的、三一重工等中國企業加緊擴廠,印度人學中文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多。
我問她,一個女孩子,為何敢孤身闖蕩被媒體形容的「強姦之國」?「那是充滿偏見的報導,實際上並沒這麼恐怖,」她搖頭說,太多人以刻板印象理解印度,寧可嚇自己也不願親身經歷。在印度八年,她只遇過一次搶劫,對方沒得手就倉皇落跑。
她眼中的印度,每年都在成長、進步。距離她辦公室十分鐘車程的區域,五年前還是一片荒煙蔓草,如今已蓋起了全德里最大的購物中心。
往東北方走,新興的商業大城古爾岡區(Gurgaon),國際企業如華為、三星、索尼等早已進駐,其熱鬧繁華比起台灣的內湖科技園區有過之而無不及,一到上班時間,來自世界各國的白領菁英傾巢而出,與傳統的德里完全不同樣貌。
根據非官方統計,古爾岡日本人有三萬,韓國人兩萬,不只有日韓社區,甚至還有一棟韓國文化中心,而台灣人在當地還不到一百人。
「你說環境這麼爛,但韓國人能在這邊生存,台灣人為什麼不能?」指著那棟韓國文化中心,閔幼林心有不甘的說。她認為台灣人看不到印度商機,是因為「歧視」,不了解,也不想了解。
她有一個很大的夢想,希望十年內,把漢你中文打造成一個連鎖集團,然後,在古爾岡蓋設一個「台灣文化中心」。「我要證明,韓國人做得到的,台灣人也做得到!」身高不到155的她,豪氣卻超過一百八。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TaiwanColumbu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