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救超齡失學青年?他在台灣找到答案
- 孩子的書屋、獵人學校,李鵬在台灣找到解答。
- 當旅人對孩子感興趣,他們會更在乎自己。孩子自信了,牧場就自信了。
台灣從來就不該是鬼島;台灣,是夢想實踐地。
翻到台灣後山的台東,李鵬說:「到這,才真能靜下來養心,也才發現,找了5年多的方向,原來就在台灣」。
33歲的李鵬,有著文青般的打扮,大草原上適合的帽子、不刻意修剪的鬍子,清晰而略顯緩慢的口調,述說著一個台灣人陌生的真實故事。
玉樹大地震 震出藏民族困境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讓台灣民眾的善心在中國大陸廣為人知;但台灣民眾卻多半不知道,兩年後,西藏的玉樹大地震,更震出了這最後游牧民族的一大困境。
「幾千人死了,九成的房子倒了,」李鵬說,外面很多人想進去幫忙,但玉樹是純藏區,需要有人帶著翻譯。於是,當地的老師求松創辦了「利民學堂」,幫扶當地孤兒,免費供餐、建圖書館等,但隨著時間過去,資源愈來愈少。
沒技能、語言不通 城市、草原無處容身
原來,2000年偏鄉小校整併就已在當地上演,這讓許多農村小孩上學路途變遙遠;城鎮化把部分青年吸到大都市,但他們語言不通、謀生技能不佳,只能再回到大草原,卻因為小時候藏語也沒學好,生活陷入困境。
玉樹大地震,喚醒了李鵬對家鄉的思念。地震後一年多,他幾乎每年都到玉樹草原上待3、4個月,更與求松一起思考利民學堂的未來,李鵬成了學堂的副校長,他戲稱:「其實就是負責去要飯,」他必須要為學校找到自我發展的方向。
不在玉樹回到北京時,他就去民眾劇場工作。就在劇場,認識了現在成為太太的台灣女孩。
兩人熱戀後決定結婚,當時,非常想要孩子的李鵬跟太太商量後,希望讓小孩可以在台灣出生,畢竟,台灣的空氣好些、水乾淨些,孩子將來的教育也好。」
但利民學堂學生純真的臉孔,從原本不識字到可以自己寫出「蒲公英吹走的瞬間…」的詩文,李鵬形容
我在破破爛爛的教室裡,看著學生破破爛爛的作文本,相信孩子是有希望的。
到台灣後,他拜訪司馬庫斯、不老部落、孩子的書屋、獵人學校等偏鄉部落、組織。李鵬回憶,孩子的書屋創辦人陳俊朗跟他說:「做教育要看孩子未來20年、30年的可能性」,「我才恍然大悟,要做的就是這往下紮根的工作,就是要讓孩子找回自信。」
台灣NGO、社企模式 正是玉樹需要的
利民學堂現在有三百多名學生,他們有的是大草原的經驗,可以讓人融入騎馬、撿犛牛糞當燃料、做糌粑、住帳篷…的生活。他說,「你若在三江源對著河水念經,這祝福千山萬里入海後,就會來到台灣」。
李鵬說,這最古老的文明不適合到此一遊,當你發現上不了網反而自由時,會找回自己。他要把年輕人推到最前面,因為,當旅人對孩子感興趣,他們會更在乎自己。他說,「孩子自信了,牧場就自信了」。
李鵬指出,學校長不出商業模式,他自己也要創業、也要生存,希望把4000公尺上觸動心靈的旅行帶給台灣,讓想體驗的人,在不同環境裡重新發現自己,讓年輕孩子回牧場帶活動,找回自己;更可以找到商業模式,支持當地的教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